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徊明 > 第21章 触棺

徊明 第21章 触棺

作者:jas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09 01:20:40 来源:文学城

四月下旬,顾严已停灵二十余日,京城大理寺的仵作也已经再次验过,钱氏终于可以为顾严收殓。时人为家人停灵二三十日的也是有的,不过多是严冬腊月。因为顾严是奉命停灵,怕尸身毁坏,不止顾家购了许多冰,应天府也买了不少送过来,但天气毕竟已过了清明,尸身还是有些许味道了。好在封了棺离远点便闻不到。

这一日是顾严的出殡日,半条顾严府第所在的街道上都挂了白,吊唁的人马络绎不绝,但有心人可以发现那些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并未出现,最体面的人物只有李府尹派了心腹过来,不过想想顾严只是四品右通政司,算起来这样的体面也够了。

只顾府中有些人知道这不太正常。顾严虽是四品右通政司,可是在他生前来往的可不止是这些人,应天府不去说了,提督府和兵部尚书府他也没有少去,可昔日来往的那些人都不见踪影。

顾老太爷人在家中住,长子府中的事情却了如指掌,停灵的日子长,渐渐冷清是情有可原,可是刚开始那几日可也是有些冷清的,如今出殡时竟也只是看着热闹,虽说时辰未到人未到齐,可是看这情况也并不会有什么意外了。

他心中如油煎一般。顾严与他关系并不亲近,但是顾严很懂得利用一切能利用的,他在南京的走动和关系网,虽不至于全数告诉顾老太爷,但大部分也会与顾老太爷交底和分析。顾老太爷也不得不承认,在这方面,顾严的性格是最像自己的,尽管父子隔阂甚深,也彼此漠视甚至顾严是憎恨他的,但关于利益他们都是有事说事,关起门来是一回事,打开门对外又是另一回事。

因此他再明白不过,顾严这根顾家的擎天柱一倒,顾家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沉寂下来,顾氏家族虽然当官的人不止顾严,但基本都是七八品,离顾严且远得如天边一般,以后当真是后继无人。可是如今人走茶凉得这么迅速,令人不由心惊兼且心慌。

如今家中除了次子顾谨,三子顾端也去了顾严府里帮忙,至于顾正,大理寺卿已经答应会在出殡时辰前放他出来直接到顾严府里,现在老宅府里便只有顾老太爷坐在书房里——主院里顾老太太不许他进屋,除非他把顾正从牢里接回家。

他深深地叹了口气,想起另一件事来。

次子顾谨前日送过来一张顾严的家产单子,数目之庞大,令他到现在想起来都颇为心惊!他并没有做过地方官员,但也是当了多年堂官的,外放十几年就能在身边留下这样多的资产,那可不容易。而且在这当中至少还有一半是不在单子上而是用来上交上司、分润下属的。这……也太狠了些!

在这个时刻,他诡异地想到了顾严的死。

顾严当街被杀,此事他不知想过多少次,始终想不出个头绪来。这种杀人的手法,何等粗糙,是什么样的人才会想到这样的方法呢?政敌?有的是精致的办法私底下的办法,灭口?那更应该悄没声儿的,闹得这样惊天动地,明显会惊动朝堂彻查到底,谁会这么蠢?

他问次子:“这单子是谁给你的?”顾谨道:“我照父亲的意思在城西大哥府里帮忙,大哥死了,侄子还小,那些家仆本就心中惶惶,明中投我的人虽无,暗中示好的不在少数。这便是顾严一个心腹的心腹交与我的。”顾谨还说:“那人与我说,这并非全部,还有的他不知道在谁手里。”

顾老太爷心中一哂,还能在谁手里,顾严家里只还剩下一个妻子一个幼子,总不至于给了出嫁的长女。他收下了顾谨给的单子,细细看着,边看边沉吟,心下便有了计较。

两府并未分家,资产合该归于公中,子女岂能有别财。顾严若是活着,他自然碰不到他半分家资,也断断不会去碰,可是他既死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家族家族,既要庇护他的遗孀幼子,他便自然要付出代价。

只要他们回到府中居住,一切都可以慢慢来。

他正在细细盘算,堂外有小厮飞奔而至,门外的长随未及阻挡,便听到小厮惊慌叫道:“老太爷,不好了!大太太,大太太触棺了!”

顾老太爷一时没听清,小厮又叫了一声:“是城西府里的大太太,她触棺自尽了!”

顾老太爷心神一沉,大惊而起:“什么?!”

然而大惊之下他又迅速冷静下来,厉声问道:“她状况如何?有没有留下什么说法?”是夫妻情深吗?这对夫妻的确是利益一致同进同退,但是情深到要触棺相随,这不大可能,毕竟还有一个十二岁的儿子在身旁。那么,是为什么?

