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好大一锅粥! > 第6章 归京城

好大一锅粥! 第6章 归京城

作者:犹未不之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10-26 14:10:37 来源:文学城

镇远将军此次北征带兵二十万,一半为禁军,再一半由各地方厢军与乡兵凑上。伤亡不足三万即大获全胜,凯旋而归。大多士兵在边城或沿路所属地就地解散,独留镇远将军麾下两千禁军与少许功高者及关键战俘一同回朝。人虽不多,在官道上也显得浩浩荡荡,甚有声势。

队伍最前一队骑兵,中间一人举着萧字大旗,大旗下萧将军带着一文一武两名副手骑马领军。后随一列马车,四周有士兵严密看守。看来战俘是由马车带回,可见身份非常。再其后为骑兵队列,最后为步兵队列与辎重。

方才钟承止几人吃饭的功夫,横道交口聚集了越来越多人。约莫凯旋大军今日到京城的消息昨日在建安镇一传十十传百,正巧路过的人都想来看看热闹。此时官道两侧站了有近百人,大家在路边伸着脑袋往军队方向张望,等着一睹镇远将军风采。

重涵、韩玉、张海云三人本就惹眼,现在加上更为惹眼的钟承止与景曲。五人一起走到路边,倒是比将军先吸引了众人目光。五人向周围人见礼寒暄了几句,在路边找了处位置站好。钟承止抱起双臂,望着军队行来的方向。

萧字大旗在尘风中猎猎飘扬,队伍从灰朦的天际渐行渐近,仿佛凯旋大军自云雾中走出,一点一点变得清晰可见。周围响起一阵又一阵的高喊:“萧将军!重将军!大华万岁!……”混着远远传来的万千步伐,整条道上雷动一片,欢呼雀跃。

遥遥可见镇远将军萧正,背脊挺立端坐马上,双目炯然,握缰向前。其左侧跟着一位年轻将领,白马银铠,丰神俊逸,时而与萧正聊几句。

一丝幽暗的绿火在钟承止瞳孔中亮起,时明时灭,缓缓旋转。只是在正午的阳光之下,难以被人察觉。

军队行至离人群五十步不足,周围喊声变得震耳欲聋,有人迫不及待地冲往道路中间。

突然,萧正似有所感,头猛一转,对着钟承止一行投来如炬目光。萧正在五人身上扫了下,最后视线落在了重涵身上。

萧正与左边马上的年轻将领说了几句,指了指重涵方向。两人便一拉缰绳,离开队伍直直朝重涵几人行来。

四周本在欢呼的人见此惊讶无比,停下喊声让开了一条道。萧正与那位年轻将领行到重涵身旁,下了马。

“涵儿是提前回京参加春闱的吧,看家里来信道过了。你们来接他的?”年轻将领对着重涵几人说道。

细看这位年轻将领面容,与重涵有几分相似,但不同于重涵的清朗温和,这位年轻将领目光锐利夺人,周身散发出掩盖不住的锋芒。其年岁看起来不过二十七八,但站在威风凛凛的镇远将军萧正身旁,丝毫不落下方,反有更盛之势。这位年轻将领正是作为此次北伐副将出征的重涵大哥——重熔。

重涵几人赶紧对萧正与重熔见礼答话。钟承止也跟着见礼,只有景曲直直站在一旁,目不斜视,一动不动。

四周的人本离得远远的,见二位将军只是在与人交谈,又慢慢围上来,但隔着一段距离不敢太过靠近。

“涵儿见过萧叔叔,大哥好。今日正从建安往京城赶,但得知萧叔叔恰好今日凯旋归京,涵儿便在此处等候,望能赶在入京前给萧叔叔问个好,回京后涵儿方可安心备考。”重涵十分顺溜地说了一段明显心口不一的话。

萧正一抹胡子,浑厚而深沉的嗓音响起:“嗯,涵儿已近弱冠,往后便是大人了。此科定要金榜题名,为我大华效力。”萧正转头看了看重涵身旁几人,目光在钟承止与景曲身上多停了片刻,又马上收了回去,“你们马车跟在队中吧,以免军队入城封门须至深夜方能进城。”

重涵行礼谢过,萧正便上马行回队伍。

重熔摸了摸重涵的头:“跟着队里走,回家再说。”说罢也回了队伍。

待两位将军走远……

“哈哈!果然被你猜到,这下我们能混在大军里进京了!”方才端端正正站得笔直的张海云与韩玉顿时没了形。张海云身子一歪,搭在重涵肩上说道。

重涵一脸得意:“我猜得没错吧。”

