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事的时候我想先讲讲我的琐事。
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我向来看重我的梦。是因为梦里面的世界是我生活的世界没有的,我愿意相信梦,是另一个时空发生的事。梦,填满了我夜里的时间。
而我又是一个想到什么立马要去做的人,精神勃勃的写下了三千字左右的梦。
之前也有很多个晚上因为一首歌,因为一个片段,把脑海中抹不去的人物书写在了纸上,几万字。
也是因为,后来我难以知晓他们的内心,便终止了对他们故事的记载。
也许对于别人来说,我一直在做无用功。
学过的吉他,熬夜画的画,一堆一堆的临摹纸,写过的故事。
其实我初中学过的不是吉他,是有吉他声伴随我度过的一个又一个下午,熬夜画的也不是画,是我一遍又一遍看他照片的人,这一笔是他说过的话,下一笔是他写过字。一堆一堆的临摹纸也不是一个又一个逐渐有形的字,是我想要一秒一秒沉淀下去的心。
至于我写的故事,他们也不会因为我没有书写就停止发展,我知道,在未来的某一天某一个契机,等他们的故事发生完了,就会来告诉我。
其实这一路看起来没什么成就,但我依旧充实,并且不曾有半点后悔,怨道。我只是除了等候,就是去做。
小时候,别人家的孩子,这个标签在我身上好几年。没有社交是理所当然,出色是理所当然,少言寡语是理所当然。
那时候的我除了写字看书,完成一个又一个老师布置的作业,参加一个又一个比赛。其余的时间,我吃饭一个人,篮球赛不去看,一年下来,班上的人能喊出名字的不超过三个。
省略种种罗里吧嗦。
跌宕起伏后,我方知,无论是三五成群也好,独来独往也好,我始终遵从的是各个时期自己的内心。生活在被动的环境里,但是我们有主动选择的权力。
世俗的界限早就在我的价值观里模糊,清晰的是原本的人伦道德。
总有这样那样的声音,你这个年纪不应该出去工作,这里不适合(身份)的人,25岁该谈恋爱了吧,28岁怎么还没结婚。
虽然这样的声音层出不穷,在我这个年代我狭隘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活得丰富多彩。
有声音发出,有更多人看见,还有人在关注,有人在议论,就代表它还存在。或许是质疑,或许是提议,其实所有的问题到最后都体现在人的身上。
曾经的一个朋友,他对我说过这样一段话。
“为什么我23的年纪,面试还紧张,到门口又不敢进去,入职了又想立马离职,不敢主动和人说话,我是不是废了?”
很多人都在劝他,你要改变,都在安慰他,正常,多锻炼就好了逼迫自己改变你一定可以的。
其中一个朋友甚至给他买了这类的书籍。
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劝他,安慰他的两个人都是毕业后成功进入知名企业并且在校表现很出色的人。按理说,他们的建议并不会有错。
可是我和他遇见的那天他依旧丧气,喝茶的时候一直在说。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那么大,为什么自己做不好。
我听他诉说了一会儿,开始回想起他大学时的样子。
安静爱看书,常常钻研课题。逻辑清晰,发言有力。这是他原本的样子。
我问他:“你喜欢你现在这份工作吗?或者这是你最初想要从事的行业吗?”
他有点苦涩,摇了摇头。“我成绩那么好,我应该在这里工作”
名企和高材生标榜,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俗语俗成。所有人都顺着一条小溪,每个人觉得只要在这条小溪里就可以奔向大海,每个人脚步匆匆无暇顾及,他们说这是励志,他们说我们要死磕到底。
他们勇气无比大,他们感觉自己历经千帆,常常发出到底是怎样的岸才配的上这一路的颠沛流离的感想。
唯独,他们从未停下脚步,与自己相处。唯独,鲜少有人敢拿这份勇气去另辟蹊径。
怀揣着自己之后,你才揣的住梦想。
我们生活在被动的环境里,是指我们出生的所有自然属性无法改变。自然属性是指原生家庭,教育,智商,天赋,才能。
但是你可以主动选择你,不是说生活,是说你,你可以选择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认识自己,接触自己,遵从自己。这永远没错。尤其是现在这样一个思想改革的时代。
我曾经用自己做实验,仅仅是为了证实以些对于我来说很虚的东西。
事情的演变往往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开端的。这句话我用它鼓励当时看不清现状盲目摧毁迫切改变的我自己。
事实证明,只要我还想做点什么,堕落到极致后我就会清醒。
这是一个另话,是朋友间一句平平常常的语言,我说给看到这里的你听。
每个人最终都会在他所擅长所喜爱的领域大放光彩,这个光彩可能不是事业成就上的,但它最起码是你对你自己的肯定。
别强迫,别只用耳朵听,去感受,去思考,去听从自己。
生活真的不容易,我希望大家在成全自己这条道路上能少走弯路。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