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皇子非正常继位档案 > 第3章 第 3 章

皇子非正常继位档案 第3章 第 3 章

作者:踩棉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2-07 09:25:08 来源:文学城

大唐皇宫里,同样的天幕也降落了下来。

但与隋帝不同的是,唐高祖李渊和此时还为秦王的李世民父子俩并排坐在一起,津津有味的看着天幕所说玄武门事变、杀兄逼父之事。他们两个,一个不信,一个不在乎,主打的就是一个陪伴。

两个人名坐一个圆椅,面前还摆放着一桌宫廷糕点。

细软的糯米糕仿佛盖了胭脂般,中间点着红印。酥花饼上缀着糖霜,粗粝的洒在边缘。像麦穗一样的粉莲糕软滑粉嫩,馅料精巧的镶在里面。

碧青色的茶杯被李世民轻轻捏在手里,一缕热气腾出,茶香扑鼻。

他垂眉浅喝了一口,翻着腕子把茶杯置到了桌子上。

他不用力时,臂上的青筋也微微鼓起。一种男性征服的力量感在他这腕子上可见一斑。

金碧辉煌的大殿里,阳光融融,细细碎碎的照了进来,闪着金粉的飞龙图案立在柱子上。

大殿里只他们父子二人。

李渊先说话,他斯斯文文的捋着胡子,看向李世民:“李二,准备好看你的登基史了吗?”

李世民被他父亲的这番说辞逗笑了,他扬了扬眉:“儿臣准备好了。”

他心里是雀跃的。虽然一开始他没有称王之心,但后来局势愈演愈烈,让他不得已为自己打算起来。现在看到天降神迹,称他是未来的即位者,心里自然满是感慨。

二人齐齐把头转向天幕。

只见天幕上写着:皇子非正常继位档案。

下面是继位皇子的信息。

[姓名:李世民 身份:次子秦王 继位手段:杀兄逼父]

浏览完这行信息,李世民面无表情,李渊也一副置身事外的表情,他悠闲地拿起一块云酥细细啃着。

李世民作为李渊次子,小名李二,也苦于“长子守城,次子出征”的传统,在外征战名声显赫,却不及太子在朝野动个手指头的权利大。他秦国公的名号响彻民间,百姓皆拥戴这位常胜将军。但他回了宫来,还是要向那人低头,称他一声太子殿下。

李世民心下默然,继续看着天幕。

[唐太宗李世民的登基,成也李渊,败也李渊。可以说是他成就了李渊,也可以说,是李渊塑造了他。]

看到这,李渊频频点头,向李世民投去了赞赏的目光。

他丝毫不受天幕所说的“杀兄逼父”一词影响,从心里觉得自己是生了个好儿子。

起义,是李世民怂勇主张的。突厥是李世民多次请兵击退的。那绝世的大唐国臣,诸如房玄龄杜如晦之属,都是从他秦王的天策府出来的。

天幕继续滚动着。

[李世民四岁才得名。起因是一书生说李世民有龙凤之姿,必能济世安民。书生说完就凭空消失了,李渊便以为这是神仙之词,给李二赐名世民。]

[李世民与其兄李建成的反目成仇皆系其父李渊的犹柔寡断所致。李世民主张反隋时,李渊说,事成,我为皇帝,你为太子。但事成后,他又在宠妃的央求下立李建成为太子。]

[在太子犯错时,李渊暗示李世民东宫可易主矣。但当李世民再去寻问时,他又说太子之位不可有变动。李渊在兄弟二人之间左右摇摆的态度,加深了二人的危机感,也激化了他们的矛盾。]

看到这,李世民幽幽地看向自己的父亲。

李渊察觉到李世民的目光,讪讪的回了个笑,忙端起茶杯装作喝水的样子。

从有记忆以来,他的好父亲给他画了好少张大饼,这个大忽悠天天开空头支票交界,从未兑现。

打战前:李二,你去上!赢了封你为太子。

打战后:啊?我说过啥?

