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之贾政的觉醒 > 第43章 春日暖农田做学堂

红楼之贾政的觉醒 第43章 春日暖农田做学堂

作者:张白纸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2 10:03:51 来源:文学城

本朝初建,太祖皇帝将立了大功的八大经商家族,封官授爵,御封为皇商。

其中金陵薛家主管丝织产业,专为宫廷供应织品和绸缎。只是后来薛家后继无人,也就渐渐比不上另外几家了。

在薛宝钗父亲去世之后,家中竟然再无支撑门户的男子。

之后薛姨妈在贾政的建议下,在内务府销去了这一差事。幸而薛家在江南地区和京城的其他产业也做得很好,薛家不至于彻底衰败了。

自从在贾政的暗中支持下,宝钗就揽过了家事。宝钗天生经商头脑,处事周全不说,眼光也很敏锐,她选定的一些生意,每件都赚钱。

一年多来,薛家的大小管事们,也都很信服薛宝钗。

新年伊始,宝钗正暗自找寻新的商机。可巧被黛玉提醒了一句。

倒也是一件小事,那日天气和暖,姐妹们在花园中玩耍。

黛玉的外衫不小心被横出来的树杈划破了一道。

黛玉当时便不太高兴,瘪嘴说道“舅妈才给我做的春衫,可是上好的浮光锦呢!”说罢,遗憾地摇了摇头。

“林姐姐别难过”探春安慰道“母亲那里好像还有料子,我就说咱们都很喜欢这种布料,去求母亲再为咱们每人裁两件,不就好了。”

黛玉又摇摇头,说道“倒不是很可惜这料子,只是舅妈一片心意,在我生辰时特特送我的,如今划破了,总感觉不是吉兆。”

宝钗从来不喜欢在衣服首饰上下功夫,她的衣物在姐妹中很是朴素。今日听了黛玉一句话,突然笑了出来。

“好个宝姐姐,我正发愁呢,你却拿我取乐!”黛玉跺跺脚,有些生气。

“好颦儿,别生气!”宝钗起身将两手搭在黛玉肩上,笑道“只是你一句话提醒了我一件大事,我才笑的。”

“什么事情?”黛玉问道。

宝钗摇摇头,故作神秘“以后再告诉你!”

黛玉哼了一声,又道“总是我白叫了你这些日子的姐姐,你又取笑我,又故弄玄虚,真不是好人!”

正巧王夫人与薛姨妈也来散步,便碰到了这个场面。

薛姨妈搂着黛玉,笑问道“谁惹黛玉生气了?让我看看,怎么脸都皱成这样了?”

黛玉头埋进姨妈怀里,从缝隙中看一眼宝钗,正与宝钗视线相撞,黛玉就故意瞥了她一眼。宝钗笑笑,并不辩解。

探春搂着王夫人手臂,凑到母亲耳边说了刚才的事。

王夫人笑笑,摸摸黛玉脸颊,说道“衣服不小心划破了有什么好担心,我一会儿就吩咐裁缝,再为你做两件,可好?”

黛玉抬起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那是舅妈特意送我生辰那日穿的,今日划破了,便觉得不太吉利···”

“净想些七七八八的,哪有这种说法呢?”王夫人劝道,“你若不信,便去问你舅舅,他总是知道一些奇奇怪怪的习俗。”

黛玉点点头,又想到贾政素日的劝慰,舅舅劝人总是用玩笑话来劝,让人只顾上笑,全然忘了忧虑。黛玉想到这里,不觉笑出了声。

“这不是又好了吗,三丫头还让我和你道歉,我却知道你并没有生气。”宝钗挽住黛玉手臂,又在她额头轻轻点了一下。

“怎么不见宝玉?”王夫人笑问。

姐妹三个闻言相视一笑,探春说道“昨日诗社二哥哥又落了第了,我们罚他抄佛经,一天都不许出来玩!”

黛玉宝钗听了,便靠在一起笑,看王夫人反应。

王夫人点点头,说道“很该如此,宝玉性子跳脱,也应该抄些经书磨练磨练。”待又要说时,被薛姨妈打断了。

薛姨妈笑道“姐夫前儿还说呢,纵使不让宝玉读书考学,他的性子也需要磨练,不然总是知难而退,以后什么事都做不好。”

薛姨妈说罢,又道“姐姐,我记得可清楚?”

