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何处问长安 > 第101章 失路之人(四)

何处问长安 第101章 失路之人(四)

作者:不窥园主人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18 13:21:05 来源:文学城

“颐儿,今天和堂兄玩得开心吗?”

“开心!我还知道一个好去处,等月底得了假,我们再……”笑闹声“哒哒”跑进院来,陡然压低了音响。江永知道是谁家的掌珠,不由翘起嘴角,扬声道,“颂哥儿,颐儿,进来吧!”

两个孩子又“嘻嘻”笑着走进书房。

“伯父。”“爹爹!”江颂行礼后规矩地站立一旁,江颐则径直绕过书案,搂着爹爹的脖子撒娇。江永把她揽在身边,宠溺道,“今天带堂兄去哪里玩了?”

“我们去看了大报恩寺的琉璃宝塔,回城时顺道去三山街买了糖水青梅和杏脯,”江颐打开搁在桌上的纸包,捡起一枚杏脯递到爹爹口中,“好不好吃?”

江永的眼睛笑成了两条缝,刚点了两下头,颐儿突然双手捧起他的脸,半是心疼,半是埋怨道,“爹爹这几天又没有好好休息,你看,黑眼圈多重!”

“那今晚便好好休息。”

“说好了哦,骗人是小狗!”颐儿认真道,“听华安伯伯说,兄长他们已经脱离险境,与顺朝太子成功会面。相信不久就能将国书交给顺帝,平安返回京城了!”

“但愿如此吧。”

“我和堂兄今日去大报恩寺上香,还请佛祖保佑了兄长和世叔他们出使顺利、平安归来——大报恩寺很灵的,爹爹你就放心吧!”

“好,爹爹放心,”江永捏住纸包的开口,放到女儿手中,“小花猫,快回房擦擦脸,换件衣裳,一会儿我们就要吃晚饭了。”

“那我先把果子拿给娘亲尝尝,再回房间梳洗!”

“好,乖。”

颐儿调皮地福了福身,蹦蹦跳跳地向后院跑去。江颂拱手也要告退,却被江永叫住,“颂哥儿先别走,我还有话要和你说。”

江潮在世时,尝与好友说起两个儿子:“吾家有二禽,鹤者卓尔立于门庭,虽生苦雾寒夜,却能搏鹰隼、战风雨、鸣于九皋。燕者悠然巢于檐下,虽无凌云之志,然上敬下慈、保家守族者,其在斯人欤?”江流性格疏淡,对功名财富无甚追求,然而极重情谊,若非必要,绝不远离亲人与家乡。他膝下一双儿女,长女江颜前年嫁给了妹夫万良的侄儿万珣,小两口住在省治杭州,离她们父亲的巡抚衙门不过两条街的距离。幼子江颂学业不精,勉强补了个博士弟子员(注7)后就被安排作浙抚幕僚,公则为巡抚无偿跑腿办事,私则为父亲管理家中的商铺、田产。此番听闻侄儿在顺朝遇险,江流立刻派江颂到留都打探消息,待得知是虚惊一场,又叫他在伯父身边多见世面,把年过完再返回浙江。

江永将桌上的一沓“神州金泉”递给江颂,“每种面值的钱票我都收藏了一张,剩下的你拿回去。”

留都禁用钱票,只有钞库街上的鼎丰钱庄分号可以将“神州金泉”兑换为银钱。然而京师物贵,每兑换一贯金泉就要收取三十文汇水。沈蔚心疼侄儿,索性等额收购了他的全部纸钞。如今见江永又要把收去的票据还回来,江颂连连摆手,“这怎么行?”

“哪里不行?到伯父这来,还真让你花钱不成?”江永嗤笑一声,“若是身上银钱不够,直接找伯母拿便是。京官眼高,登门拜谒时可不要失了礼数。”

江颂只好收下,“多谢伯父,改天让我爹还您!”

“他把浙江和家里都照顾好,就算是还我了,”江永打趣道,“对了,颂哥儿,你在杭州打理商铺,和日新钱庄有过来往吗?”

“先前去徽州参加汪大小姐的婚礼,倒是被汪典拉着结识了不少人。”

“汪家大小姐?是叫‘汪元春’吗?”

