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红楼倾美人志 > 第26章 第二十四章 寒山寺内影成双

红楼倾美人志 第26章 第二十四章 寒山寺内影成双

作者:囚烟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5-03 11:43:17 来源:文学城

巡盐御史官邸*渚烟阁

正是五月初景,锦葵开,山丹赪,榴花照眼。

渚烟阁内,林海滔天,竹影重重。漫天碧色里,一抹琉璃月白随风摇曳,翻飞如蝶,晕开一地月色。

林如海渐行渐近,步履虽轻弱却不失威仪。多年的宦海浮沉早已使这个林家唯一的支柱,黛玉唯一的依靠明了身体的重要性。若是让上面揣测到自己已近大限,怕是就等不到自己安然逝去了吧。按天朝规矩,一旦自己被革职或新御史上任,这上上下下几十口人便只能立即搬出这官邸,自己犹可,玉儿该当如何,这本不是她这个年纪的女孩该承担的事。为了玉儿,自己也要挺住,也要跟他们斗争到底。

思索间,林如海已行至黛玉跟前。秋千架上的女子,轻衫有些单薄,美目暗合,眉间却是微微的蹙起,睡的很是不安稳。裙衫上收拢的一包桃瓣已滑落一地,凄凄如残血。

林海叹了口气,为女儿披上一层单衣,扶起树下滑倒的花锄,收拾好锦囊。转身在石墩上坐了,细细的端详着这个已长至自己齐肩的女儿。

仍是五年前的柔柔粉面,晶莹的有如纤手破开的新荔,光洁柔白,玲珑剔透,让人欲咬又割舍不下。如缎的青丝并无多余的钗环,不过一个海棠状华胜缀于额前,隐去了那抹不开的忧伤,却遮不去眉心那如一团雾的风情,湿湿的,叫人看不清楚,却牵引着心魄。

遥想数十年前,也是这样一副眉目,青青涩涩的,裹着小女儿的矜持与娇羞,不过在秋千上瞥见廊外儒雅清俊的自己,忙忙提了鹅黄的裙子跳下秋千架欲往内屋去,却不想下的太急反崴了脚,倒唬的七八个贴身丫鬟忙碌开来。

自己亲自上门提亲那天,她明明看到了自己,却介于礼数,躲进后厅,临进门了,却又顿住,假装命丫鬟折青梅,却于碧枝间朝自己深望了一眼,好似在埋怨自己去晚了。林海想到贾敏,心头一柔,嘴角也升腾起一轮暖阳。

黛玉不知什么时候醒了,柔柔的目光看着这个年逾半百,鬓染尘霜的男子,心下满是酸楚,爹爹是想起娘亲了吧,那样柔情带水的目光,自娘亲去后便再也看不到了。

可是娘亲和爹爹真像下人说的那样齐眉举案,恩爱两不疑吗?其实,自己是知道的,娘亲后来过的并没有那么开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林家三代单传,作为林府正房太太,不能给林家生下嫡子,便是不孝。娘亲含着泪为爹爹纳了众姬妾,拒让爹爹进渚烟阁,娘亲又何尝放下了,自己借口喜爱这一壁翠竹,执意陪娘亲住在这没有男子气息的阴森之所。

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娘亲,思念愈重,素衣愈松,最终耗尽了心力。

娘亲贵为国公嫡女,外人明里不好说些什么,尚且积郁于心,导致了早早的撒手人寰。可那贾秦氏,虽是一样的美艳姿容,一样的不让须眉,却比娘亲更不如,地位卑微,还没有丈夫的照料回护,终究是敌不过悠悠之口,四从七出的骂名,早早逝去。

而爹爹,虽是割舍不下娘亲,终究是喜新厌旧的,也许就像书上说的,至亲至疏夫妻。娘亲曾说,作为深闺的女子,能遇上一个喜欢的人已是百年才能得的同船渡;若能嫁给一个你爱又爱你的人,那便是千年修得的共枕眠;哪能指望一个人爱你始终,守你一生。玉儿,今生若是你遇上了这样一个人,一定不要轻易放手,就是刀山火海,就是神拦鬼堵,只要他愿意与你共度,愿与你皓首白头,你一定要坚定的跟他走下去,并肩笑对怨恨离别,万世疾苦。

可是,娘亲,你何等的金枝玉叶,初嫁时是何等的称心如意,爹爹又是这般的情深意重,尚且动了司马相如的心思,我不是您,更不是卓文君,既不愿低声下气乞怜,又做不到雍容大气,玉儿又有何德,能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林海看到黛玉在盯着他看,遂走过去,坐在黛玉的一侧,右手握住黛玉的垂在腹部的左手,笑道:“玉儿,明儿就是端午佳节了,你清师兄也回来了。今日恰是你宋伯母的忌日,你清师兄虽然体贴深沉,最是沉稳不过的人,但他也是情深义重的性情中人,嘴上不说,心下还不知是怎样的难过伤神。我想着让你今日陪他去寒山寺,散散心也讨个喜头。”

