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回穿计划 > 第64章 第六十四章 旧闻新曲

回穿计划 第64章 第六十四章 旧闻新曲

作者:韩荻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1-11 12:58:12 来源:文学城

陈宜清在韩聿申这里没得到多少有效信息,韩君孺那头派出去寻访两个北海细作的暗卫也一无所获,为陈旻翻案的事情暂时陷入停滞。近期宫里又有了大事,两人不约而同开始忙碌起来。

当今皇太后是个颇有福气的老太太,不仅膝下几个儿子和睦友好,没闹出什么宫廷斗争的烦心事,自己更是成了这世间少有的高寿老人,过些日子就是她老人家八十大寿了。

景丰帝韩祖成要表达为人子的孝心,宫廷内外,举国上下,纷纷为这一盛事操持起来。

韩君孺作为最受皇太后宠爱的亲孙子,里里外外要帮着筹措应付。镇南王府的贺礼、宫宴贺仪中的一部分具体事务,他都要亲自经手。陈宜清是太乐坊典乐,除了安排自己的节目,对其他乐师的节目也要过问和把关。这段时间,两人私下交流的机会明显少了。

陈宜清特意找韩君孺打听过皇太后的喜好。人老了,大都喜欢些热热闹闹、欢欢喜喜的调子。除此之外,太后她老人家还喜欢听戏文,对各种民间掌故、历史传说都颇有兴趣。照着这两条标准,陈宜清安排了两首筝曲,每天奔走在太乐坊和教坊之间勤加演练。

寿宴当日,雍萃宫好似集合了这世间所有的精致和华美,膏粱锦绣,遍地流金,物品璀璨,人物风流。后宫里有名有姓的娘娘妃嫔、皇子公主,宫外的王公大臣、诰命夫人,前所未有地齐聚一堂,为当今皇太后庆生。

这日,皇太后显然特意盛装打扮过,穿一身明黄色寿纹锦袍,头上凤冠流珠、金钗步摇一应俱全,在上席居中而坐,手里拢着佛珠,笑吟吟接受下面众人的拜贺。

紧挨太后两侧坐着的,是一对外形十分夺人眼球的金童玉女。女孩儿大约十七八岁,明眸皓齿,顾盼神飞,是德妃之女嘉柔公主。男的二十来岁,眉目清朗,俊逸非凡,正是镇南王嫡长子韩君孺。

按身份地位来排座次,这两人原本不该坐在如此显眼的位置。奈何这二人最得太后欢心,今儿是她老人家的大日子,规矩不规矩的暂且放在一边,凡事都得依着她的心情来。

至于皇帝、皇后、淑妃和贵妃、德妃、贤妃,则分列于左右两侧的案几后。

繁琐冗长的贺寿送礼环节结束,宴会才算进入听歌看舞、吃吃喝喝的娱乐环节。嘉柔公主年纪尚轻,娇憨直率,对摆在眼前的美食浑不在意,注意力都在乐舞演出上,看到高兴处便偎在祖母耳边叽叽咕咕一番点评。

韩君孺则一声不响帮祖母和堂妹斟酒布菜,目光偶尔扫过最下首的雅乐演奏席位,看上去兴致不大高。看起来,陈典乐升了官涨了身份,便不做这些最基础的活儿了,一时倒教宴席上某些人的目光没了去处。

一曲《竹枝词》结束,场上身着轻纱如嫩笋一般青青绿绿的宫娥缓缓退场,十几个小太监有的抱筝,有的抱鼓,手脚麻利按事先排好的阵型在场地中央一一摆开。

见此情形,韩君孺垂着的眼皮抬起来几分,缓缓将手中拿着的酒壶推开,靠着椅背正襟危坐起来。

远远的大殿入口处,一对胡人装束的青年阔步走来,身后跟着十几个同样做胡人打扮的少男少女。

当先两位青年面容白皙俊秀,上唇蓄了两撇小胡子,显得整张面孔越发精致生动。两人都内穿白色锦缎衣裤,外罩黑色鎏金边长坎肩,头上戴了与坎肩同样质地的黑色鎏金边帽子。

他们身后的少男与这两位青年做同样打扮,少女则穿着大红色宽袖大摆长裙,外罩黑色金边短坎肩,头上戴了红色小帽子,帽子下的长发梳成十几条细细的小辫,衬着雪白如玉的肌肤,端的是妩媚鲜艳至极。

一堆人走到场地中央,轻抬右臂,按住左胸,齐齐鞠躬高声道:“祝皇太后福泽万年,寿与天齐!”

皇太后和场内的贵人们瞧他们装束新奇有趣,行得又是番邦礼仪,一时都瞪大了眼,对节目单上这首名为《天山之歌》的古筝重奏曲顿时多了几分期待。

韩君孺端坐在上面,眯起眼盯着陈宜清脸上那两撇小胡子,下意识伸出手指在自己唇角捻了几下,忍不住有些心痒难搔。眼珠随意往旁边一转,扫过做同样打扮的谢知秋,心底莫名又升腾起一丝不满。

不待他心思转过几回,一阵节奏明快热烈的乐曲声便漫过大殿,侵入耳膜,其中蕴藏着的蓬勃奔放的情绪霎时感染了所有人,现场气氛马上热闹喧腾起来。有些天性不那么老成持重的王公大臣,甚至忍不住跟着乐曲左右晃动身体,抑或抬手打起了拍子。

这曲子够欢快也够热闹,加上浓烈的异域风情,果然很得太后欢心。尤其那些跟曲风一样朝气蓬勃的少年乐师们,个个玉雪可爱,更是引起了太后的额外关注。

她伸出手掌指了指队伍前排姿容出众的小星,笑道:“那孩子瞧着怪招人疼的,来,快把他带过来给我看看。”

一个小太监忙下去将小星牵到太后面前,小星不怯不躲,操着嫩生生的嗓音轻轻一跪道:“小星给太后娘娘请安,恭祝太后娘娘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哟,好机灵的孩子!快起来快起来,这些话都是谁教你说的啊?”太后乐开了花,瞧着小星的脸上越发慈爱起来。

小星下意识往后看了一眼道:“是宜……先生教的。”小小的孩子,已经颇懂规矩,知道正式场合不叫哥哥,改叫先生了。

太后细细端详了他一番,笑道:“你这先生教得真不错,曲子弹得好,人又机灵懂规矩。今儿难得高兴,我便额外赏你些东西,你想要点什么呀?”