张海云:“一会可要帮我瞧瞧,哪家姑娘漂亮。”

重涵瞥着韩玉:“别最后如玉儿,看上的是霞凌阁的红牌。”

张海云双臂一抱,也看着韩玉说:“霞凌阁又如何,本公子一样娶。反正本公子没爹拦着。”

重涵似乎满是苦恼地摆手道:“别别,一个玉儿就够了,别再来个了,我与章明可受之不住啊。看我的名声,全赖玉儿。”

韩玉一脸不爽地瞪着调侃自己的重涵与张海云,三人又打闹起来。

玩笑了几句,几人各自回马车,依着萧正派来的士兵指示,跟进了军队的马车队列里。

钟承止拿重涵当枕头舒舒服服睡了一上午,此时精神抖擞,回了马车就与重涵闲聊起来:“萧将军与重将军不但有大将之风,又为人和善,实属难得。”

重涵点头道:“萧将军是难得的正人君子,只是现在国泰民安,武将能有作为处不多。加上本朝重文轻武,听我爹说早些年有颇多不公之事,我哥也曾受打压。只带两千兵回京,也是怕朝中有人想得太多。”

“故重大人便培养你从文,而非如重将军一般从武?”钟承止随意地回道。

重涵一愣,对这个问题有点意外:“这个……”

钟承止微微一笑,岔开了话题:“只要西北各部与大华关系稳定,东北小域的外族确实不足为惧。”

“嗯。”重涵答,“北面已平,西夏已收,现在可谓真正的河清海晏。不过我爹与大哥都认为稳定的关系除了建立在双方俱荣的外交之上,还须有强大的军力做震慑才能保证长稳的和平。”

“那重兄认为呢?”钟承止说道,“昨日看你颇为李大人抱不平,是否有些不同于重大人与重将军的想法?”

重涵听了又一愣,更生意外,昨日自己全在揶揄李章明,居然被钟承止听出了弦外之音。重涵支支吾吾地回:“……嗯……嗯……怎么说呢……”

“但说无妨,愚弟又不会去外面胡言乱语。” 钟承止一手撑着脑袋,懒懒地靠在一旁。

“……那我也不当钟弟是外人。我爹与大哥没错……军事确是稳定的保证,但目的终归是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过好日子。若一味加强军事,征兵招役且每年抽取大量国库在兵器军马城备上,岂不是反让百姓过不好日子?而且百姓不事生产,用于军事的钱又从何而来?我爹认为李大人只知民生不懂军事,李大人认为我爹只知花钱不懂理财……就……”

重涵说着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犹豫的神色,但还是接着说道:“……我爹与李大人在朝堂上吵的架,在我看来……就有点像我爹与我娘吵的架。我娘也老说我爹只知花钱不知赚钱难……”

“哈哈哈哈哈。”听到此钟承止不禁大笑。把堂堂当朝枢密使与参知政事的政见之争,拿去与夫妻吵架比,估计全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人。

“钟……钟弟别笑,我也是不把钟弟当外人才说,对章明他们我都没说过。我……”重涵颇为无辜地拉住笑得前仰后合的钟承止。

“哈哈哈……”钟承止半晌才忍住笑意,说道,“不不,重兄勿会错意。愚弟认为重兄乃看得明道得准。外人都传重大人与李大人关系交恶,实则就如夫妻,吵架只因意见不同,并非感情不睦。再者一国之民生军事,须得轻重平衡,也确实如一人之花钱赚钱,须得收支平衡,重兄真乃高见。”

重涵撇撇嘴,也不知为何自己对钟承止说话就没了顾虑,叮嘱道:“钟弟不要对别人说……尤其我爹。我爹实则花了不少家里钱物在军队之上,我娘才会偶尔抱怨,毕竟佛山铁务是我娘在打理。”

“……”其实重涵这句才是不该对外人说的话,为何枢密使会自掏腰包用在军队之上?钟承止觉得不好多问,便换了个话题:“重兄高看我,我一寻常举人,哪敢对当朝枢密使说其爱子的不是。说来,一会重大人应该也在城门口迎接吧?”

“嗯。”重涵答道,“今晚我爹与我哥都要参加宫里的庆功宴,没人管我,我们正好出去玩玩。想来今日大军凯旋,京城必定歌舞升平,临水道那热闹得很,你就跟着我一同去,可不许说不。”

“重兄又高看我。风流跌宕重二少,百花环绕也嫌少,愚弟求着一睹盛况还来不及,岂会推辞?”钟承止边笑边回道。重涵几人特地等一天跟着军队回京,就为一睹围观的香闺佳人,那去歌舞升平之地岂能少了佳人?

