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霍去病资料合集 > 第20章 “焉支山”释意

霍去病资料合集 第20章 “焉支山”释意

作者:没错这是一篇刘霍文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1-01-17 12:40:22 来源:文学城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号与崇山习俗考论》李焕青

注:本文脑洞较大,谨慎阅读

%

“焉支山”坐落在河西走廊峰腰地带的甘凉交界处,位于山丹县城东南40公里处,现大马营乡境内,距山丹县城40公里,东西长约三十四公里,南北宽约二十公里。自古就有“甘凉咽喉”之称。主峰百花岭,海拔3978米。焉支山又叫胭脂山,又称“燕之山”。李白: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有河西“小黄山”的美称。

“焉支”,“焉”,《说文解字》释之曰“焉,焉鸟,黄色,出于江淮。象形。凡字:朋者,羽虫之属;乌者,日中之禽;舄者,知太岁之所在;燕者,请子(左亻,右侯),作巢避戊己。所(上臾,下贝)者故皆象形。焉亦是也。有干切。”“支”,《说文解字》释之曰“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凡支之属皆从支。(上支,下巾),古文支。章移切。”

可见“焉”是象形之字,代表飞鸟“朋”、“燕”又有请子作巢之义,而又有分制立宗之义,又有十二地支。焉支就是燕子作巢孵化,分宗立支于四地之地。是匈奴“单于”“挛鞮氏”的母地,这就从霍去病在此地俘虏的单于阏氏、诸王母、王子等可证。

因此这里被称为“焉支山”、“燕之山”名符其实。她在匈奴就类似于终于地区的“燕之祖”、“齐之社稷”、“宋之桑林”、“楚之云梦”有一样的功效,“焉支山”(燕之山)即是母族的会祭之地,又是匈奴母族与“挛鞮氏”的与会之地。所以匈奴失去“焉支山”(燕之山)就痛心疾首的歌之曰:“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自此之后将其移往漠北,因此在匈奴北庭附近就出现了“燕然山”。而匈奴的“焉支山”就用久的永驻与河西走廊之上了。

“匈奴歌”亦历久弥新的回响与“焉支山”的上空。而“焉支”到“阏氏”的字形之变亦代表了匈奴集团由“偶婚”向“专偶婚”的巨大变化。因为“阏氏”旧音曷氏,已是匈奴皇后号也。《说文解字》谓“阏”曰:“遮(左扌,中邕,右隹)也。从门于声。乌割切”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遮(左扌,中邕,右隹)也。遮者,遏也。(左扌,中邕,右隹)者,袌也。古书壅遏字多作((左扌,中邕,右隹)阏。如许所说则同义异字也。从门。于声。此于双声取音。乌割切。十五部。尔雅。岁在卯曰单阏。读如蝉蔫。”看来“山之燕”(焉)已变为“门内之燕”(焉)了。但还保留了母地的记忆,仍读为“焉支”(阏氏)。“胭脂山”纯为比附和臆造,“空穴来风”,“子虚乌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