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之林中燕(黛玉×燕临) > 第82章 士隐

红楼之林中燕(黛玉×燕临) 第82章 士隐

作者:震泽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6 13:52:17 来源:文学城

第八十一章士隐

且说燕临陪黛玉到姑苏老家祭拜父母,香菱则在满汀的护送下,来到了原先阊门十里街的甄家。

一扣门,应门的是封家的下人,一见香菱的面,露出恍惚之色,细细一瞧,惊喜地叫出声:“莫不是我们老姑奶奶的闺女寻着了?”

说着,忙朝里报信,一会儿功夫,一个六十老妪在一个妇人和一个丫头的搀扶下,跌跌撞撞地奔来。

老妪一见香菱的模样,怔住半晌,那娇美秀雅的模样,眉间一点胭脂记,梦中朝思暮想的娇女,终于出现在了眼前。她又如何认不出呢?!

香菱看着老妪,一种熟悉又亲切的感觉霎时传遍全身,幼时母亲哼唱的曲调,轻轻拍抚和怜爱,父母相携望向她的眼神……

“英莲!”

“母亲!”

香菱与封氏抱头痛哭,一旁的中年妇人也陪着哭了一会子,见满汀站在门外,连忙上来道谢:“这位……是锦衣军的……”

满汀行了个礼,说道:“我们大人是锦衣军指挥佥事燕大人,我奉命送甄姑娘回乡,你们既然母女团聚,我便告辞了!”

中年妇人苦留不住,那满汀毕竟是习武之人,几步就快速离去,待下人拿着谢礼出来,哪里还找得到她的影子。

这封氏本去了大如州投靠她父亲封肃,后来甄士隐跟着跛足道人去了,她的日子就越发艰难了,在娘家纺绩井臼、教养侄子,务必不能遭人嫌弃。

封肃有三个儿子,他死后,长子和次子为了一点田产争执不休,贪那点子蝇头小利,把亲人视作寇仇,更别说封氏了,直把她看成累赘,谁也不想养她。

好在她三弟封叔港是个要强又念旧的人,既然家中田产轮不到他,他便想着要行走四方,便对封氏说道:“我幼时都是姐姐照顾我,我那两个儿子也多亏你照应,我必不会置你于不顾。只是我如今外出行商,姐姐你且跟着我婆姨过吧!”

封氏想了想,对封叔港说道:“三弟既然要外出行商,何不去姑苏呢?那里本就是世间第一等的富贵风流之地,我官人从前在阊门十里街仁清巷有套宅子,虽烧了个干净,但地契倒还在。你不如去那里碰碰运气!”

封叔港便来到姑苏行商。这些年,年景好了起来,他头脑活络,人又勤谨,从走街串巷的生意做起,没两年就盘了个药材铺子,还积了点钱,在原先甄宅的地基上造了宅子,将一家人都接了过来。

封氏开心不已,抹着眼泪道:“当年我女英莲就是在这里走失的,我就还在这里等。万一她回来找不到我,岂不伤心?”

封叔港道:“姐姐的心思,我都明白,也请了周围街坊帮着留意,可有年纪、容貌相仿,曾经走失过的女子。二则,我如今的生意都在姑苏,咱们就在这里住下了。”

可巧那日锦衣军来打听旧案,说的是金陵旧案中的一个苦主,遭了拐子拐卖,如今被救了出来。年纪对得上,一看画像,那样貌和封氏年轻时如出一辙,眉间还有一点红痣。

封叔港连忙拱手说道:“官差大人,这画像上的人十有**是我那可怜的外甥女!”说着就把甄家的事都告诉了锦衣军。锦衣军办差之人一听,果然都对得上,又找左邻右舍细细打听一番。

可惜当年葫芦庙一场大火,把这一带烧了个精光,很多人家都搬走了,还是找了里正和当年葫芦庙的沙弥再三核实,才确认:这当年走失的甄英莲就是金陵旧案中的香菱。

香菱这里与母亲封氏相认,见了舅家的一众人等,又与母亲诉说离别后的各种遭遇,听得封氏心疼不已。

香菱又说道:“此次多亏林姑娘…不,如今是忠毅侯府的少奶奶了,多亏她念着旧情,托人帮我寻亲,又将我送了回来……”

封氏便道:“咱们一定要谢谢人家。他们高门大户自然不缺什么,但咱们也有咱们的心意要表。”又听说燕家的船第二日就要走,于是一大早赶到码头。

封叔港领着香菱和封氏来给黛玉磕头。黛玉见香菱寻到母亲,她舅舅也很疼她,放心下来。封家呈上的土仪,黛玉也都收下了,回赠了几样云南的特产。

紫鹃、雪雁、佳鲤也依依不舍地与香菱告别。尤其是紫鹃和雪雁,住在大观园的时候,就识得香菱,处得极好,如今再度分离,又是伤心,又为她高兴。

几人话别之际,忽然河面雾起,一人脚踏舟而来,顶髻长髯,羽衣翩纤,口中吟唱着什么“好了好了”。

黛玉凝神细听,有几句似是“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①

她暗想到:这话就不对。看那封娘子,女儿走失,丈夫也跑了,余她一人,苦苦挣扎,就为了回到家乡,等候不知踪影的亲人;至于香菱,被拐子拐走,不能承欢膝下,却并非她的过失,她受了小半辈子的苦,谁想经历这样的事来哉?

