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皇家打工人日录 > 第16章 第十六章 选址

皇家打工人日录 第16章 第十六章 选址

作者:八个柠檬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9 22:35:54 来源:文学城

显德十一年

宫中连着放了十五日烟火,夜夜丝竹笙歌。

听说今年过年京中取消了宵禁,不知三大街有多热闹。

年幼时,她也被阿爹带去逛夜市,尝过胡辣汤,看过胡旋舞,体会了一把古代庙会。

明媚偷偷坐到院子里,围着大氅,抱着手炉,看了七日绚丽灿烂。

今年陛下在宫中,皇后娘娘身体见好。仗着秦王殿下立下大功,正得宠,蓬莱殿稳当,四绿爬上后殿屋顶,往极远处张望,全然忘了规矩。

明媚并不管束她们,左右此时殿中姑姑没心思往后殿来。

深绿每每后悔放肆,到了夜里还是抗不过点绿缠磨。

因前面大宴连着小宴,尚膳监人手不足,每日都是提前预备的各色蒸碗糊弄着,算是古代预制菜。

她们在殿内煮羊肉汤,胡椒、花椒、孜然放进去,滋味浓厚。吃完出来,冷风一吹味道就散了,也不打眼。

白日无事,都穿上新衣,从上到下收拾整齐。这几日可以不按着规矩穿衣,正是考验美商的时候。

深绿最爱一身碧滋裙配赭石色袄子,首饰一应是新制的,难得面上一直带着笑。

浅绿搭配了茜粉与湖水蓝的撞色裙,十分新颖别致。

点绿取了十样锦做裙子,搭配烟墨色褂子,被说老气,她却不管,只爱十样锦上繁复的花图。

碎绿不爱打扮,浅绿给她打点了一身粉绿撞色,趁着肤色越发黑了,她混不在乎。

明媚就带着四个人畅聊,她主要说将来纺织场的排布、架构、管理等等。

内宅妇人没有嫁妆撑腰,不掌控经济大权,就等于伸手向男人讨吃要喝,想抬起头看人,太难。

她即便是个侧妃,又有长公主府在身后,却难说一生不犯错,不惹人厌烦。

若有一日秦王发怒断了她的月俸,再断了分红,长公主府介时不见得会挺她,照样得去吃土。

她若是没带金手指来,十几年磋磨,也就认命了,开心一时算一时。

偏生还有个金手指,似乎不挣扎一下对不起造物主。

对王朝权谋无一分建设意见,对王府发展无一分贡献,对殿下无一分情绪价值。

这种情况下,侧妃她还想要过好日子,除了指望殿下仁义、郡主撑腰,也就剩下赚钱了。

权可以带来金,钱更能助推势。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有自己的宅子,手里有现银,身后有产业,手底下养上千号人,是个生钱的大项目,挂上两府的产业链,一损俱损,有绝对的不可替代性,才能让她稍稍心安。

