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何处飞来双白鹭 > 第216章 命薄福浅踽踽独行

何处飞来双白鹭 第216章 命薄福浅踽踽独行

作者:韶华过客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22 15:06:35 来源:文学城

崇文十五年春,因着去岁物阜民丰,风调雨顺,又逢宫里皇帝的宠妃姜氏有喜,皇帝龙心大悦,决心于万寿节后前往灵山春狩,命一应勋戚扈从。又因太后娘娘偶动雅兴,愿意同去随喜,以全皇帝孝养敬奉之心,特下恩旨,许后宫众妃偕行。一时间紫禁城里人人欢声雷动,皇宫中的一干皇子公主更是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宁国公府身为外戚之中第一人,自也有份陪王伴驾。只是宁国公殷苈沅素性孤介,不爱应酬交际,又是耕读出身,对于狩猎之事也不感兴趣,故而无意参与。崇文十五年又到了宁国公府四年一度的放人嫁娶的年份,余氏忙于处理府中的人事,也无暇分身。正经的宁国公世子松哥儿有了官身,便也不再以勋贵的身份在外交游。可巧姚氏对春狩渴慕已久,宁国公夫妇便顺水推舟,求了太后恩典,将殷家的这个伴驾扈从的机会让给了二房,由姚氏带着一子一女参加。

姚氏本人实则对春狩未必有那样大的兴趣,从前娉姐儿、婷姐儿尚未出生时,殷萓沅与姚氏新婚燕尔,有一回大发兴致,带着姚氏前往家中别庄狩猎。姚氏既不擅长骑马,又不娴于打猎,觉得好生无趣,后来还被殷萓沅猎来的一只血淋淋的野兔吓坏了。

她之所以渴望同去灵山,原是听闻许多有爵位的贵人都要随行,个中定然不乏尚未婚配的王孙公子、名媛淑女。而姚氏膝下刚好有个婚事成愁的娉姐儿,好哥儿也正当年。春狩行猎,本就是打破男女之间藩篱的大好时机,少男少女们骑马在林中并肩而行,一道寻觅猎物,合作捕猎,届时谁还顾得上“男女七岁不同席”的规矩。若能借此让一双儿女认识几位投缘的异性,有份偕行者自然都是门当户对,简直是天赐的缘分。

姚氏一面打着如意算盘,一面又有些惋惜,可惜崇文帝只命勋戚同行,没有吩咐文武百官扈从,否则来的人更多,可供挑选的女婿、儿媳人选也更多。不过若是文武百官也同行,那些娇滴滴的宫中妃嫔们就要避嫌了;妃嫔一旦避嫌,身为后宫的领袖,太后娘娘虽然德高望重,不必避嫌,但她向来持重,只怕也不肯同去了;而太后娘娘若是不去,自己身为太后的娘家亲戚,想要拉大旗扯虎皮地与贵妇们交际,也就有些勉强了。

盘算来盘算去,现下的情况已经是最好的。姚氏便按下心中那一点淡淡的遗憾,打叠起精神,命家中绣娘细细裁剪了春装和狩猎用的胡服,将一双儿女打扮得如同王母座下的金童玉女,卯足了劲儿要叫他们在一干贵族子弟之中脱颖而出。

转眼到了春狩的日子,到得灵山,先是代表宁国公府拜谒了宫中的一干贵人,接着忍受了一段冗长无趣的“狩猎开幕仪式”,然后才到了自由活动的时间。善于骑射的少年们早已拍马奔入林中,不善于骑术或是对行猎并无兴趣之人,则在附近的林子、溪水边散步,也有年事已高的夫人或是体弱娇怯的小娘子,耐不得长途跋涉,在扎营之地午睡小憩的。

姚氏本也不年轻了,再加上经年多思多虑,身子虽不算孱弱,却也并不十分硬朗,半是坐车、半是步行地走了许多时候,早已受不了了。侍女才收拾好了帐篷,姚氏便立刻进去歪着,摆了手不叫一双儿女在膝下服侍:“你们自管去玩,我这里有雪山替我看着。”

娉姐儿与好哥儿便携手出了帐篷,好哥儿向娉姐儿道:“好姐姐,你自家玩去,我要去寻我的同窗了。”国子监好几个荫监,与好哥儿境况相同,都是凭借家里的恩荫入学,春狩之时也在行列之中,好哥儿方才已经望见韩国公府的世子,此时便过去搭讪了。

娉姐儿却觉得好生无趣。原是皇帝下令要春狩,虽然给勋戚们下了恩旨,可众人何等知情识趣,自然知道过来不是来玩的,而是来作陪的。至于给何人作陪,答案也昭然若揭了——除了备受瞩目的皇帝本人,几位皇子公主也是重头戏。毕竟皇帝膝下的一众儿女,正是年少贪玩的年纪,岂能不见猎心喜?故而虽然正如姚氏所料,此地有许多未婚的少年少女,但多与永嘉公主等人年纪仿佛,比娉姐儿小了好些,又如何能够成配?

