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皇家打工人日录 > 第18章 第十八章 城墙

皇家打工人日录 第18章 第十八章 城墙

作者:八个柠檬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0 22:09:09 来源:文学城

正月底,陛下巡游河东。

这位开国皇帝,一年四季,三季在外。

十年间,亲自带兵平叛无数,正是当打之年的无双上将,谁也别想把他绑在宫里。

太子监国,诸君辅政。

后宫六妃,各守一摊。

本次出征,乃是因河东赖账之故。陛下亲自出手,带着作为债主的勋贵们,收账去了。

朝中诸大臣,心知肚明。陛下此去,河东定会比立国之初那两场大战后还惨,谁让他们敢拖欠陛下的钱。

十年生息,十年修养,少府有粮,太府有钱。一笔笔的前朝烂账、糊涂账,也是到了清算的时候。

秦州小子太狠,是一把快刀不说,这把刀还带着脑子。

念及冬月之战,朝中各派都打了个哆嗦。

春耕在即,陛下雷厉风行,定是等不及了。

拿不出钱,田地人口,陛下会笑纳的。

陛下从京中带走了无数勘定高手,放话要巡游到夏末再回,不是冲着隐田隐户,还能是冲着谁。

想当初,国朝初立,陛下腾不出手管地方上的烂事儿,叫各地自报黄册。

结果倒好,天下土地人丁,平白少了五成到七成不止。

若说战争减员,土地撂荒,十年过去,也该让各地的土豪们清醒清醒了。

任你是三省呼风,六部唤雨,他们都明白,不能与陛下对着干,这位是打天下的天子。

但家乡父老不明白,不愿退一步。

他们说是高官,宗族还有族老,家中还有老父,也只能自插双目,力求保身罢了。

还有一干人等不服气,要捣乱的,陛下且不出手,看秦州这把快刀作何应对。

河东就是头一个跳出来的,这不,是死的惨啊。

秦州小子,岁数不大,招数用老,甚合陛下之意,他还不讲庙堂和谐,不讲幕后之规。关键他是个领兵的大将,出入甲胄在身,不怕刺杀。

苏记这人,太难治了。

大臣们战战兢兢,各派都收敛了,生怕步河东后尘。

陛下离京,太子仁厚,却不好糊弄,庙堂苦矣。

“你要修城墙?”太子估算春耕之日,倒是还有二十天,此时兴劳役,亦无不可。

秦王追到端本宫,堵住了太子大兄,硬是让太子等他说完,再批折子。

太子好脾气,也容他耍无赖。

冬日,老六送了他一成石炭收益,又以他的名义,献上两成半石炭收益给父皇,平了花房之事,太子一直记在心里。

“大哥,不是我要修城墙,是咱们要修。”

洛伊有内外二城,内城中有皇城,两道城墙宽广高深,不必修缮。

外城,则不然。

城墙低矮,多处有坍塌之征兆。

因陛下军功之盛,自信无人胆敢进攻京师,且囊中羞涩,便将外城墙当空气,未曾提过修整。

秦王围着太子团团转,转的太子眼晕。“请述之进来详谈,维宁且别转了。”

苏记之谋,知天命而用之。

太子是服气的。

冬日炭事,彻底打掉了河东气焰,父皇极为满意苏记的表现。

意外腾出半个司农寺,连带一个三品寺卿,在谢师操持下,端本宫与詹事府不少武勋散官都得了实缺。

蓬莱后殿

明媚翻阅前人著作,想找一本适合给小孩子开蒙用的书籍。长日无聊,美食用过,礼仪练过,衣服做过,武技学过,正当做些实事儿了,方才不辜负岁月。

偏生本朝、前朝、前前朝,皆是私学盛行,未曾立下官方蒙学。

想求一本通俗易懂,适合给稚子用的书籍,何其难也。

她想要的自己人,需要从头养起来。她不能接受,自己办场发工资培养出来的织娘,还打心眼里看不上女子抛头露面,打心眼里觉得女子就该在家相夫教子低人一等,打心眼里看不起自己女子身份。