那人越行越近,居然几个踏步就上了岸。众人吃惊,拿不准他的路数。倒是燕临看出来,这是极高明的轻功身法。

此时封氏认出了来人,待要开口叫“官人”,但一看他风流蕴藉,自己已是鸡皮鹤发,自惭形秽之心顿生,嘴唇哆嗦着,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来人朝着燕临、黛玉等人行俗家礼:“多谢多谢!”

燕临奇道:“谢我们什么?”

黛玉此时隐隐猜出了他的身份,扯了一下燕临的袖子。

来人长叹一声道:“太上忘情!余终不能忘幼女英莲,不想有朝一日,天遂人愿,此生无憾了!”

香菱一听这话,瞧了瞧他,又看了看母亲封氏的神色,立刻明白过来,上前就拜。

来人用手轻轻一托,止住了她的行礼,又细看了看香菱,眼中也蓄着泪,半晌方道:“好,好!你从此大好了!”

他又看向封氏,脸上现出惭色,也有一些怜意,曾经恩爱夫妻,如今两两相望,却是无言。最后他朝封氏道了声辛苦,封氏还礼不迭。

此人自然是当年在香菱被拐之后、跟着跛足道人去了的甄士隐了!甄士隐见完女儿,转身就要登舟。

忽然他又回身,朝着黛玉也点点头,道:“姑娘从此也大好了!”又看向燕临,打量片刻,道:“汝只需直道而行,纵有千滩万险,也能平安渡过!”

燕临回礼道:“承您吉言!”

这回,甄士隐潇洒转身,再也没有回头。大雾中又传来了那首“好了歌”。

经历这件事,众人好久才回过神来。封氏和香菱又再三跟黛玉和燕临道谢,随后作别。然后就是吉惠甫背着医箱下了船,燕牧苦留不住,亲送他下船。

见众人神色有异,燕牧便警觉地问道:“怎么了?出了什么事?”

燕临说:“只是甄姑娘的父亲刚与她见了一面。”又问吉惠甫:“怎么,世叔不跟我们?南边去了么?”

原来吉惠甫也要暂留姑苏。他本就喜欢江南山水,兼又有惜才之意。香菱生来纯善,自有一种“痴”性,遇着喜欢的事物,便会拼命钻研。吉惠甫在此行医,香菱替他打打下手,吉惠甫倾囊相授,自此香菱在医学上的造诣,一日千里。此乃后话。

吉惠甫与燕临是忘年之交,确实也有一些不舍。他又叮嘱燕临:“少夫人的身子再调养一个月,就能大好。按着那些食补的方子做便是。不可让她气着、累着,亦不可伤心沮丧,平时活动筋骨,调养气血!”

燕牧面前,吉惠甫不便多说,燕临却是听懂了,忙向吉惠甫道谢,又送他去了苏州暂居之所才罢。

且说燕家众人在姑苏停留两日,林家亲眷、地方上在任的、致仕的官员又来见礼。燕牧不得已应酬一番,便又携家人登舟,经运河,过太湖,向湖州驶去。

一下子少了贾家和袁百年两条船,燕牧顿觉冷清不少,燕临去他父亲船上,陪他说话。

燕牧便问燕临:“这些日子从京城到姑苏,你感觉如何?”

燕临沉吟片刻,道:“我看金陵、姑苏,也不独李家和林家,都是将读书看作百年大计。一路行来,只觉文风鼎盛,书院林立,让人叹为观止!”

燕牧笑了:“不止金陵与姑苏,等你到了咱们湖州,亦是这般,整个江南,莫不如此。你那林六哥的夫人,是江西吉安人,那边风气也是一样的。”

燕临叹道:“吉安出了文忠烈公,我们江南亦有齐少保,但若论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当属这些读书人家!”

燕牧点了点头,赞道:“确实如此。你看那李家,虽非世胄豪族,但从前朝至今两百年屹立不倒,提起李家,无不赞一句‘耕读传家、诗礼名族’,便是不在那护官符上,谁又能小瞧了去?!”

燕临倒也看过那护官符,闻言笑了起来:“上了那护官符又是什么好事么?得势的时候,旁人道路以目,不敢直视,一旦犯了上头的忌讳,只怕照着符上抄去,谁也逃不了!”

说到此处,燕临停了下来,看向父亲,道:“莫不是父亲也想学李家、林家?”又想起燕牧近日沉醉于江南风景,提起故乡山水,思念无限,似有归隐之意,当即说道:“父亲可别想着退隐山林,我和航弟还在京城,难道您要弃我们于不顾?”

①引用原著中的《好了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