他心里有一股不祥的感觉。

小厮神色惊惶,话在唇边又不敢说,抬头见顾老太爷冷厉的脸色,更是慌乱,只恨为什么要叫自己来报这个信,嗫喏几下,被看清顾老太爷脸色的长随狠狠地拍了一记,踉跄了一下,只得硬着头皮说道:“大太太,大太太如今满头血,情况如何还并不清楚,不过她触棺前说,她说,咱们府里的二爷令她即刻交出家财,这是要生生逼杀她,她想到日后失去夫婿,要在,要在这等人所在的屋檐下生活,怕是要吃尽苦头,长痛不如短痛,不如跟着大爷一起去了也罢。”

顾老太爷闭上眼,压下胸中的怒意,老大自来是不让人省心的,这个妻子也是他抗拒了自己的好意、一意孤行要娶的,果然也绝不让人省心。

此时城西顾府已经一团大乱。

顾严别府另居,买的宅子当然不及祖宅位子好,也要小上不少,只得三进,然而主人只有三个,加上仆从丫鬟,也还是十分宽敞适意。南京是旧都,没有皇帝,虽有六部班底却不必上朝,所以位置略偏些也没有关系,反而环境幽静,很是舒适。

然而顾严一死,又是恶死,要做佛道两种道场以作超渡,来往吊唁的人也不少,加上帮手的人既多又杂,前院和二进院都腾了出来,还是显着有些逼仄了。

至于帮手的人为什么会多且杂,这明显是因为两个顾府的意见不一造成的。

顾府那边派来帮忙主事的是顾二爷顾谨,奉的是顾老太爷的命。顾严的幼子年方十二,还在读书当不得事,若是让家中心腹主持也着实不太像话,且别说两府未分家,就算分了家,这种大事也该是族中亲戚来主持,何况顾严又不是没有亲兄弟,过来帮忙主事理所当然,顾严的妻子钱氏连推拒都不得推拒。

本来顾谨和带来的人手说好了是管外头,但是顾谨借着顾严横死,担忧钱氏过于伤心之余还要主内院杂事心力交瘁,让自己的妻子也来了内院,说是做钱氏的帮手,毕竟内院要理的事也很多。

这样,无论内外,都被顾谨把控住了。这也是顾谨和顾老太爷心照不宣的。顾严死了,要真正收回顾严的一切,就必须先让顾严府里的人心神不定,让他们意识到钱氏和顾小少爷已经靠不住,从而明白哪一边才是有前途的。

但钱氏却并不只是一个深宅妇人,她在顾严生前便能把手内外院,顾严和祖宅所有人都并不亲近,唯一能相信的人便是抗拒了顾老太爷而自行娶回的妻子,因此钱氏明面上是妇人不能主外,但外院的事情她一清二楚,顾严生前的心腹和幕僚也都能听她使唤一二。

两者便不得不发生矛盾,不得不乱。不过一则钱氏令人在外院牵制顾谨一二,顾谨的妻子在内院也能牵制钱氏一二。二则在总体目标一致——令顾严入土为安——的前提下,这几日也算平平静静。

也因此,顾谨在顾严府做的一些手脚和打算便不太能瞒得过钱氏。

钱氏没有爆发,她一直表现得伤心欲绝,浑浑噩噩。

直到出殡这一日。

出殡时来吊唁的人是最多的,有头有脸的也都会在这一天聚在一起送别亡者,随着出殡吉时越来越近,重要的人也终于都到了。

来的人有顾氏家族的族长、李府尹的心腹、各府的子侄和一些南京的场面人物。

顾正也到了,陪同的是京城大理寺来的评事,是个生面孔,并不引人注意,旁人只当是他的友人陪同一起来拜祭。陆修离着他们不远不近,他曾经是负责查案的推官,这一日来送行也算名正言顺。

在终于来了一个重量级人物,南京六部兵部尚书的侄子时,钱氏站了起来。

她立于棺木之前,身形颀长消瘦,眉目憔悴,泣泪横流,指着顾谨悲声诉说,三言两语说得清清楚楚,趁着众人都没有反应过来,钱氏毅然触棺,只听得“碰”的一声,钱氏额角碰到棺木,然后血流披面,颓然倒地。

顾小少爷一声尖叫扑了过去。顾谨目瞪口呆。

众人大惊之下都站了起来,一片忙乱,叫着快请大夫,因为家中新丧,生怕来哭灵的人有什么不适,倒也备了个大夫在家的,因此大夫来得极快,为钱氏施救时,十二岁的顾小少爷在一些人的询问下便代母发言,泣道:“二叔前日给我阿娘看了一张单子,说是阿爹这些年在外的私产,要阿娘归还公中,阿娘这两日既伤心阿爹,又不明白单子上的私产从何而来、如何交公,今早她抱着我哭,说,说,我家私产是有,但根本没有这么些,怎么交得出来?可若交不出来,单子上又写得确确实实,我们回到祖宅定然度日艰难。阿娘哭了许久……”

他红着一双眼睛,口齿清晰地说得清清楚楚,说到此处远远望着在隔壁施救的母亲,终于忍不住放声痛哭。

众人听得也清清楚楚,虽说子女私产归公是理所当然,可是顾府情形在座的人其实或多或少都很清楚,顾府老太太及其亲子顾正和顾严一房势同水火,顾二爷顾三爷俱是庶出,看来与顾严关系也是一般,顾老太爷心中向着谁也不用明说。顾严这么一死,顾严的妻儿回到祖宅的日子那是不用说的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触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