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好大一锅粥! > 第12章 李宏风

好大一锅粥! 第12章 李宏风

作者:犹未不之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10-26 14:10:37 来源:文学城

此李非彼李。

李章明与重涵自幼便是好友,自然得益于其父辈的交情。李章明之父李云从,是位古往今来典型的贤臣,从来都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除了军事与民生孰重孰轻这一大分歧,李云从与重绥温的在政见上并无太多矛盾。毕竟和平年间,一国之维续,更多的是细琐之事。像农、商、工、礼这些杂务,两人只会各抒己见,从无刻意对立。偶有争论之时,也对事不对人。例如才打赢的北伐,李云从大力主和,重绥温主战,朝堂上两人吵得不可开交,朝堂下却完全没影响到重李两家的关系。

而李宏风的李家与重家,可谓政治上的死对头,平日怎么对着干怎么来,每每遇事便是吵不完的架,完全是史书上有你没我的政敌写照。这样的关系往往意味着两个家族在未来会有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卷入成千上万条无辜人命。但对于此时两个少年来说,他们未曾多想其他,只是单纯的……互相看不顺眼而已。

两人年纪相仿,家族地位相当,关系却是互不相善,于是难免被人从小比到大。论才学,两人皆是才思敏捷,年幼出名,这也是两人自小就杠上的原因。从来文无第一,比来比去谁也说服不了谁更高,徒增了些火药味。论人气,重涵显然更胜一筹,走到哪皆是众星捧月,李宏风望尘莫及。但重涵每年有近半呆在南方,这时日里不少墙头草会被李宏风招了去。待重涵回到京城,又立马收回失地。如此一来二往,年年反复,加之总有人煽风点火,便让两人关系更是恶化。当然,这种恶化是在心里,表面上大家还是礼数周到,可能一同出现时也从不回避,只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两人,不对付。

而最让重涵深恶痛绝的是,李宏风居然还斗长相。

其实世家子弟长相大体都能入得上等。过去选官须察身言书判,样貌也是标准之一。传说钟馗德才兼备,高中状元,却因长相丑陋枉死殿上,便是一大反证。本朝虽将身言书判试与诗赋试一同废止,但上位者样貌端正,早已成了约定俗成的规则。殿试过后的朝考还要专挑年貌。即使做武将,也须面具威色,才震得住军痞。开国功臣不谈,看看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不说个个仪容俊伟,何曾有人不堪入目?至于达官贵人找的妻妾,那可就真是如花似玉,一位比一位俏。如此延续下来,又从小锦衣玉食养尊处优,世家子弟几乎个个都眉清目秀。

再者,美丑一事,人人喜好不同。就说京城那各家的名姝,文人也爱争来论去。你爱这位的丹凤眼,他喜那位的桃花目,从来也排不出个公认的第一。这寻常男子,谁又会当真去互比容貌?

每年流传于京城的霞凌四榜,其中之一的美男冠玉榜,众所周知多半看的还是才学品德,余下小半才拿长相略做参考。堂堂男子汉大丈夫,才居首,貌居次,才貌双全更得人心。

自重涵得知有霞凌四榜起,冠玉榜第一就是他大哥重熔,从未变动。但冠玉榜不录已婚之人,重熔成亲那年,便是在榜最后一年。那年恰逢秋闱,重涵不知为何,非要没事找事跑去应考秋闱,还真给中了举人。放榜次月重涵才刚满十五,仅仅年龄就是令人震惊的事,主角还是重家的二少爷,这一下便在京城炸开了锅。次年的冠玉榜,重熔空出的第一即由重涵接任,再次年蝉联。然而去年毫无征兆的,冠玉榜第一变成了李宏风,重涵排到了第二。

自此,李宏风便开始日日炫耀,事事不忘提及冠玉榜,更不忘强调自己名列重涵之上,弄得重涵烦之又烦。尽管重涵之前从未在意过冠玉榜,但毕竟被重家包揽了多年第一,重涵实在受不了竟被死对头李宏风占了上头。而且重涵觉得榜单突然变动,定是李宏风暗下做了手脚,自己能十五岁夺魁可是因为桂榜提名,李宏风这一年间何曾有过了不得的事迹?但霞凌四榜每年清明放榜,重涵还在南方,待回京城时榜单已挂了一个月,再查也没什么意义。

