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花落逢君 > 第7章 风起

花落逢君 第7章 风起

作者:黄瓜皮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2 06:22:02 来源:文学城

大殿下李启如愿登上皇位后,深知五皇子李墨则在生辰大典之乱中的表现已赢得不少朝臣的赞赏与百姓的钦佩,其潜在的影响力对自己的皇位构成巨大威胁。为了稳固统治,李启决定对李墨则百般刁难,直至将其放逐。

李启登基后的第一次早朝,朝堂气氛凝重。李启端坐在龙椅上,眼神扫过群臣,最后落在站在下方的李墨则身上。“五弟,生辰大典之乱,你虽有护驾之举,但据朕所知,你与太子来往也曾颇为密切,这其中是否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李启声音冰冷,话语如利箭般射向李墨则。

李墨则心中一凛,立刻出列,恭敬而坚定地说道:“皇兄,臣弟虽与太子有过交集,但从未参与任何谋逆之事。生辰大典当日,臣弟一心护驾,拼死抵抗逆贼,这满朝文武与陛下皆有目共睹。”

李启冷哼一声:“哼,口说无凭。听闻你私下豢养门客,数量众多,可有此事?”

李墨则心中明白,这是李启故意刁难,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镇定回应:“皇兄,臣弟所结交之人,皆是有志之士,旨在探讨治国理政之道,并无不轨之心。”

然而,李启并不打算轻易放过李墨则。他转头看向几位早已串通好的大臣,示意他们发言。

一位大臣出列,躬身说道:“陛下,五皇子平日里行事张扬,广结人脉,其心难测。如今朝堂初定,为防后患,还望陛下明察。”

其他几位大臣也纷纷附和,一时间,朝堂上对李墨则的指责声此起彼伏。

李墨则心中愤怒,但仍保持冷静:“诸位大人,莫要听信谗言,凭空污蔑。臣弟对陛下忠心耿耿,日月可鉴。”

李启见状,假装沉思片刻,说道:“五弟,朕念你曾有护驾之功,此次便不予深究。但你行事也需谨慎,莫要再让朕听到此类传言。”

李墨则心中清楚,这只是李启的第一步,日后刁难必定接踵而至。

此后,李启不断给李墨则安排棘手的事务,意图让他犯错。一日,李启将治理黄河水患的重任交予李墨则。黄河水患由来已久,治理难度极大,此前多位官员都未能妥善解决。李启此举,便是想让李墨则在这件事上栽跟头。

李墨则深知这是李启的阴谋,但他并未退缩。他带着谢紫怀等人,日夜兼程赶往黄河流域。到达后,李墨则立刻展开实地考察,与当地官员、百姓交流,了解水患详情。经过一番艰苦努力,李墨则制定了详细的治水方案,组织百姓修筑堤坝、疏通河道。

然而,就在治水工作初见成效之时,李启的心腹暗中破坏堤坝,导致河水决堤,周边百姓受灾。李启得知后,立刻在朝堂上大发雷霆,指责李墨则治水不力,致使百姓受苦。

李墨则据理力争:“皇兄,此次水患复发,实乃有人蓄意破坏。臣弟已尽心尽力治理黄河,还望陛下彻查。”

但李启根本不听李墨则的解释,他怒喝道:“五弟,你治水不利,却还妄图狡辩。朕命你治理黄河,是对你的信任,你却如此辜负朕意。”

朝堂上,李启的党羽们也纷纷指责李墨则,要求严惩。

李启看着李墨则,眼中闪过一丝得意,说道:“五弟,念你初犯,朕也不想过于严苛。但为了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朕决定将你贬为庶民,流放至偏远之地,望你能在那里好好反省。”

李墨则心中悲愤交加,但他明白此时反抗无用。他强忍着怒火,说道:“臣弟领旨。”

退朝后,李墨则回到府邸,将此事告知谢紫怀。谢紫怀眉头紧皱,说道:“殿下,这分明是李启的阴谋,我们不能就此罢休。

李墨则神色坚定:“紫怀,我知道。但如今我们势单力薄,只能暂时隐忍。此去流放之地,我们暗中积蓄力量,总有一天要回来,讨回公道。”

南境蓄势:流放中的崛起

李墨则与谢紫怀带着满心的不甘与愤懑,踏上了流放之路。一路向南,繁华的京城渐行渐远,映入眼帘的是愈发荒芜的景象。当他们终于抵达南方边境时,眼前的一切让他们深知,这里将是他们卧薪尝胆、重新崛起的起点。

南方边境,地势复杂,山峦起伏间,散布着一些破旧的城镇与村落。这里远离京城的繁华,朝廷的管控相对薄弱,民生凋敝,百姓们在困苦中挣扎求生。然而,对于李墨则和谢紫怀而言,这看似绝境之地,实则蕴含着无限的可能。