感情能让利益更稳固,利益也可以保证感情始终如一。

咱们不赌秦王与郡主情比金坚,只赌一把丝绸的价格直升不降。

待将来出宫,第一件事她要请赵嬷嬷为她引荐苏长史,以后过日子是靠左合适,还是靠右合适,需长史指引一条明路。

这些日子与赵嬷嬷畅谈,没少听说长史的诸多事,这位对郡主、对秦王的影响力,极大。

既然有人手里有正确答案,能拿来抄写一番,最是妙。

过一日,便说说六房的事,偌大一个王府,人多事杂。很多事情握不住下面,就稳不住上头。

若是真要管家,也不能没个准备。

虽不知人事安排,组织架构是不会变的。提前着手,研究章程,绝对有益处。不能打无准备的仗,所有的情况都要提前考量好。

明媚满心都是工作,根本没有继续享受假期的意思。

四个丫头聊着聊着,就跑题了,互相交流衣服样式与花色,或者说一说晚上的烟花。

每当此时,明媚就会歇一歇,换换脑子,想想前几年夜间或午休时入梦各科老师们的教诲,挑拣着写上几笔,渐渐也存了一箱子草稿。

做女官时,她是不敢这样明目张胆执笔的。

此时却无妨了,前程定下,规矩也松了不少。

出宫后,这些说不得什么时候便能用上,不好介时再写。

这箱子深绿自己管着,若有废纸,便是她看着放入炭盆烧毁,绝无只言片语散落于外。

其余三绿,也不瞒着她们,还得她们来整理手稿。

浅绿从不好奇娘子哪里学来这些,点绿总要凑上来看看,若有她感兴趣的,便非得缠着娘子细说不可。

碎绿只要数学题够用就行,间或还得去后头见公主,领些新奇的零食回来,大家一起沾沾福气。

吃上喝上以后,就更难拐回工作状态了。

明媚也不催她们,都还是孩子呢。

这样年节里,是她在扫兴。

正月十六

长公主府

今年郡主未归,长史、赵嬷嬷等人连着入宫领宴,一直到正月十六各府衙上值,才算罢休。

皇帝过惯了苦日子、穷日子,建国之初,少府与户部空空荡荡,没那个铺张的底气不说,前头还有些年头是在军营过的除夕。

显德十一年略微奢侈一些,御史台也没那么没眼色,非得在兴头上与陛下作对。

因是长公主府的家臣,苏长史这位三品官并不需上朝,早早请了赵嬷嬷与家令许业来,商议明娘子交代的纺织场事宜。

“地块好说,徽之先生手中存着不少。”许业笑道,正是河东跌倒,顾叹吃饱。

赵嬷嬷急急插言,“明娘子的意思,是要一整个坊,最好在东城,东市附近。”顾叹票号手里是有不少地段好的铺子,但面积不够。

“这事儿,就得劳烦仲芳兄了。”许业一听,触及知识盲区了。崔惟一天不干正事,到处游荡,朋友多,与他打听去吧。

苏记唤了舍人崔惟来。

这功夫儿,许业又问道:“明娘子要那么大地方作甚,一个坊大的千亩,小的也有百亩,咱们两府合起来才占一坊。”

赵嬷嬷回忆当时明娘子的说法,“开纺织场,要规划出三期建设计划,初期二百人,最多用五亩地,后期却要逐步扩大规模。形成,形成,规模效应,对,规模效应。”

“百花庄那个流水线法。”许业恍然大悟,但是百花庄已经有纺织场了,“明娘子所创大织布机、水力织布机,已令百花庄获利颇丰。莫非,她是有另起炉灶之心。”

“殿下并未分与明娘子百花庄的份额。”苏记摇头,“百花庄的收益与明娘子不相干。”

百花庄是贤妃娘娘安置年老宫人的义行作坊,本也不为赚钱。

当年皇后病重,陛下放出了不少宫人,以为善政,为皇后祈福。

结果当年出宫的老宫人,多数无家可归,只身出宫只有死路一条。

贤妃娘娘掌着尚食局,见手下宫人出宫后惶惶无依,因出身之故,感同身受。那无处可去的,便都安置了,均住在陛下赐予六殿下的庄子上,为了给他们找一条活路,这才有了百花庄内的香坊。

后来,为了防止善政变成恶政,太子主动找六殿下安置更多年老宫人,才有了纺织场。

宫人年老体衰,干不了重体力活。为了解决问题,殿下使少府制作了水力磨坊与水力织布机。此事做完,嘉奖不少,又得陛下赏赐新田庄、铺子。

这水力器械,自然都是明媚金手指所得。过了一遍六殿下的手,发明人就是六殿下了。明媚深藏功与名,稳稳当当晋升品级。

只可惜少府得了这法子,如获至宝,珍而重之,再没拿出来过。

百花庄也被严密保护起来,等闲人无法观看水力之能。

打着皇家同款招牌,做世家官宦生意,各方都知道这个意思。

若非是济民性质的,少府与刑部怎能看着其他商户打类似御用招牌无动于衷,犯忌讳,还犯法,当诛。

四殿下犯浑,也想掺一脚,直接被陛下扇了巴掌。

长公主府的绸缎庄赔着吆喝,给百花庄赚钱,也是这个道理。

品精、量小、利厚,工序多,讲究多,包装多,实在都在里子,面上必须是不赚钱的。

许业一怔,“贤妃娘娘如此短视?”不给分钱,哪里有积极性,军中还有战利品分分,若是军师不分账,那以后谁给出谋划策。

“贤妃娘娘给明娘子升了数等,指婚前,明娘子已是六品,若非这桩婚事,今年该升五品女官了。”赵嬷嬷瞪了许业一眼,“少谈宫中娘娘。”

许业自知失言,连忙闭嘴,对着赵嬷嬷露出讨好的笑容,仿若一只呲牙的小奶狐。

赵嬷嬷是长公主的乳娘,这帮小子年幼时,都被她抚育过,对小辈是降维打击。

淳皇后早年出身低微,嫁贩运私盐的淳皇帝,二人家贫,生长女无母乳,是邻居赵娘子抱着长公主喂奶,才养大了这个孩子。

赵嬷嬷嫌弃的转过身子,许业嘿嘿笑。

“明娘子为人厚道,令老身修书一封与郡主,要给干股三成,算咱们帮着操持的辛苦钱儿。”赵嬷嬷感叹,“这是个实在的。”

苏记不置可否,凡是明娘子所为,皆不可轻视,其中不简单。

正如去年那一场堪称前无古人的炭火之争,若非明娘子提供的石炭位置,河东死不了那么惨。

商户折损还算小,关键是朝中派系排位洗牌,各部堂争权,河东大败。

陛下十分满意。

这一功记在两府头上,秦州日子便好过多了。

明娘子她全程隐身在后,并无半分庙堂诉求。

她想要什么呢?苏记不习惯看不清一个人。

皇帝,长公主,郡主,贤妃,秦王,如此尊贵的天家,亦有私心所求,难道明娘子没有?