黛玉看着林海期盼的眼神,兰心蕙质的她岂有不知,爹爹这是想让自己跟清师兄关系更近一步,只是爹爹,清师兄于我,再亲密也只是师兄罢了。这一层界限永远是过不去的。何况又有娘亲的期许在那,娘亲希望的是我能嫁给宝哥哥,替她报答外祖母的养育之恩,更是圆她青梅竹马的梦想吧。自己又怎么忍心违了娘亲最后的愿望。

黛玉看了看父亲憔悴的神色,终是没说什么低头答应下来。

黛玉回到房中,瞥见梳妆台上凉尺压着的《金石录》,浅笑道,今日,姑且就让玉儿做一次易安罢。淡淡地侧头嘱咐过紫鹃取了一套士子穿的青衫来,又倌上一个青丝带。揽镜自照,问:“我与那元宵夜的李清照比如何。”紫鹃笑:“林公子自是仪表堂堂,包管赵明城小姐一见钟情,再见倾心。”黛玉收了梳妆镜,淡淡道:“今日不必跟着我,我要和清师兄去寒山寺求签,你跟雪雁自去歇着就是。若想去街上逛逛也行,只是要找个小厮或者嬷嬷跟着。”

紫鹃闻言,笑僵在脸上,还未来的及说什么,只得眼睁睁地看了雪雁巧笑倩兮的打帘送黛玉。

巡盐御史府*书房

黛玉身轻如燕,袅袅娜娜,待得众小厮丫鬟醒过神来,已行至书房前,小丫鬟忙打起帘子:“清和公子,有一士子来访。”宋清和眉间的哀伤凄楚尚未藏好,尽数落入黛玉的眼底。

宋清和看着那青衫下小小的绣鞋已是纳闷,待抬起头来,那眼,有若秋水无尘,那眉,凝着黛山铺着翠。那一袭绿裳,衬得心伤;那一段青丝,搅得愁肠;那肩上的一尺葛布,披的心凉。

黛玉见着宋清和怔住的眼神,不禁扑哧一笑:“宋公子不记得我了?当年,我们可是三载同窗,共读四书,品评五经,研习六艺——”。“托病七日,贬损八股,九字不识,十日作废。”宋清和接过她的话,“敢问林公子何尝认真过了,十日半月的竟有七日是托病请假的,剩下的也只是偷了我的习作充数。”

黛玉听他提起幼时的糗事,好不尴尬,早已羞红了脸,抬首却瞥见宋清和舒展开来的眉目,不禁吁了一口气,笑道:“清和哥哥,今日无事,听说寒山寺的签是极灵的,不若我们去求上一副可好。”

宋清和是儒家子弟,怎会信鬼神之事,只是不愿意弗了黛玉的一片好意和信头。看着黛玉眼底的喜色和期待,心头一暖,抬手刮了刮黛玉的粉鼻,又抚了抚黛玉的头,暖暖的笑道:“好,都依你。”

姑苏*寒山寺

柳暗轻笼日,花飞半掩尘。

自张继高中后,每逢三年一期的秋闱,端午前夕,姑苏城内,这寒山寺外,士子秀才云集,文人墨客聚首。

黛玉登亭眺望,一片的羽扇纶巾,青衫招摇,俱是名士风流。宋清和举了一只软毫湖笔挡了黛玉的视线,浅笑道:“既然来了,玉儿不若也题壁一首可好。”黛玉敛了美眸,推开清和的手,侧头失落道:“还是清师兄题吧,玉儿若是题诗,让他人知道了,只怕又该笑玉儿不知礼数了,也该给爹爹招惹麻烦了。”

宋清和见状,也不勉强,不假思索,行云流水间,笔落惊风。黛玉随他的笔尖念道——

秦统汉武唐鼎盛,不若现世风华茂。黄沙漫漫西羌附,驼铃阵阵国威昭。倭奴来朝高丽归,匈奴小儿何堪恼?寄语云台与凌烟,张继因悔生唐朝。

黛玉一面看一面赞,宋清和见她跃跃欲试的神情,便笑道:“林公子高才,可否与小可对写一首。”黛玉沉思片刻,便就着宋清和的残墨,扬手写了——

《寄红拂》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宋清和还未来得及笑黛玉还是不让人的小情性,自己贬唐朝她便遥赞唐朝的大将女杰,自己夸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她便以红拂为例,美人巨眼才识英雄。却听得一阵掌声——

“好诗,好诗,一贬一扬,一夸须眉,一赞巾帼。好一对对诗!”

宋林二人闻声看去,却见石壁后转出一男一女,俱是疏朗英挺的眉目,观之可亲,言辞更是爽朗逼人的紧。

那两人亦是在打量着宋林二人。两人对视一眼,眼里尽是赞赏:好一对璧人,男的宝相庄严,儒雅俊逸;女的风姿绰约,唯美绝代。却是一样清澈见底的眸子,好似立于皑皑白雪中,遗世而独立。

不知来者,所谓何人,且见下回。

囚烟献丑了,希望没有玷污宋公子的清名。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6章 第二十四章 寒山寺内影成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