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惑禅 > 第29章 旧事

惑禅 第29章 旧事

作者:一枝春茶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3-08 20:32:20 来源:文学城

“好了,他们走远了,先上去吧。”

他拖着她的身子,将她从崖洞底下的水池中送上了岸。

夜风寒凉,两个人身上的衣裳都湿透了,好在那崖洞中尚有枯木可以用来生火。

陆珣在洞中生了火,将身上外裳脱下来悬在两人中间用作遮挡。

就这样两个人围着火堆,隔着一层衣衫而坐,谁都没有越界。

陆珣凝着风中跳跃的火光,开口道:“节度使遇刺,今夜全城皆会戒严,暂时只能委屈娘子在此等上一宿了。”

玉珠回头望着衣衫后的那道身影,良久才轻叹一声道:“公子不该来蹚这趟浑水。”

陆珣苦笑着摇摇头:“晚了,在他们眼中如今我们已经算得上是同伙了。不过在下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公子但说无妨。”她随手拧着裙角的水渍轻声道。

“我同张大人虽相识不久,但也知他在沙洲的名望颇高,且他常年征战沙场,也算得上是个难得的性情中人。娘子是不是对他有什么误会?”

他看向她道。

她将冰凉的手指伸到火堆前烤了烤。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误不误会的尚且不知,当年那场平城之战如此惨烈,这位张大人也绝不无辜。”

陆珣闻言点了点头,望着地上两人相交的影子道:“如此,能不能请娘子先不要轻举妄动?在下会设法帮你查清楚他到底是不是玄甲军中的叛徒。”

她手指在火焰的炙烤下变得温暖起来,她轻轻动了动唇角想要说些什么。

一阵夜风袭来,将她适才揭下来置于膝头的面纱吹走。

她忙弯腰去拾,手伸出去却碰到那先她一步拾起面纱的指尖。

四目相接,他看清了她面纱之下的容貌,她也看清了他的,胸口一阵抑制不住地怦怦直跳。

适才在水下,他的手指揽在她的腰上,久违的肌肤相贴让她感觉到了他这副身体上的变化。

盛京城的风水滋养出了他曾经的那一身文人风骨,温润如玉却也凌霜傲雪。

西北地的风沙磨砺出了他身上的另一种生命姿态,块垒分明却也宽阔包容。

无论怎么变化一个人的气息却是很难改变的。

她对他身上那熟悉的气息有着深深的眷恋,每一次的触碰都几乎要让她忍不住微微颤抖。

“我……去岁病了一场,病愈后便不记得从前的事了……”

她自他手中抽出面纱,背过身去戴好,轻咬着下唇解释道。

他垂头看着自己的指尖,微微动了动唇角,承不承认都没关系,只要能看着她还好好的便好。

“劳烦娘子将手伸过来一些……”

玉珠垂头看了一眼腕上那道触目惊心的紫印,方才他一直小心翼翼地回避着这处,果然是看到了。

“娘子?”

玉珠迟疑着将手从衣衫底下递过去,又听他道了声“得罪”,微凉的手指覆上红肿的手腕小心地揉捏着。

“这处的淤血若不及时散开,便很难好起来。”他同她解释道。

她提着一口气,微微哆嗦了一下。

“那个姑娘,公子为何一定要找到她?”

陆珣感觉到了她的轻颤,手上的动作放得更轻了些。

“还是等我找到她再亲口告诉她吧。”

接下来的几日城中四处皆有官兵巡逻,尤其是城门口更多了重兵把守。

百姓们不明所以,只敢在天黑后躲在自家屋檐下悄悄议论一两声。

“这城里怎么突然多了这么多的兵?”

“听说前些天城中混入了突厥的细作。”

“是吗?快走快走,别被当成细作抓走了。”

“嘿,你一个大男人怕什么?据说,那细作是个女子。”

事发后,有一队人马到琴庐里来盘查过。

小雀儿抓着门板,看着那些气势汹汹的官兵面露惊惶道:“军爷,出了什么事?”

一个长着黑脸、络腮胡的官兵上前扫了眼她的两只手腕道:“姑娘别怕,例行检查罢了。能否请你家娘子出来一见?”

小雀儿抿着唇,支支吾吾道:“娘子她……她不在庐中。”

那官兵看了一眼她身后的方向,抱拳道:“如此,那就只好唐突了!”

说着便要带着人往里搜,一只脚还没迈进去便听身后有人喝道:“不得无礼!”

众人回头见是张冲带着人过来了,他的身侧还跟着一名女子,那女子轻纱遮面,怀中抱着琴,不是他们要找的戚娘子又是何人?

那女子笑吟吟上前,将怀里的琴递到小雀儿手中,自发地将一双皓腕伸出来给那些官兵查看。

“奴听闻那女细作手腕上有一道紫印,官爷们可看清楚了,奴可是细作?”

