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何处问长安 > 第23章 猃狁孔棘(二)

何处问长安 第23章 猃狁孔棘(二)

作者:不窥园主人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22 12:32:42 来源:文学城

不消一刻,杜聪已从内殿走出。“皇上忙于公务,无暇召见阁老,只将此事交由奴婢处理,”他好整以暇地立于玉阶之上,任清风拂过因得意而勾起的嘴角,将那道褪去谦卑与恭敬的话语吹往江永耳畔,“江阁老如要陈情,和奴婢说便是。”

争也争过,论亦论罢,江永一时不知还能说些什么。他平静地望向皇帝的鹰犬,自嘲与悲哀漫溢心头。在这个颟顸绞杀理智,龌龊戕害良善的朝堂,痛苦一次次将欢欣埋葬,希望一次次被失望斮戮,他究竟还在期待什么?江永的目光散开一瞬,又重新汇聚在杜聪身上,低沉的声音在寒风中做着最后的挣扎,“宋御史年岁已高,恳请陛下网开一面,饶恕宋老不敬之罪。”

“圣旨已下,岂有收回之理?江阁老还是请回吧。”

“在下愿代恩师受罚,请公公成全。”

杜聪错愕地盯着江永,确定他没有信口开河,又挑起细长的眉眼,“本朝从无此等先例。”

“廷杖九卿,本朝亦无此等先例。”

如同被一道闪电劈中,杜聪兴奋得几乎要战栗起来。他何曾见过这样的江永?那样一位从容到近乎冷漠、沉寂到近乎丧我的圣人般的人物,如今终于被逼到角隅,不得不抛弃理性,用低劣的话术进行反抗了!

杜聪他压抑住激动的心情,故作严肃地沉声警告,“江阁老,你不要不识好歹。”

“敢问公公,何为好,何为歹,谁为好,谁为歹?”

“自然是——”

薛青玄适时打断了杜聪的回答,他明白,一旦给予在场言官论辩的机会,事态将不可控制地走向复杂与纠结,“恒之,你究竟意欲何为?”

“薛老先生,”江永转身,朝薛青玄浅浅一揖,“大宣三百年养士之泽,尊师廿年抚育教导之恩,皆在下粉骨难报。然今日忠孝无法两全,君上欲杀吾师,学生岂有苟活之理?恳请朝廷念江永忠忱尽奉、驽钝尽竭,善待臣的老母妻儿。”话毕,即向奉天殿的台基撞去。

阶前锦衣卫一哄而上,迅速将江永制服。被按在地面的江永并未作太多挣扎,反而苦笑道,“阻我今日死于殿前,能阻我来日卒于江中否?”

薛青玄怒不可遏,“江恒之,你要以死污蔑陛下吗?”

“皇上宽厚明仁,圣德如日昭昭,浮言碎语岂能伤之分毫?分明是有人蒙蔽圣聪、颠倒黑白,而欲将逼死阁臣之责归于君上也!”

“你血口喷人!”殿前传来杜聪气急败坏的叫嚷。

薛青玄半蹲着身子与江永平视,看清对方湛黑瞳仁中隐隐跃动的水光。这世上有两类人,一类身如蒲柳,稍历风雨便摧眉折腰,向外人示以无能的颓败,一类心如江海,大量泥浆与苦咸溶进去,也改变不了它的辽远和深沉。江永无疑是后者,他的海面泛起微澜,海底早已布满激流与暗潮。薛青玄不由且惊且惧——那个当庭格杀杀父凶手的少年,两军阵前面不改色的使者,独身跨过尸山血海的儒生,如今已笃定了心思,若让事态发展下去,自己是否也要遭他雷霆一击?

想到这里,薛青玄不动声色地做出让步,“杜公公,就答应江阁老的请求吧。”

麻绳绑住臂足,拉紧,拴进刚钉入砖地的铁楔。江永的头面贴在地上,半分动弹不得。一根两端系细绳的檀木棒已备好,塞入受刑人口中,可以遏制廷杖时的哭嚎,然而杜聪却暗中命人收回——杜聪适才论辩折戟,对江永衔恨甚深,自然希望见他极狼狈、极痛苦、极失态。杜聪恨不得将江永的斯文尽数剥落、尊严尽数撕碎,又凭何会帮他维系仅剩的体面?

