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定的安全区已经安置了附近五个村庄的上万民百姓。
贾政一行人到时,立刻有水务衙门驻扎在此的官员与当地里长来迎接。因没有太多房舍,所谓安置百姓的区域也只是一处处搭着顶棚的平地。
没有做什么寒暄客套的,贾政直接问了些实际问题。
“粮食可够?供百姓休息的场地,被褥可够?”贾政边四处查看,边开口问道。
水务官员曾旬详细回答道“按照大人吩咐,以一万人口为基础,准备了半个月的粮食。所有百姓都有位置休息,被褥按照人头,两人一床,已经分发了下去。另准备了一些男女衣物,预备着给百姓使用。”
贾政见他们果然安排妥当,满意点点头。
又问道,“各处茅厕可做到了每日清洁?”
曾旬又回答,“已经提前在扬州找了五位大夫,按照大人吩咐,日夜清洁两次,都要撒石灰。也叮嘱了所有百姓,不食用生水,每日勤洗手洗脚,保持衣物干燥。”
“很好!”贾政拍拍曾旬肩膀,诚心赞赏道。
贾政见此处安排妥当,心里的担忧也散去了好些。只是百姓们却很是忧虑,四处闹哄哄的。
曾旬见此情况,本想吩咐人维持秩序,让大家保持安静,却被贾政阻止了。
“这么多人,难免要说话聊天,闹一些是正常。你把他们管的严了,不让说话,反而容易闹事。”贾政叮嘱道。曾旬听罢便恭敬应下了,让众看守不需在意。
贾政听罢,又随意在棚内转了转,找了一处一家五六口人的铺位,席地而坐。
这一家人有一个老太太,夫妻两个,一双儿女。却与贾政家中人口类似,大约也是缘分。
旁边官员见贾政席地而坐,也四散开,与百姓们坐到一处了。
“您老贵庚啊?”贾政笑问这位老妇。
老妇人耳朵有些背,听不太清,还是她媳妇复述了一遍,她才笑着说道“八十六岁了!”
贾政笑笑,说道“您与我母亲差不多年纪。”笑罢,又将老妇旁边的小孙女抱在怀里,问道“在这里吃得饱饭,穿得暖和吗?”
小女孩有些怕生,轻声回答道“这里的老爷们每日都发吃的给我们,能吃得饱。昨日我的衣服淋湿了,也是一位衙役老爷给了我干净衣服。”
贾政笑笑,摸摸小孩的头。又问了问他父母一些问题,那两人都是朴实的农户,说话很质朴,不像是装的,或是被提前提醒过的。
“爹爹想问老爷,洪水什么时候能退,我们还能回家吗?”小女孩细声问道。
贾政也不隐藏,将自己的想法都与女孩父亲说了,“快则十日左右,慢则需要一个月。到时会拨给你们钱粮,用来重建房屋的。”
旁边也有听到的百姓,一时众人都欢呼了起来。
贾政又伸手捏了捏小孩的衣服与他们的棉被,见不是很单薄,这样天气也适合使用,就满意离开了。
如此,贾政又分别与五六家人聊了聊,见他们的满意不像作假,才彻底放了心。
当晚,贾政与守夜的衙役一起歇在了棚子里,其他官员只好有样学样。百姓们见官老爷们也和他们一起吃住,更是安心。
接下来几日,贾政日日与百姓们同吃同住,亲身体验过了安全区百姓的生活。其间日日收到两封邸报,都是关于水库水位,雨量监测与各处灾民安置情况的。
有一些偏僻山区的百姓,因连日下雨,造成滑坡,压塌了一些房屋,伤亡却不很多,目前只报道了不到一百人。
过了五六日,雨势减弱,又过了两日,天完全放晴。其间,地势较高的地方,洪水已完全退去,像是处于下游地区的,如白沙镇这里,却在十日后,地面才完全露出来。
如此,也该是时候回归故土,重建家园了。
自泄洪之日到洪水过去,足足经历了二十多天,其中,冲毁房屋无数,却比起往年同样的灾害情况,少了许多伤亡。对这些日子的劳苦,贾政也算满意,并多次嘉奖了上下官员。
因为第二日决定全部遣散此处百姓,贾政与众官员商议过后,便计划今日便将钱粮按人头发送给大家。
除了分发钱粮,贾政另外又叮嘱众人灾后防疫的关键,让他们与钱粮一并传递给百姓。
“不要使用任何沾过洪水的物品,也不可食用这些食物。所有井水必须烧开后食用。干活后身上若是沾了洪水,需要及时洗净擦干。人与牲畜的粪便必须集中处理。”贾政细细嘱咐道。
