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华阳王姬 > 第10章 第 10 章 夜话

华阳王姬 第10章 第 10 章 夜话

作者:六指兰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4 04:25:11 来源:文学城

谢春山拂袖起身,指尖掠过案几上未干的墨迹,踱步至槛边。檐角新燕掠过,他负手望着天光云影,似笑非笑道:“贪墨之罪自有律法裁断,可冯府血案的真凶……”话音未落,王南序已掠至身后,素色裙裾在晨光中曳出流金波纹。

“你就不怕他们狗急跳墙?”她攥紧腰间玉坠,指尖沁出寒意,“若真让那幕后黑手灭口,届时死无对证,你又如何向冯夫人交代?“檐下风铃轻颤,她鬓边步摇碎玉相击,泠泠如冰。

谢春山忽而展颜,眸中映着天边流云:“急火易沸水,温水方能烹蛙。且看着吧——”言罢拂袖而去,袍角卷起满地槐花。

案牍堆叠如山,王南序百无聊赖地拨弄着镇纸玉兔。冯婉婷轻手轻脚凑近,素绢帕子掩着半面,眼底藏着试探:“听说……你认得秦王?”话音方落,廊外忽有鸦啼。

“不过陌路相逢罢了。”王南序指尖顿在“奴婢“二字上,墨迹洇开如泪,“半月前尚是江湖散客,如今却成了他笼中雀。”她苦笑时,耳坠南珠颤颤欲坠,映着窗纱漏进的斜阳,恍如碎金。

冯婉婷倏地攥住她腕子:“通房丫头?”指尖力道重得惊人。案头茶盏应声倾洒,碧水浸透宣纸,晕开朵朵墨梅。

“不是。”

王南序抽回手,袖口暗纹绞着金线,“救命之恩换来半纸卖身契,此人阴鸷难测,倒比那冯府贪官更教人胆寒。”檐角风动,她鬓边落下一缕碎发,恰似雪中藏刃。

冯婉婷眼眶倏红,帕子绞得死紧:“求你想法子宽慰阿嫂!她自兄长殁后粒米不进,昨夜咳血染了罗帐……”

王南序望着湖面,忽而笑道:“听闻郑氏与冯大人伉俪情深,城南广济寺香火鼎盛,不如携阿嫂去散散心?“冯婉婷眼底漾起涟漪:“正是,我这就去唤她。”

不多时,青衫裙裾掠过石桥,冯婉婷自林间探出身来,素手轻扬如蝶翅翩跹:“阿嫂快看!枝上蜡梅正俏——非是金灿,亦非蜜蜡,倒似新鹅绒毛染了晨光,颤巍巍缀在梢头颔首。细嗅时,幽香里裹着甜意,恰似春溪初融的雪水,清冽中透出暖意呢!”

郑氏倚栏望去,指尖抚过迎春嫩蕊:“冬末哪还有蜡梅?且瞧这金盏似的迎春花,皎若月华。”

“我偏爱蜡梅孤傲。“冯婉婷踏着苔痕走近,湖青绸裙在暮色中流转,似一泓清泉漾动粼粼波光。她鹿眸流转间睫羽扑簌如蝶翅,樱唇启合时若新月沉浮,连呼出的气息都裹着梅香。

西湖水色原是文人墨客题咏的清绝之境,如今却淤积泛浊,枯荷梗支棱着锈褐骨架。王南序眉梢挑起,唇角勾起一抹促狭的笑:“这便是你说的'孤傲'?蔫巴巴几朵,倒像是被霜欺过的绢花。”

冯婉婷却凝眸枝头,指尖轻点栗褐梅实:“它正孕育新生呢——椭圆小果裹着油亮光泽,待盛夏采下坛形果托,春时便可育新苗。”她语音如莺啼蘸蜜,连湖风都似被染得柔软三分。

王南序虽未被明令禁锢,却自广济寺一事后再未踏出过门槛半步。她知道谢春山的人马暗处蛰伏,如影随形,稍动便似有无数目光刺穿脊背。谢春山自那场声势浩大的整饬之后,便将自己钉在了藩库的账册堆里。泛黄的簿册如枯叶般层层叠叠,涉案名录上的墨迹洇开,仿佛渗着脓血。他忽觉皖省之弊,非止银钱亏空,更是吏治脓疮溃烂之症。

历次清查皆流于形式,症结盘根错节:北魏州县财税本如枯井,制度虚设如朽网,衙役俸禄、公物采办皆需自筹。各地只得东挪西补,旧账未清又添新债,灾荒频仍,征缴缓豁如乱麻缠斗。官吏趁机浑水摸鱼,挪移贪污,库册数字便成了鬼画符。谢春山指尖抚过霉斑累累的账页,掌心渗出冷汗——这团乱麻,怕是牵一发而动腐骨。

