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长宁出寝屋时已近日暮,长欢喜滋滋地同长慧说着自己的议亲对象,“周三公子才不是那样的人呢,昨儿我还收到他的书信,说等国丧过去,他妹妹要办花宴,请我们家姐妹一起去。”
长慧说,“那你可得把我带上,我还没见过未来姐夫呢,也算是替你把把关?”
长欢被“未来姐夫”四个字闹的红了耳朵,她转过头,刚好看见萧长宁出来,朝她道,“你可算出来了,还打算叫你用膳呢。”
萧长宁没提下午的事,笑道,“是有些饿了,见你们说得起劲,没好意思打搅。”
长慧揶揄道,“在和三姐姐聊三姐夫的事呢,你来了正好一起。”
长欢脸也微红,“你别听她乱说,什么三姐夫。”
长慧笑嘻嘻道,“姐姐不想要啊,那让给妹妹我,妹妹不嫌弃。”
长欢作势要打她,两个人追着闹了起来。
萧长宁也笑了,“三妹妹看来是好事将近了,先在此贺过。”
长慧佯怒,“都说二姐姐温和娴静,你怎么也和四妹妹一起打趣我!”
“好了好了。”长慧闹累了,她坐下来,道,“同你们说个有趣的,要不要听?”
长欢忙点头,“你快说。”
长慧先是故作神秘的左右看了一圈,再低声说道,“我方才出去的时候,看外头多了好多禁军,你们猜发生了什么?”
长欢催她,“少卖关子,赶紧说。”
“禁军正在满宫找礼王殿下呢,要把他禁足在王府!”
“找到了吗?”“发生什么事了?”
萧长宁和长欢的声音同时响起。
长慧左右看了看两人,答道,“找到了,说是礼王近来行事出格,罚他闭门思过。”
萧长宁松了口气,但一想到礼王迟早有出府的一天,心里又开始不安,“罚的了一时,却约束不了一世。”
长慧笑道,“这事自有贵妃娘娘头疼,咱们就不必管这闲事了。”
“衡王殿下即将登基,贵妃做了太后,人生中还有比这更好的事了吗?”说到这儿,长欢关心道,“听说你不小心撞到衡王殿下被罚跪了,不要紧吧?”
萧长宁摇头,“没事的,半个时辰而已,都习惯了。贵妃娘娘送来的药是上品,涂完不肿不痛,你不说我都忘记了。”
——
晚膳后萧长宁又去给贵妃问安,这一回是她主动去的,想着能不能和贵妃面前多说几句,问出有用的信息。
茉月站在屋外,对她行了礼,“二姑娘来的不巧,徐侧妃正在屋子里陪娘娘说话呢,您晚些再来吧。”
萧长宁正想和茉月道谢回屋,就见一妙龄女子袅袅婷婷从内殿出来。
数九隆冬,最是严寒。
徐宛似乎察觉不到冷,她身上的那件绣着石榴的橘色小袄像是入秋时应穿的,时下萧长宁穿的里三层外三层,暖和却也臃肿,她却穿的单薄,看着轻快明艳,像一尾雀跃于丛林的小松鼠。
……小松鼠?
萧长宁不自觉被自己的想象逗笑了。
她半倚在月与夜的阴影里,虚留了个轮廓在外面,恰那一抹笑意,落入了徐宛的眼中。
徐宛走过来,娇纵有余,跋扈不足,“你笑什么?”
“徐侧妃。”萧长宁规规矩矩行了个半蹲礼,“天色太暗,您许是看错了。”
徐宛轻轻哼了声,偏过头,绕过她就往外走。
茉月引萧长宁入殿,屋子里暖洋洋的,还有淡淡的檀木与龙脑香,幽微却扑鼻,像是阳光下的佛堂,却又融了一抹雪意。
贵妃刚送走徐宛,那姑娘性格俏皮大方,但话多,且不太懂察言观色,应付她废了不少心力,这会只觉得困倦,故问,“你怎么这个时候来了?”
