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之黛玉修仙日常 > 第6章 第 6 章

红楼之黛玉修仙日常 第6章 第 6 章

作者:星星之北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01:15:34 来源:文学城

自龟丞相走后,接下来的路途都无事发生,顺风顺水地平稳。

睡了一觉,黛玉还没忘记齐天大圣的事,第二日一醒来,就缠着芙蓉问起真正的西游之事。

芙蓉哪里知道那许多,很多事她也是道听途说来的。能知道齐天大圣存在,还是因为她活的够久,刚生灵智,懵懂之时远远见过玄奘法师罢了。

面对黛玉的问题,纵然芙蓉绞尽脑汁想着自己听过的传言,也时不时哑然,不知该如何作答。

两三次过后,黛玉察觉到她的迟疑,便不再问这些,转而问起了大唐时期的风土人情。

此次去外祖家是黛玉第一次出远门,一路上也见了沿途风景,但路程多半在水上,水景见的最多,时间一久,就觉得无趣了。

像李太白诗中“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王摩诘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是她不曾见过的壮丽风景。

“这些景色,是否都像诗中所写一样?”黛玉转过身子,歪头看向芙蓉。

芙蓉忙松开手,还没挽好的头发,松松散散又落了一肩。

小心将绕在簪子上的头发拆下来,芙蓉手下不停,再次分好头发,才道:“姑娘说的这些景色我都见过,只是每个人的感觉不同,我却没有感受到这些诗人所见过的苍凉恢弘。”

“像庐山瀑布,我去过好些次,都没发现有什么稀奇之处。”

黛玉皱起鼻子,为截然不同的说法感到困惑。

芙蓉稍稍扶了下她,道:“姑娘坐正些,当心扯着头发。”

见黛玉一副想不明白的样子,芙蓉道:“同样的景色,在不同人看来,也有不同的感觉。兴许,当时李太白去庐山时,定是雨后初晴,他在山脚下仰着头向山上看,见水汽蒸腾,云雾缭绕,飞瀑湍流,自觉自身渺小,所以觉得瀑布壮阔,如银河倒悬。但我去时,不论是晴时还是雨后,都会攀上绝顶,从上往下见瀑布流淌,也不过是水汽氤氲。十个瀑布,有九个都如此,便觉得无甚出奇了。”

她说完,黛玉沉吟片刻,若有所思地道:“世人都尊太白为诗仙,但他终究是凡人,人力所限,无法做不到如芙蓉姐姐你一样探究全貌,能将‘银河’踩在脚下。所以太白先生只能穷极想象,才有了这样既如空灵幻梦,又有雄浑气势的句子。”

她仰头,芙蓉跟着往下移梳子。

黛玉道:“我曾读过唐人的咏蝉诗,虞永兴写的蝉品性高洁,是因他本人性情忠直,直言敢谏,深受重用;骆临海的蝉‘露重难飞’,是因他落拓苦困,狱中沉郁难言;李义山的蝉满腹牢骚,是因他摇摆不定,被左右诘难又无力从漩涡中摆脱。”

顿了顿,黛玉总结:“可见,不仅是同样的景在不同人眼中有不同感受,心境不同,也会影响不看景看物时的感受,前人托物言志,就是如此了。”

黛玉从镜子中往后看,对上芙蓉低垂的眼,她偶尔能从那里捕捉到一丝冷色,并非冷漠,而是见多了世事的平淡。

芙蓉姐姐是妖,修行了许多年,大约见惯了世间风景。她看水看江不过看了一个多月便腻了,芙蓉姐姐却看了上千年,是不是也腻了,对这些提不起兴趣了?

有朝一日,我也会看山见水,都觉得索然无味吗?黛玉在心里问自己。

这个问题有些深奥,她才活了这么几年,世间的风景才见过冰山一角,如何能想出来?一时有些陷入了迷思。

芙蓉不知道她的念头转到哪里去了,只听她说这个蝉那个蝉的,又有一番点评,点头赞道:“是姑娘说的这样。姑娘好生博学,已经能自己悟出道理了,再读几年书,都可以当先生了。”

黛玉被打断了思绪,从迷惘中挣脱出来,登时脸上飞红,“好姐姐,我不不过是读了几本书而已,怎么能当先生,叫人听了,怕是要说一声轻狂!”

芙蓉惊讶道:“怎么会?真有人这样想,那肯定是他自己读不好书,嫉妒别人有读书的天分。”

“读了几十年书还不如姑娘读两三年的,可不就要嫉妒到发狂么?有这闲工夫,不如再多读读,说不定哪天就能龙场悟道,名传天下,红眼病自然就没了。”

说罢,她还肯定地点头,觉得自己说的非常有道理。

她这么一说,好像读书人各个都眼睛发红,不是死盯着书,就是死盯着别人,还要想着扬名,实在是忙碌得很。

一想到满大街的红眼书生汲汲营营,黛玉突然噗呲一声笑了出来。

“哎呀~”

芙蓉连忙给她揉了揉,“扯到哪儿了?我看看。”

黛玉按了按刚才扯疼的地方,摇头,“没事,就疼了那么一下。”

看她不像是说假话,芙蓉放下心,“马上就好了,姑娘可别再乱动了。”

“嗯。”

何嬷嬷领人提着早膳进来,见她们还在梳发,不禁打趣道:“姑娘今儿还有难么多问题?”