就算是自娱自乐吧,在她能做主的地方,她想要另一种氛围,女子也当自立自强。她提供一份养家糊口的岗位,也想要给她们做一做后盾,让女子站直了腰身。无论是背景上支持,还是思想上升华,或是金钱上扶持,她想为那些还未谋面的女子做点事。

这世道,穷人苦,穷女人更苦,苦不堪言。

冬日炭争,让她有了负罪感。

其实,她本意就是赚点钱,给自己加一加筹码,没想到苏长史会引申出那么多招数来,更没想到还有坏人,能拿满城老百姓的性命争权夺势。

他们该下地狱。

可地狱,又在哪里呢。

她的前程定了,就迫切的想做点什么,利用那些来自另一个时空的知识,去为真正有需要的人做些事情。

可她要么居住于深宫,要么出嫁到王府,所依仗的知识,都拿出来,也不过是为贵人们锦上添花,似乎太轻贱了些。

有这样的背景身份,她本可以做的更多啊。

她是去不了秦州,可她能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打造一个秦州。

就从这个纺织场开始,这是我的纺织场,要从头到尾,都有另一个时空的影子才对。

这样,明媚的念头,才能通达。

咱马上就干到十几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了,还可怜巴巴的怕东怕西算怎么回事。

时代大势如此,咱认头。

最起码,在自己掌控范围内改变的让人高兴些。

能帮一个人改了命,都好。

“娘子都找了一个月了,快歇歇吧,熬的眼睛都红了。”深绿端着大麦茶进来,小声劝道。

纺织场还没影子,娘子又开始操心学堂启蒙。那聘请来的先生是吃干饭的不成,还能教不会几个学生写字。她就算笨的了,娘子几年教诲下来,也能读写三千字了。

深绿自己都没察觉到,她有一点嫉妒将来可以上学堂的织娘们,竟然能让娘子操心至此。

若非还有长公主府帮着操持琐事,这么一个小纺织场要想开起来,就能累死她们几个,深绿对赵嬷嬷又生出无限感激来。

明媚听劝,深吸一口气,放下手中前朝私学先生的著作。转而去看王府六房的职能表,算是换换脑子。

深绿无奈,娘子哪里都好,就是不能闲着,总会给自己找出点事情做。

点绿辛苦几天,照着娘子的草稿,整理了六张表出来,从尚宫到尚功,六房皆全。

只是一时之间,转不过来思路。

看着这表,明媚还在想前面的事情。

启蒙书籍,要能激发学习兴趣,整一堆圣人之道,微言大义,令人听之不明,只得昏昏欲睡。

女子本弱,心智未开,无论多大年纪进来,都与幼童无异。

她想要的是一本能教常用字、常用词读写的书籍,这都是不讲字,先讲句子。拼音语法一个不学,上来就整文言文,还没标点符号。

这要学上多少年,莫非下了课,还得整一个补习班?

世家教子,讲熏陶,以十数年为培养期间。

没有老师带着,给你一本书,你都学不会。

明媚是打算办速成班,三个月就得学成出师。

听说读写,仁义礼智。

加减乘除,认知能力。

忠孝节义,塑造人格。

实用技能,养家糊口。

将来的王府中,她还没立下根基,就先想给别人改命,有时候,明媚也觉得自己是太无聊了还是太理想化。

可上位者一个喷嚏,到下面就是滔天洪水。

若是她这辈子就这样了,一辈子守着王府后宅,管好六房,不生事不惹事。一眼望到头,无趣。

趁着有能力,有精力,在外面多做点事蛮好的。

人不能太缩手缩脚了,容易变成缩头乌龟,那就对不起金手指了。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古人诚不欺我。

对影响别人一生的事,明媚不敢有丝毫懈怠。

诸般态度,比她当值伺候贵人时,还要谨慎。

“咱们自己写一本就是了,多大点事。”浅绿嘟嘟囔囔,搬着一摞书进来,“这劳什子东西,鬼画符一样的,我也能写。”

深绿冲着她运气,浅绿做了个鬼脸,跑了。

端本宫

“咱们自己修就是了,不用太府掏钱。”秦王听二人一直说国库、户部、少府之类的,听得不耐烦。“咱们有银子,拿银子堆,我就不信,还修不好一段破墙头。”