宫内:李大,太子之位非你莫属。

宫外:我那一无事处只知吃喝嫖赌的儿子哟,东宫易主喽。

李世民皮笑肉不笑的冷哼了一声,引得李渊连连心虚的拿眼瞅他。

他原本并不觊觎太子之位,但这李渊老拿太子之位馋他。本来没想法,老被勾引就起了色心。

[李世民非常爱自己的臣下,他天策府里的每一位大臣谋士他都很珍视。当这些大臣被其兄李建成坑害时,他的谋反之心也就被彻底点燃了。李世民谋反的原因可以概括为:李渊不尊重他,李渊不信任他,李渊不理解他。]

李渊此刻满头黑线:不至于不至于……

他僵硬的转过脖子,想要缓解气氛:“李二啊。”

李世民对上李渊的目光,眸里满是熊熊燃烧的烈火。

李渊嘴张了张,又把头转了回来。

为什么被杀子的是他,被逼退位的是他,现在诚惶诚恐的也是他?!

天幕慢慢滚动,进入了标题。

[标题一:李渊不尊重他。]

[隋朝基业摇摇欲坠之时,李世民结识了刘文静。此人直言李世民“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为其分析大隋形势。]

看到这里,李世民有些心痛。

刘公目光深远,见识通达,只可惜为李渊所杀。

李世民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当年他只是一个小□□,虽然现在也是,额这不重要。

当年他只是一个小□□,刘文静被诬陷谋反,他却束手无策。

漫漫黄天之下,石垒的刑台之上,李世民眼睁睁看着刘文静人首两分,血溅长天。

那一年,他失去了为他出谋划策的良友。

那一年,李渊登基,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李世民悲愤的睁开眼,眼里竟有些温热。

李渊见他这样,知道是提到自己儿子的伤心事了,一时手足无措。

他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无言可说,但眼神里满是安慰。

李世民回看了他一眼。

虚伪!你杀了我的白月光,你事后安慰有什么用。

天幕还在滚动,李世民无心再看。

他欠起身向李渊拱手:“父皇,儿臣倦了,先回府歇着了,这天幕咱们改日再看吧。”

李渊连声说好,自己也无心再看,传令用了膳。

长安城里,夜色温柔。长月揽空,一片温柔和煦。

一个身影隐进了大明宫。

黑色夜幕下,两个人四目相对。

爹?!

儿子?!

原来是唐高祖李渊和秦王李世民。

李渊用膳后,心里还想着天幕,便偷偷溜了来,想看看后面的剧情。

李世民伤心劲儿下去后,也还想着天幕,想知道自己后面是怎么给刘文静报仇的,便也偷偷溜了来。

于是这父子两一碰头,得了,一起看吧。

李世民大手一挥,说话倒还依然恭敬:“父皇也来看天幕,不若一起看吧。”

李渊刚还有一种做坏事被抓的尴尬,听李世民这么说,高兴的应和道:“甚好甚好。”

但他又暗暗恼自己,为什么那么怕李世民。自己是爹啊,自己是皇帝啊,自己……

算了,还是悠着点吧。

两个人又坐到圆椅上,李渊拍了拍天幕。

大殿里点着蜡烛,一大串蜡泪滴下来,还带着一些热,在底座凝固住了。

烛焰照着大殿呈暖黄,粼粼的月光洒着,二人内心都很平静。

这是李世民的气度,也是李渊的气度。

李渊能反隋,能反自己的表叔隋炀帝,他就不是一个一般人。

他能容人,所以在天幕说李世民会杀兄逼父时,他没有震怒。他知道李世民的本事,他惧李世民,但他也敬李世民。

天幕亮起了绿光,一行小字出现了。

[李世民提议李渊反隋。李渊回他:“今日破家亡驱亦由汝,死家为国亦由汝。”话意很明显,李渊把反隋的重担压在了年满十八的李世民身上。]

看到这,李渊嘿嘿的笑。这事他知道,自己就是纯纯捡漏王。

继续往下看。

[第一仗,李世民遇到了隋朝将领宋老生。李渊未打先怂,他命李世民撤回太原。但李世民一身反骨,他觉得宋老生是纸面虎,只是看看强悍,坚持出兵,果然大败宋老生。]

李渊惭愧的低头,幸好是他这好儿子的一路坚持,他才得以坐上这宝座。这太子,自己也觉得该李世民当。

不过,不左右摇摆就不是李渊了……

[在此战中,李渊长子李建成坠马,被李世民救下。]

