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华胥拾遗 > 第14章 第十四章

华胥拾遗 第14章 第十四章

作者:书自清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03-07 11:27:28 来源:文学城

韩嘉彦独自一人在韩府练蕉院内度过了除夕夜,聚精会神温书备考,两耳不闻窗外事。长兄并没有请她加入府内的守岁宴,但也派人送了吃食和屠苏酒来。韩嘉彦独饮屠苏,微醺中倒觉颇有意趣。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祐六年在一片爆竹声中到来。这刚跨过年头,元月初三,朝廷正式发布敕令,命翰林学士兼侍读范百禄权知贡举,天章阁侍制、吏部侍郎兼侍读顾临,国子司业兼侍讲孔武仲同权知贡举。

即日知举官入院,贡院落锁以禁军把守,大比进入第一阶段——出题。

这段时间,韩嘉彦反倒没有闭门温书,出了几趟门,专程去杨楼、潘楼、状元楼等茶肆、酒楼、勾栏瓦舍,坐个半日,听一听汇聚在场内的举子们讨论可能出的试题,以开阔思想,更好地做预备。

她颇有收获,尤其是在初七那一日,她于杨楼遇见了一位慷慨陈词的书生,名唤宗泽,字汝霖,长她几岁,亦是今次即将应试的举子。他对西夏、辽国边事颇有见地,于众多学子面前痛陈军事时弊,并推测今次考题可能与边事有关。

韩嘉彦颇为赞同他的想法,但心中有些担忧,因他的观点涉及到了新政革新中最敏感的整顿吏治,如若在考试时不把握好分寸,可能反倒会引发考官不满而落第。

不过韩嘉彦也并未与他接触,只远远观望。

十二日,出题已毕。礼部张榜,将正式的引试时间定在正月廿一日。在此期间,是举子们最后的备考阶段。

正月十五上元,汴京城热闹非凡,通宵达旦地狂欢,韩府人也大多出门去,到街道上看花灯、赏百戏,品尝美食。但一切都与韩嘉彦无关,她一人留在安安静静的练蕉院内,足不出户,做最后的备考。只有无父无母亦无家可归的雁秋依旧陪着她,不吵不闹。

正月二十,考试前一夜,韩嘉彦最后查验自己的文房四宝与纸张无碍。长兄韩忠彦当晚来见了她,与她简单谈了几句,说了些鼓励的话。他最后道:

“放平心态,中与不中,皆无大碍。大不了三年后再考,你还年轻。”

韩嘉彦笑了,拱手道:“多谢兄长宽慰。嘉彦定会全力以赴,不辜负兄长一片苦心。”

韩忠彦临走时深深看她一眼,微不可闻地叹息了一声。

翌日。引试第一门诗赋进士初试开考。

神宗熙宁变法时,王安石废诗赋进士,只以经义取士,本意是想获得更多务实的人才,因为王安石认为诗赋于政事无用。彼时身为新法反对者的司马光,反倒与他有着类似的见解。不过司马光认为取士当先重德行,文学次之。文学之中经义为先,诗赋次之。

熙宁前,举子皆考诗赋,学问范围极广,因为诗赋命题杂出于六经、诸子、历代史记。从命题角度来说,也较难重复。经义之题出于所治一经,一经之中可为题者,举子皆能类集。裒括其类,豫为义说,左右逢之。因而废诗赋后才十余年,数榜之间,所在命题,往往相犯。

进入元祐年间,为革除这一弊病,采取了折衷的办法,分立经义、诗赋两科,使天下之士性各尽其方,技各尽其能,器各致其用。

诗赋进士与专经进士,此二者的考试范围不同。

凡诗赋进士,于《易》《诗》《书》《周礼》《礼记》《春秋左传》内听习一经。初试本经义二道,《论语》《孟子》义各一道;次试赋及律诗各一首;次论一首。末试子、史、时务策二道,时务策一般是殿试的内容了。