说罢,又补充道“近日诸位都辛苦了,只是百姓们的屋舍还没有建好,咱们还需要辛苦两个月,务必让所有人在入冬前住进新房,不然到时又要有许多人挨饿受冻,咱们也仍要赈灾济贫。不如一鼓作气,忙完这一阵,到时候便都能过个好年了。”
贾政一番话陈情利弊,也很鼓舞人,众人听罢也都又积攒了一些士气,没有再抱怨喊累了。
次日一早,上万百姓欢笑着向家乡走去。只是待亲眼看到遍地污泥,屋舍坍塌的景象之后,也都有些泄气。贾政众人也都早有准备,又是一番鼓励劝慰,自不必说。
前几日,在雨势减小之后,贾政就派书文回家问过家里的情况,同时也带了封信回去。信中也是相同的叮嘱与挂念。
书文送信归家时,几家大小都在王夫人处。因提前受了贾政叮嘱,王夫人与薛姨妈内外打理妥当,家中除了一处院墙因为雨大坍塌了,再无别的意外发生。
众人看过信,又详细问了书文贾政情况之后,也放了心。
“天灾过去了,姐夫也没出意外,姐姐总能放心了吧?”薛姨妈笑着对王夫人说道。
王夫人笑着点点头,没说什么。
看过贾政的信后,宝钗偷偷将众姐妹聚到一起,有话要说。
宝钗先说了自己提前囤积木材粮食等事。黛玉和探春都很赞赏宝钗敏锐的前瞻力。
黛玉笑说“宝姐姐如此敏锐,行动力也强,日后不可限量。”
探春也是赞道“就说宝姐姐能干,果不其然!只有我们几个不懂得操心这些,成日里只顾着玩乐了。”
宝玉本就不太关心这些事物,也没什么意见要说。黛玉看出宝钗还有下文,就静待她说话。
宝钗思索片刻说道“姨夫信里说道 ,他仍需留在那边,照看灾民重建房屋。正好我也要派人去做生意,所以我想···”宝钗顿了顿,看向姐妹们。
黛玉听了半句,就明白她含义,顺着说道“宝姐姐想亲自带人去做生意,同时也去帮姨夫做事,救济灾民,我猜的可对?”
宝钗笑着点点头,揽着黛玉肩膀,说道“颦儿懂我。”
“宝姐姐,我也想与你同去!”探春忙道“先前学堂里晏先生所教,我都记着呢!若有余力,应当多做善事。”
宝钗笑笑,探春所说也是她心中所想。
黛玉也很赞同“咱们成日里闲在家中也无事可做,舅舅那里想必缺少助手,咱们也都识文断字的,即使做不来体力活,帮忙传话,或是写告示,或是分发东西,也都是行善事。正fu符合晏先生所教的,要身体力行。”
三姐妹相视一笑,又看宝玉。
宝玉见姐妹们态度明确,他自然也听进去了,也很积极要同去帮忙。
“只是还有一处关键···”宝钗又是说了一半看向黛玉。
黛玉忍不住笑了,说道“我仍知道宝姐姐心中所想。只是不知道三妹妹想到了吗?”黛玉故意不说,又看探春。
探春略一思考,也明白了关键“宝姐姐是担心咱们几个提出要去,母亲与姨妈肯定不同意,便想让林姐姐找姑父做说客。我说的对也不对?”探春故意摇头晃脑说着,把众人逗得大笑。
“真真是你们两个聪慧,又都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宝钗笑着,左右搂住黛玉和探春,三人紧挨在一起。
“咱们几个成日里待在一处,自然会有心灵感应了,就像母亲与姨妈,也总是能猜到对方心中想法。”探春说道。
黛玉又说“等今晚父亲回家,我便求他去与舅母姨妈说清此事。”
说罢,姐妹几个都觉得马上要去做一件大事,心里也有些激动,不住地思考到时可能发生的事情,又要如何应对。
黛玉和林如海说过此事后,林如海态度坚决,完全不同意。黛玉无奈,又将姐妹几个都带来说服父亲。
无论黛玉如何撒娇陈情,林如海只是软硬不吃。姐妹几个一筹莫展。
黛玉又说“晏先生教导我们,不可因为自身地位高而心安理得。我们无法决定出身好坏,若是人人都能在自己境遇好时,多行善事,那么自己他日落了难,也容易得到帮助。”黛玉说罢,看看父亲。
“我虽觉得你说的都有道理,只是你们姑娘家,去那种地方做事,实在不合适。”林如海摇摇头。
宝钗又说“我正好要派人去那里做生意,也有意施粥赈灾,到时有家里铺子的几个掌柜陪着,应当不会出现意外。”
林如海听罢,态度略微松动。
宝钗又说道“姨夫临走时,将他手下几个得力的人,留给我做帮手,我想也带他们过去,既可以保护我们姐妹周全,也可以帮姨夫的忙,岂不两全齐美?”