太子无奈,将秦王赶出去吃点心。

秦王嘟嘟囔囔走了,他就烦婆婆妈妈的事儿。反正有苏记在,都能做到最优。用正确的人,不就行了,就这么简单。

“舍弟多得述之照顾。”太子爱惜苏记才能,头疼于秦王多年还是这样骄纵脾性,“日后,请述之多辅佐他。”

苏记不敢坐着受太子一礼,急忙起身避让。

“六殿下所言,不无道理。”

“哦?述之快快道来。”

明媚想的是未来十数年,京城繁荣,外郭地价一定会涨,苏记做的是把数年提速成几月。

十年间,内城地价涨了十倍不止,外郭一墙之隔,地价仍低廉。

皇帝陛下立国之初,军容正盛,影响地价的自然不是兵灾,而是司隶灾民频繁入京侵扰,导致外郭民户不宁。

既然不是用于军事,标准便不需要太过,只需要将外城墙加高加固,修建的漂亮,足以抵挡灾民翻越即可。

隐患解除,民户安稳,内城外迁,假以时日,人烟鼎盛,外郭地价自会疯涨。

外郭多荒地水滩,这些都还在官方手里攥着。

都城以北,因靠着皇城宫城与北山,地域都在少府手中。

这笔买卖,仍是皇帝占大头收益。

缺钱的陛下,定然同意。有了大笔钱财,才能支撑他四处游猎平叛。

因舅家式微,岳父过世,太子于朝中久久未有建树。他这个位置,不做事就是无能,无能也是错。

苏记说道陛下亲军、皇陵工程、城外别宫,桩桩件件都要花钱,为人子安能不为父分忧,成功击中了太子的软肋。

从所念功绩出发,太子忙于国事,做的再好,是给朝中大臣解套。

赚钱给老爹花,才是实实在在令皇帝欣喜。

太子并不迂腐,并未说些皇帝不该大兴土木之类的话。

而且,他已经很久,没有被皇帝夸奖过了。

太子困顿于不类父的评价,急切的需要破题之法。

“如此,便劳烦述之了。”太子将大事交给苏记,不求复制冬日战果,能得十之一二,便不枉费自己于朝中周旋。

苏记得太子手令,与洛伊令递上拜帖。

洛伊令出大门相迎,二人相谈甚欢,出大门相送。

有新来属官不解,大人为何如此重视区区长公主府家的长史,其余老人回忆起腊月长街卖炭,辛酸甘苦涌上心头,皆寂静无言。

外郭城墙修缮,其实是洛伊令一百件燃眉之急事中的一件,他想干,太想干了。若有灾民、乱民或盗匪侵扰京中百姓,出了人命,他要担责任的。

但是他没钱,户部不拨款,少府不拨款,他干不了。

休说劳役是免费的,砖石也免费嘛?沙浆也免费嘛?

不当洛伊令,不知道朝中诸君可恶,可恶至极,纷纷都来难为与他,一个正经给钱的都没有。

也只有秦王这样的冤大头,啊,不,陶朱公,愿意自己出钱修公家墙,就算他只修东面的,以后也少一面压力。

洛伊令根本不在乎东边外郭那些水塘、滩涂、烂泥地,统统打包要低价出售。苏记坚持秦王府以市价购买,洛伊令承了人情,这下府中经费充足,衙役们拿到了月钱,少去两趟东西市,本官也少受些上峰冷嘲热讽,说洛伊府衙都是穷要饭的。

端本宫大太监马占香后脚进来,一分钱不给,过户西外郭所有官契于端本宫。

洛伊令陪着笑脸,办完事,不知马太监等人为何还不走,属官另外送上规礼,这才令太监心满意足而去。

端本宫做事,惯常如此。属官劝谏老大人,勿要往心里去,只是给些钱财,便能了事。

洛伊令是前几任被撸掉后,从外地紧急调回京中填缺的,回京时间不长,头一次与端本宫打交道,没经验。

哭笑不得,甩手进门,洛伊令将东外郭剩下的官契,与南外郭官契全藏起来。

想了想,前段日子太府丞薛巨打了招呼,想要东外郭的宅子。洛伊令查了往年的档,发现这位君台伯家风清正,不仅家中仆不惹事,从不给洛伊府衙添麻烦不说,太府在这位的操持下,每年都配合洛伊府衙平价提供时令汤药,帮历任洛伊令大忙了。