凡专经进士,于《易》《诗》《书》《周礼》《礼记》《春秋左传》内听习两经。初试本经义三道,《论语》义一道;次试本经义三道,《孟子》义一道;论策如诗赋科。

两科评定成绩的标准为:专经者用经义定取舍,兼诗赋者以诗赋为去留,其名次高下,则于策论参之。

按照最初设想,诗赋、经义平分秋色,各占一半名额;不过事态发展超出估计。自从诗赋科再开,举子们一窝蜂全选了诗赋。而专经者十无二三。太学生员总二千一百余人,不兼诗赋者才八十二人。

原因很简单,诗赋、专经本身取士难度大略相当,重开诗赋意味着朝堂政治走向偏于旧党,应诗赋,便是顺势之为,至少不会让考官觉得应试者是个刺头,有利于取士。

韩嘉彦自不会去做那个刺头,她也兼诗赋科。第一日诗赋进士初试,考的便是经义二道,《语》《孟》义各一道,一共四道题。

入场时间定在卯初,收卷时间定在酉正。天不亮,上千举子便已齐聚贡院门外,排队勘验入场。天光晦暗,长夜未明,上千盏灯笼排布在贡院前的街道上,将街道占得满满的,颇为壮观。

每当此时,汴京城都有好事者起个大早前来围观,尤其是家中有正在读书的子弟者,会专门领着子弟前来观瞻。看着那些襕衫学子入场,长辈们耳提面命,要孩子好好读书,有朝一日如那些举子们一般取士。

排在韩嘉彦身前的便是谢盛,他体弱,韩嘉彦与他约好一起排队入场,帮衬着他,以免他身体出问题。

不过好在谢盛今日斗志昂扬,满面红光,并未看出身体的异样。

入场时,贡院吏员要检查考生携带的物品,笔墨纸砚与蜡烛,食盒内的餐食饮水,以及发冠、衣物内都不允许有任何夹带。吏员查得很仔细,每一位考生一套流程下来得费去不少工夫。

可怜谢盛大寒的天里脱得精光,折腾得面上面色发白。但排在他后面的韩嘉彦待遇却截然不同,那吏员一瞧是韩府六郎,只象征性地检查了一下袍衫的领口袖口,便客气放行了。

韩嘉彦心中窃喜,她本最害怕搜身,但历次考试之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勋贵子弟进入考场时一般都不会仔细搜检,以免开罪贵人。这也是为什么韩嘉彦不能放弃韩府六郎身份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不是有这一层勋贵子弟的身份掩护,她恐怕连搜身这一关都过不了。

搜检结束,领到号牌,众举子入场寻找自己的号舍。号舍以天干地支加数字的方式排序定位,韩嘉彦的号舍是丁字排十七号。

号舍开间约莫三尺半,纵深约六尺,仅容一人在内落座,起身走动亦或躺倒皆不得,十分狭窄。当面横装一块桌板,可以掀开进入,内里放置一把圈椅。号舍角落里还摆放有恭桶,是让考生方便用的。

一旦开始考试,考生将会一整日都待在考房之中,不得离开,除非提前交卷。眼前只有三尺半的视野范围,对着的前一排号舍的后墙,顶多能看到来回于廊道内巡逻的巡考官。

考生的吃食都是自带的冷食,多为干粮,能简单吃饱、吃了不会闹肚子就行。

卯初整,铜钟敲响,入场结束,所有考生领到试卷,开始答题。

韩嘉彦沉心静气,铺展试卷,先是纵览审阅试题。今年的经义两道,考的是《尚书》《春秋左传》两部经,试题风格老成持重,中规中矩。《语》《孟》两题更是毫无新意,直接被她押题了。

但韩嘉彦没有掉以轻心,取出稿纸,一面缓缓研墨,一面忖度破题开篇之法。提笔沾墨时,她已然成竹在胸。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杜子美的自述,如今放在韩嘉彦身上也不为过。相州家学藏书带给她丰富的学养,她文思泉涌,将四道经义题目一气呵成。此间聚精会神,全然未关注身旁的事物。