这两天都是这样,两人常常是一边梳头一边说话,分了心,手上动作就慢。每每到了该用早膳的时候,两个人还呆在镜子前理头发。

芙蓉用头油将黛玉鬓边的碎发抿好,放下梳子道:“好了。”

何嬷嬷道:“看来今天的砂锅没打破。”

黛玉和芙蓉一齐笑了起来。

外间已经摆好了饭,一碗碧粳米熬的粥,并几样新鲜的小菜和一叠鱼肉。

黛玉平时胃口小,常常一天都吃不了多少,今天的鱼肉却很鲜嫩,带着一丝微微的辣,不夺其鲜,半点腥味都没有,入口即化。就着鱼肉,她倒喝了大半碗粥,鱼肉也吃完了,小菜不过略动了几筷子。

“姑娘喜欢这鱼?”何嬷嬷看她吃的多,也很高兴。

黛玉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这是什么鱼?”

何嬷嬷道:“我也不知。姑娘喜欢,我去问问,叫它再送些过来。”

“不是从江里捞的吗?”

有时候船没有赶上下一个渡口,船上的食物却不多的时候,船工们就会从江里捞鱼作为食物。

黛玉在船尾甲板上看到过后面的商船有人垂钓撒网。

他们这艘船上的食材充足,也新鲜,不曾下过网,只有青雀抓过几条鱼,炖的鱼汤她没喝。

自从身体好了又差之后,她的味觉就更敏感了,别人觉得鲜的鱼汤,她尝着只觉得腥。

何嬷嬷道:“当然不是。姑娘不如猜猜是谁送来的?”

“是许姨?”

何嬷嬷摇头。

拢共就只有这一个熟人,黛玉猜不出来了。

“好嬷嬷,你快告诉我吧。”

何嬷嬷笑道:“是那个胖胖的巡江卫。它前日去了,今儿早上白鹤见它又跟着船,还以为它有事,把它捞起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它赶着一群鱼想来送给姑娘。”

“它也是有心了,瞧着憨,却是粗中有细,知恩图报。姑娘给它补偿,它觉得太多了,它没什么能报答姑娘的,吃着这鱼好吃,就想送来让姑娘也尝尝。白鹤试了试,见确实鲜,就收下了。”

黛玉先是惊讶了一下,随即便道:“它赶这鱼来,岂不是很辛苦?”

闽江有四鲜,说的是江中的四种鱼。她吃的这团鱼肉,应该不在四鲜之内。

这么好的味道,必然也十分罕见不易得,否则肯定逃不过老饕们的嘴,早就传扬得天下皆知了。

何嬷嬷:“白鹤问过了,这鱼生活在闽江深处,每年从江口入海繁衍,不曾在江面出现过,所以不为世人所知,罕见算不上。它自己吃一次,比姑娘这一餐用的量多几倍不止,也就是个零嘴。”

“那嬷嬷让它再送些。”贪这点口腹之欲让黛玉有些羞赫,“也不白让它辛苦一趟,咱们拿东西跟它换。”

“早知姑娘会这样说,东西已经备好了,我这就去跟白鹤说。”

何嬷嬷叫人收了碗筷,去跟白鹤商议鱼的事。黛玉略坐了一刻钟,消了食,取了前几天没看完的古卷倚在会客厅的软榻上翻看。

芙蓉点上暖甜的熏香,叫来了紧急跟着林家仆人补规矩的青雀守着黛玉后,下了船舱。

那厢白鹤跟何嬷嬷刚送走了胖头鱼,迎头便见到芙蓉下来。

白鹤:“你怎么来了?姑娘身边没人?”

芙蓉:“青雀陪着。”

白鹤见她锁着眉头,道:“怎么了?”

芙蓉看了看她脚边游动的指节长的银色小鱼,蹙眉道:“那胖头鱼是有心还是真憨?”

什么知恩图报?莫不是看她们姑娘好说话,贴上来混东西?

白鹤:“纵然是有心算计,姑娘开心不就行了,总归东西不是假的。”

“我是怕姑娘一片真心喂了狗,刚姑娘还问它辛不辛苦呢。”

白鹤上下打量了芙蓉一眼,她是真心实意在担心黛玉被骗。在白鹤看来,她们跟胖头鱼的交换不过是各取所需,最多是她们付出的东西跟需要的不成正比,吃了些亏而已。

她不是担心东西给多了,给胖头的不值当什么,她是担心黛玉的一片好心受到伤害。

芙蓉太杞人忧天,有些不像她。

移开目光,白鹤不在意道:“哪天它要是真犯到姑娘头上,再翻手打杀了便是。”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让芙蓉一滞,“我并非这个意思!”

白鹤神情淡淡,全然不觉得自己说了什么可怕的话:“姑娘又不是养在后院的娇花,她会见到另一番天地,总会碰上不合意的事,你能替她都拦下?”

“可姑娘还小!”

白鹤抬眼,望着愤怒的芙蓉,道:“姑娘比你想的聪明。”

芙蓉想要辩驳,却忽然沉默了下来。白鹤没再说话。

何嬷嬷左右看看,想劝,却不知道如何开口。

“姐姐,嬷嬷,”一团圆乎乎的雀影闯进来,欢快道:“许夫人遣人来说京城快到了,让姑娘去前面船上,到时好跟他们一起下船。”

“知道了,就来。”

白鹤回了口信,雀影拍着翅膀飞走。

芙蓉叹了口气,“我先上去了,回头再说。”

白鹤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声。

虞永兴:虞世南,凌烟阁功臣

骆临海:骆宾王,因为反对武皇入狱

李义山:李商隐,拧巴人,陷在牛李党争中,双方都不待见他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第 6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