洛伊令从官契里取了一张地段好的二进宅院,就在秦王所置办的坊旁。唤来侍者,将官契送去君台伯府,以当前的低廉价格卖给了薛巨。

数着手里留存的官契,洛伊令长舒一口气,念头通达。

苏记回府后,将家令、谒者叫来,许业昂首挺胸进来,垂头丧气出去。荀真听话,让干啥就干啥。

这一天不是煤,就是砖,没点儿好玩意。

定是那天被荀真蹭了一身土,这才要陪着他到处挖洞烧窑。

颍阳县产黏土,先前选定的煤矿所在山中便有,其下有河流。就近收购砖窑,舍弃木柴,改为煤炭做燃料,出砖时间可大为缩短。

烧砖的窑工与龙窑都是现成的,荀真与大匠一合计,烧制城墙所用特制砖,也不过是七天便可出窑,一窑两万块大型花砖。

为了保证进度,大匠建议同时使用龙窑与罐罐窑,罐罐窑虽然需要半月之期,但是一次能出砖五万块。

许业决定,一边用旧窑烧,一边建造新窑。看长史这意思,以后砖窑也是个好买卖,两府冬日大笔进账,不缺银子。

黏土、煤炭、工匠都是自家的,成本约等于无,烧起来,大烧特烧。

去年从黑,今年尚红,没毛病。

黏土加工烧制的大型青砖,坚固耐用,外形规整,棱角分明,烧制时皆有特制的花纹,组成吉祥图案。

这花纹图样是特意请教了工部,仿照内城城墙来的。

工部侍郎莫凡亲来看,他也是被坑怕,冬天贱卖了庄子,那庄子到了秦王手里,就能挖出石炭来,卖出金子价。这一回,他可得亲眼看看这位王爷又在做什么大事。

若非这位云台伯秉性正直,虽是司隶世家出身,但不曾头脑发热跟风投资木炭,换了一等砸锅卖铁的泼皮破落户,说不得就要找上门去要求补差价了。

许业也没什么知识产权的意识,工部侍郎来了,就迎着陪着。

二人见面,你叫我伯爷,我叫你伯爷,倒也有趣。

看了砖窑,看工地。

工部侍郎是专业人员,早年跟着皇帝打天下,就是皇帝打下来,他管在后头整修,非常有经验。

莫大人侃侃而谈,许大人有问有答,实在触及知识盲区了,就喊荀真来应付。

荀真坠在后头,他不惯与生人言谈。

莫凡捋着胡子,频频点头,这俩后生都不错,可惜是秦州人,不能入我工部。

视察了城墙工程,莫凡又往外郭一转,发现这里也有不少地皮一同整治。烂泥地填了砂石,脏水坑也平整了,动作不小。

莫大人不动声色,这就告辞。回家后,左思右想,叫了女儿过来。

他家下一代男儿郎,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守家犬,老实不惹事罢了。只一个女儿,还能帮老父亲分分忧。

当初女儿就劝他,那人既然出高价买庄子,定有所求,咱们不晓得其中真意,会吃亏,不若摆弄明白,再做打算。

可惜他叫人家给到了心理价位。加之家中儿子娶亲,此时是奢婚,确实一时窘迫,匆忙就卖了出去,悔不当初,生这么多儿子又有何用,白白费钱。

这次秦王又有大动作,自家不知道就算了,这都递到嘴边了,可不能放过。

莫如是一贯不苟言笑,在父亲面前也是如此,有礼有节,却不亲昵。问了好,便立在一旁。

云台伯莫凡,世家子弟,却是个破落世家旁支,拥有辉煌历史的本家主脉已经湮没在乱世。他阴差阳错当了乱世从龙之臣,资质所限,没混到马上封侯。后头做官,不是掌印,没拿过大主意,自己知道短板在哪里。

