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好事近 > 第213章 万里赴死约

好事近 第213章 万里赴死约

作者:羡鹤山人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6 08:35:12 来源:文学城

顾青杳在那天夜里跟杨骎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让他去死。

现在他是真的要死了。

至少,这封信里是这样写的。

顾青杳揣着那封信,磨蹭着,想要尽量推迟去读它的时间。

但这事就成了坠在她心里的铅块,随着时间的推移仿佛增加了重量,越坠越沉。

虽然那年轻的文书并没有催促过她哪怕一回,但顾青杳知道公函并非私信,拆阅和回复是有时间限制的。她也算是低阶官员,心中很明白不该拖时间。

终于拖到那天夜里,大家都渐次入睡的时候,顾青杳十分不情愿又无可奈何地再度展开了那封折了三折的信。

开头那四个字的称呼还是令她感觉到无比刺目,她深吸了一口气,跳过那个闹心的字眼,开始阅读信的正文。

正文的遣词造句倒是平实得多,杨骎毫无矫揉造作地陈述,几乎不带任何感情。

他说自己一路赶到辽东,背后的伤口非但没有愈合迹象,反而出现了溃败之势,原本他并没有当回事,直到隐隐地烧了七天七夜晕倒后,请了一个老郎中来看,才发现情况并不怎么好。他握笔写下这封信的时候是难得清醒着的,因为据身边人所说他这二三日以来时常昏昏沉沉,梦中会连篇地说胡话。信的最后,他明确而委婉地表达了他的诉求。

“我想见你。”

杨骎这样写道,这就是整封信的最后一句话。

顾青杳读完信,下意识的第一个念头是杨骎在撒谎。

好端端的人,怎么会说不行就不行,况且跟着使团的随行军医说了,他背上的伤口虽然是不浅,但是只要静养些时日,没有性命之忧。

但她无法不回想起分别的那个夜里,他棉袍上从伤口洇出的血迹。

冬天穿得厚,能从棉袍里洇出那么一片,说明伤口的出血量……

顾青杳强行克制住自己的思绪,让自己不要再往下细想。

现在她知道“管不住自己”是个什么情形了,在她人生过往的二十多年,她一向都很管得住自己的。

她接着想,军医明明嘱咐了要静养,但是他偏偏一路颠簸地去了辽东。

会不会伤口在路上破裂了?或许更早,那天她挣脱他的时候,伤口就已经裂开了。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冷血的那个顾青杳在思绪里占了上风,她想,那我即便是赶过去,也是无济于事的,我又不是大夫,我治不了病,也救不了命。

顾青杳躺下,把棉被拉到胸口,打算就此心安理得地睡去。

然后她的良心开始发动谴责。

如果杨骎是真的如他所说,不行了呢?

人之将死的请求,无论如何得设法满足才是。

况且,在顾青杳的记忆中,杨骎在这次突然“疯”以前,行事还是比较顾念她的立场和处境的,几乎从来都没有在外人面前让人误会他和她的关系,他和她的龃龉,都局限在彼此之间的极小范围里。

这一次,他发了公函,用了这样的称呼,除了疯气入体,已经不想成全过往的体面、不再替她多做考虑之外,顾青杳心想,是不是还存了另外一种可能性?

他知道她不想见他的心意已决,他没有办法了,唯有此一途。

顾青杳叹了一口气。

第二天一早,她就把信交给了那位年轻的文书,还找来了杨骎走后负责带领使团返程的副使大人。

关于杨骎去辽东干什么,副使大人也不清楚,因为据说是绝密的行动,他的级别还很不够格知道。

看完那封短信,副使大人和文书脸上都没有表现出什么意外的神色,顾青杳想,要么就是他们顾忌杨骎的面子,要么就是鸿胪寺上下养气的功夫都深。

“顾大人,”副使比顾青杳官阶高得多,但还是很客气地称她作‘大人’,“杨大人是咱们的上峰,既然他在信中这么写,那无论如何,您都是应该亲自去一趟的。”

顾青杳把信给他看,是想他给自己拿个主意,副使也确实拿了主意,而且无论从法理从情谊上来看,都是合情合理的主意。

他又不知道顾青杳和杨骎之间的事情,他不知道顾青杳不想见杨骎。

“而且,”副使大人年近半百,说话慢条斯理很有说服力,“根据信上的时间,顾大人您应该尽早动身了。”

顾青杳垂下眼看自己的靴面,一声不吭。

副使毕竟是长者,带着长者特有的慈祥语气:“倘使真的不好,不要留遗憾才是。”

副使说完,自觉一番话讲得很有分寸感,该说到的都说到了,但表达得又很含蓄克制。

信里详细写明了一个辽东小渔村的地址,于是顾青杳当天下午从使团调了一匹快马,在八个护卫的陪同下启程了。

从西北到辽东,具体有多远,顾青杳没有算过,但骑着日行千里的良驹奔袭起来,也感觉是万里之遥。

冬月的朔风扑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顾青杳被冻得麻木,已经无力去思考,她很快就学会了在马背上睡觉,并且很幸运地一次也没掉下来过。

