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后族本纪之武安君夫人 > 第18章 第十八节

后族本纪之武安君夫人 第18章 第十八节

作者:欧横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4-20 04:37:19 来源:文学城

之后数年,带去的“荼”都被义渠人重金抢购一空。

后来先祖们想了些法子,又从南越诸国引了些株苗回来,小心伺候养活,花了十数年时间在巫山多处湿热之地栽种,栽种了近五十年,才有了现如今的产量。

“既然是这么神奇的东西,能解肠毒。为何咸阳城内无人知晓?”

白起不是没跟义渠人打过交道,他们除了马牛羊富足些,其他的,贫瘠穷酸的很。咸阳城里的这些人都比义渠人豪奢百倍,好东西何须卖给义渠人?

“义渠国饮食主要以奶肉为主,一年四季都吃不到菽谷、瓜果、菜蔬,自然肠毒难解。秦国恰巧相反,奶肉难得,不说瓜果菜蔬,就是那菽谷都能让人通体顺畅,积不下什么了不起的肠毒。

老义渠王就是老迈不运动,又喝奶吃酒肉,想通畅都不能,必须得喝“荼”才能康健。”

况且,巫山离咸阳不过千里,区区几百里地,若是流行开来,引人盗种,只会越发烂贱,卖不出好价钱。珍藏密敛,反而能够维持一阵“荼”的暴利。

现已深秋时节,冬至之前,他们“商”队会陆陆续续将这一年采摘的“荼”尽数送来咸阳,那时候——

“那时候恰巧是义渠人率众来咸阳,进宫向大王朝贺的时节。我母家的这群人会在咸阳城东西南北四个贾市“易馆”都会备足“荼”砖,十日内尽数卖给义渠人。”

然后带着财物趁秦岭大雪封山之前,奔赴蜀郡购置一年所需的粮食和货物,顺江而下返回巫郡,码头卸货搬回巫山,再等来年。

白起待我说完,内心深处觉得我们这群人狡猾诡诈,机关算尽,诓骗义渠人买“荼”牟利。

“比我们这些上战场卖命的人,强过不少。无需为国耕战,糊口谋生。”

贾货易物,不事耕战便能得千金之利。白起阴阳怪气之余,不得不敬服卫鞅当年重农抑商之举。

秦孝公时期,公孙鞅变法重修《秦律》,明文规定“重关市之税”,“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奴”,还专门给他们设定“市”籍,严课重税之余辅以徭役,抑制其发展壮大。

“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的抑商措施,曾经一度是秦国施政的底色。

直到先惠文王登基,才废除了大部分抑制贾货的严刑峻法,仅留下《秦律》中“壹山泽”之策,专卖盐铁,保留“右府、左府,右采铁、左采铁”等盐铁官的官职。以及《田律》中规定:“百姓居田舍者毋敢酤酒,田啬夫、部佐谨禁御之,有不从令者有罪。”

这才有了咸阳今日的繁华贾市。

白起阴阳怪气顿时让我觉得好笑,这人真是迂腐。

“你这人,可怜‘厉所’孤儿,军中又不吝钱财抚养军士,既对他们有悲天悯人之心,为何对我这母家来的‘商人’横挑鼻子竖挑眼的?”

对于我母家人的鄙夷,真是丝毫不掩饰,多少令我有些不快。

“那能一样吗?‘厉所’孤儿和军中困苦军士,都是秦人,他日为国耕战,征战四方,皆是我大秦的好儿女。”

白起直接怼我,哪像你母家人似的,偷奸耍滑,重利亲义。巫山那么大?没地种?白起始终认为我母家“商人”行贾事是不务正业,他看不上这等营生。

我忍着怒气,不想与他争执,心里略微翻了翻白眼,你以为投奔而来的是三五十人啊?几千上万的人,巫山贫瘠之地,光靠种地哪里养活得了?

悠然说道:“你自己也说商朝已灭,他们国破家亡投奔而来,又不是秦人,才做了贾货买卖的营生。他们无地可耕,无国可战。”

当我掷地有声地反驳后,不想再与他争执,否则好不容易和睦的局面又得打破,赶紧岔开话题,说别的去。

白起说不过我,像小孩子一样气得坐在原地,闷不吭声不搭理我。

我见他又使性子,着实没心思看手中账目,放下竹简。缓步走到这位武安君身边,可怜巴巴地哀求我我的夫君:“他们也是一群可怜人,先时如丧家之犬投到我母家门下,先祖施恩收留。现如今,母亲把他们托付给了我,我尚有郡主之尊,能帮他们一世就扶持他们一世。”

我撒娇一般摇晃着一脸不悦的白起,嗔怪他:“你生哪门子气嘛?”

白起被我磨得没法,挤出一句话:“你现在是武安君君夫人,到底尊卑有别,你也别太礼贤下士了。他们贾货图利,自去贾市‘易馆’经营自己的营生便是,来咱家做什么?”