初到此地,李墨则与谢紫怀便开始深入了解当地的情况。他们穿梭于大街小巷,与百姓们交谈,很快发现这里虽然贫穷,但百姓们民风淳朴,且饱受战乱与苛政之苦,对安稳生活充满渴望。李墨则意识到,这正是他们可以争取的力量。

李墨则与谢紫怀首先将目光投向了当地的豪绅富户。他们亲自拜访这些有影响力的人物,向他们阐述自己的抱负与计划。李墨则言辞恳切地说道:“如今这南方边境,百姓生活艰难,朝廷却无暇顾及。我虽遭流放,但心中仍心系天下苍生。若能得诸位相助,他日必还这片土地繁荣昌盛。”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谢紫怀在一旁补充道:“诸位,五皇子殿下素有贤名,此次流放实乃奸人陷害。若能助殿下一臂之力,待殿下东山再起,诸位也将成为开国功臣,名垂青史。”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极具说服力。

一些豪绅被他们的诚意与抱负所打动,纷纷表示愿意提供财力支持。有了资金的支持,李墨则与谢紫怀开始招兵买马。他们在城镇的广场上张贴告示,招募有志之士。告示上写道:“今南方不安,百姓困苦。吾等虽处逆境,却心怀壮志,欲保境安民,还天下太平。诚邀各路英雄豪杰,共襄义举。”

很快,告示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一些年轻力壮、心怀热血的青年纷纷前来报名。李墨则与谢紫怀亲自挑选,将那些真正有勇气、有担当的人纳入麾下。为了训练这支队伍,他们请来了曾经的军中教头,传授士兵们战斗技巧与军事策略。

在训练场上,李墨则时常亲自督战。他看着士兵们刻苦训练的身影,心中充满了希望。“兄弟们,我们今日的努力,是为了有朝一日能重返京城,铲除奸佞,还天下一个公道!” 他的声音在训练场回荡,激励着每一位士兵。

与此同时,谢紫怀也没闲着。他利用自己的学识与智慧,为李墨则出谋划策,制定发展规划。他建议李墨则与周边的村落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百姓发展生产,赢得民心。李墨则采纳了他的建议,组织士兵帮助百姓开垦荒地、修建水利设施。

在一次帮助村民修建灌溉水渠的过程中,李墨则亲自参与劳动。他与村民们一起扛着沉重的石块,挥汗如雨。村民们看到这位曾经的皇子如此亲民,都深受感动。一位老者感慨地说:“五皇子殿下真是难得的好人啊,若天下为官者都如殿下这般,我们百姓就有好日子过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墨则与谢紫怀在南方边境的势力逐渐壮大。他们的军队日益强大,纪律严明,深受百姓爱戴。周边一些小势力听闻李墨则的贤名,也纷纷前来归附。

然而,他们的举动也引起了当地一些势力的嫉妒与担忧。有一股盘踞在山林中的土匪,企图对李墨则的势力进行打压。他们趁着夜色,突袭了李墨则的一处营地。

李墨则早有防备,他迅速组织士兵反击。在战斗中,李墨则身先士卒,手持长剑,冲入敌阵。“兄弟们,保卫我们的家园,杀!” 他的喊声充满了力量,士兵们士气大振,与土匪展开殊死搏斗。

谢紫怀则在后方指挥,他冷静地观察着战场局势,及时调整战术。在他们的紧密配合下,土匪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

经此一役,李墨则的威望在南方边境进一步提升,更多的人愿意追随他。而李墨则与谢紫怀深知,这只是他们崛起的开始,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更大的挑战在等着他们。但他们坚信,只要他们携手共进,定能实现心中的抱负,重返京城,

情隐风云:南境逐鹿中的暗恋情愫

李墨则与谢紫怀于南方边境韬光养晦,不觉已悄然度过三年。在这三年里,他们在乱世中艰难谋求出路,招兵买马,势力渐成,而两人之间那份难以言说的情愫,也在岁月的缝隙中暗自生长。

大皇子李启在京城的统治愈发昏聩。他整日沉迷酒色,将国库财富肆意挥霍在奢靡宫殿的营造上,致使朝堂纲纪崩坏,卖官鬻爵之风猖獗。正直之士报国无门,谄媚小人却能平步青云。沉重的赋税如巨石般压在百姓肩头,民间哀鸿遍野,怨声载道。

反观李墨则与谢紫怀这边,他们在南方广纳贤才,用心经营。李墨则的心腹夏睿,凭借高强武艺与卓越军事才能,将招募来的热血青年训练成一支纪律严明、战力强悍的军队。而谢紫怀的兄弟林羽,以其过人智谋,在出谋划策与政务处理上为势力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李墨则与谢紫怀每日一同商讨军政大事,一同穿梭于营地营帐之间。他们之间的情感,如同隐匿于夜幕中的星辰,虽未言说,却在不经意间的眼神交汇、举手投足间悄然流露。

一日,夜幕笼罩营地,月光如银纱般洒下。李墨则独自在营帐外踱步,为起兵大计忧心忡忡。这时,谢紫怀寻来,月光勾勒出他清瘦而挺拔的身形。“殿下,夜深露重,还未歇息?” 谢紫怀轻声询问,声音似微风,轻轻撩拨着李墨则的心弦。