萧长宁先见了礼,笑道,“白日里娘娘说头疼,臣女想为您尽份心,让臣女再为您按一按吧。”
贵妃看了她一眼,也没戳穿她的小心思,只吩咐宫女们退下。
萧长宁一边按,一边听贵妃淡淡地夸赞道,“你的手艺很好。”
萧长宁笑着说,“祖母也有头疼的毛病,臣女从前在家时,也是这样服侍祖母的。”
“母亲……”贵妃的语调里有不加掩饰的怀念,“她近来身体好吗?”
萧长宁:“一切都好,祖母很挂念娘娘,时常和我们姐妹几个提起您。”
贵妃不置可否地笑了笑,不再与她搭话,萧长宁也只得静下心,一下接一下地按着。
天色越来越暗,不知过了多久,贵妃缓缓睁开眼,伸手覆住了萧长宁按久发酸的手指。
萧长宁微愣,低低地喊,“娘娘……”
贵妃也不再和她卖关子,“有些话,若不同你讲清楚,想来今晚你也难安枕。其实本宫也是如此。”
“关于你和礼王的事情,本宫已同衡王商量过了,若你愿意,等衡王登基,他会册你位分,你就留在宫里,那孽障再乱来,也不敢对兄长的嫔妃做什么;若你不愿意,本宫会给足你银两,今夜就秘密送你出宫,从此世间再无萧长宁。”
萧长宁没有想很久,她定下心来,说,“臣女愿意。”
——
天命二十九年腊月,世祖第九子衡王登基,改年号为光启。
甘泉宫内,以衡王侧妃徐宛为首,一众王府侍妾们坐在下方,心不在焉地品着上好的君山银针。
萧长宁也坐在她们中间。
徐宛人虽稳坐着,目光却一直虚看着远处,直到想见到的身影出现,她才敛去略显急切的神色,装作不在意地抬手轻抚鬓间的碎发,再双手交叠端坐,微微扬起下巴。
知道自家主子急,那小太监听了前朝的信,就一路小跑回来,开门见山道,“传太后懿旨,册侧妃娘娘为三品妃位,赐封号惠,居甘泉宫;王娘子,孟娘子册六品嫔位,王娘子为仪嫔,居重华宫,孟娘子为宁嫔,居承和宫;潘娘子,陆娘子和萧姑娘册七品美人,潘娘子随王娘子住在重华宫,陆娘子和萧姑娘同住兰蕙宫。”
小太监一口气说完,瞬间脑海空空,但仍不忘向惠妃行大礼,口里不住地说着吉祥话。
徐宛叫了赏,一众侍妾忙半跪向惠妃请安。
萧长宁也跟在人群里,大家做什么,她就做什么。
衡王没有正妃,从前在府里就是由徐宛说了算,如今她封了惠妃,虽说这位分没有她预想的那么高,但总归是甩了下面的侍妾们一大截,她也没什么好不满的,这会正半开玩笑地同下面的新嫔妃们说,“在座的都是侍奉陛下多年的姐妹,咱这位爷的脾性心思,想来大家也都清楚,往后应当怎么做,也无需本宫来教你们。”
宁嫔笑着接道,“咱们姐妹都是嘴笨又不讨喜的,从前只知道跟着娘娘做事,如今也是一样。”
徐宛笑睨她一眼,“从前在府里就数你最机灵嘴甜,九爷也看重你,不知何时学会自谦了。”
宁嫔看了仪嫔一眼,二人相视一笑,“昨天仪嫔姐姐还说我呢,机灵是机灵,就是嘴太快,怕惹了咱们爷不痛快,得好好改改。”
都是如花朵般的年轻姑娘,十七八岁的年纪,不一会就开始讨论起脂粉钗环的话题。
萧长宁听了半天,结合从前的所见所闻,对皇帝的几个妃妾也有了初步的印象——
惠妃徐宛,将门之女,性娇、爱俏,像是四月里初绽的春桃,三分明艳,三分张扬,如今她是后宫的最高位,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
仪嫔王氏,清瘦高挑,性子沉静,眼神却是如水一般盈盈,总在恰到好处的时候递话,让人听了如沐春风,看起来很得惠妃的心。
宁嫔孟氏,圆脸,爱笑,是全场话最多的一个,和谁都能聊得不错。她也是在场唯一一个不把萧长宁当成透明人的,聊到合适的话题,也会和萧长宁搭上几句。