她想,就当是为了我自己,去了,如果见到了最后一面,那就正正经经地告别;无论如何,我这样一路过去,也算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他了,如果没有见到,那就是老天不肯成全。

只要他死心,她也就可以放心了。

与此同时,在辽东一个叫做葡萄屿的小岛,杨骎从天不亮就守在渡口,翘首以盼。

这是一个不大的岛屿,自秦朝起就属于中原王朝的领地,住在岛上的也多半是世代靠海生活的渔民,距离这个岛隔海没多远倒是有个很热闹的渔港,叫做滨郭,那里每天总有三五班船靠岸,往来商客络绎不绝,从那里可以乘船直接往高丽、新罗和东瀛去。

海风猎猎,杨骎这也是第一次来辽东,此前他总以为海边的气候一年四季总是和暖,此刻迎风而立,被吹得五官麻木,才晓得辽东游侠无畏悍猛的性子是在这样的气候中养成的,生出了合该如此的想法。

一直等到过了未时,杨骎才在海面上遥遥看到一艘小船摇过来。

明明看着近了,很近了,但那船夫摇到渡口还是几乎花了一个时辰的工夫,冬天日头短,太阳都几近落山了。

杨骎不顾海水冰冷,一路快跑踏进浪花,从小船的船篷里扶出了一位头发花白,但精神看上去很壮旺的老人。

“父亲!”

杨骎微微仰着头,非常激动地对着老人喊了一声,几乎带上了颤音。

杨骎的父亲,曾在朝野权倾一时、后流放交趾的董公,在看到长子的面孔、听到这样一声后也难免有所动容,眼角浮上一抹湿润。

杨骎转过身去躬下了身子:“父亲,让孩儿背您吧。”

他终于等来了这一天。

从夏天的时候南下出访暹罗、到护送隆真公主和亲突厥、再到计斩摩思力、扶巴沙尔继承突厥可汗王位……一切都是为了这一天。

漫长的等待、缜密的布局、九死一生的冒险。

终于换回了把父亲从交趾接回大唐的结果。

尽管父亲的自由还受限制、尽管父亲还不能公开露面、尽管父亲的权力还没有得到恢复,但是没关系,那都没有关系,假以时日,一切该有的都会有,该拿回来的都能拿回来。

杨骎就这么一路把董公背到了他早就安排好的住所。

这是一处渔家小院,里外打理得干净,外面看上去平平无奇,但里边绝对称不上是简陋。新砌的火炕很快就烧热了,邻家的鱼嫂每天会过来烧饭打扫,尽管外面海风呼啸,屋里却是温暖如春的。

杨骎觉得很委屈父亲,但董公觉得非常满意。

“这比在交趾的条件好多了,起码不会有蚊子毒虫什么的。”

杨骎看着董公,觉得父亲比自己印象中那意气风发的样子明显见了苍老,白发也比夏天见面的时候多了,心下就不由得涌出难过,说不出话来。

反倒是董公先开口:“子腾,你的脸色看着不好啊。”

鱼嫂炖了一条早上从海里捞的大鱼,还烙了一叠玉米饼,从家里拿来了一坛自酿的高粱酒,父子两个对坐吃了一餐热乎乎的饭。吃完,董公让杨骎脱下上衣,自己给他背上的伤口涂药。

杨骎背上那三深两浅的刀伤已经发黑结痂,新生皮肉在下面努力地滋长,由是痒得难耐,董公把那绿色的药膏用手指仔仔细细地抹在疤痕上,凉意丝丝缕缕地渗进了肌理,缓解了痒痛,杨骎“嘶”了一声,感觉到自己像个小男孩一样,非常幸福地趴在父亲的身边。

他四岁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印象中父子二人从来没有这样亲密相处的时光,三十年了,人生有几个三十年呢?杨骎看着父亲的花白头发,想到他是年近古稀的人了。

董公给自己卷了个烟卷儿,噗噗噗地吐着烟圈儿:“土浑殁是谁派来的,心里有想法吗?”

杨骎像只大乌龟一样趴在火炕上晾着后背:“除了徐相,也没有别人了。”

董公一点头,沉默地吐了一会儿烟圈,然后把烟屁股在炕沿上摁灭了:“别跟他斗,现在还不是时候。”

杨骎没答话,尽管他知道自己跟徐相比起来,确实还很嫩。

突然屁股上被父亲“啪”地拍了一巴掌,拍得他一激灵。

董公已经点燃了一个新的烟卷儿:“多大岁数的人了?还不成家?”

杨骎在心里暗暗想,这老父还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由是闷闷地叹了一声。

董公误解了这一声叹,问道:“因为我的关系?”

杨骎无奈的一挥手:“哎呀,不是!”

董公又一巴掌拍在他屁股上,这一下比刚才那下使了更多力气:“那你小子是怎么回事?!”

杨骎不知道怎么开口说。

董公思忖了片刻,心下感觉有了谱,又道:“你小子就算喜欢男人,不耽误娶媳妇生孩子吧?”