想起出门之前姚氏的千叮万嘱,让娉姐儿千万不要过分矜持,大胆一些仔细相看,若有合眼缘的不妨主动搭话,再不济也要告诉给姚氏知道,娉姐儿心中不由一阵烦闷。

想到此处,娉姐儿便有意避开了王孙公子们聚集的地方,打算寻一两个小娘子说说话。可是那些与娉姐儿年纪仿佛的友伴,多半已经谈婚论嫁,譬如宝庆公主,已经被黄氏拘在秦王府中绣嫁妆了。就连年纪仿佛的异性,多半也已经成家立业,把自己当个大人看,不愿意参加这种陪小孩子的游戏了,譬如松哥儿,有了官身,便不再如少年一般出来玩耍了。

娉姐儿不由觉得寂寞,又觉得自己答应姚氏同来春狩,本身就是个错误。自从选秀之事后,娉姐儿一向深居简出,不爱出门交际,唯恐旁人捕风捉影抑或含沙射影。婷姐儿出嫁之后,还多了一重担心,生怕旁人追问姐妹出嫁的次序缘何乱了序齿,太后娘娘缘何单给婷姐儿指婚而跳过她。如今整个灵山人头攒动,面对这久违的热闹,娉姐儿心中竟陡然生出一丝恐惧。

实则时过境迁,选秀已经是两年前的陈年旧事了;婷姐儿的夫家甘氏行事又十分低调,与在场的勋贵人家并无交集;娉姐儿出门虽然打着宁国公府的旗号,可毕竟系出二房,存在感不强,根本无人会介意和提及她的隐痛。

但正所谓疑心生暗鬼,娉姐儿越是这样自卑自怜,越容易过分在意和过度解读旁人的一言一行,如此形成一个圈子将其牢牢禁锢,竟是不得出脱了。

倘若此时有一两个闺友在场,或许还会好些,譬如上回去秦王府拜访宝庆,一来与宝庆相识已久,知道她是从不戳人伤疤的温厚之人,不必担惊受怕;二来有一层亲戚关系,即使行差踏错,也不会过分难堪,娉姐儿倒是能有几分过去的轻松裕如。

说曹操,曹操到,正念着故交闺友,眼前便走来一位旧相识,那人一身宫装,画了时新的妆容,显得眉如新月,眼含秋水,看见娉姐儿的身影,杏仁大眼更是弯起两道笑纹,笑盈盈地走过来,寒暄道:“许久不见殷姐姐了。”

娉姐儿听见呼唤,回过身去,认出此人正是选秀时结识的秀女乔氏。她才刚沉浸于过去不幸的回忆中,又是遗恨姚氏思虑不周,又是怨怼太后从中作梗,冷不丁瞧见一个回忆之中的人物,心中更加百感交集。

她张口欲称“乔妹妹”,猛然惊觉这旧日的称谓是何等的不合时宜。从前同为秀女,自当姐妹相称,可如今一个陪伴在俊美威严的帝王身边伺候,一个年纪老大,依旧待字闺中,自己早已不能够称呼乔氏一声“妹妹”了。

娉姐儿忍下心中的哀伤与屈辱,向乔氏行礼道:“见过乔……贵人。”娉姐儿和乔氏的友情譬如朝露,并不深厚,从储秀宫里分别,便是各奔前程,也没有联系的途径,故而不知道乔氏的位份,只能含糊称呼一声“贵人”。

乔氏身边的宫人便向娉姐儿行礼,提醒道:“见过殷二娘子,我们家小主如今得封才人。”乔氏向身后摆了摆手,示意她退下,向娉姐儿诚恳笑道:“我与姐姐相识于微时,如今称呼什么才人、贵人,倒显得生分了,殷姐姐若不嫌弃,仍称我一声‘妹妹’便是。”

娉姐儿本能地想呛她一句“不敢”,但如今她有话就脱口而出的性子有所收敛,心想乔氏好心和自己打招呼,自己何必迁怒于她。况且若她有意讥讽炫耀,很该多召来几个从人,前呼后拥,岂不气派,却偏偏连唯一一个随侍的宫女都打发了,可见是真心要和自己叙旧的。

想到此处,娉姐儿颜色稍霁,依言称呼了一声“乔妹妹。”乔氏便挽住娉姐儿的胳膊,邀请她一道沿着林边的小溪散步。

久居深宫之人,无一不是极擅察言观色的,乔氏见娉姐儿到了十九岁依旧是少女打扮,既不问她是否许了人家,也不问她为何跟来参加春狩,甚至当年她与婷姐儿一夜之间从秀女的行列之中凭空蒸发,她也半点不好奇个中缘由,只同娉姐儿说些灵山上的风景、山上有何种动物之类的闲话。

春寒料峭,山间晨间与夜晚更是寒凉,且喜此时正是阳光充足的下午,缘溪而行,温度适宜,心情也渐渐似林间的清风一般,裹挟着草木清香,轻舞飞扬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