看到这,李世民长叹一口气。一面是只想捡漏的父亲,一面是来打酱油的哥哥,他很累的好不好。

[李世民麾兵疾进,一举灭隋。但父亲李渊不问青红就斩首了刘文静,这一举还是刺痛了他。且李渊许诺李世民立他为太子,最终却立了李建成,这让李世民对李渊更加失望。]

李渊唏嘘了一声。

他没有想到杀刘文静给李世民带来的伤害那么大。他立李建成,宠妃对他的美言是一方面,立嫡以长不以贤更是一方面。

李渊把身子探向李世民,轻轻唤道:“世民。”

月光从窗子里泄进来,洒在李世民身上,照着他有些冰冷,正配他。

他抬眼,脸上有一抹笑:“父皇不必挂心,继续往下看吧。”

李渊点了点头,一席无话。

天幕进入了第二个标题。

[标题二:李渊不信任他]

李渊看着这标题,心里咯噔了一下。

这夜色注定要沉重了。

李世民握有兵权,还有自己的智囊团,他天策府里的帮人,随便搬出一个都是重量级的。

自己不可能不防备他。

李渊把目光报向李世民,百般复杂的感情在他心间。

李世民也看向李渊。借着这月光与烛光,似乎更能窥见人心中不一样的地方。

李渊疑他,他恼,也不恼。

看看这天幕写的什么,皇子继位!他,李世民,是未来大唐的皇帝。

他将攀上这宝座,面向群臣,听他们高呼自己为天子。

“父皇,这烛快要燃尽了。”

李世民抬眼看向李渊身后的高台,高台上的蜡烛只剩一个小矮座,火焰细长,在月光下一闪一闪。

李渊朝身后看,那一小截蜡烛周身围了蜡泪,想让人拿手去揩,化开这一滴一滴积起来的世界。

天幕上。

[隋朝旧部借突厥兵攻唐。朝臣建议李渊舍河东守关西,太子李建成也主张退兵。李世民却请兵击退敌人,最终他一战擒两王,威震天下 。]

这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李渊和李世民都饶有兴致的看着。

二人关注点不同。

李渊想的是,嚯,他的好儿子又打了胜仗,大唐没他怎么行。换太子,我要换太子。

李世民想的是,他在未来还要再跟突厥人交手。他从前打过突厥人,在未来的未来,大唐也多次与突厥人交手。打仗,并不是一个利于国治民安的事。

父子二人交换了个眼神,继续往下看。

[李世民敢于疑兵退敌,正面硬刚,激起了太子李建成的防备之心。为保太子之位,他给自己在庆州的心腹杨文干送去了军械。]

[私藏军械,乃谋反不逆。事情一瞬败露,李渊怒,派李世民去讨杨文干,并言东宫易主不久矣。]

看到这,李世民喜上眉头。自己当太子了?这么容易就当上了?

不对不对,天幕说了自己是杀兄逼父,怎么会那么容易当上太子。

定睛再往下看。

[但意外还是发生了。]

李世民内心:果然,我就知道。

[武德七年,突厥入侵,戴罪的太子李建成及众臣请求迁都。李世民目光灼灼,他从来不是一个退让的人,他再次请兵。]

接下来是对这场战事的描写。

李渊耐心看着,也以为迁都是上策。

这场无人看好的战事,粮响匮乏,人困马缺。但李世民还是胜了。他正确判断局势,一纸空城计,赢回半壁江山。

他不只有勇,他还有谋。

[但这场胜利无人庆贺,与能战敢战的李世民相比,朝延衮衮诸公对自己的怯懦无地自容。李渊对李世民有了防范,开始冷落他。]

李渊看到这,登时瞪直了眼。

他看向李世民,满脸惆怅。

儿啊,这天幕说的事可还没有发生呢,你可不能怪罪于现在的我啊。

李世民颔首,表示一码归一码,转头恨得牙痒痒。

自己在前线拼命。那大漠的寒,那饮血的凉,那刀刺的痛,他都生生受下了。弱,你不喜;强,你又嫉。

该不该反,你说我该不该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