杨骎彻底发苦起来:“啊呀父亲!您想哪里去了嘛!不是这么回事,我是喜欢女人的!”

董公听他这么讲,方才略略安心,但安了没有片刻,又担心起来:“看上别人家的媳妇了?”

然后不等杨骎回答,心下认定绝对是这么一回事:“看上了也不要紧,让那边和离嘛,多大的事?”

转念一想既然这么简单那还是没成,说明这个别人家的媳妇估计没那么简单,几乎又有些担忧地压低声音问:“你是看上老李家的媳妇了?皇室的人就别惦记了吧,孩子?”

杨骎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在老父眼里居然是个这样的人,真是有苦无处诉。

董公却饶有兴致地趴到了杨骎旁边,逗他:“说说,儿子,说说,爹给你支招。”

毕竟董公也有一段惊世骇俗、惊心动魄、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感情经历,杨骎自忖跟父亲与贺兰氏当年的事比起来,自己眼下这点阻碍实在是算不了什么,他也确乎是可以和老爷子取取经。

但杨骎真是不知从何说起。

“她很厉害的,”杨骎头枕在胳膊上,眼前浮现出顾青杳的面孔,不知道自己此刻的眼神在父亲看来已经有点痴意,“看着弱不禁风的样子,但是可以一刀划开摩思力的喉管,用的就是您送给我的那把匕首。”

董公面上淡淡的:“把老子给你的传家宝拿去讨女人欢心,真有你的。”

杨骎像一个小男孩一样,赌气中带着笃定:“我就认定了她了,我想好了,这把匕首以后也是要传给我和她的孩子的。”

董公不以为然:“一刀划开人喉管的女人,你敢跟她睡一个被窝?”

杨骎见父亲曲解了自己的意思,连忙解释:“她不是的……她非常厉害……这次多亏了有她,她真的……总而言之是非常的好。”

董公没表态,但看一向伶牙俐齿的长子一说起这个女人就笨嘴拙舌,词汇有限的样子,知道他是动了真格的了。

“家里能让她出来做这样的事,出身不高吧?”说完,没等杨骎回答,又补了一句,“出身不高没关系,对于咱们这样的家庭,出身低比出身高好办。”

杨骎顷刻间难过起来:“她家里人不知道她干这种刺杀的事情,她自己原本一开始也没想到要杀人,一切都是……她是因为我才杀摩思力的。”

董公听了,立刻表示:“能为你冒这么大的风险,这还有什么可说的?你是不能亏待人家的。”

杨骎又犯愁了,他知道顾青杳不是为了他,尽管最终的结果,他是受益人。

于是他又叹了一口气,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

董公“哼”了一声,做出了终极评价:“你个不争气的玩意儿。”

杨骎没有反驳,他也觉得自己在这件事上是有够不争气的了。

父子俩沉默了一会儿,董公突然轻轻地问:“你弟弟……骙郎那边,有消息吗?”

聊正事,杨骎的脑子要清楚得多,他从搁在一边的袍子里摸出一封信来:“前日他给我来信,说已经跟着魏强到了辽东了,不几日就能到滨郭港口,这封信是今早收到的,我留着跟爹一起看呢。”

说着手脚麻利地拆开了信封,逐字逐句地读给董公听。

“骙郎说,他现在有七八成的把握,徐相的政治把柄魏强就藏在身上,只是藏在哪里他始终没有查明,魏强这个人戒心强得很,虽然受他的保护,但不让他近身。”

董公又点燃一个烟卷,点了点头。

杨骎又看了一眼信纸,微微了皱了眉头,说了声“奇怪。”

见董公疑惑,便解释道:“原本我制定了一个叫做‘流莺’的计划,魏强那个人好色,我专门找了一个善舞的新罗婢,训练了一个年轻女孩子,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接近魏强获取情报,但是那个女孩子在中秋的时候被陛下临幸,现在已经是宫里的娘娘了,流莺计划也就无疾而终。我和骙郎商议实在不行就等魏强离了大唐境内,在海上逼供,但是现在骙郎说他找到了一个人选,可以重启流莺计划了。”

董公平躺在炕上,舒了一口气:“那不是很好嘛,能在大唐解决掉最好,等魏强叛逃出了海,新罗高丽那边的人跟他一接触,就又要生出变数来。”

背上的药膏晾得差不多了,杨骎起身穿上里衣,也躺在了父亲身边:“话是这么说,只是这个人选骙郎是从哪里找的呢?魏强这个人有一些怪癖在身上,好像只能通过折磨女孩子来满足**,骙郎亲眼看见那些伺候过她的侍女一夜之间被他折腾得血肉模糊、神志不清的样子,所以我才照着魏强之前的情妇碧秋云的样子特别训练了一个,想借此攻心,但是……”

董公一巴掌扇灭了烛火:“别想了,睡吧,骙郎心里有数。”

杨骎腹内狐疑不已,这一夜睡得并不踏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