廷杖用的栗木硬棍近一人长,鼓槌状,稍宽的一端包着铁皮,皮上插有倒刺。随着杜聪一声令下,锦衣卫先将附在江永身上的布料用倒钩钩开,随即抡高了硬棍,狠命向下砸去。油煎火燎般的痛楚从自股处穿透全身,江永不由仰起头颅,豆大的汗珠滚下发鬓,挂在苍白的唇角片刻,转而落进身下的白毡。江永的神志在起落的杖间时清时昏,清明时尚知千人观刑,自己需撑起所剩无几的颜面,昏沉时却再也无所顾忌,任由恐惧与卑怯铺天盖地。江永竭力忍下心头凌迟般的疼痛,阖上双目,将头颅埋在毡间。

“竟然一声不吭,真是块硬骨头。”不远处的杜聪微眯双眼,话中如携寒霜。

“干爹,要不要让锦衣卫着实打?”

杜聪瞥向一脸媚笑的小宦官,冷冷说道,“江永是内阁辅臣,岂是你想怎么打就怎么打的?”

“哎呀,瞧我这猪脑子,尽在这胡说八道,”小太监反手给自己一个耳光,“儿子该死!儿子该死!”

“行了,别在咱家面前装乖。你们天天怂恿皇爷做的事情,难道以为咱家都不知道?”

“干爹饶命!干爹饶命!”

杜聪偏过头,不去看脚下连连叩头的养子。

前朝建于鞑靼人之手,以重武轻文之军政,颠覆诗书礼乐之华夏衣冠。太(河蟹)祖立国之初,将前朝粗蛮的刑法大多废除,独保留廷杖一项惩治文官。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巨杖痛击臀股,直打得肉沫横飞,血流如注,廷杖无疑是屈辱的。它已经超出儒家君子理应接受的刑罚,而更近乎于家族中父辈对子辈的粗暴的惩戒。太(河蟹)祖分明正是此意,他不爱文人傲骨,偏要令他们俯身折腰,不满足于获得臣民对国朝的忠忱,更要追求他们如子事父般的愚孝。曩者正德皇帝豢刘瑾为爪牙,许他窃威弄权、杖击群臣,只为自封总兵以出巡沙场;嘉靖皇帝以藩王入继大统,于大礼议之争中对反对者实施杖刑,将近二十人毙于午门;万历首辅赵涉川父丧夺情,群臣坚称不可,皇帝命人杖之,反激起更多反对……君王以羞辱为常例,士大夫以受辱为荣耀,朝朝代代无止无休:弹劾、谏止、规劝、疏议……然而从来如此,便对吗?

目下江永却无暇细加思索,溃落的腐肉浸在身下蜿蜒的鲜血中,伤处显露森森白骨。支离破碎的世界在他的眼前被拉扯、压缩、扭曲,人被捏塑成鬼煞模样,而后神志的黑洞逐渐扩大,将他融化在无限的混沌中。他似乎触到生与死之间的那条虚无的边界,又似乎并未触到。直到四十杖毕,一盆凉水兜头浇下,荒唐与虚伪才又将残损的世道填满。

“恒之!”“大爷!”江永依稀听见江泰与华安的声音,自眼缝中见其身影,有气无力地问道,“今日之事,老夫人与夫人……都还未知晓吧?”

华安将一颗药丸塞进江永口中,又灌进一碗烈酒,待他眸光重聚,方低声说道,“公公入府通报,未曾回避女眷。夫人……夫人就在端门外。”

江永阖目缓神,不让任何人看到眸中顷刻泻出的怨恨。待熬过上药时最疼痛的阶段,才又缓缓开口,“庆馀,江泰,你们扶我起来。”

“恒之,你伤得太重,还是让我们把你抬出去吧!”

江永没有回应,耐心等华安让步。

华安重重叹了口气,脱下外套盖在江永身后,又唤来刚上好金疮药的江泰,两人一同架起江永,一步一步朝端门挪去。

宋景迁站在道路中央。青白的面颊,花白的胡须,双眼猩红,从袖中伸出的笏板在风中剧烈颤抖。

江永一行停下脚步。“恩师。”江永压平声线,朝他微微欠身。

“你……”宋景迁声音里没有一丝水分,干涩有如枯枝刮擦石墙,“谁许你……”

额上的剧响打断了江永的思绪,他没有听清恩师的话语。低头只见半块笏板坠落于地,温热的液体滑下发鬓,一滴一滴渗进尘埃。

任何制度,一旦留有进退的余地,定会有人加以利用。廷杖正是如此。同是四十大杖,若要锦衣卫“着实打”,受刑者必将断筋碎骨,终生不良于行,若是“用心打”,便连性命也无法保全。所幸杜聪等人忌惮江永官级,不敢妄加惩戒。施刑的锦衣卫敬重江永为人,又在落杖时收了劲,故而江永虽然皮开肉绽,却并未伤到筋骨。在休养十余天后,他已能够坐在案前,处理简单的事务了。

“身上的伤还没好全,又要久坐办公吗?”