“对,是她,”江颂明白了伯父意中所指,从袖口随意抽出张钱票,“日新钱庄现由两人共同管理,一位是汪大小姐,另一位是她的夫婿,徐进,”他指着钱票上的画押介绍道,“徐进本是隔壁县的廪生,后来家道中落,做了日新号的学徒。因为做事勤谨、头脑活泛,汪老太爷对他很是器重,不仅为他与汪大小姐的婚事做主,还在临终前赶走了两个不成器的儿子,把商号交给夫妻二人。”

“比来日新钱庄声势甚隆,不知是因联合发钞而为徽商中执牛耳者,还是因问鼎商行而得以与三钱庄联合发钞?”

“商海风云瞬息万变,潮头换人有如走马,汪家虽然资历雄厚,也不能保证次次盈利,”江颂道,“不过他们如今持有‘神州金泉’的发行权,定然在商界屹立不倒了。”

“怎么说?”

“一来,钱票可超额发行,库房十万两白银,就能发五十万两钱票。差出的四十万两再用于收兑、放贷、交易、融资,相当于将经营规模翻了五倍,寻常商铺哪里能望其项背?二来,日新号与鼎丰、蜀川、朱记联合发钞,共担风险,亦共享商路、资讯。四家同气连枝、桴鼓相应,捋去江南大半利权。日新纵陪末座,也得攀翮之利,与别处钱庄不可同日而语。”

“谋五倍之利,便要担五倍之险,以小事大,常有齐大非偶之悲。紧要关头,汪老太爷拿得定主意,徐氏夫妇下得起赌注,都是一代豪杰,”赞许过后,江永随口问道,“却不知日新开出了何种价码,让三家钱庄答应合作?”

“他们与鼎丰钱庄似乎有些生意往来,此前规模不大,然自去年开始,我常在杭州遇到汪家伙计。”

“自去年何时开始?”

“去年年底——大概是徽州风波初平,伯父和颢哥儿返回京城的时候。”

江永的眸中划过一道寒光,江颂心下一凛,惴惴道,“伯父,有什么问题吗?”

“无妨,”江永翻过钱票,叠痕处的青山便在桌案耸起一个弧度。他摩挲着长子临摹的画作,轻声叹道,“千里江山频染血,万古人心总蒙尘。可惜啊,可惜。”

数日后,方柏回京复命。当他口中清晰地吐出“徐进”两个字时,江永也将早已准备好的钱票推到了方柏面前。

“所以徐进暗中煽动民变,正是入伙发钞的投名状?”方柏疲惫的脸上笼上一层愁云,“若是如此,则四钱庄联合将对朝廷大不利。今年正月发行金泉,乃彼等整合票据之告成,譬如蛀虫蚀木,其洞后见。再不及时修补,来日隙大墙坏,未可知也。”

江永沉思半晌,问道,“茂林可愿继续调查此事?所需物资、人手,吾皆为君备之,倘要官府协助,几封手信亦非难事。”

见方柏迟迟没有回应,他又掩抑住心中的失望,“若是不愿,也请在府内小住几日。茂林助我甚多,某还未及感谢——”

“不是不愿,而是有所顾虑,”方柏犹豫着打断江永的话,“四钱庄虽在京外,与元辅关系却深。若彼真有不轨之心,恐元辅亦难逃牵连……”

看来世事如炉,人心似铁,意气风发的少年总还是要被锻造为老成持重的长者模样。江永有些怅惘,“无需多虑,但查无妨,”他宽慰道,“若幸为腠理、肌肤之疾,当及时汤熨之、针石之,莫令其不治而益深,若为骨髓、膏肓之疾,”他的语气顿了顿,“也当知晓病之根由,死个明明白白!”

轻叹过后,江永已神色如常,“颂哥儿,听说你爹也反对朝廷派驻镇监?”

本朝有太监监察、提督军队之制,除嘉靖中、咸嘉初曾短期停止外,始终不变。及至南迁,卫所制度大坏,节镇招募的士兵与地方训练的乡勇成为保家卫国的主要力量。弘光朝国用短缺,无法以库银完全供养军队,为求将帅忠心,遂罢去监军之职。隆武帝继位后,虽对弘光旧例多所承袭,却一直在尝试加强对军队的掌控。不久前宣使在顺境遇险,两国关系骤然紧张,林新梓通谕各省整兵备战,并拟派镇守、分守太监前往督理军务。此举遭到督抚及地方长官们的强烈反对,为避免引发更大的骚乱,朝廷只好又收回成命。

新梓对此倍感沮丧,与江永议事时,总把浙江与江西巡抚的名字咬在舌尖。在他看来,浙江巡抚江流是江永胞弟,江西巡抚乔正明是自己旧交,两人皆由他一手提拔,最不该与朝廷作对。却不想他们都在督抚联奏的题本中具衔,明确反对派驻镇监。念叨久了,江永也感到些许窘迫,正巧今日无事,遂对江颂有此一问。

“镇监督军之弊天下皆知,家父亦有所忌惮。昔日镇监诬告督抚、掣肘将官、贪墨粮饷、谎报军情——”

“这些不用你说,我已听过百遍千遍了——我只问你,尔父可有自立之心?”