“……”重演又一愣,“钟弟别听别人胡扯……我这名号都赖玉儿……”看着钟承止满是戏谑的笑脸,重涵不禁就与钟承止打闹起来。

钟承止挡住重涵开玩笑拍来的掌:“别闹,涵儿。叫我承止就好,这兄弟就心里认了吧,涵儿。”

“哈哈,承止不介意我当然乐意。承止以后不用对我客气,我认你这兄弟。”重涵爽朗地回道。

官道临近京城的一段,修得更为平整,车马易行,军队没过未时已到达京城。

京城南薰门外早已仪仗排开,车骑演象都摆了出来。七头大象头戴金辔,身披文锦,其上安置金莲花座,锦衣人跨坐象颈之上。数众骑马之士则头戴黑漆圆顶,身着红黄罨画锦服,手持画戟长矛,列阵而立。

至镇远大军离城门不足二里,远远听见铜锣一声,急鼓三下。象马列队盘转行于城门口,数圈后面北而站。只见七头大象前掌屈起跪地,敬拜北方,大声唱喏,再转过身来齐齐正对镇远大军一字站好。这时,天子与文武百官出城门,按品列位而站,迎接镇远大军凯旋而归。

萧正、重熔与另一位副将在城门口对天子行三跪九叩礼,随后走上前去,接过凯旋酒,君臣一饮而尽。象马队再次列阵盘旋,跟着天子与文武百官一起浩浩荡荡地从南熏门往大内行去,军队跟随其后。

进了南熏门,仿佛闯进了一个神仙天地,满城锦绣缤纷,处处花光夺目。

街道两旁被士兵拉着黄锦做隔,每家每户都挂着七彩的锦或布或花或叶,锦布随风飘扬,花叶清香遍途。

黄锦外,站满了看热闹的百姓,人车马驴层层围挤。男丁无所忌惮,伸着脖子张望。女妓们多骑着驴马,戴着连盖头的头冠。贵家士女则坐在插花小轿之内,掀开骄帘往外观看。

天子文武百官与军队行过,万人磕头高喊万岁,欢呼凯旋,亦有人投花扔绢、吹拉弹唱,四处响着不知从哪传来的乐声,一路花天锦地,笙歌鼎沸,整城欢腾,甚为壮观。

重涵他们的马车混在军队里,几人掀开车帘观赏着这难得的热闹,也不知看清哪家姑娘好看没有。

凯旋队伍沿御街经州桥过运河,走到内城的兵营便停步。天子与文武百官进宫。重涵与韩玉、张海云约好晚上一更霞凌阁见,还派了个小厮去通知李章明,其后便各自回家。

城门口各项礼仪花去不少时间,进城后又走得十分缓慢,到达军营时已是黄昏。元宵才过不久,晚上黑得早,几人行于回家路上时,天已完全暗下。军营在内城西北侧,而重府在内城东南侧,要转大半个内城才能到。

内城里住的不是在朝高官就是王公贵族,多为深宅大院朱门高墙。平日街道间就无甚行人,入夜更是安安静静一片寂寥。很多宅子大门与偏门全挂着红灯笼,不知是春节刚过还未来得及取下,还是庆祝北伐得胜而重新挂上。

幽暗的街道摇曳着月光与笼烛交织的暗红光晕,恍如分不清虚实的朦胧梦境。

重涵、钟承止一行,两辆马车一匹黑马,穿行其间。

车骑演象那段参考自《东京梦华录》:……象七头,各以文锦被其身,金莲花座安其背,金辔笼络其脑,锦衣人跨其颈,次第高旗大扇,画戟长矛,五色介胄。跨马之士,或小帽锦绣抹额者,或黑漆圆顶襆头者,或以皮如兜鍪者,或漆皮如犀斗而笼巾者,或衣红黄罨画锦绣之服者……

-

由于太繁琐,做了点修改。

-

另外关于人名昵称X儿,因多次有同学提到,这里说一下:

-

宋明感觉“儿”用得挺多。

-

宋太祖赵匡胤,小名香孩儿,宋代王安石,小名獾郎、獾儿,宋代苏辙第三子苏运,小名虎儿,明代将领李文忠,小字保儿,明代将领李文忠,小字保儿[网上搜索得]

-

就和现代对单名的人亲密称呼为小涵,阿涵或涵涵一样,不是啥特别哒( ̄▽ ̄)~

-

麻麻,习惯就好。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归京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