潘美人容色极其出众,可以说是过去十几年萧长宁见过最标志的美人了,称得上是美艳灵动,顾盼生辉,叫人见之难忘。
陆美人的长相只能用小家碧玉来形容了,不是说她长得不美,只是有仪嫔清冷、宁嫔大气、潘美人绝色在前,陆美人就显得不那么出挑。但萧长宁很喜欢陆美人给她的感觉,亲切、温和,像是小时候会带她玩的邻家姐姐。
正聊得火热,不远处钟声响起,前朝的大典结束了。徐宛先站起身,众人不约而同地后她一步站起,前往长信殿向太后请安。
萧太后受过新妃们的礼,而后淡笑道,“一朝新人换旧人,皇帝登基,后宫也有了新气象。”
太后的目光一一扫过诸妃,“如今宫里就你们几个人,简单也冷清。礼部今日上了折子,等过了年,几位礼聘的京中贵女就会进宫与你们作伴。开春后,天气转暖了,再商量大选的事情。等各州的秀女们进了宫,宫里也就热闹了。”
惠妃笑着说,“先帝在时,宫中以娘娘为首,下有静华、淑和两位夫人,宜、婉、德、纯四妃,再下头的贵嫔、婕妤等更是不胜数,姐妹多了,日子也有趣多了。”
太后看着惠妃,道,“从前哀家是妃嫔之首,上承天意,下率诸妃,如今这差事也落在了你的头上。”
惠妃起身行礼,“愿听太后教诲。”
太后说,“众妃之首,这是皇帝对你的看重,同时也是一道考验,最要紧的,是一个‘和’字。与诸妃和睦相处,以和善之心御下,后宫虽大,但归根究底,也是一个小家。民间讲家和万事兴,咱们身处帝王之家,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惠妃深深一拜,“臣妾受教了。”
太后又将目光看向仪、宁两嫔。
“你们几人的位分都是哀家做主定下的,仪嫔懂事稳重,哀家也很喜欢你。惠妃刚接触宫务,难免不熟,庶务繁杂,恐其忙中出错,你要多从旁协助。”
“至于宁嫔,皇帝喜欢你,你也要多想着皇帝,多多体贴他。他在前朝忙,经常忘了自己的身子,偏偏这人又生了一副冷面孔,知道你们都怵他,但照顾君上的起居,是作为嫔妃的职责,这事哀家就交给你了。”
仪、宁两嫔齐声应是。
太后叮嘱潘美人,“你是有了身子的人,哀家特地把你的住处安排在了仪嫔宫里,她心细,想必会照顾好你。有孕之人切忌多思,你要保重身子,万事以皇嗣为重。”
潘美人柔声应了。
最后轮到陆美人,太后说,“你进王府最晚,但哀家也一直关注着你。你是个懂事乖巧的孩子,哀家安排你和萧美人住在一处,你们要互相照拂,有什么事都可以同惠妃、仪嫔她们说,也可以多来哀家这坐坐,日子是过给自己看的,在这后宫中,帝王恩宠都是浮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罢了。”
陆美人腼腆一笑,“臣妾明白。”
该说的话都说完了,太后开始送客了。萧长宁绷着神做了大半天的透明人,终于松了口气,打算回自己宫里放松放松,就听到太后说,“萧美人,你留下。”
补充一下妃阶:
皇后
一品 贵妃(1人)
二品 夫人(2人)
三品 妃(4人)
四品 贵嫔(6人)
五品 婕妤(6人)
六品 嫔(6人)
七品 美人
八品 选侍
九品 更衣
无品 采女
妃阶架空,宫斗剧情正式开启,喜欢的小伙伴多多支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册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