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之贾政的觉醒 > 第6章 忽怜长街负重民

红楼之贾政的觉醒 第6章 忽怜长街负重民

作者:张白纸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9 10:26:45 来源:文学城

上午,贾政向各科的管事详细问了含凉殿的进展。

宫殿主体已经完成,除了内设还有一件要事没有完成,整体的制冷系统还有些混乱。

之前的刘怀义并不很信任这几位管事,他自己对营造避暑宫殿一事也不太通,他不知道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如何实现冷水循环,达到制冷的目的。

他只以为宫殿建在京郊,依山傍水,已经可以避暑,因此把重心放在了建造宫殿上。但却不知工匠们有技法可以做到处在殿中,如在冰室的效果。

现代人贾政最知道空调对于过夏天的重要。于是经管事一说,他也就明白了目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上午他们在一起研读了之前管事做的笔记,已经很是详细。贾政前身在现代时不仅读了土木工程的硕士学位,实操经验也很是丰富。因此对于古代建造避暑宫殿,只要深入了解过后,上手也会很快。

于是贾政直接安排下午几人去现场勘测。最好这几日就把图纸画出来,着手搭建。

只是京郊路远,骑马往返也需要两个时辰。他想到,速度快些,应该可以赶到城门闭时回来。

出发前,贾政派小厮回府向王夫人传话,说他今日衙门事忙,也许回家晚些。若是城门关了还不见回来,那就不用等他了。

为赶时间,贾政一行也不乘轿,几人均是一匹快马,不到一个时辰就到了京郊的施工地。

含凉殿的选址很是巧妙。青羊岭前,地势平阔,面朝北土城河,依山傍水。既保障了视野,也保障了安全。

贾政骑马翻过一片山丘,就看到了不远处已经完成大半的含凉殿。他第一次真切体会到什么叫做帝王气象。在生产力低下的现在,耗费巨大的民力修建宫殿,也只有帝王才能这样做。

眼前的宫殿并不很奢华,但却极庄严雄伟。待内饰外饰完全做好之后想必会更显气派。

贾政想到:即使今上不喜浮华,偏好朴素,但皇帝避暑用的宫殿又怎么会寒酸呢?皇家该有的排场断不会少的,下面的官员也不会傻到真的修一栋不起眼的小房子来交差的。

一行人到了工地,匠人们顶着烈日仍在做工,旁边站了许多手拿鞭子的衙役,不时呵斥一声,不让他们松懈下来。刘怀义虽不管事了,但这里仍是井然有序。是之前刘怀义提拔的一个有经验的匠师在负责。

这位匠师名袁三保,家里世代都是匠人,他自己也自小就跟着长辈师傅们做活,小到修挖水渠,大到营造宫殿,几十年来他都精通了。只是自古匠人地位低微,他官运也不好,因此一把年纪了还是只能做个副手。

袁三保看见为首的贾政衣着不凡,猜测应该是工部新派来主管事务的。因此贾政一行刚一下马,袁三保就迎上来行了礼。

“大人可算是来了,刘大人走了之后这几日由下官袁三保暂时负责。大人有何吩咐,下官立刻去办。”之前刘怀义每次来工地上都是说个要求就走了。过几日再过来看一眼。因此袁三保也以为新主管贾政又要有什么新花样,也是说说就走罢了。

贾政见眼前人身形魁梧,应当原本是匠师,被提拔起来做的管事,对他也有几分尊敬。忙扶了起来。

“从今日起到竣工之日,只要我有时间,我会每天都在这边亲自监督的,还希望袁管事可以多多配合。”贾政见袁三保神色略有惊讶,也没有说什么。

“如今工事进展如何?”贾政问道。

袁三保忙详细说了。贾政见他说的与上午司内几科的管事说的大体一致,满意地点点头。

“袁管事对于含凉殿的制冷系统有何看法?”贾政想试试此人的能力。

“回大人,先前凡是避暑宫殿的建造主要在于如何实现制冷。此地背山面水,北土城河的源头水流虽不大,但也够用。

初时,下官接到这个差事之后就来考察过。下官认为,需要先造一个大型水车,将截取的水流不断送到屋顶,并在屋顶各处铺设管道,任其沿屋檐直下,形成水帘,这样就可以激起凉气,降低殿内的温度。”袁三保详细回答,忐忑等待着贾政的回应。