刚刚那叫‘吕四’的,区区一介布衣也敢与他武安君的夫人平起平坐,他看着就来气。换在他军中,拉出去打十五军棍,教教他规矩。

我自是知道他的古怪心思,男人的等级制度,深入骨髓难以磨灭。王兄如此,穰候如此,他亦如此。

“过来看看我母家人给我送来的好东西吧,有一些还是他们专门带来送给我们的新婚贺礼。”

我哄着他,硬是拉扯他过去,看“商队”搬进来的一箱箱礼物。

随便我开了一箱,见里面竟是黑色皮料包裹的各色料块。拿了一块拆开,明澄澄的“海藤黄”闪耀日光之下。

这时候,嬴娉带着巴清她们,蹦蹦跳跳地跑来看稀奇。

娉儿调皮地当着我们面把箱子里面,挨个把皮料拆开,好奇看看里面都是什么颜色的料块。

赭石、朱砂、藤黄、青金——

娉儿翻得乱七八糟,自己手上衣裳上都是五颜六色的印记。

翻到底看没什么稀奇的了,又倒腾去开另一箱子,一阵叮咚作响,这丫头从里面拿出了一个精致小盒子。打开后,不知此是何物。拿着东西,转过头问我:“姑母,这是什么东西啊。”

白起也凑过来瞧看,我看了半天才想起来这是什么东西。

云刀、耳起、银镊、银勺、银扒、音叉还有鹅毛棒。这是小时候巴娭毑给我采耳用的器具,许久没有使了,都快忘却此物了。

我拿着这这盒子递给白起,

“这是他们的心意,你好好收好吧,给你用的。”

白起看半天没明白这是什么?还没等他问出口,娉儿拽着我腰带,迫不及待问道:“姑母,这是什么啊?”

我捏了捏她的小脸蛋,低头笑着回她:“是给姑父采耳用的。”

白起傻愣愣地盯着我,看样子没听真切,我含着笑意指着自己的耳朵,“用来给你掏耳朵里的耳耵。”

我打开乌木盒子,拿出里面的家什,耐心给他一一讲解,如何用云刀轻刮耳毛,用耳起撬动耳结,清除耳垢,用来将耳道内的耳垢、耳结等慢慢夹出,一直讲到用盐水冲洗干净后,拿鹅毛棒一根一根地拭干耳道里的细小水珠。

他听得愣神,没想过掏个耳屎我们这些人还能想出这般花样,尬笑几声,“你等是做绝了享受之事。”

大王的六英宫中都未必有这等精绝享受的玩意。我与他谈笑晏晏时,娉儿气喘吁吁地抱着自己选出来的大小不一的“藤黄”料块,向我撒娇要来做衣服的染料。

“一两块就够染一整身深衣,你要这么些,都够你来年裁制春夏襦裙的。你这一年到头,都要穿一种颜色的衣裳?”

“藤黄”虽难得,可娉儿那图新鲜的性子,只怕穿几次就腻味丢一边去了。还是姹紫嫣红各色均衡,依着时节天气给她染布裁衣为好。

“这‘藤黄’罕见,咸阳城里就没见过几个穿这颜色的衣服,姑母索性都给我吧。”

娉儿说,三日后王嫚生辰,邀约了她与嬴缇去家里庆生。王嫚她们家给她庆贺生辰摆了‘投壶’,还备了野兔,邀约众人去比‘走犬’。

娉儿不好意思空着手去,白吃她家宴席。

“我生辰她还送了我一挂金丝银错的珊瑚佩呢。”娉儿略微苦着脸,她翻箱倒柜几日也没找到合适的礼物送王嫚。看这“藤黄”难得,想送给王嫚当贺礼,至少也不算寒酸。

“藤黄”,不过是海藤树割皮取汁,用竹管接着,晾干成块,并不是什么金贵物,不过就一染料。先前我都是拿这个沾水,描画帛巾纹饰,填涂深衣花样。

娉儿这是把“藤黄”当成“帝王青”一般金贵的染料块了。

我连声称她糊涂,“且不说这不是什么金贵宝石,即便是,人家送你的是精雕细琢的饰品。你也不合适就拿着这几块不成器的东西,送去当贺礼啊。”

娉儿一想,也是这么个道理。

我见她为难模样,给她出了个主意,“这样,既然生辰上要比“走犬”,可用这‘藤黄’染制一套黄色的“驭装”。先前你磨巴清她们给你采买牛皮,缝制皮甲,成,这会儿“驭装”搭着皮甲正好成一套,当贺礼刚刚好。”

娉儿恍然大悟,连声儿称:“妥妥妥——”

“若是要染,就一并多染两套襦裙,你若着“藤黄”深衣赴宴,又送王嫚一套‘驭装’,好歹送嬴缇襦裙,全乎三人情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