“前番清查皆败于浮皮潦草。”他忽将一盏冷茶泼在案上,水渍蜿蜒如脉络,“官吏若只凭藩台旧档对账,岂能辨清虚实?须得逐年剖开,将府县簿册与总档逐笔勾稽。咸昭二十五年的旧账为界,上下厘清,漏者补,伪者剔。”

“大人所言,正是釜底抽薪之计。”王南序递上炭笔,“可分三批核验:先理旧朝积弊,再溯近年流毒,末查现时亏空。遇账册残缺处,便追索官吏交接簿、欠契凭据,层层剥茧。”

谢春山沉吟片刻,颔首道:“如此方能将二十年混沌,化作一册清明簿。”

烛火忽晃,他眼底映出跃动的光,如见腐肉剥落时露出的森森白骨。

王南序回身时,恰瞥见榻边叠着一袭新裁鹅黄襦裙。料子是江南贡缎,织金缠枝纹在日光下泛着柔润光泽,指尖抚过处,丝缕绵密如新雪压云。她眉梢微挑:“这是...?”

谢春山斜睨一眼,旋即将视线收归茶盏:“不是。”

王南序轻嗤一声:“最好不是。若真是你送的,倒要人琢磨——是该恼你荒唐,还是该笑你疯了心窍?”

话音未落,门扉叩响。海东宜携着裴炎踏进厅堂,后者生得一副玉雕似的眉眼,此刻却惶惶如惊鹿。海东宜惯常的娇笑凝在唇角,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额角镂金缠丝镯:“王爷可识得这位?十年前訇州臬台裴炎,开缺后便蛰在安庆。”

他喉间话音一顿,似咽下未尽的苦涩,“任上时家用浩繁,挪了藩库十五万两。如今缩衣节食还了八万,余债七万,日日闹着要悬梁...”尾音拖得绵长,眼波却暗戳戳往谢春山面上逡巡。

谢春山茶盏搁在案上,瓷底与乌木几相撞,闷声如判槌:“今上钦定年内清库,旨意烙在御书房金匾上——改,得龙笔亲点朱砂。”

海东宜喉头哽住,指甲掐进镯环掐丝纹里。外头廊下忽传来一阵鹁鸪啼,她恍惚想起坊间那句谑语:谢春山原是株冻桃,纵是春风裂帛,也得圣上金口一开,方能绽出花来。

客辞后,茶烟袅袅漫过紫檀雕花屏。王南序拨弄盏中浮叶:“库空如壑,江河日下。顾亭林那句'天下兴亡',如今倒成了空谷回声。”

她忽掷盏起身,袖摆扫得茶案嗡嗡轻颤,“藩台该是座沸鼎!调抚标精壮三十,充作催债差役;再擢贡生谙算者入账房,昼夜轮值。算珠要打得暴雨倾檐,催文如雪片飞,让那帮蛀虫日日听着金匮在耳畔哭嚎!”

谢春山望着她飒飒背影,恍见刃光掠过茶雾。窗外忽有疾风掠过,檐角铜铃骤响,惊得庭中早樱簌簌坠雪。

……

新春宴。

裴炎阴鸷的目光如刀锋般刮过堂中诸人,咬牙道:“我大魏铁骑扫平**,百姓炊烟相望,仓廪皆满。偏有些野狗吠月,借藩库些许亏空大做文章,搅得鸡犬不宁,甚至逼出几条人命!俗语说得好,还不起难道欠不起?待国库充盈自当如数奉还,何须这般急赤白脸!”

话音未落,海东宜已拊掌大笑:“裴大人这譬喻妙极!老汉倒想起个趣事——那年腊月,老夫妇穷得揭不开锅,宰了最后一只芦花鸡熬汤。老头颤巍巍举箸叹道:'苍天有眼,叫咱穷骨头也尝回鸡汤!'话音未落,灶下三条野狗为争鸡骨撕咬翻案,鸡汤泼了满地。老两□□活气晕,阎王爷查了生死簿,原是阳寿未尽,只得遣鬼差勾魂归位。醒来后老两口捶地嚎哭:'活着挨冻受饿,连狗都来欺侮,倒不如早死干净!'”

堂中鸦雀无声,众人皆知故事影射安徽藩台。皇子龙威难测,皆低头啜饮,佯装咀嚼果脯。杨贵生忽捻了块芙蓉糕,挑眉笑道:“裴大人的鸡汤故事倒教人想起另一桩——若那老夫妇日日宰鸡,却哭穷不还赊债,灶下野狗撕咬可怪不得旁人...”