贾政很是满意,这种以水车输送流水至屋顶降温的方法也就是他们先前在古书中查阅到的,不仅与此地的环境相适应,并且效率最高,费用最少。看来这个匠人的确很有才干。

“那么你认为截取的水流如何降温呢?”贾政又问道。

“让水流流经一层冰窖即可。”袁三保又回答。

很好,连这个也考虑到了,贾政连连点头。“如此看来,接下来的工程你很能胜任,便继续由你负责,凡重大决策经由我的批准后,你便可以全权施行了。”

“定不负大人重托。”袁三保郑重回答。

“将我们上午写的东西拿来给我。”贾政向身后的小厮说道。

“大家进棚内商议。”贾政接过图纸,对袁三保与几位管事说道。

待众人在棚内坐定,贾政开始分别安排。

“接下来三个月,我们的工程主要内容有这些。蓄水,制冷,制造水车,铺设管道,这是最重要的工程。这部分由袁三保和营造,砖木两科的管事负责。袁三保三日之内把图纸画好,你们商议后,拿来给我看过,就可以着手施工。”贾政说道。

被点到的三人接了任务。

“与之并行的是大殿内饰外饰的陈设装饰,这部分由督司科的管事负责。”贾政看向督司科的管事范远,“你先做室内陈设,等他们把管道等铺设好后,让砖木科的管事协助你,再做室外。切记,要做到清简雅致,不可浮华过甚。”

二人点头称是。

见四人的任务都妥善分配后,贾政又说道“此外,还有一件事。”

四人都神情认真地看向贾政。

“除了以水车送水制冷,我们还需要做一个机械风力装置,也就是送风到大殿。这样风吹水帘,室内会更加清凉舒适。这部分的图纸由我来亲自设计。等图纸完成后,也由袁三保来负责施行。”

袁三保认真点头应下了。

“那么,你们几个可以开始商议了。”

留下四人在棚内商议后,贾政带着小厮出了凉棚。

他想在这四周走走看看,考虑风力装置如何设计。

外面太阳炙烤着大地,毫无遮挡下,热浪一层层翻涌上来,贾政才转了片刻就有些口干舌燥。

工人们一个个挥汗如雨,人人身上都晒得片片红斑。所谓“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就是如此景象了。

离他不远处有个工人突然晕倒,惹得旁边的守卫抽了他一鞭子。守卫见他没有反应,知道是晕过去了,就把人拖到凉棚下,往他脸上浇了一瓢水,便不再管他,又去监工了。

贾政全程目睹了这情景,心中更是难受。这些工人一半是周边征召的百姓,一半是狱中罪状较轻的犯人。在这个时代,这就是平民需要经历的生活。

贾政深深叹了口气,随机招手叫过来了一个守卫,问道,“工人们多长时间休息一次,每次休息多久?”

“回大人,每三个时辰休息一次,每次一刻钟。”守卫回答。

“那么每日上工几个时辰?”贾政又问道。

“八个时辰,中间半个时辰用饭。”

贾政又是叹气,闭上眼睛摇了摇头。他思考一会儿,说道“叫袁管事来。”

袁三保接了消息马上赶到了贾政跟前,恭敬等着指示。

“袁管事,吩咐下去,为防止中暑误工,从今日起,工人们每日分为两班,接替上工。每班次每日上工四个时辰,每七天两班轮换一次。同时,每个时辰休息一次,每次一刻钟。再多搭建凉棚,需要足够供所有工人休息乘凉。预备足够多的清水与解暑汤,休息时可以饮用。”贾政详细吩咐道。

“可是大人,这是否太宽了些,工人们被养的更懒散了怎么办,以前都没有过这个先例呐!”袁三保虽然很惊喜贾政的好心肠,只是作为管事,他也很担心工人们的服从性。

“除此之外,再找几位大夫过来,也是轮班日夜守在这里,预备随时为中暑的工人看病。”贾政不理会他的问题,继续说道。

“至于额外的费用,你先从工程的款项中支用,如若不够,直接来找我支取就是。”

袁三保犹疑地应下了。

“至于你担心的问题,俯首听来。”贾政眼神示意袁三保。

袁三保忙靠近贾政,听他吩咐。待他听了贾政的话后,心里便安定下来了。

他喜笑颜开地站到常用来传话的高台上,经由守卫一句句把贾政刚才吩咐的事情说给了工人们。

工人们听了,欢呼起来,喊道“多谢青天大老爷!”在他们心里,凡是心里想着百姓的官,都是青天大老爷。

“还有,每日每部可有三人请病假,需由大夫诊断后方可休息。额外的也可向各部的卫士说明情况,同样需由大夫诊断。如若被查出有人故意犯懒装病,不好好干活,那么这个部当天就恢复成八个时辰的上工时间。”袁三保严肃道“你们可不要辜负了贾大人的一片好心啊!”

