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秋风词》
秋风萧瑟,这一年的秋来得比往年快些,许是像街巷中的行人一般,赶着做事,忙活计。
流毗街两侧积满了不少秋叶,冷风一刮,那秋叶随风飘去,挨着地面不知去向,其中一枯叶随风袭向一人衣摆处。
现下不过卯时,街道上行人除了辰时摆摊的小贩,路上可谓萧条一片。只瞧那人一袭莲青裙衫,腰肢纤细不盈一握,青丝及腰是位女子,单单远观那女子瘦削得很。
那女子走到一酒楼下停住,抬眼望去,牌匾上有着“碧春”二字。碧春楼是这畿辅一代头牌酒楼。不少达官贵人皆来此处吃酒听书,闲谈天文地理。
那女子跨入酒楼,此刻时辰还早,来吃酒的人不多,倒是来听书的很多。听闻这说书人可是从别国游学而来,这肚子里的故事新鲜的可谓多得很,讲得都是常人不知的光怪陆离的新鲜事。
“今日诸位来得及时,在下讲得乃是前不久最精彩的话本,都说听完此话本的人夜不能寐,食不知味。”那说书人精明的一双眼微微眯着,手指捋顺翘起的胡须。
“别卖关子了,赶紧讲吧!”
“就是!李先生,你再不讲我们这菜可就凉了!”那满脸横肉的大汉此刻也同众人附和一声。
见台下众人急不可耐地样子,李年也不再卖关子,手一摇折扇,一敲惊堂木,开讲。
店小二上着菜,路过一拐角木桌停了下来,只见一女子坐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因头戴帷帽看不见脸。那店小二走上前来询问道,“客官可来些什么?”
等了约莫片刻,那女子好似刚听到有人问话,这才开口,声音竟带了些嘶哑,令听者一愣,“两坛好酒,一碟花生米,酒盅两个。”
那店小二听了,忙准备去了。
“诸位可知这‘黑红双煞’?”李年摸着胡须,问道。
台下众人喁喁私语起来,其中一身穿蓝色长衫的消瘦青年站起身道,“在下不曾出入过江湖,但从书中曾知晓这黑红双煞代表两人。一人喜穿墨衣,一人爱着红裳。”
“不错。”李年摇着折扇继续道,“这黑红双煞在几年前皆令人闻风丧胆,这穿墨衣的人名叫黑黛,另一人则为红韶。”
“黑红双煞虽广为人知,但因是江湖高手,武艺超群,其样貌不得人知。传言,这黑黛是位女子,医术精湛,腰配软玉剑,一袭墨衣,绝代风华。那红韶却不似这黑黛,喜着红裳,张扬跋扈,见过得人都称其男身女相,不过究竟是男是女无人知晓。”
许是这一番话语引得人有了好奇心,众人都听得认真,掌柜的拨弄着算盘,一双灵活肥胖的手指上下舞动着,时不时听着说书人讲得话本,也被吸引了过去,就连店小二过来时说得什么也没听清。
那厢店小二看掌柜听得入迷,又重复说道,“那姑娘瞧着一个人,怎么会要两个酒盅?”
“估摸着再等旁人。”那掌柜回着,手里拨弄算盘不停。见他愣站着不动,将手里算盘放下,“还愣站着作甚?免得让客官久等,有你好苦头吃。”
店小二忙不迭地将酒送去。
那姑娘拿过一坛酒,倒了一盅酒移向对面,“知道你不胜酒力。难得来碧春楼一趟,就陪我饮一杯吧。”
这边算盘声戛然而止,那掌柜眯眼瞧着拐角处女子,叹了口气。店小二不明所以,走上前来。他将账簿扔给他道,“拿去核对。”
店小二接过账簿抱在怀中,有意无意地呢喃,“真是个怪人。”
那四方台面上,李年啜口茶,清了清喉咙续道,“有道是这红韶与黑黛常年来势不两立,水火不容,都想一举高下夺得这天南令。”
“天南令地处三邻险境,传闻得此令者得天下,所以究竟谁得了此令呢?”李年话音一顿,步伐一迈,扇子已收入手心之中,“且听下回分解!”
“嘡!”
惊堂木一敲。
众人意犹未尽,眼看那说书人下台,只好吃些酒菜,三三两两出了酒楼。
此时已是巳时,却听那街尾处传来喇叭声,锣鼓声,鞭炮声。路上行人都张望着看去,只瞧那墙角处拐来一队人马,皆是身穿红色衣袍的侍从,腰身配剑,正当头一人骑马,银甲披身,是位中年将军。后面跟着一辆马车,车轱辘碾压在平地上缓缓前行。
街巷上行人纷纷侧目,让开一条道来。
“这是哪家娶亲了?”
“是南漠国公主与我天乩联姻。”那人回道。
“我天乩兵强马壮,这南漠怕不是打不过也就出此下策。”一人挑衅道。他声音刚落,却被不知从哪来的人撞得一个踉跄撞向了一边的另一人,莲青色衣裙女子险些稳住身形,只是帷帽一角被风吹起,露出狰狞的一道伤疤来。
被撞之人瞧见了,嫌弃的往旁边站去,一时忘了撞他的人。那撞人的是个女子,年龄约莫二十出头的样子,一身黑衣劲装,头发束起,眼上蒙着白纱,竟是个瞎子。
“失礼。”那瞎子道。
“无碍。”那穿莲青色衣裙的女子将帷帽戴好,回道。
那瞎子颔首,就站在众人之中,明明看不见喜气的景象,却依然好似凑着热闹般。
马车穿过众人,凉风袭来卷起地上残叶,似刮起车帷一角,羊脂玉般的柔荑紧紧抓着车帷,那风一吹划过一双黑得泛水的秋眸。也就片刻功夫,那马车就行向远处。
本书有很多地方出自古诗词,偶有遗忘标注,十分抱歉。因为是全文存稿的缘故,想起来的时候,作者会自行标注,最后愿诸君阅读愉快。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黑红双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