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好大一锅粥! > 第19章 会试日

好大一锅粥! 第19章 会试日

作者:犹未不之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10-26 14:10:37 来源:文学城

二月初八,会试第一场第一日。

天还没亮,七千多试子黑压压地聚于贡院大门前的广场上。无数灯笼在人群间起伏,与天空中还未消退的繁星遥相辉映。广场上站着一些士兵在维护秩序,避免有人拥挤插队。每位试子进场前都要被带进一屋内,搜身检查有无夹带。钟承止背上伤口虽已大体愈合,但原本还在包扎敷药,今日也干脆拆了,省得遭人怀疑。

自此开始,便是大华三年一度的会试,处处都由朝廷严加管理,容不得半点虚假。就算重家的二少爷,也无法再开后门,只能乖乖排队入场。入场顺序由地区划分,重涵、李章明、张海云和韩玉都为京畿路,排在最前。钟承止为荆湖南路,独自一人站去了后面。

到了这处,景曲终于无法与钟承止形影不离。进贡院前,钟承止要景曲随魏老回重府,后日再一起来接。

被搜检好的试子取好考卷,对着考凭上的千字文编号,找到自己号舍,坐进去便不可再随意出来。钟承止与重涵的号舍乃魏老事先安排过,具是最好的位置,不然若不幸被排在每巷茅厕旁,便要在臭味熏天中度过九天六夜,其悲壮可想而知。

号舍内逼仄狭窄,几乎只能容纳一人的基本活动。两侧墙壁上有高低两层砖托,托着两张木板。外面那张木板放在高层,里面的木板放在低层,便为桌椅,试子就如此坐答考卷。到了晚上把外面木板放到低层,同里面木板一般高度,便为床,试子就在这两张木板上和衣而眠。

会试的三场九天六夜,吃喝拉撒睡都要在这小小的号舍里解决,对于娇生惯养的富家子弟与活受罪别无二致。当年重涵自己硬要参加乡试,一进号舍便后悔个半死,又不好意思临阵逃脱,只得硬着头皮考完。但到会试,管你是名门望族还是寒门小辈,只要想靠科举入仕,谁也逃不掉。

与乡试一样,会试三场分别考四书经义、论道判诏诰表、经史策问。若说优劣选拔标准,实则并无定数,文采、理解、观点、策略都占些许,甚至连考官喜好都无可忽略。如在一项上特有所长,另几项稍弱亦有能中第者。例如策问上无甚见地,但写得一手绝好的判诏诰表,那也能给皇上当当笔杆子。总之得让考官觉得确有其才,值得被朝廷所用。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诸多关节,每个职位都需有人运作,并非个个都要雄才大略。像韩玉虽在才略上远不及重涵几人,但四书经义烂熟于心,文辞锦绣,书法遒美,运气好未尝不能金榜题名。李宏风前日的玩笑,实在开得有失气度。

三场考题中,策问最难,往往经史、兵策、天文地理、水利农田、治国大计无不涉及,最见试子之功力。但阅卷先读首艺,若首艺不佳,后面篇篇妙笔生花也未必能入得考官法眼。故说科考之成败,真不是全看肚子中的墨水,还得看制艺的水准。重涵请来的老翰林,可谓给钟承止帮了大忙。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功成名就,皆在此几日,误过一场,不开恩科便再等三年。满场考生不是冥思苦想就在奋笔疾书,当然也总有个别不同的,例如紧张得拉肚子的、发抖的、晕倒的、还有钟承止这个十分轻松悠闲的。

两日后,交卷散场。出贡院大门时,好多试子都是蓬头垢面,神情疲惫。

钟承止与重涵在停马车处碰到了李章明、张海云与韩玉,其实大家都是特地等着聚一聚说几句话。几人本想韩玉定是又要憔悴不堪愁容满面。结果一见,韩玉虽然略显疲惫,但满面红光神采奕奕,嘴角还带着掩不住的笑意。问了一问,原来前日韩玉与繁斐共度良宵,果然不仅仅只是一夜促膝长谈,那该做什么全都做了,还约得待杏榜题名,便再度良宵。

想来以韩玉的性子,若非繁斐心甘情愿甚至投怀送抱,绝不会强人所难。钟承止不禁觉着,即使披着霞凌阁华丽的外衣,看来终归还是市井之人,耍的还是女人心思。说京城不到十人可见,绝非属实。当然,女人耍点小心思只要不出恶意,也无可厚非,只要韩玉喜欢便好。而且钟承止知道,繁斐那日对韩玉说的话,不是虚言。

从小就养尊处优连个硬床都没睡过的重涵,两个夜晚在木板上睡得甚是难受。钟承止的伤口虽已拆线,但若触碰仍会感到疼痛,更是几乎两夜未眠。两人疲惫不堪地回到重府,大吃一顿早早休息,次日又同第一场一样,天还未亮就去排队入场,两日后再出来。如此三场辛苦磨成鬼,待全考完回家,两人都蒙头大睡了一整日,睡醒起来吃饱继续睡。

到再翌日早上,重涵睁开眼,在床上缓缓清醒过来,突然意识到,只要会试不落地,自己十几年不断的苦读日子就终于到了个头。尽管学海无涯,进翰林院当个庶常,干的还是做学之事。但再也不会像幼时那样,哭着闹着也被强迫读书写字,也不会像国子监时那样,一月三十天,二十七天全在背书作文,实在枯燥得紧。自己活了十八年,居然大部分时候都是书书文文,也太没意思了。

殊不知等到以后某日才发现,原来年少只有读书与玩闹的时候,才是一生中最悠然的时光。

会试阅卷时间较长,二月十八考完要到三月初五放榜。重涵在床上翻身一想,放榜之前简直就叫就无事可做,怎能不胡乱玩闹一场?