“绝不可能!”江颂面色煞白,颤声说道,“伯父,您吓着我了!家父可是您的同胞兄弟,您为何会这般想他?”

江永见他惊恐之貌不似作伪,暗地里放下心来,“非我这般想他,而是皇帝有所猜疑。吾兄弟二人迭被天恩,上则诰封三代,下则荫任子孙,一门之煊赫极矣,日中则昃之鉴,岂敢不察?”江永叹了口气,“尔父忠心,我固知之。然则宦官出镇之事舆情甚烈,竟至封疆重臣联衔条驳。天子震恐,内阁亦难安常——是彼等有怨于朝廷乎?”

弘光之初,内外交困,为安民心、御强敌,地方督抚皆行久任之法。期间虽因门户之争、匪虏之侵而时有迁转,及至隆武七年,多数督抚已在官十年以上。利弊相生,各地组建乡勇、守境安民,实赖此法,然而拥兵自重,暗怀异心者,亦是此人。他们任职日久,详知吏弊民情,既可以从容展布才华,避免人去政息,又可能勾结豪族、富室,事事上下欺瞒……向时汉之州牧、唐之节度皆割据一方,拥其土地、人民、甲兵、财赋,趁朝廷衰微之际而争相为乱。今之督抚虽不至分裂国土、自出号令,但置兵叛朝之心,已见其几。概因明君在上,贤臣在侧,诸藩仍能俯首帖耳而共誓效忠,来日换作常主庸臣,一旦措置有失,方镇便是祸乱之源!“众督抚只恨宦官擅权乱政、冤害忠良,岂敢忤怨于朝廷!”江颂忙辩驳道。

“不是有怨于朝廷,那便是有怨于某了?”江永冷笑一声,“‘鱼肉缙绅’之名历久弥真,还不值一个‘清君侧’吗?”

前几年的姚昇之案闹得颇大。昇之曾是咸嘉朝的内阁首辅,在家乡嘉兴置下十万亩田产并整街纺织作坊。几十年来横肆乡里,盘剥百姓,却因与官府沆瀣一气,小民詈怨而恨却无可奈何。隆武二年末,御史巡按嘉兴,上奏姚家兼并田亩、买卖人口、包揽钱粮等十七条不法事。江永不顾对方如何请托诡辩,坚持要求彻查。姚家根深脉广,一朝撼动,百木凋零。最终朝廷追论昇之罪行,将三子革黜为民,遣戍边远,又抄没田地七万余亩,家产近三百万两。嘉兴府各级官员均被追责,不少人因此去职下狱。

此事一出,朝野震动。先前推行新法、改革税制,江永从未将矛头直指官僚群体。如今嘉兴府百官落马,前首辅举家颠坠,诸公兔死狐悲,谁能高卧北窗之下?肥猪们贪婪舔舐着百姓的脂膏,臃肿的身躯也成为国家最完美的食料,然而屠刀悬于头顶,谁又甘心引颈待戮?

“怎会!”江颂睁大了眼睛,“伯父出将入相,有扶危安邦之大功。若无伯父,大宣众臣早已披发左衽,沦为夷狄家奴,又何能策勋受禄,有良田、美器、名园之享?”

“然则萨军之中,不乏宣将,景廷之上,岂少汉臣?”江永的眸中沉浸着巨大的悲苦,“投降便是功勋,归顺亦可受禄。披发左衽又如何?但能为夷酋门下走狗,还怕没有良田、美器、名园之享吗?”

江颂不能答。

回廊外响起欢快的脚步声,江永忙敛起愁容,挤出一抹轻淡的笑意。他缓步走出桌案,拍了拍侄儿的后背,“走吧,颐儿来叫咱们吃晚饭了。”

注7:即生员。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1章 失路之人(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