小星犹豫一瞬,似乎有些不大敢说。太后笑道:“小人精儿别怕,放心说。能给的自然给你,不能给的我也不会怪你。”

小星这才轻轻开口道:“我听教坊里的哥哥姐姐说,皇宫里的御花园是世界上最漂亮最好玩儿的地方,我来了宫里两次,都没看见过,我能不能……”说到后面,似乎自己也觉得要求有些僭越,声音渐渐低了下去。

“我当你想要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呢。这个不难,一会儿你换完衣服得空了,我让人带你玩儿去。”太后笑眯眯不以为意,旁边坐着的韩祖成倒忍不住了,轻咳一声道:“母后……”宫苑禁地,岂容闲杂人等随意出入?

太后偏头对儿子笑道:“我心里有数。你瞧这孩子,至多不过七八岁,找个可靠的人带着,没什么大不了的。”韩祖成只得微微颔首“嗯”了一声。

目送大小十几个筝师们转身离场,太后侧身凑到韩君孺耳边低声问:“刚刚左边那个年轻人,便是每晚为你治疗不寐之症的乐师?”

“回皇祖母话,正是他。”韩君孺偏头回话,目光却没收回,仍是追着渐渐走远的胡服青年。

皇太后点点头,笑吟吟顺着他的目光瞧过去道:“这孩子是长得格外出挑些,曲子也弹得好,难怪你大老远去趟北海都舍不下他。”

饶是韩君孺一向气定神闲、理所当然惯了,当真面对疼爱自己的老人这番话,面颊还是微微有些发热:“……皇祖母,您……不怪我胡闹?”

皇太后拉着他的手轻轻拍了拍道:“嗨,没什么胡闹不胡闹的,我这把年纪了,什么事没见过?你这孩子,我最清楚,只要大事不糊涂,这些不过都是小节,只要你高兴就好。”

韩君孺弯起唇角盯着早已没了人影的入场处,下意识摸了摸鼻梁,掩饰似地往太后杯子里斟上了琼浆,满溢的酒杯恰似他此刻满溢的胸腔。

太后勾勾唇角,眼中闪过一抹老小孩儿的俏皮,低声打趣道:“快别发呆了,一会儿他还上来呢。”

几个节目之后,陈宜清果然再次登场。他脸上粘上去的小胡子已经摘了,穿着飘飘欲仙的白色长衫,乌发用白玉冠束在头顶,清清爽爽出现在众人眼前。

节目单上,他独奏的曲目名曰《云裳诉》。曲子以一段激越饱满的引子开场,瞬间便抓住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力,继而曲声又转为绵长细密,仿佛一个说书人敲过醒木之后娓娓道来,准备为听众们讲述一段凄美动人的传奇故事。

场上,陈宜清玉指轻抬,衣袖飘摇,乐曲主旋律随之缓缓奏响。前段细腻柔婉,摄人心魄;中段急促紧凑,紧张激烈;后段又转为悲切缠绵,如泣如诉。

只一台古筝,就令在场众人情绪跌宕起伏,仿佛置身于大梦一场。又仿佛眼睁睁看了好一出大戏,颤动的音符里,那许多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台,演绎出一段悲欢离合。

曲终音散,听众们如大梦方醒,太后第一个出声赞道:“好!这曲子好!不光好听,一听就知道里头有故事。只是,我虽听出了些名堂,却不知你这曲子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

陈宜清忙道:“小人听说太后娘娘平日里喜欢戏文,特意备了这支曲子,图的是里边儿情节曲折,听来颇为引人入胜,娘娘听了高兴就好。只是……这里头具体的故事,倒是不说也罢。”

“哦?这是什么缘故?”

“呃……这里边的故事,大概有些不大入流,说出来……只怕有辱娘娘圣听。”

“哦?到底是个什么故事?恕你无罪,不妨说来听听。”听陈宜清吞吞吐吐,太后反倒越发来了兴致。

陈宜清原本只想用一支曲子达到听戏的效果,听完便完事儿了,没想到太后竟会刨根问底,只好硬着头皮回话:“这曲子……取材于《长恨歌》,讲得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这位先朝皇帝,父子同妻,有悖人伦,这故事,自然是有点不大入流……”

太后温声笑道:“你这孩子,大惊小怪的,我当是什么了不得的故事。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事儿,宫里的杂戏班子常演,在座的也大都看过。不过是个先代的旧闻,没什么辱不辱的,听个乐儿罢了。”

陈宜清闻言心头一松。古代人三纲五常讲究颇多,尤其上了年纪的人,更是对小辈的道德标准要求极高,没想到太后她老人家倒是开通,是故事就只当故事听,没那种动辄上纲上线的毛病。

他抬头微笑着朝太后谢恩,突然察觉旁边一道冰冷的目光直刺向自己,心里没来由的一突,缓缓转动眼珠朝那视线迎过去,一眼便看见了眸光凌厉、面沉如水的太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