李墨则转身,看到谢紫怀的瞬间,心中的烦闷竟舒缓几分。“紫怀,这起兵之事千头万绪,关乎成败,我怎能安心入眠。” 说着,他下意识地向前一步,目光紧紧锁住谢紫怀,仿佛他是这乱世中的一丝慰藉。

谢紫怀感受到那炽热的目光,微微低头,掩饰住眼中的慌乱。“殿下无需过于忧虑,我们筹备多年,如今军心可用,民心归附,定能有所作为。” 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镇定,可微微颤抖的尾音却泄露了内心的紧张。

李墨则凝视着谢紫怀,心中涌起一股冲动,想要伸手触碰他,却又在半空中停住。他从未如此清晰地意识到,谢紫怀对他而言,已不仅仅是得力助手,而是一种难以割舍的存在。

而谢紫怀又何尝不是如此。他表面清冷,内心却因李墨则的靠近而波澜起伏。他时常在不经意间看向李墨则,目光中满是倾慕与关切,只是这份感情,在这动荡的局势下,被他深埋心底。

然而,情感的暗流偶尔也会因现实的碰撞而泛起涟漪。一次军事策略商讨中,两人因战术选择产生分歧。李墨则认为应趁敌军不备,奇袭制胜;谢紫怀却觉得应稳扎稳打,以周全的部署确保万无一失。

“殿下,敌军虽看似松懈,但贸然奇袭,风险太大,一旦失利,后果不堪设想。” 谢紫怀眉头紧皱,语气中透着焦急与担忧。

李墨则却认为战机稍纵即逝,错过此次机会,可能再难有如此良机。“紫怀,我们等待已久,此时不战,更待何时?若事事求稳,何时才能成就大业?” 他的眼神中透着急切与固执,声音不自觉地提高。

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激烈的争论过后,营帐内气氛凝重。谢紫怀意识到自己的态度或许有些强硬,看着李墨则紧绷的脸,心中涌起一丝愧疚。他轻轻叹了口气,转身走出营帐,打算给彼此一些时间冷静。

李墨则望着谢紫怀离去的背影,心中懊悔不已。他不该如此冲动,与谢紫怀争执。待情绪稍缓,他立刻起身,追了出去。

在营地的角落,他看到谢紫怀独自伫立,月光洒在他身上,仿佛给他披上一层孤独的纱衣。李墨则心中一痛,快步走上前,轻声说道:“紫怀,是我不好,不该冲动与你争吵。你的顾虑不无道理,我不该一意孤行。”

谢紫怀转过身,看到李墨则眼中的自责与关切,心中的怨气顿时消散。“殿下,我只是担心……担心我们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李墨则看着谢紫怀,情不自禁地伸手轻轻握住他的手。“紫怀,我们一同经历诸多风雨,不应因一时分歧伤了和气。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携手共进。” 他的手掌宽厚而温暖,紧紧包裹着谢紫怀的手,传递着无声的安抚。

谢紫怀微微一怔,感受着掌心传来的温度,心中泛起一阵温热。他抬起头,与李墨则目光交汇,那一刻,仿佛时间静止,两人眼中都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就在这时,南方小城的县主沈悦,听闻李墨则的贤名与作为,对大皇子的统治失望透顶,决定归降。沈悦亲自来到营地,向李墨则表达诚意:“五皇子殿下,如今大皇子无道,天下苍生苦不堪言。我愿将小城献于殿下,助您成就大业,还天下太平。”

李墨则大喜,深知这座小城将成为他们重要的根据地。“沈县主深明大义,李某感激不尽。待大业功成,定不会忘却县主的功劳。”

有了小城的助力,李墨则、谢紫怀与夏睿、林羽等人商议后,决定正式举旗反抗。在小城广场上,李墨则身着戎装,英姿勃发地站在高台之上,向将士与百姓激昂宣告:“诸位!大皇子李启昏庸无道,致使国家陷入水深火热。我们隐忍多年,只为今朝。今日,我们正式起兵,讨伐李启,还天下朗朗乾坤!”

台下将士们热血沸腾,齐声高呼:“讨伐李启!还我太平!” 声音震天动地,响彻云霄。

此后,夏睿加紧训练士兵,依据小城地形制定详尽作战计划;林羽全力调配粮草,确保后勤供应万无一失;谢紫怀发挥智谋,派人潜入京城收集情报;李墨则统筹全局,时常深入士兵,鼓舞士气,让众人对他愈发忠心。

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下,李墨则与谢紫怀虽将情感深埋心底,但在不经意间的眼神交汇、默默的关心与支持中,那份暗恋的情愫愈发浓烈。他们在乱世中相互扶持,带着对正义的执着与对天下苍生的责任,踏上充满挑战的征程,而这段隐晦而美好的情感,也将在这乱世风云中,随着他们的命运一同起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