美人软语温言,却叫那面黑的大汉听得冷汗涔涔。

张冲双目圆瞪,盯着那黑脸大汉斥责道:“戚娘子可是咱们府上的贵客,怎么会是细作?你们怎么当的差?我不是叫你们过来看看有没有歹人省得惊着娘子,你们怎么还擅自做主搜到琴庐里去了?”

那大汉被斥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又对着主仆二人赔了好一通不是才被张冲吆喝着离开了。

小雀儿望着他们一行人离去的背影,只觉背上一片黏腻,一颗心突突地跳个不止,匆匆拉了人进门,将门拴好。

“好在娘子早有预料,否则今日可真就露馅儿了。”

茵娘轻轻揭开覆在面上的薄纱,朝她笑道:“放心吧,咱们跟娘子去了这么多地方,见过那么多人,还从未有人看出过端倪。除了……除了那位公子。”

小雀儿点点头,茵娘不但在模样身段上与娘子肖似,连声线都让人很难分得出差别。

十年前的那场平城之战几乎成了沙洲人口中的禁忌,一则年代久远很难再寻到与其相关的蛛丝马迹;二则那场战役战况太过惨烈,生还者本就寥寥无几,纵使有,也因伤病很难存活于世。

陆珣起初说要帮她查明真相,她并未抱太大的希望,直到七日后,他带着她去了一个地方。

那是距离沙州城外五十里的一个偏远小村,村上的人大多是些老弱妇孺,他们住在矮小的石屋中,以牧羊为生。

陆珣扶着她从骆驼背上下来,朝一个躲在不远处石屋后偷偷打量着他们孩子招了招手。

那孩子约莫六七岁的年纪,头上扎着一个小辫,见到来人怯生生地往后躲了躲,直到看到玉珠手里的糖才舔着嘴唇小心翼翼地上前。

“请问,石青先生家住何处?”

那孩子手里捏着糖,眨巴着黑白分明的眼睛摇摇头。

一个妇人从屋子里跑出来牵了那孩子往回走,陆珣又将方才的话问了一遍。

那妇人一脸警惕地将他二人上下打量一番道:“你们是何人?来我们这村子里做什么?”

陆珣只说自己从沙州来,是那位石先生的一位故人。

那妇人将信将疑指了沙丘下的一座石屋道:“我们这村里只有个姓石的铁匠,你们若是寻他便去那处。”

两个人越过沙丘来到石屋前果然听见一阵锵锵的铁石撞击声。

陆珣上叩门,一个打着赤膊的大汉闻声从室内出来。

玉珠的目光从他手里那把烧得火红的烙铁上转移到他的脸上,微微怔住。

那大汉看着他们,面露疑惑之色。

“二位打铁还是要问路?”

陆珣上前躬身一礼:“请问阁下是石青,石先生吗?”

那大汉闻言登时变了脸色,将手里烧得鲜红的烙铁按进门前的水缸里,随着一团白烟升起,那铁块在水里发出滋滋的声响。

“这里没有什么石先生,只有一个姓石的铁匠。二位若是要打铁,留下定金自可离去。若是要问路,向西走二十里有个鸡鸣镇。若是要打听旁的,恕在下一介山野村夫,无可奉告。”

“先生可认得这把匕首?”

石青闻言脚步顿住,视线从那把匕首缓缓上移到面前的小女娃脸上。

“这把匕首……怎么会在姑娘手中?”

那把匕首是十多年前他亲手为一个人打造的,那个人曾经用这把匕首杀过一头狼,也亲手割下过突厥人的头颅。

玉珠望着他那只充满惊骇的左眼,一字一句道:“我姓戚。”

只听得“哐啷”一声,石青手里的烙铁应声滑落。

“姑娘猜得没错,戚将军用兵如神,十年前的那场战役之所以会败得如此惨烈,的确是出了内鬼。不过那人却并不是张载张大人,而是另有其人。”

“十年前,我一草莽出身,幸得在戚将军提拔,在玄甲军中任百夫长。后又临危受命护送张载张将军所领先锋营突围出去,向朝廷请求调动宣州兵马。”

“张将军领兵与那个突厥左贤王一番厮杀,在东面撕开一条血路,带着百余人成功突围,连夜奔向宣州城请求救援。谁知行至娄山关前的峡谷却突遭伏击,百余人的队伍就只剩下我和张将军二人。”

“后来张将军也身中一箭难以前行,便将将军的手书托付于我。后来我被敌军射伤右眼,却死里逃生,幸不辱使命赶到宣州城。谁知……”

“谁知我在那城门下叩了三日的门竟无人应答。”

玉珠闻言眉头紧皱,忍不住追问:“当时守城的是何人?”

石青却是苦笑着摇头:“死了,在平城之战后因贪生怕死,贻误战机被凌迟处死。”

“在下告诉姑娘这些一是出于对戚将军的感激之情,二是不希望张将军蒙冤。但也言尽于此,我劝姑娘还是莫要再追问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