“啪!”脆响惊得烛花乱颤。海东宜一掌掴在杨贵生颊上,翡翠扳指刮出三道血痕:“狗奴才攀咬主家,活腻了!裴老相乃开国肱骨,你安敢借机讥讽?”

杨贵生半边脸霎时肿起,仍死死揪住海东宜袖口:“皇子督办藩务,依律催账何罪?你当众行凶,可有王法?”

海东宜拂袖掷盏,声震梁尘:“诸位莫要被虚名所惑!那裴炎名下六万库银,若皆作私债论处,岂非强人所难?他历年为公家赔垫的亏空,早该从簿册上勾销!藩库清理向来有减、缓、免三策,何故今日偏要赶尽杀绝?”

杨贵生眉峰微挑,眸中冷光乍现:“裴大人果真还得上?”忽又嗤笑一声,“阁下既言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怎的又替那亏空库银的辩解?”

海东宜大步逼至案前,虎目圆睁:“他何时杀过人?”

“不过打个譬喻罢了。”杨贵生仰首轻笑,忽变脸叱道,“你这腌臜泼才,也配在堂前吠噪!”

语未落,杨贵生袖中银芒骤闪,掌风扫过海东宜颊面。那海东宜魁梧如铁塔,却未料这瘦猴般的人物竟有这般身手,踉跄后退时,耳畔已响起满厅哄笑。

“猴儿耍把戏罢了。”杨贵生在海东宜背后轻拍一掌,解了海东宜僵住的穴道。那莽汉羞愤交加,额间青筋暴起:“尔等竟使这般下作手段!”

话音未落,忽见杨贵生指尖连点数处,海东宜竟身不由己地手舞足蹈,时而捶胸顿足,时而挤眉弄眼。满堂宾客先是惊愕,继而哄堂大笑,有那识货的暗暗咋舌:“这杨家猴拳竟练到了'驭神游'的境界!”

待得收功,海东宜满面通红如烹虾,踉跄退至杨峻平案前:“你们这般苛剥,与酷吏何异?裴家老幼皆在府中啼哭,尔等当真无半点恻隐?”

杨贵生忽正色凛然:“藩库空虚,赈灾无银,若皆因私债豁免,百姓啼饥号寒之时,阁下可愿以家财济之?我等奉旨清理库银,正是为解万千黎庶倒悬之急,何罪之有?”言辞如刀,直刺得海东宜哑口无言,怔立如朽木。

堂外忽有细雨飘落,檐角风铃轻响,恰似为这满堂机锋作注。

朱漆廊柱投下斜长的阴影,谢春山自垂花门转出时,正巧接住一片飘落的海棠。他指尖捻着嫣红花瓣,嗓音清朗如碎玉溅泉:“诸位大人可聊得尽兴?”话音未落,杨贵生已缩在杨将军身后,嘴角噙着三分讥笑七分挑衅:“殿下此言问得有趣,疯犬噬人时,倒不知该避其锋芒,还是赏其牙利?”

海东宜涨红了脸,袖中手指微微发颤:“足下仗势欺人之行,着实令人齿冷!”

谢春山转过廊角时,臂弯已自然圈住王南序的肩。温热的气息拂过耳畔:“这段日子辛苦王大人周旋了,好戏方启幕,且安心观之罢。”王南序瞥见他睫羽在夕阳下投出的碎金,忽觉寒意从脊背窜上——这人笑起来时,眼角眉梢总带着谢玄衣的影子,却比那位冷面阎王更似淬毒的蜜蜡。

堂内二百余官吏此刻皆成了戏台看客。有人以茶盏叩桌沿,发出脆响;有人将珊瑚顶珠摩挲得泛出红光;穿湖蓝官袍的年轻侍郎跷着腿,翡翠扳指转得滴溜溜响。谢春山踏上主位时,满室喧嚣忽然凝滞。他垂眸扫过案上那叠泛黄账册,冷色瞳仁映着朱批印信:“诸位可知库银非私债?它关乎官吏俸禄能否按时入库,关乎汛期能否及时开仓放粮,更关乎皖省百万灾民能否熬过这个寒冬。”檀木惊堂木拍响时,他忽然轻笑,“海大人方才那杯茶,可还烫着?”