王夫人一笑,并不回答。薛姨妈摇摇头,笑道“也许没有姐姐记得清楚呢!”

王夫人微微红了脸,不好理论。

探春看出了其中内涵,便说“咱们去看看父亲新栽的花儿,有一些已经冒了花苞了!”说罢,一左一右挽着王夫人和薛姨妈的手臂,往前走了,还向宝钗黛玉使了个眼色,示意跟上。

宝钗心里既有了规划,就抽出两天时间,仔细研究了扬州地区民间丝织业的相关情况。待自己大致计划好了,就想再与贾政商量商量。

虽然薛家许多管事对丝织业都很内行,只是宝钗为求稳妥,想看看贾政的意见。

贾政听罢,也很赞赏,便道“的确应该如此,虽说只要守好本有的家业,你们家便没什么可担心的。只是我知道你志向远大,肯定不满足于眼前的一点产业。再谋其他的行业也是很好的。”

宝钗听了,心里也欢喜,就为贾政倒了杯茶,待他的下文。

贾政又说“按理来说,你们家本来就是主管宫廷织品供应的,如今虽然不为宫里做事了,之前那些管事们对此事也是得心应手,再进入这个行业,自然比较轻松。”

“只是我想,如今的丝织业已有不少官家产业与民间产业,产出的丝织物想必已足量了。你若想做这个生意,可想好自己有何优势呢?”贾政问道。

宝钗听罢,点点头,便道“姨夫说得在理,我也考虑过这个。”

想了想,又继续说“我的想法是,主做两类货物,一种越精致越华丽越好,并不为赚钱,是为打出名号,如何打出名号的方法我也考虑好了。另一种便是面向平民百姓,做得适合干活时穿,又要结实耐穿又要价廉物美,这是我主要想做的。”

宝钗说罢,看贾政神情中很是赞同,又道“另一种,我想试着做一些洋人喜欢的品类,这不一定能做得好,只是一种尝试。”宝钗说完,静待贾政反应。

虽然宝钗所说的,贾政也都想到了。就如之前京郊的炭窑,贾政所做的商业安排与宝钗方才所说,大致相同。只是他能想到宝钗所说的这些,是因为他受过现代教育,而宝钗却没有。

在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宝钗能想到开发更多消费群体,并且扩展销路,将产品销售到国外。无论成功与否,这种周全的考虑与大胆的创新,本身就很值得夸赞。

足以见得,宝钗是个目光长远,眼界开阔的人。

贾政笑笑,便说道,“你说得很对,我再没有什么要说的。你若做好决定了,需要打点各处官员,只需告诉我。其他的,我也帮不到你了。”

宝钗也笑“姨夫总是自谦,我对洋人一无所知,姨夫似乎很是了解呢!若真要做这个生意,更少不了姨夫的指点。”

贾政难得有些不好意思,便说“你看过那本书了?”贾政所说,便是黛玉生辰那日,他送给黛玉的礼物。

宝钗点点头,她们姐妹几个都看过了,很是惊叹贾政写的故事。其实贾政只是凭借记忆,写了几篇莎士比亚的故事。

贾政笑笑,便道“了解国外的人很多,只是你们并没有发现,若真要做生意的话,还是要找一些熟悉语言,并去过那里的人才好。我也只是道听途说罢了。”

正值农耕时节,白鹿书院的晏乐先生与青崖书院的时清先生商议后,决定带着两所书院的学生,同去周边乡村了解农户生活。

因为先前有过救灾的经历,钗黛姐妹四个并无丝毫不习惯的。到了农户家里,也很是自如。晏乐先生便更对她们欣赏几分了。

“宝玉,你不好好跟在时先生后面,跑来这里做什么?”黛玉打趣宝玉道。

宝玉却笑“我们书院统共三四个人,何必与你们分得那么开,大家穿插着走,既认识更多同学,又能说说笑笑,岂不更好?”