那日在建安镇酒肆吃饭时,张海云正提到李宏风,重涵就眼见着钟承止从门口走了进来。钟承止漂亮得异于常人,寻常丽色根本无法与其并论,饶是喜好再不相同,也无法否认钟承止容貌绝顶。就好如山间野花各有芳华,然牡丹一出,即使不喜富丽之态,但谁能否认其艳冠百花?重涵当时有一半心思是瞧你李宏风还能如何得意,起了要把钟承止带给李宏风看得自惭形秽的打算。没想后面生了别的事来。虽然也没过多久,现在重涵是真把钟承止当兄弟,早忘了李宏风那茬。可此时偏偏冤家路窄,重涵前意又生,不禁想到若今年冠玉榜能让钟承止拿了第一,那倒是名至实归,自己也乐得快活。

钟承止与重涵几人在不远处仔细听了会吵架。原来李宏风开后门插队本不是什么大不了之事。春闱试子都是半入官场之人,这种事还不是见多不怪。惹得被众人围攻的原因,是李宏风从下马车到行至偏门的一路上,就在对排队的试子们指指点点评头论足,且多为贬低之意,尽管只是对着他同行人说,但这么多人怎会没几个耳尖的?大家排队正无聊,一下就传了开去。读书人自视清高,被无端嘲笑,一有人起头立刻群起而攻之。就算李宏风再如何辩才出众,也一嘴难压众口。

能中举的不会没点真才实学,一时间贡院偏门口犹如文酒会。举子们个个伶牙俐齿唇枪舌剑,说的都是道德大义,还要引经据典文辞锦绣。往小了说是:“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往大了说是:“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偏门接应的小吏也殃及池鱼,被骂了个狗血淋头。还有人堵住门口不让李宏风几人进去,显然此事难以善了。

李宏风被围在人群中也没闲着,他并未恼羞成怒口不择言,而是气势汹汹地与周围人理论起来。能与重涵斗这么多年,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灯,竟辩得几人哑口无言。于是这架吵了好一会,非但没能平息,还有越来越盛之势。此处接近队尾,很多人干脆不排队了,都跑来围观,不时有人加入战局,好不热闹。

魏老看了看情况,对重涵说:“看来一时半会进不去,二少爷与钟公子、景公子不如先回府,或在马车内休息,待老奴稍后打点好再叫二少爷与钟公子过来。”

“没有别的门能进了吗?”重涵问。

魏老:“因不日即将举行会试,礼部已做好了清理布置。其他几个门都已贴了封条,不予进出。”

重涵:“那能否要个人出来?反正就按个手印不是。”

钟承止不由瞅了一眼重涵,看来重家二少爷果然从小优待非常,才会有这种少爷思路。

魏老回道:“手印要按在专门的录册上,不好随意取出。不过事前不知会有此情况,待老奴去问问。”

钟承止抬头看了看贡院的围墙。为防止考生作弊与有人私自进出,贡院围墙修得相当之高,足足二十尺有余,墙头还插满荆棘。站在墙角下往上仰视,更显出贡院之威严。围墙的四角建有岗楼,开考至放榜期间会有士兵站在岗楼内监视贡院里外,但平日无人值守。

魏老正要离开,钟承止先问道:“只要进去就行吗?”

魏老点头道:“是,二少爷与钟公子的考凭都已备好,盖个手印即能取走。”

“行,这边来。”钟承止抬手指了指围墙的另一头,便转身朝那方向走。

重涵莫名其妙地跟了上去,魏老与景曲紧随其后。四人离开吵嚷之处,沿着贡院围墙慢慢走。同样为防止作弊与私自进出,贡院周围有很宽敞的空地,严禁百姓搭建与摆摊,科考时节更是严禁百姓靠近。故四人走了一段后,四下便阒无一人。

钟承止看向景曲:“你带魏老。”说着转身一把搂住重涵的后背,另一手捞起重涵的双腿,将重涵横抱在怀,接着一跃而起,在围墙上借力点了两脚,再度弹高,片刻之间就跃过了二十尺高墙,碰都没碰到墙头的荆棘。而外墙内还有内墙,比外墙要矮不少,钟承止刚落地二话不说又即刻跃起,在外墙上点了一脚越过内墙,落到了贡院里面。景曲跟在钟承止之后,同样几个跳跃抱着魏老进到贡院里来。

待放下重涵,钟承止问:“再往哪走?”