等搁笔时,惊觉腹内空空,鼻端弥漫着各种杂乱的味道,有食物的香气,也有粪尿的臭味。巡考官每隔两刻钟会报时一次,韩嘉彦等了一会儿,听到报时,是午末未初。

她从食盒里取出菜馒头,吃了两个,就着清水喝了两口,便算是解决了午餐。她最后审阅了一下稿纸上的内容,修改了个别词句,于是换了一支专写小楷的无心散卓笔,蘸墨后,开始小心誊抄上正式的答卷。

这是一项磨人又费神的功夫活,好在韩嘉彦本身就是练功夫的,性格谨慎坚韧,沉得住气、手又稳当,一丝不苟,不出一错地将答案完全誊抄完毕。

彼时是申初时分,已经有其他号舍的举子提前交卷了。但绝大部分的举子要磨到最后一刻,也就是酉时。有些人携带蜡烛,就是为了继烛延长答题时间而准备的,尽管这是明令禁止的,但历届考试皆有放宽答题时间的例外,举子们大多心中抱有侥幸。

韩嘉彦有些内急了,即便她身上有功夫,能长时间不出恭,这一天下来也十分艰难。最后快速审阅了一遍考卷,她便果断提前交卷,随后迅速收拾物品,啥也不顾,径直出了号舍赶去茅房方便。

她实在爱干净,又是女子,那号舍里面的恭桶她实在不想用,更不能在号舍里直接宽衣脱裤,若是被巡考官瞧见,她也不用考了。

第一日考试过后,韩嘉彦径直回府,府内下人们瞧她的眼神有些不对劲,似是想从她身上看出个窟窿一般。韩嘉彦觉得好笑,她知道这些下人们是想要从她的神情中看出她到底考得如何。只是她神情永远那样无波无澜,平静谦卑,任谁也看不出她心中所想。

这一晚兄长并未来打扰她,只派内知刘昂给她送了些进补的吃食,叮嘱她早些休息。

正月廿二日,也是考试第二日,早间,韩嘉彦于约定的地方与谢盛汇合。她简单问了一下谢盛昨日考试的感受如何,谢盛笑答“尚可”。韩嘉彦便知道他内心对于自己所答十分有自信,想来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而今日考的是诗赋,这是最关键的一门。

此试出一考题,要求考生作诗一首,赋一篇。诗为五言排律,其格式要符合平仄、押韵、粘对、拗救、避重韵、忌复字、起承转合等要求。考生必须严格遵守,一旦不合要求则直接黜落。

赋为律赋,一般限三百六十字,亦有严格的程式,押韵时一定要从试题中规定的限韵字所在的韵中取字,这些限韵字一般代表八个韵,多为四平四仄,且平仄相间。这非常考校举子的才学广度,相当多的举子枯坐一整日,也不一定能凑出一篇完全合乎韵律规格的赋来。

诗赋完全合规后,还要看文采、立意与抒情的水平,这并无定论,不同的考官有不同的评判标准。

韩嘉彦审题,今年的考题出自《诗经》,用的是《国风·陈风·衡门》这篇。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限韵字为:门下栖乐齐宋鲂鲤。

这题目出得有点不正经,似乎不是主考官范百禄的风格……但这首诗表面看,写的是男女私会偷情,要是答题也真通篇去写男女幽会则必然要落入陷阱。

韩嘉彦蹙眉思索了片刻便有了思路,唇角一勾,露出了笑颜。

裒(pou二声,意为聚、取出。)括其类,豫(通预,预先意)为义说,左右逢之。意思是考生能够总结出全部可能出的题目,预先就做好经义答题,不论怎样出题,都能对上。

天晓得我写这章时到底翻了多少资料,算是尽我所能还原宋代科举给大家看。下一章还是科举,俩女主要见面还需要一段剧情,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如果真的很着急,建议大家多投深水鱼雷,或者写长评,就可以加速了。(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第十四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