“易安,”江永匆匆搁下笔,“公文即刻阅毕。你身子不便,何需来此看顾我?”

“案上卷牍高叠,你的‘即刻’,究竟是几个时辰?”沈蔚苦笑摇头,将一碗汤药递到江永手中,“你先将药喝完,我帮你看看额上的伤口。”

江永点头应下,阖上面前摊开的书籍,随手放到案角。

“《四书五经大全》?”沈蔚认出熟悉的封面,“你怎么又在看这本书?”

“高公致仕,我进补次辅,主管三月会试事。会试初场《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题目须由我拟定,”江永解释道,“奈何久历宦海浮沉,帖括之学多已遗忘。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此事虽悖常理,如今也只能勉力一试了。”

“圣人之说距今千年百年,早已难料目下情势。若于时务无尺寸之益,又何必令读书人皓首穷经?”

“若有一物可凝聚士大夫心志,我想,恐怕还得是这先贤之言,仁义之道,”江永放下药碗,“今时不同往昔,商贾之利、西学之兴、家国之患,固非孔孟程朱可以预料。有识者如王阳明、李卓吾等提出‘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愚夫愚妇皆可知圣贤之道’,欲化繁为简、裨补阙漏。然如此一来众说纷纭、贤才遗野,朝中威权于此大败。万历首辅赵涉川禁绝私学,正为凝聚人心、整肃纲纪。当今日家国存亡之际,更须以科举收拢民心,纵使所学不可经世致用,亦非现下能够改变。”

“然而此举终非长久之计……”

“天下百孔千疮,朝廷无力变法改革,我等也只能暂且做个裱糊匠,修修补补以避些风雨而已,”药酒触碰额上的伤口,江永轻轻“嘶”了一声,“何况儒家所倡‘仁义礼智信’无论何时都不会有错,只恨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人,背地里却不断做出贪欢享乐、泯灭良知的事来。”

江永一向于人事知而不语,就连沈蔚也很少见他如此露骨地表达负面情绪。她没有再继续谈论这个话题,小心用手指轻抚丈夫头上伤痕,柔声道,“恒之,莫要埋怨宋老先生。”

“恩师待我如子,责之深,爱之切,我岂会心怀怨怼?”

沈蔚将药酒放下,为他缠上干净的棉布。

“易安一定在想,当时真正的奸佞就在身边,而我并无过错,又代恩师受四十杖刑,为何恩师还要用笏板击我额头,对不对?”

“嗯。”

“恩师自决定公然弹劾薛青玄,便已抱定必死之心。薛青玄及其党羽的诡计再阴险、手段再暴虐,实则都未让他惊惧半分。恩师想要做的,是用自己的热血唤醒假寐的大宣官员,让他们看清朝廷的昏聩与无能,看清敌人的凶恶与情势的危急,激励他们正身董道、为天下百姓登高一呼——而我身为次辅,理应做这些官员的领袖,”江永将妻子揽在身边,“那日恩师过府,同我谈及京中形势,说自己要为王朝陪葬,却要求我惜身,道理便在于此。”

“可是薛元辅权高势大,即使宋老先生舍命一搏,又能有几成胜算?”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恩师所求,终是一个心安而德全。纵使失败,若能在新一代人心中埋下一颗道义的种粒,让他们免受贪婪、自私、懦弱、苟且的侵染,相信恩师也会欣然走向死亡。”

“若说儒学有什么不可忘却的功绩,那便是自孔子以来的一代代师生,通过言传身教,自己背上因袭的重担,肩住黑暗的闸门,将更年轻、更自由的生命放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让他们更幸福地度日,更合理地做人(注1),”说到此处,江永泪流满面,“恩师责我,正因他深深爱我。”

江永将耳朵贴上妻子微隆的小腹,在那里,一个崭新的生命正勃勃而动。

注1:改编自鲁迅《我们怎样做父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猃狁孔棘(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