魏老刚被景曲放下,一脸平静,整了整衣裳,再指明方向,示意几人跟着他走。钟承止与景曲便跟着魏老朝贡院大门方向走。

重涵一时还没反应过来,愣在原地站了半晌,才赶紧跟了上去。

“喂,能不能先打个招呼?”重涵有点悻悻,嘟着嘴对钟承止说,又瞧了瞧钟承止后背,“背没事吧?伤才刚愈就跳这么高……”

钟承止看着重涵一笑:“没事,早该活动下筋骨了。一会出去也不走门的话,给你先打个招呼。”

重涵听完想了想,嘴角一翘:“不,一会我们出去走偏门。”

一行人走到贡院大门旁的一间堂室,里面已经有人等候,魏老上前说了几句。钟承止与重涵便在录册上按了手印,取走了准考证,前后一共也没花到一刻时间。

几人回头走到偏门,从里面就听到外面还在吵。偏门已关起,两个小吏在门旁商量着什么。魏老上前招呼了一声。小吏回道:“这边外面正乱着,几位不如从正门出去。”

重涵嘴角掩不住的笑意:“不用,我们就走这门。”

小吏又劝了几句,还是不成,只好打开门。门外的人见偏门打开,立刻齐刷刷地望了过来,吵嚷声一时停下。

重涵抬起腿迈过门槛,看着被试子们包围的李宏风,装出一脸惊讶:“诶?这不是李宏风李公子,怎会在此处?”重涵左右望了望,“难不成……是考凭未取,又不欲排队,便想走偏门插队?这……可不好啊。如此多试子都在辛苦排队,身为堂堂李丞相的公子,更要以身作则,为众表率,怎能做出倚官仗势只图自己方便之事?”

此话一出,围攻的声音顿时再度响起。

李宏风一脸怨气地对着重涵道:”重公子为何会在里面?莫非也是插队?”

“我一清早就来了,还未有几人排队,取了考凭后便在院内逛了逛熟悉一番考场,故现在才出来。没想就遇上了李公子,实在是缘分缘分。”重涵一边文不加点说着白话,一边乐呵呵地看热闹不嫌事大。

李宏风嘴上要斗个痛快,心中却明白插队走后门非是光彩之事,一直避免说出自己姓名。最后一日还在排队领考凭的,多半不是京城人,故也无人认识李宏风。可重涵一句话便暴露了李宏风身份,谁会不知当朝左丞相兼同平章事李桓李大人。不过都是李大人,李桓在民间的名声可远远不如李云从。这吵架的风向立刻开始变了……

“哼,李丞相一心贪图安逸能战不战,生出的儿子果然也是这种货色!”

“霸着宰执之职尸位素餐,只谋私利,祸国殃民!”

“上梁不正下梁歪!”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一层一层挤在一起,话出谁口难以辨别,有些人便胆子大了,说得越来越难听。

重涵回头要小吏关上门,然后带着钟承止、景曲与魏老特地走到李宏风身旁,行了一礼:“李公子就好好排队吧,何必闹这么大场面。我们先告辞了。”

李宏风方才在众人围攻之下,仍是面不改色一副舌战群雄的模样,此时脸上却露出了明显的愠色。他正要张嘴反驳重涵,这时,一个清脆的嗓音响起:“李公子,我们走吧。本次科考我应不应考亦是无碍。”

重涵这才发现,李宏风身旁站了个半大少年,长得娇小,面容稚嫩,想来岁数不大。李宏风带了两名高大的随从,少年站在其间,被挡了半个身子,十分不显眼。

“三年一次科考,如何能随意错过?别管这些人,我们进去就行。”李宏风说完便使唤自己的随从,要他们推开几个挡在偏门口的试子,准备冲进去。”

两名随从长得三大五粗膘肥体壮,轻轻一挥就力道不小。读书人则多是手无缚鸡之力,别说对抗两名随从,能站稳了就不错。门口的几名试子直接就被随从推倒在地,痛得哇哇直叫。这一下子惹得群情激愤,后面围观的人也涌了上来。开了半天的文酒会没比出个胜负,变成了武斗会。

那少年身材矮小,被涌来的人群挤得踉跄,脚下一绊正要摔倒,钟承止向前一迈,一把将其扶住。

一抹绿光在钟承止双瞳中一闪而过。钟承止对少年笑了笑:“你跟我来。”说完便带着少年往人群外走。

涌来的人群并未给钟承止让开道路,但钟承止抬手往前轻推,所碰之人无一不立刻退走一边,还全然察觉不出是被人推开。如此这般,钟承止两三步就带着少年走出了人圈,景曲也一声不响地紧跟在后。倒是重涵与魏老被留在人圈里,好不容易才挤了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