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皇明皇太孙 > 第363章 经略

皇明皇太孙 第363章 经略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02-16 13:30:22 来源:转码展示1

重新布置、分配一下卫所,这件事情绝对是朱允煐需要做好的,这件事情也确实是提前和五军都督府的武勋们商量过,这可不是什么可以马虎的事情。

或许历史上的明朝中后期卫所制度名存实亡,军户逃籍的例子数不胜数。但是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即使也有一些逃籍的事情,但是这也是极少数的。更何况现如今的卫所制度,能够为大明带来的帮助更大,这就是现实。

徐辉祖和蓝玉、傅友德这三大武勋旗帜站了出来,他们对于执行朱允煐的命令不会有太多的反对意见。但是如何裁撤、并入或者调整,这就是需要他们去讨论的。

朱允煐看向李景隆,说道,“表兄,你的意思呢?”

李景隆好歹也是曹国公,虽然看起来是有那么点被朱允煐‘闲置’的意思。可是谁也挑不出来理,李景隆依然是大明朝最尊贵的国公之一,太上皇、当今天子,也时不时的召见、赏赐。有些时候,李景隆也会出任务。

长相出众的李景隆来到地图前,说道,“陛下,梁国公所言,臣以为不妥。”

蓝玉一瞪眼,咱虽然当初是在你爹跟前效力。但是咱可不觉得咱比你爹差,要不是你爹是太上皇的外甥,能有那么多的机会吗?再说了,看看咱这些年的战绩,可不比你爹差!

你爹现如今见了咱都不会多说什么,更何况你这样一个毛头小子!

李景隆可不在意,继续说道,“梁国公所言,多半是裁撤、废弛卫所,只是陛下。若真是如此,西北必有异动。”

蓝玉不高兴了,直接呵斥,“你打过仗还是咱打过仗?”

对于这个蓝玉,朱允煐也是头疼。才华是没的说,可是这脾气虽然看似是稍微有点收敛。只不过这个收敛也是比较有限,时常是压不住他那个暴脾气。

李景隆不为所动,说道,“陛下,西北之地当多置卫所。鞑子余孽日渐事大,他们弓马娴熟。咱大明多为步卒,若是鞑子劫掠怕是难以抵挡。”

“这便是你不懂打仗!”蓝玉立刻满不在乎,也有些鄙视,“就是那些鞑子骑着马,咱才该废掉这几个卫所。这都是一些屯田军户,陛下要用人,咱撤下来这些人就是!”

李景隆立刻反驳,也是苦口婆心,“陛下雄心壮志,以期经略西北之地。汉唐时,西域诸地接受中原辖制。此地本就是蛮夷颇多,兼者有着其他部族,民风和中原多有诧异。若是此刻撤出卫所,那些鞑子可就要蚕食了。”

蓝玉眼前一亮,激动的说道,“那些人来了,咱就打过去!他们占了地最好,养熟了牛马,咱就过去抢回来!咱此前大胜,可没少给咱大明夺回来耕牛、驽马。”

蓝玉的意思很明显,西域那些地方如果说鞑子夺过去控制也不错,反正那些人肯定是要游牧的。按照蓝玉的意思是朝廷缓过劲来了,势必是需要去收复西域诸地。到那时鞑子们养的牛马,那可就是大明的了!

傅友德老成持重,说道,“梁国公所言非虚,西域诸地确实是驯养战马的好地方。咱大明现如今在北边有马奴养马,再夺过来西域诸地,鞑子翻不起风浪。”

就在蓝玉觉得‘老将’果然了解他的时候,傅友德继续说道,“只是臣之见,若是废黜一些卫所,鞑子势必是要前进。这些年鞑子苦寒,也就是依着西域诸地负隅顽抗。若是朝廷让出那些地方,鞑子恢复元气势必要快些。”

蓝玉干瞪眼的时候,徐辉祖也说道,“臣也觉得改在西域之地多置卫所,屯田开地。就如黔国公在云南一般,劝课农桑、教育万民,方能民心归附。”

蓝玉的意思是让出一些地方,就当是让那些鞑子帮着大明朝养马好了。只要时机成熟,直接夺过来就好,这显然是最省心省力的事情了,他觉得这也符合大明朝兵锋强盛、所向无敌的特点,根本不需要在意一些小打小闹。

很明显,蓝玉是从一个武将的角度去考虑一些事情,简单粗暴一点对于他来说没什么问题。有人不服,杀过去就好。有人叛乱,带兵镇压就行。至于说什么鞑子之类的,大明兵强马壮的,蓝玉最怕的就是那些鞑子还没看到大明的军队就远遁三千里了。

至于治理之类的事情,他显然是不大在意的,那也几乎是蓝玉根本不需要操心的事情。

李景隆就不一样,对朱允煐说道,“陛下,梁国公所言确实可以解一时之急。只是我大明朝廷必然是要经略西域诸地,便不可让鞑子在那边久留。移风易俗本就不是朝夕之事,留下卫所屯田开户,增加汉人人口,也好以后迁民。”

朱允煐露出笑容,说道,“表兄所言正和咱的心意,到底是谋国之论!”