“再说了,时先生不也是老要跟在晏先生身旁吗?”宝玉手指了指时清,笑道。

姐妹几个顺着看过去,果然是晏乐正与时清说笑。二人也不知道说些什么,看起来却很有趣。

两位先生先是带着学生们在农田中走了走,若遇到耕农,便随**谈几句,并与学生们讲一讲耕农种些什么,又是如何收成的,诸如此类。

又遇到一大片稻田,时清来了兴致。他走到水渠旁,示意学生们也跟过来看。晏乐也同时示意白鹿书院的学生去看。

“江南地区的稻田大多是引河水或者湖水灌溉的。往往有一水车,或人力踩水车,或用牲畜,以此产生动力,将水流引到田里。”时清顿了顿,看学生们听得认真,就继续道:

“你们看这位老伯和婶子正在插秧,都需要挽起裤腿,赤脚踩到水里,很是辛苦,也容易被一些虫子叮咬,又如一种叫水蛭的虫子,咬一口定要吸饱了血···”

学生中有几个家中本来就是农户,此时听了,也很是赞同地点头,深有体会。

时清说罢,又看晏乐。晏乐笑了笑,接着时清又道“你们中有谁知道水稻如何施肥吗?”

有几个农家学生便回答,是榨油后剩的豆渣或其他的废料。

晏乐点头赞道“咱们书院的同学出身不同,因此每人了解的事物也就不同。有些农户家的孩子懂许多耕种之事,而富贵家的孩子却对吃穿玩物很是精通。这并不能说明谁聪明或者谁比较笨,只是因为不同的成长环境产生的差异。”

“我与时先生总喜欢带你们到各处走走看看,并不是懒得教你们读书,只是想让你们了解到更多种生活的面貌。贫穷不是一时的,富贵也很短暂。你们如今多看多学,日后总能用得上的。”晏乐说罢,笑了笑。

这是晏乐创办白鹿书院多年来一直秉持的理念。所谓“有教无类”,她从不因为学生的出身而选择他们,只看重学生个人的品质。

而时清,也是受到了晏乐这种理念的影响。她们也都曾是富贵家庭出身,而现在,她们都只是书院的教书匠。

从稻田离开,先生们又带着学生去了村里的一处私塾。私塾的先生是晏乐的好友。在私塾歇了一会儿,晏乐和时清便让学生们去村子里随意走走。

“宝姐姐,你这几日忙些什么呢?在家里都总见不到你。”探春想到此事,便问宝钗。

黛玉也是好奇地等宝钗回答。

宝钗因为已经完成大半,也不再隐瞒,笑说“打算筹建一处丝织厂,比较忙,没顾得上与姐妹们玩。”

黛玉了然笑笑,又道“我就说呢,定是正经事务,不然也不会累得眼纹都有了。”

探春着急在宝钗脸上看了看,问道“林姐姐胡说,我却看不到。宝姐姐才十几岁,不过是熬了几天夜,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

宝钗笑了笑,知道黛玉在开玩笑,也并不很在乎,挽着黛玉和探春在村子里边走边看。

正是农忙时候,村子里多是老弱妇孺,零散几个小孩子四处玩着。爬树摘花,追赶打闹,很是活泼。

宝钗眼尖,看到拐角一处屋子,正有一个妇人在用织机织布。宝钗起了兴趣,就想看看。

三姐妹便相携着走到那户人家门口,宝玉觉得无趣,和其他同学去玩了。那农妇姓刘,见她们过来,就笑了笑,招呼了一声。

宝钗有意想说说话,只是看到她忙着织布,就不好开口。

黛玉却笑道“婶子,这些布匹都是您织的吗?可真好看!”

刘婶笑了笑,便道“姐儿逗我,这布你们怎么能看得上呢?”只是黛玉一句夸赞她也开心,就起身为三个姑娘倒了水,端给她们喝。

黛玉边喝水,边故意看一眼宝钗。

宝钗也不分辩,笑问道“婶子,你们村里家家都有织机来织布吗?”

刘婶道“怎么可能呢?织机也不是每家都买得起的。我家男人是个残疾,干不了农活。家里全靠我,只是我又要伺候他,不能出去干活,就借钱买了织机。既不用出门,好歹也有些钱赚。”说罢,又坐了下来忙着织布了。

黛玉和探春知道宝钗必定有正事要问,也不着急催促。

祝大家元宵团圆[玫瑰]

我回看了一遍电视剧中荣宁两府过元宵节的剧集,只觉得姐妹们团圆欢聚实在太美好了。

我写这篇文的初衷就是想看到更多红楼儿女们温馨团圆的日常。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3章 春日暖农田做学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