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何处飞来双白鹭 > 第160章 花枝欲动春风未寒

何处飞来双白鹭 第160章 花枝欲动春风未寒

作者:韶华过客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6 13:47:29 来源:文学城

既是决定了不将谭家纳入谈婚论嫁的考虑范围,事态倒是明朗了许多,很多事情也不需要再去判断和考虑了。自从登门致谢之后,原本没什么交集的两家渐渐有了些来往,逢年过节,也时常打发得脸的仆妇登门送些节礼,问候几句。毕竟殷家虽然看不上他们家几个女儿的做派,但一码归一码,总不能将世孙报信的恩义也抹去不提,因此对着他们家打发来的人,姚氏也依旧表现得客客气气的。

当然,此乃后话了。待上元的风波平安过去之后,宁国公府也恢复了日常的运转。余氏身为当家主妇,头一件要料理的,就是四年一度的家中小厮丫鬟的婚配大事。

别的倒也不算棘手,毕竟家里有些体面的家生子儿,都有父母操心婚事,眼看到了年纪,都已经私底下说定了人家,届时只消得到主子跟前求个恩典,便只等着完婚了。余下的没什么体面的,或是无亲无故孑然一身的,也自有东西二府掌管人事的妈妈帮着牵线搭桥,又有在府里认了干亲,请干妈出面操持的。

较之往年,余氏也只要多操一桩心,那就是金桔和鞠庄头的婚事。此事势必不能办得太热闹张扬,否则若是惹了姚氏的眼,勾起她的伤心事,引得她大吵大闹起来,喜事就变成恶事了;可是也不能办得太隐秘低调,毕竟金桔是花老太太的心腹,又是因为忠心护主才惹祸上身的,她的体面,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阖府祖宗的脸面。个中分寸该如何拿捏,却也须得仔细斟酌。

不过余氏操办起来,倒也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姚氏也在忙着经营西府的小日子,根本无暇操心东府一个管事姑姑的归宿。

从前秋阳事败,姚氏虽然雷厉风行地发落了,但怕打草惊蛇影响好哥儿的声誉,一时没有大动崇阿馆的人事编制。如今趁着府中下人变动,她便亲力亲为,将崇阿馆的所有执事者都叫来亲自审查了一遍,连四等的扫院子跑腿丫鬟都没有放过,但凡有举止轻浮或是生得太过出挑的,不由分说全都打发走,又重新仔仔细细挑选了稳重老实的人补上。

如今崇阿馆里,最年长的秋果已经到了配人的年纪,秋阳又被发落了,提上来当一等的便是秋思、秋波两个。姚氏嫌她们在二等上待的时间不够久,历练得不够圆熟,服侍起好哥儿来难免毛毛躁躁,本欲再留春山几年,让她继续在崇阿馆替自己调理小丫鬟,总领好哥儿院子里的庶务。只是春山早已到了配人的年纪,家里也早就替她相看好了人家,哪里肯为了主子平白耽搁了去,于是求到了娉姐儿、婷姐儿跟前。

因着从前秋阳事件与两位姑娘结下的情谊,娉姐儿、婷姐儿倒是都愿意为春山说几句好话,于是求了姚氏,将春山放出去配人。另将姚氏房里出来的一个沉稳些的丫鬟,改名唤作春风,从了“春”字辈,发配到崇阿馆里。春风便算是顶替了春山的职责,编制仍在华宝堂内,算是长辈打发来照顾哥儿起居的。

说到秋阳,此婢虽然因为事败,早已从宁国公府销声匿迹,但她带来的影响却如春水涟漪,余波犹在。非但引得姚氏心有余悸,加倍关注起崇阿馆的人事,还牵连了东府中金箔一家的婚事。原本金箔一家是要和秋阳一家换亲的,有了所谓的“偷盗事件”,这件事自然不了了之。金箔倒是因祸得福,于今岁配人之际被花老太太亲自指婚,嫁给了东府的一个管事。因着丈夫也在府中当差,她倒是不必退出来另谋差事,而是和老太太身边的金玉一样,出嫁之后,以媳妇的身份继续伺候在花老太太身边。

花老太太身边已经有了两个管事媳妇,今岁补人的时候,便少要了一个小丫鬟,将一等的份例关起来,只提了金粉一人做一等。金玉和金箔倒是领了管事姑姑的份例,继续做着一等丫鬟的活计。

余氏原本唯恐怠慢了婆婆,亲自建言要补齐编制的——毕竟按照她从娘家带出来的规矩,一等到四等丫鬟都是二人,管事婆子两名,杂使婆子也是两名。至于余下的婆子、妈妈、媳妇、姑姑这种成年妇女的编制,则由各房各院的主母自己提拔分配,毕竟这一部分人算是主母的心腹,操持的也往往是主母的嫁妆私事,吃的不是公中的月银,而是主母自己关出来的份例。