不让李景隆直接带兵打仗,那肯定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让他当好一个参谋、让他出谋划策的,这其实没有太多的问题。李景隆虽然没有全盘学下来李文忠的本事,但是对于一些大局的掌控,还是要比很多中高级将领强。

除了个人的天资之外,也是因为李景隆多少也是皇亲国戚,看待一些事物的出发点不同。

李景隆颇为振奋,继续说道,“秦汉之时,西域诸地便是诸多小国。魏晋之时中原动荡,西域诸地更是脱离掌控。就算是盛唐之时,虽有西域都护府镇守,只是西域诸国也有不臣服的。再者就是两宋之后又是蒙古人,那边蒙古人统治很久了。”

可不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嘛,西域那边本来民风、习俗就和中原有些区别。再者就是虽然很多朝代也是在尝试着经略西域,不过有些时候收效甚微。再者就是蒙古铁骑席卷天下之后,西域之地很多都是被蒙古人统治。

现如今的鞑子还有汗国,就是在帕米尔高原盘踞。蒙古人对西域的影响,实际上是远超明朝朝廷的。而且那边的民心也未必归附,历史上的大明对于西域影响一般。就算是清朝的时候,西域那边的地方也有数次叛乱,大将出征、皇帝亲征都有。

打下来一个地方可不够,经营好也是非常关键的事情。别看现如今大明似乎不完全依赖丝绸之路,但是西域这样的地方可不能丢。

这里也是一个极好的战略缓冲区域,如果不能在大明朝廷的掌控当中,多少也是隐患。

所以蓝玉的一件,自然是可以考虑。不过也就是表面上考虑一下,算得上是给蓝玉一点面子而已。真正要做的事情,还是考虑那些个比较老成持重的事情。

朱允煐这个时候也开口说道,“西域诸地,非一朝一夕就可安稳,必须要长期治理方能有些成效。就算是北边,朕亲自督建北平,大明朝廷前往北平。可是即使这般,大明朝开国三十有余,民心尚不能完全归附。”

想要将一个地方彻底的纳入版图,可不只是说派兵攻占下来就好。打江山难,治理天下实际上更难,这都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也都不能有丝毫的马虎懈怠。

对于朱允煐的话,不少文武也都是心里有数。北边的民心确实没有完全归附,不只是读书人或者世家大族,包括一些个平民百姓,骨子里还是不太认可汉人的身份,对于明朝没有什么归属感。

蒙古人统治了近百年,金人、辽人等异族的统治更是一茬接一茬。很多汉人实际上忘记了他们汉人的身份,风俗习惯和思维模式也都是那些游牧民族的方式。

就算老朱开国后强令去除蒙古人的服饰、打扮,依然还有人私下会穿戴打扮。毕竟明朝到现在才三十出头,而蒙古人百年的影响这可不只是一代人了。

“此次西域诸地,必然是要派屯田卫所驻扎。”朱允煐缓缓开口,说道,“屯田开荒,军户先行。只有将那边打下基础,朝廷才好缓缓迁民、充实汉人。西域蛮荒、异族四立,朝廷尚需大将坐镇,诸爱卿以为谁可承担此大任。”

“陛下,臣请旨出镇西域!”

“启奏陛下,老臣以为此任臣最合适!”

“陛下,臣是最合适人选!”

朱允煐话音刚落,武勋们激动起来了。看起来这是一个带领着屯田卫所在西域开荒的任务,是要镇守西北的苦差事。但是这些个武勋们,可都是在沙场上讨生活的。

更何况所谓的带领着屯田卫所开荒,也需要将那些不臣的异族、番邦铲除或者镇压。这也就意味着虽然不大可能有大战,但是小规模的战事还是有的。

更何况,那很有可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说不定就是三年、五年。在那边的时间久一点,等到朝廷决定讨伐鞑子彻底统治西域的时候,主将必然是要倾向于对于西域熟知的大将。

这是投资未来啊,现在吃点苦不算什么。更何况对于这些大将们来说,领兵作战是本分,出征在外不一定就是要吃苦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