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还君春衫 > 第11章 入梦也

还君春衫 第11章 入梦也

作者:辛试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6 00:31:32 来源:文学城

周遭分明只是安静了一瞬,但却像是被扯成了几载那般。

最终还是戚照砚往后撤了半步,道:“臣不知殿下缘何如此确定这件事,但几年前臣供职于门下省,并没有道理去查户部的账目。”

他虽然矢口否定,但荀远微想到方才章绶的反应,便知晓自己猜对了。

于是戚照砚往后退,她便往前进,她仰头直视着戚照砚那双漆黑的眸子,动了动唇,道:“没有道理去做,并不代表不会去做,也不能说明当真没有做过。”

若说荀远微最开始接近戚照砚,和他有所交集只是为了来年的春天的贡举,但随着这件事缓缓展开,却又在查到关键信息的时候屡屡受阻,偏偏又都和戚照砚脱离不了关系,她便知晓,戚照砚身上的事情绝不是自己三年前知道的那样。

她没有直接和戚照砚继续争执这件事,而是道:“戚照砚,户部司的登记簿上有你的名字,想必你也应当明白,这件事真得铺开了,这张不知道被多用心织就的大网一旦落了下来,不论是你,还是我,甚至躺在榻上在重病中的章少监,没有人可以作壁上观,也不会有人幸免。”

戚照砚垂眼静静地看着荀远微。

长安不似江南,深冬里并不开梅花。

但他看到此时的荀远微,却忽然想到了那句“一支先破玉溪春。”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

荀远微见他并不为所动,终于还是先叹了口气,平声道:“无论如何,我不会袖手,你若是想清楚了,随时可以来找我,这段时间,我都在廷英殿。”

戚照砚侧过身,朝着她深深一揖,“恭送殿下。”

他不是第一次见到这位长公主的背影,无论是在三年前的大理寺,还是数日前自己的宅子,又或者是更早的时候,但却没有任何一次,比这次心绪复杂,心潮涌动。

在荀远微将要推门的时候,他忽然出声:“殿下。”

荀远微搭在单薄木门上的手忽地停住,稍稍转头,等着他说后面的话。

“这世上没有非黑即白的事情,也没有一片坦荡的道路。”

荀远微闻言,却笑了声,说:“我知仙草难求、骊珠难寻,但志不求易,事不避难。”

说罢回身看了一眼戚照砚,又推开门离开了章宅。

戚照砚却在原地怔愣住了。

荀远微说的那句“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是她《哀江山赋》中的句子,而前一句“仙草难求,骊珠难寻”则是自己《怀萧鼓赋》中的句子。

她从少时便这样明媚、坚定。

从章绶宅子上回到自己家的那一晚,戚照砚做了一个梦。

梦中是绵延千里的阑干瀚海,愁云惨淡,万里凝冰。

那时他十九岁,还未曾行冠礼,也尚且不是门下省的给事中,却被长治帝任命为出使靺鞨的使节。

当时是也,大燕国祚初立,靺鞨便想趁中原内乱南进,他奉命出使,纵马持节北上。

竹节上挂着的旃牛尾和铜铃被风吹得乱晃,在无人之境撞出断断续续的声音。

在靺鞨的王庭中,他面对远远多于他的靺鞨人,临危不乱,对大燕疆土寸步不让,最终让靺鞨人妥协,靺鞨的可汗在盟书签成的时候,盛赞他“当为中朝第一人”。

回长安的时候,他路过武州,城墙上站着一个着着银色盔甲的人,看身形似乎不像男子。

隔着风雪,随他出行的副使和他道:“那是今上胞妹,文穆长公主。”

他轻轻点头,在心中念了一遍“文穆”两个字。

“文”字,是古来对文治之官的盛赞,“穆”则是武将之最高褒扬。

那时他也意气风发,也有着一腔热忱。

回到长安后,便被长治帝破格擢升为门下省给事中,赐朱袍银鱼。

圣旨降下来的那天,正好是他的及冠礼,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振袖高呼:“画凌烟,上甘泉,自古功名属少年!”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戚照砚醒来时,孤寂的月光正好漏进屋中。

雪夜月底,旧梦孤恨。

*

荀远微并未因那日在章绶和戚照砚处碰壁便将此事和稀泥般带过,而是继续查当年的事情。

她去翰林院调了周冶的传记。

传记里的大部分记载都和她记忆中的相吻合,只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让她有些好奇。

根据传记里的内容,周冶于长治三年春,终于国子祭酒的位置上,而原因竟然是,在贡举中帮助考生杨羡之作弊。

荀远微合上书册,眉头紧蹙。

虽说贡举一般是由吏部考功司郎中主持,但几乎所有人都会在题目拟定之后请周冶做以点评。

周冶这人未出仕前,是名士,故而皇兄才将他封为国子祭酒,主持整个国子监,他平生只有戚照砚一个学生,又怎会做帮助考生作弊?