例如,在姚氏房中,一个艾妈妈,一个庄妈妈,打理的是西府庶务,吃的是宁国公府公中分配给管事妈妈的月银,也就是一个月六两银子,甚至比姨娘的月例四两还要高。她们的身份相当于主母的左膀右臂,做的事情也很重要,关系到一府的各种机能能否自如运转。

而物华堂的两个粗使婆子,身份与物华堂的四等丫鬟白鹏、白隼相似,编制随着院子走,干的是打扫、跑腿、搬重物等粗活累活,月例是二两银子——因为年高,有小家庭需要贴补,所以比四等丫鬟的月例高出一倍。这一部分钱,也是由公中所出,因为粗使婆子也是为宁国公府这个大家庭服务的。

至于姚氏手底下的另一部分管事娘子,例如陶诚家的、陶悌家的、陶勤家的、陶雅家的、陶恒家的,这五个媳妇连同她们的丈夫,打理的都是姚氏陪嫁的田庄、铺子,以及她嫁入殷家这些年来生发的家业、置办的嫁妆私产。这一部分人属于姚氏自己的心腹,只为姚氏一人服务,领的便是姚氏嫁妆里分配出来的饷银,不受宁国公府其他主子差遣,也不吃公中的份例。

再回头来看花老太太的春晖堂中,虽然花老太太嫁给老宁国公的时候,殷家、花家都没有发家,莫说陪嫁的丫鬟、陪房,就连嫁妆都不是那么体面。但如今,以花老太太老祖宗的身份,不仅有了丰厚的小金库,身边也自然少不了服侍的人。她房中的金妈妈、蔡妈妈,吃的就是如艾妈妈、庄妈妈那般,府中派给管事婆子的份例。

故而出嫁以后的金玉、金箔,要想再回春晖堂里伺候,既不适合接着领一等丫鬟的月银,也不能和老资历的金妈妈、蔡妈妈抢差事。所以花老太太便将她们养了起来,用自己的体己给她们发月银。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余氏才执意要替老太太补上那一个一等的丫鬟,免得委屈了老祖宗。不过老太太表态说,自己年老省事,不需要太多的服侍人。而且自己年纪大了,身边再进新人,难免要互相适应,总不如服侍惯了的老人伺候得周到舒适。

余氏素来孝顺,便也不忍拂逆了老太太的意思,最终商定,遵从花老太太的意见,不再多补一个一等丫鬟,不过金玉、金箔的活计轻省,若月例与管事妈妈比肩,难保众人会有想法,于是略减一等,定为五两银子,如此又低于管事妈妈,又比一等丫鬟高一些,也算比较公允。既不妨碍丫鬟们的忠心和上进心,又不贬低了管事妈妈的资历和辛苦。

这五两银子中,有四两从公中出,一两从花老太太的私房中出。从此悬为定例,似金玉、金箔这等丫鬟出身,成家后继续在主母身边,以媳妇的身份当着丫鬟差事的妇人,都是如此,领着公中的四两和主母贴补的一两。

除开好哥儿的崇阿馆和花老太太春晖堂,其余的院子都没有这么复杂,不过是各自去了一两个一等丫鬟,又填补进来两个三等丫鬟罢了。

例如娉姐儿的秋水阁里去了松云、烟云,提拔了鬓云、髻云当一等,补上来“水”字辈的洛水、汾水充当三等。

婷姐儿的长天阁里,则是走了夜雨、朝雨,由梅雨、谷雨挑大梁,补上来的三等则是“月”字辈的花月和雪月。

姚氏的物华堂里,东山和青山功成身退,雪山、苍山荣升一等。

值得一提的是,柳氏嫁入宁国公府之后,自也要萧规曹随,打发自己身边的丫鬟随着府中的规矩一道出院子配人。这一次,她是将两个陪嫁的大丫鬟梁书、陈书全都打发出去嫁人了。梁书嫁给了柳氏的陪房之子,陈书则配给了松哥儿的小厮白义。都是门当户对的亲事,却也不算十分有体面,将来梁书、陈书出嫁之后,岁寒馆里未必还有她们的位子。一辈子到头,清福是有了,却未必能够富庶。

也不知是不是姚氏那一招指桑骂槐,无意间敲山震虎,倒是叫柳氏借机看清了这两个丫鬟的野心和想望。以柳氏柔婉的作风,必不会直来直去地质问、责骂,而是不动声色地隐忍到四年一度的府中婚配,才一击致命,不仅打碎了两个丫鬟攀附的野心,也杀鸡儆猴,打落了岁寒馆中其他丫鬟不该有的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