可家中女儿,却仿佛带着那个庞大家族最后的华彩余音降世,自幼便稳当,识文早,懂事早,在内帮着母亲管家,还能提点爹处置外务,管着几个哥哥,全家都敬服。

云台伯将今日事一一叙说,打量着女儿的神色,见女儿平静如水,什么都没看出来。若是自己能修炼到此等境地,也不会被陛下嫌弃不够稳重了。

莫如是略一思量,便有对策,这般那般讲来,听得云台伯两眼发光,这就要坐不住。

他老人家去账房取了银子,叫了车夫,就往洛伊府衙去了。

莫如是其定若山,对她爹的猴急行为没有半分表示,自己倒了茶喝。

刚喝一口,便有丫头找了过来,说是侯夫人与世子夫人起了口角,都不肯退步,要请娘子去评理。

三月中旬,春暖花开。

蓬莱后殿

遂安公主特意跑来,专门给明媚形容了一下秦王府迎亲的场面。

也说不清她是不是来添堵的,深绿腹诽,而后觉得自己居然敢想公主的不是,实在不规矩,晚上让浅绿抽自己手板子。

明媚听得津津有味,春日里,杏花吹满头,文卿终于嫁给了她的少年郎,明媚为她感到高兴。

虽然那些书信寄不出去,自幼一起长大的青梅情谊却不会断绝。

世间女子,难得一心人,更难嫁有情人。

秦嬷嬷入宫后,特意夸奖她们几人都有好好坚持练武,并一一指点,态度和蔼,对深绿这样的榆木脑袋,和明媚这样的手脚不协调,都不生气。

明媚的身量又长了,嫁衣的尺寸还得放出些。

她一心打听两府于外界行事风格,日后自己少不得出门应酬,也要一一改过,随着郡主与秦王之意做。

赵嬷嬷虽然什么都说,却也说不清,总不好将赵嬷嬷那些一言不合大打出手的故事,当常态吧。她出去见人就扇巴掌,似乎太疯癫了。

俩人聊天,赵嬷嬷围着庄子上的女孩子就说起了。在她嘴里,每一个人都是那么鲜活。水娘子稳重心细,花娘子天分极高,夫子都夸的。

明媚虽然不曾与她们相见,却也似相处的久了。

秦王府与新修缮的东外郭城墙一道落成,王府恢弘大气,城墙巍峨高耸。

东外郭城墙修缮是大事,洛伊令三缄其口,从不提起秦王府的重要作用,生怕走了风声。

在勋贵眼中,秦王已经初步有了财神童子一样的地位。若是知道城墙是秦王要修缮的,他们不见得跟风出钱修城墙,跟风搜刮地皮免不了。

劳役返乡,庆幸今年服役未曾有伤亡,上头还额外给了银子,补足了耽误春耕造成的损失,听说是王府给的,真是好大王啊。

做买卖的最会看风向,已经有人私下去洛伊府衙询问东外郭的地皮。

京中大贵人看不上三瓜俩枣,不曾与洛伊令为难。其余人等,来了就打发走。

只有一位云台伯,又是工部侍郎,时不时要合作的。他厚脸皮赖在衙门,才得了两张地契回去。

洛伊令也看出风向来,他本不欲售卖府内官契,还等着涨价。

但端本宫催的急,自东外郭起了城墙之基,端本宫的太监就日日来催,要洛伊令速速修缮西外郭城墙。

说破了嘴皮子,端本宫一毛不拔。

那东外郭城墙,可是秦王府与长公主府出的原料,洛伊府衙只负责督促下县派役丁。

东外郭城墙建成后,端本宫太监更是一日三趟跑府衙,从催促变成呵斥,再变成恐吓。类似,这西城墙要是修不起来,就砍了洛伊令的脑袋,这种。

因为端本宫太监来的勤,引得齐王也频频派人打探。

洛伊令一个头两个大,觉得砍掉一个也行。

为了应付端本宫,洛伊令带着厚礼上门,来求苏长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