荀远微问翰林院诸人杨羡之,皆道只知晓这人在长治三年的春闱中因为作弊被取消了科考的资格,其他的便不知道了。

她思来想去,想来这件事或许已经是太后的皇嫂会知晓一些。

于是她离开翰林院,去了蓬莱殿。

她问及此事时,萧琬琰沉吟了声,回忆了下当年的事情。

“当年东窗事发的时候,你皇兄也是不信的,周冶和这个杨羡之从前没有任何往来,根本没有必要帮他作弊,即使是看在弘农杨氏的面子上,也断不可能将贡举的试题透露给这个杨羡之,贡举题目泄露,最应该怀疑的应该是吏部考功司,但当时在大殿上,周冶却供认不讳,你皇兄当时也左右为难,并未立刻将他收监大理寺,甚至还亲临他家中,问他是否有难言之隐,但他的回答却与在大殿上的时候只字不差。”

萧琬琰想了想,又说:“当天晚上,周宅便起了一场大火,周冶与他宅中那些藏书全部毁于一旦,成了一堆灰烬,事情是在晚上发生的,发现的时候,周冶已经葬身火海了,什么都没有留下来,你皇兄得知此事时,也是心痛不已。”

毕竟周冶是大燕满朝唯一一个不靠家世走到重臣之位的。

荀远微陷入了沉默。

她本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些苗头,但没想到是陷入了更深的一片泥沼中,举目皆是雾气,天地茫茫。

周冶死得这般离奇,戚照砚又那么轻易地便保住了一条性命,这其中到底有什么样的纠葛?

她站在案前,想将这些日子查出来的事情都写在纸上,想将整件事的线索捋清楚,但发现总是缺了些什么。

在远微不知将第多少张纸扔进一边的纸篓中后,本想坐在椅子上缓一缓,春和却进来和她通报:“殿下,太府寺的卢少卿求见。”

卢峤来廷英殿找她,无非是为着定州案子的事情,荀远微抬了抬手,示意春和宣他进来。

卢峤先和她行了礼,也不废话,只说:“殿下,只怕在定州的事情上,臣短时间内是帮不上殿下了。”

他说这话,荀远微并不意外,毕竟他是前不久才从地方上回来的,太府寺少卿这个位置刚接到手里,这件事原本和他扯不上关系。

“臣未曾被擢升时,任河北道观察使,定州的事情,臣有失职之责,若是往前追溯,臣便得避嫌,”卢峤顿了顿,说:“臣来廷英殿见殿下前,户部崔尚书、司农卿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荀远微握了下自己坐着的椅子上的扶手,这么看来,多半是向下查到章绶身上了。

她早该想到的,自己能顺着线索查出来的事情,这些远远比自己熟悉长安情况的人,又怎会查不出来?

恰在此时,春和进来通禀说:“殿下,崔尚书还有司农卿求见。”

卢峤朝着荀远微拱了拱手,道:“既然如此,臣留在此处多有不便,先告退了,若殿下有任何关于太府寺的事情,臣随时侯召。”

荀远微点了点头,将春和唤到身边,嘱咐了两句。

春和颔首,便退下了。

卢峤和来的几个人擦肩而过。

荀远微指了几个内侍,“给崔尚书、郑卿赐座。”

司农卿郑惜文先开口说:“殿下既然已决意彻查此事,那大燕跟钱粮打交道的司部都要牵涉其中。”

郑惜文出身荥阳郑氏,不报正事,却是先用这句话和她开口,言外之意便是,若是她现在还想收手,这件事就还能糊弄过去,但这些人越是这么说,荀远微便就越想彻查。

其实类似的话术早在前几次交锋的时候,她也听到过,只是没有这次这么直接罢了。

她没有回郑惜文这句话,而是直接看向户部尚书崔悉,问:“这件事毕竟也和户部司扯上了关系,你们户部查的如何了?”

崔悉看向荀远微,回答地很是淡定,“这几日户部和太府寺联手往前追查,但太府寺少卿卢峤刚刚上任,再往前查,和户部往年对接的朱少卿已然遇难,追下去,便到了如今的秘书少监章绶身上。”

荀远微没有说话。

郑惜文便接着道:“章绶不仅精通于书道,在算学上亦有所成。”

这话,四两拨千斤。

精通书道和算学,在账本和户籍册上动手脚,不算难事。

荀远微想到躺在榻上的章绶,说:“只是章少监已经四五年不和钱粮打交道了。”

崔悉没有给她缓和的话口,“所以臣与郑卿才来请示殿下的意思。”

这哪里是请示,这分明是逼迫。

荀远微思忖了下,“章绶毕竟已经年近花甲,实在老迈,这件事本宫还需再想想,两位先退下吧。”

崔悉和郑惜文相视一眼后,起身告退。

等这两人都走后,荀远微才看向一侧的屏风,问道:“都听到了么?”

从屏风后面走出来的人,正是戚照砚。

这次,你还要隔岸观火吗?

今天真得是熬大夜更新了,主要是前半段给我写得有点破防。

周四换榜后,下周就是隔日更啦~

也就是周四、周六、周一、周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入梦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