她甚至,不为父兄求官。

钱交到她手上,原本是做嫁妆银子的。她倒是反手就给赵嬷嬷全带出来了,当真是自信绝对不会折本,还是视钱财如粪土。

此时此刻,要建新纺织场,是为何意。

“仲芳兄。”许业起身,与崔惟见礼。

“长史、嬷嬷、敬之贤弟。”崔惟仪态出众,其容貌皎皎如明月,一举一动如行云流水,自有旁人仿不到精髓的风流。

苏记将明娘子诉求一说,崔惟立即便给出了几处有意出售的坊名,有官卖,有私卖,多与前月炭事有关。

“太平坊,最为合宜,占地两百亩,临近东市与水渠,原是一片水泽,河东商人买下后,填平水泽,建门墙,起地基。因地处东华门外,属于外郭,地价低廉,只是尚未达治平之态。好在,旁边的大成坊是府中产业,坊内多是冶炼之所,护卫众多。主簿曾言,令票号将周边坊市盘下,将来行事方便。”

与府中产业连成一片,一来安全,二来也好就近盯着。许业点头,认为太平坊确实可行。

明娘子的产业,再小心不为过。

“老身要去看看。”赵嬷嬷站起来,拉着崔惟往外走,“辛苦仲芳今日陪老婆子了。”

“荣幸之至。”崔惟向来敬重年老女性,即便是被拉走的,依旧礼仪周全,神情自若,行动潇洒。

“一起去。”苏记起身,大步追了上去。

有必要这么谨慎嘛,一个纺织场罢了。许业内心喋喋不休,灰溜溜跟上。即便是明娘子的纺织场,它也就是个干纺织的,还能变成别的不成。

荀真驾车稳当,赵嬷嬷坐在上位打盹,崔惟陪于下首,对面坐着许业。

崔惟、许业皆边郡世家子,自幼时便随父入军中,多得赵嬷嬷照顾。

二人对视一眼,铠甲皆换了宽袍,下意识偏过头,不看对方。

猛虎入牢笼,自伤其类。

车外,苏记与顾叹骑马并行。

“太平坊不太平,关键在于外郭城墙低矮,当年陛下入京,大军轻易便可翻越。若于此处安置纺织场,太平年间无事。若司隶有灾,则极有可能为灾民所扰。”顾叹捋着胡须,单手持缰,叹息,“纺织多女子,女子柔弱,即便有周遭工坊护持,恐难保全。”

京城外郭,自前朝起,便常有流民闯入。

本朝立国未久,司隶三次遭灾,皆有灾民向京中求活。外郭这一片多是工坊而非民居,也有此因由。

工坊多为大户所有,护卫森严,等闲也没有流民会闯进去。

毕竟人家是来求活的,不是来攻城的。

但纺织不同,京中纺织少有特大规模,多留在内城东市内。毕竟女子为主,难以保全自身,更何况保护工坊。

“若明娘子执意在京中择地,内城绝无整坊出售。外郭各处皆有此隐忧,差别不大。”苏记不解之处也在此。

以明娘子之能,内城外郭情状也当在她的谋算中,她既然定下要整座坊,便是指向明显,必有用意。

她是故意引导我等,为她在外郭置办?

原因呢?

苏记绕着河东、司隶想了一圈,不知道她又盯上了哪家。

纺织还能再复制一次石炭之能,还是另有他想。

上一次的石炭之事,不仅为秦州带去了巨额收益,也铲除了朝中司农寺一大掣肘之敌,以免粮草总受制。

围着太平坊绕了三圈,赵嬷嬷频频探出头,她觉得此处清幽,道路畅通,水运发达,四面皆有工坊,却不相侵扰,是个闹中取静的好地方。

“问问娘子不就好了。”赵嬷嬷见几个大男人拿不定主意,痛快说道,“明日我便入宫,将此处之事告知娘子,若娘子执意选此处,我等便随她行事,介时自然知道结果。”

一行人渐渐走远,与一辆马车擦肩而过。那马十分神俊,不下于秦州良马。

车内人撩起帘子向外看,容颜端正,不苟言笑,虽是男子打扮,还能看出柔软女相。她对旁边的人说道:“薛姐姐,这边是东外郭,都是些工坊。咱们在此处开医馆,这些都是穷苦人,恐怕不会来光顾。”

被称作薛姐姐的人,自马车上一跃而下,身姿高挑挺拔,穿一身玄红色胡服,有一种雌雄莫辩的英气,如同一棵俊秀的小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