钟承止来京城已有整整一月,却几乎没出去逛过,重涵决定要好好一尽地主之谊,带着钟承止踏遍京城。重涵一掀被子,麻溜地跳下床洗簌穿衣,再往钟承止的跨院跑去。

钟承止早上起来又在院子里练功,看来一身功夫确非平白而来。重涵自从病好了后,武功就疏于练习,见钟承止如此勤奋,不禁有些惭愧,觉得自己也该补补功课。

当然,那定不是近几日的事。

重涵过去一把搂住钟承止的肩膀,乱了他的步子,拖到屋里去换衣裳,随后招呼魏老准备马车出门。

京城沿着御水河的临水道,街边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酒肆、客栈、茶馆与商铺。从临水道往东边延伸的数条小道以及运河两岸,又有各种小店小摊,热闹非凡。

大运河一年间日日不断地把江南物资送往京城。天色初明,水上就已舳舻千里,忙碌不休。船上与岸边满是吆喝的、停靠的、拉纤的、搬运的百姓,人声鼎沸,生机勃勃。而御水河只负责运送少数从水道入内城与皇宫的货物,便相对安静,时而有一些小舟轻泛,波光粼粼。

京城的街道与店铺,越往北靠近内城,越精雅宁静,越往南靠近运河,越尘俗喧阗,大雅大俗,各有一番风味。

重涵、钟承止与景曲在临水道靠近运河的地方下了马车。重涵要车夫把马车驶到临水道北边去等候,自己带着钟承止与景曲沿着临水道从南往北逛起来。

南边的店小而杂,街上还有推着车叫卖的、摆个摊解命的,另有不少街头艺人——说书的、唱曲的、耍杂耍的,样样不缺。钟承止似乎对所有事物都充满兴趣,几乎每家店都要进去瞧一瞧,见到小吃便要买来尝一尝,遇到卖艺的就要凑上去看一看。一路走走停停,吃吃喝喝。重涵跟在旁边充当向导及钱袋,给钟承止介绍各种风土民情,再随时递上银子。而景曲完全成了搬运工,硕大的个子严肃的表情,拿着还来不及吃的糖葫芦与大包子,着实有些喜感。

三人沿着临水道从南走到北,耳边的喧嚣逐渐消散,周围的行人愈来愈少。待走到内城附近,能看到内城城墙内的深宅大院露出些许屋顶和树冠,四下已经静得完全听不到人声,只有微微的风动水响。寻常百姓没事不会随便接近内城,这附近的河边便显得干净而清幽。岸边种着株株柳树,树下还有几张石头长凳。

重涵本想找家酒肆吃饭,钟承止指了指景曲抱着的一大堆吃食,表示这已足够当午饭了。

时已近三月,春暖初显,又是大好晴天,顿觉冬寒不再。眼前御水河碧水流淌,微波轻漾,浮光跃金,令人流连。三人在岸边长凳上坐下,消灭这一堆没吃完的东西,什么猪羊荷包、烧肉干脯、煎饼、香糕,还有梅汁、粉羹……

景曲抱着这些汤汤水水大包小包走了这么长一段路,居然滴毫未洒,半点未漏。重涵不由觉得与景曲比起来,街上那些耍杂耍的真是弱爆了。

钟承止每样都要吃,觉得太多吃不完的便往重涵口里塞,或分一些给景曲。三人花了好一会才把一路买的吃食全部干掉。钟承止已经撑得半分也不想多动,只想往哪躺一躺。石头长凳无背靠,钟承止便往重涵肩上一靠,闭目养神。

河风在午后暖阳下缓缓摇动着柳絮,令树下光影斑斓交错。重涵干脆转过身来,跨坐在长凳上,双手把钟承止搂到怀里靠着。

此时重涵对自己心意已非常明了,低头看着怀中钟承止圆润的耳背、微鼓的侧颊与些许露出的锁骨,那阳光下如羊脂白玉的肤色……重涵只觉得哪里都想吻下去,或者哪里都吻一遍,身体某处起着自己都无法控制的反应,又不敢下手。景曲可是一动不动笔笔直直地坐在不远处的另张长凳上。

重涵只能低头轻轻在钟承止耳边说道:“下午还想去哪逛吗,还是乏了,先回去睡会?晚上约了李章明他们在霞凌阁吃饭。”

“还要逛,待我肚子缓缓。”钟承止懒懒靠在重涵怀里,闭着眼睛回道。

重涵微微一笑,把自己唇轻轻点在钟承止头顶上。抱着钟承止的手,又紧了一紧。

休息些许,下午三人继续闲逛。北边街路的店都比较文雅,卖的多是字画古董、丝绸陶瓷,又或者为上好的香、茶、酒。

重涵全然未料到钟承止对这些文雅之物居然相当了解,何人的字画、哪朝的古董、谁庄的新茶、几年的好酒,每进一家店都像去砸场子的,没哪个小二能忽悠得了他,最后只能请掌柜的出来。然而与掌柜煞有其事地讨论一通后,钟承止又没啥要买的,继续去下家店砸场子。

尽管都是小二见钟承止与重涵一副不懂世事的膏粱模样,想宰一笔而出言在先,钟承止才回驳。但不少掌柜重涵也认识,砸了场子实在不好意思空手离开,便买了点小茶小酒,要掌柜的直接送去重府。其实重涵很想买点小物件送给钟承止,但见钟承止对古董玩物十分熟悉,似乎阅过真品无数,倒是不好随意相送了。

一直逛到马车等候的地方,三人便上了马车,往霞凌阁驶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