宝钗说罢,眼神示意黛玉。黛玉立刻会意,与探春一左一右牵着林如海手臂,说着“父亲,你就让我们去吧!”
林如海在孩子们的全力劝说下,终于勉强同意了。
“我先声明,我虽然勉强同意你们去,只是你舅舅姨妈那边,我却不负责帮你们劝说。”林如海严肃道。
几个孩子连林如海都能劝得动,更何况两位面慈心软的母亲?
林如海便带着几个孩子去找王夫人与薛姨妈。
两姐妹见如此阵仗,都很奇怪。林如海便将孩子们的计划全盘托出了。
王夫人听罢,摇了摇头,一口否决了。薛姨妈也心急,说道“我的儿啊!怎么如此胡闹呢!”
宝钗自有对付母亲的办法,仍和刚才一样,于情于理说了一大堆,还有黛玉探春帮腔,直说得薛姨妈晕头转向,待她反应过来时,已经点头同意了。
王夫人无奈看了一眼薛姨妈,忍不住笑了笑。
宝钗见王夫人笑了,心里有数,又示意探春和黛玉。这两人早就准备好了,也是一左一右抱住王夫人手臂,不停撒娇。
林如海见状,心里觉得好笑,无奈几个大人都是面慈心软的,哪里能受得住这帮孩子们的攻势呢?林如海眼见王夫人也马上要松口,无奈摇摇头,坐着喝了杯茶,笑看孩子们撒娇。
王夫人同样,不知不觉就被攻破防线,心知自己无法阻止他们,又是无奈又是担忧,只能想到一个弥补方法。
她凑到薛姨妈耳边,说了几句话。薛姨妈听了,先是惊讶,细想了想,也只好如此,就点点头。
薛姨妈清清嗓子,说道“要去也行,我们两个带你们一起去。”说罢,也饮了一口茶。
林如海差点被这姐妹俩的主意气倒,两个深宅贵妇人带着公子小姐去赈灾?太也荒唐!
他忙出言阻拦“你们没去过洪灾现场,我却清楚。那里不只生活不便,气味也很难闻。你们在家里金尊玉贵的,还是不要去那里受苦了,要我说,都不要去才好。”
林如海一说完,就遭到了孩子们的集体围攻,黛玉说道“父亲出尔反尔!”直说得林如海微微红了脸,这才没再说话。
王夫人和薛姨妈都是叹气,王夫人对林如海说“她们一味坚持,又有什么办法阻拦?还不如我们带她们去了,也好看护她们。至于生活不便,大不了每人乘一顶轿子,每日起居都在里面,也勉强合适。”
“再说她们也不一定可以坚持几天,也许一日都受不了,便要打道回府。那么日后咱们都可省心,她们也不会再胡思乱想了。”薛姨妈补充道。
林如海闻言,苦笑着点点头。三个大人以茶代酒,遥遥干了一杯,心中苦楚,都在茶里了。
没办法,自家孩子,既然阻拦不住,总是要时刻看着才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