众人都欢呼称是。

工人们人多,本就是分成各部来管理的,每部一百人。贾政这个方法既考虑到了生病的工人,也能有效避免有人故意装病偷懒。

贾政见袁三保正与众守卫说明具体如何安排轮班与休息的事情,就不再旁听,走开了。

他没有在工地上巡视,而是与小厮书文走到了山边。

宫殿距山不远,大约百米。贾政沿着小路上山,想站在高处考察。

路很窄,不仅杂草丛生,两边灌木荆棘也有很多,走起来不太容易。

贾政见书文有意阻拦,不想让他上山,他只是笑着说“我肯定是要上去的,你既然担心,那么就走到我前面帮我避开荆棘就好。”

如果贾政今日不小心脸上被划了口子或是衣服破了,书文回去免不了挨板子。贾政不想他为难,只好这样说。

书文听了,从地上捡了一截粗一些的树枝,恭敬说道“山路崎岖,奴才在前面引路,抓着树枝,老爷握住另一端,免得跌跤。”贾政笑着点头。

主仆二人爬了小半个时辰才到一个小小的平台上,可惜这里位置不好,不聚风。贾政的身子养尊处优惯了,此时早已大汗淋漓,书文只是喘气粗些,体力尚可。歇了一会儿,贾政见太阳斜斜射进树林,知道还有点时间。于是手指着不远处山谷上的一条小路,说“走这里。”二人便沿着路继续走。

不一会儿,二人就走到了山谷处。这里两山环绕,距含凉殿也近,是最理想的建风力装置的地方。大致原理就是上午山顶气温高,风从山谷向山坡吹,并且还有由四周汇入山地的谷风。

这种装置与大气环流的过程是因地制宜的,不是每个地方都完全相同。因此贾政需要亲自勘探,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贾政在书文还来不及阻止时就坐在了地上。

席地而坐,贾政闭上眼睛,感受着山谷的清风带来阵阵凉意,吹干脸上的热汗。

贾政歇了一会儿,见太阳开始西斜,就起身准备与书文下山了。

他们走了没几步路,迎面碰上了一个挑着三四只野鸡的大汉。那大汉是个猎户,他捉到的几只野鸡还活着,看来这人捕猎技艺高超。

“这位兄弟今日收成真不错。”贾政心情挺好,就想闲聊几句。

那猎户见贾政身着官服,也没有慌乱,只是拱手行了礼,说道“大人见笑了。只是家中尚有寡母体弱多病,只靠着我每日上山打些猎物,才能换点口粮度日。”

贾政见此人说话不卑不亢,言语中又很是孝顺母亲,对他更有几分好感,只是这么年轻力壮的汉子,何故只能靠打猎度日呢?

“没有地种吗?”贾政问道。

那大汉叹口气,说“这两年附近的田地租子翻了一倍,年成也不好,哪能租得起呢?”

“既然年成不好,何故租金也涨呢?”贾政听了立刻想到了自家田庄的事情,于是又问道。

“这我可不清楚了,只听说附近的田庄都是如此。一些村民无地可种,有的进城打零工,有的卖身去做奴才。只是我带着母亲既不方便外出做工,也无处可去。”那大汉虽然叹了口气,但脸上不见多少忧虑,倒很是乐观。

贾政也不好说什么安慰话,就说道“若是哪日遇到难处,可来贾府,不拘哪处给你安排个活计,让你能供养老母。”说罢对书文示意了一下。

书文马上说道“就找京城的荣国府的管家周瑞,他会给你安排的。”

那大汉听了很是惊讶,何曾想到荣国府的老爷对他不仅说话平和,还如此好心。于是忙忙俯身作了个揖,感动道“多谢大人,小人无以为报!”

贾政忙扶她,说道“不必多礼,只是感念你的孝心。”

身居高位的人,对穷苦人施舍一点东西就能让对方如此感激。贾政反思自己,今日做的几件事,是否件件都出自心中真实的善和对苦难的不忍呢?

看见苦难,苦难就不会有尽头。贾政察觉出这一点,深深叹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