暮色从西窗漫进来,将那人琥珀色的眸子染成流动的金珀。王南序望着他侧脸,忽觉光影交错间竟与谢玄衣重叠——一个如冰棱刺骨,一个似糖霜裹刃,原是影子与实体的差别。

烛光在堂前忽明忽暗,映得青砖地面泛起一层幽光。谢春山这番话如春风化雨,却暗藏金石之声,直将满室凝滞的呼吸悄然撬动。那些惯于推诿的官吏们原以为他会雷霆震怒,没承想这书生模样的藩台竟将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既未掀桌砸凳逞威风,亦未舞文弄墨施威压,只将账目利弊拆解得纤毫毕现。

“诸位且看这核减数。”

谢春山轻叩案几,下人将誊写工整的欠款清单挨个递与在座之人。韩丞抖着手接过那张薄纸,指尖在“核减银两”那栏数字上重重摩挲,喉头滚了半晌才迸出话来:“韩某这阜阳县衙,怕是比那漏水的破庙还要难补!去年蝗虫啃了庄稼,今年赤地千里,连衙门口的石狮子都饿得褪了颜色。上月红胡子过境,库银被劫去大半,现下只剩...”他忽地哑了声,似觉失言,忙掩口咳嗽。

“韩大人莫急。”杨峻平忽地击掌而笑,眼尾斜挑如刀,“世人皆知阜阳盐井丰饶,您这'破庙'里怕不是藏着金砖?前日在下还听闻,贵县盐税竟比往年翻了两番...”话音未落,堂外忽传来更鼓声,惊得檐角雀儿扑棱棱飞起一片。

谢春山端起茶盏抿了抿,茶沫在唇边凝成白霜:“藩台此番不是来逼债的。”他搁下杯盏,瓷与木相击的轻响惊得烛芯一颤,“制台有令,凡年前清账者,可按核减数拨补三成。诸位都是聪明人,迟还一日,这利钱便要滚到明年去。”语毕,他缓缓展开手中卷轴,墨迹未干的朱批在烛光下泛着暗红,恰似凝血。

韩丞额角青筋突突直跳,忽见谢春山袖口露出一截玄铁令牌,正是钦差密使的符信。那令牌压得他喉头一哽,原想好的托词全化作嘴边苍蝇,嗡嗡乱转却吐不出来。窗外北风卷着雪粒扑打窗棂,堂内却静得能听见银锭融化的声响。

“杨某倒有个主意。”杨峻平忽地抚掌大笑,指尖在案几上叩出急促的鼓点,“不如诸位将库银折成盐引,转手...”

话音未落,谢春山袖中令牌铿然拍在案上,震得茶盏溅出半盏碧水:“盐引私兑可是杀头之罪。”他拾起令牌在掌心把玩,冷声道,“杨大人若真想帮衬同僚,不妨劝他们早日将库银兑成现银——毕竟过了年,这令牌可就要换成尚方宝剑了。”

满室鸦雀无声,唯闻更漏滴答。韩丞袖中汗湿透春绸,忽觉那核减清单上的朱砂数字,竟比阎王簿上的勾魂笔还要渗人三分。

烟花初绽时,谢春山披着玄色孤氅立于青石阶前。狐裘领口沾着未干的雨雾,在焰火明灭间泛出幽蓝冷光。他仰首望天,睫羽被流金碎焰映得半透,恍若覆着蝶翼的冰雕。耳畔爆响轰鸣,却有零星火星坠入他茶色瞳仁,炸出细碎的琉璃裂纹。

王南序缀在他身后三步之遥,嗅到他氅衣上渗出的血腥气——那是三日前剿匪时,刀锋劈开敌将喉管的余味。焰火在夜空绽成牡丹,金蕊银瓣泼洒如暴雨,溅湿了她甲胄下绷紧的肩肌。战场归来的人总对喧闹过敏,此刻耳膜被爆竹震颤,竟生出箭矢穿颅的错觉。

“可曾惧我化作恶鬼时的模样?”

谢春山忽侧首,齿间呵气凝成白雾。王南序见焰光照亮他颊侧三道旧疤,恍如蜈蚣蛰伏在玉瓷上。箭雨恰在此时袭来,她听见羽箭撕开空气的呜咽,比战场上万人哭嚎更凄厉。

第一箭贯入他心口时,玄袍骤然洇出血梅。谢春山拽她入水的力道大得惊人,指尖抠进她肩胛骨缝,仿佛要将两具躯体焊成同一块生铁。淮河浊浪吞没他们,焰火在水面碎成粼粼赤金。她呛着水挣扎,瞥见他喉间血沫裹着火星,在漩涡中绽成短暂的红莲。

“地狱本就在人间,你我不过是最清醒的囚徒。”她吐出带血的的河水,忽觉箭簇刺入肩胛的钝痛。谢春山濒死的手仍攥着她腕骨,掌心茧痕刮过她肌肤,如刀刃刮过冻瓷。远处贵人们尖叫着退散,烟花仍在绽放,将血色浪沫染成不祥的朱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