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寒松传 > 第21章 殷潜光

寒松传 第21章 殷潜光

作者:lemon drop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1-01-21 08:40:15 来源:文学城

傅易说他认一个女儿并不需要凭证,倒是真的。韩松又去拜见一回刘将军的夫人,这事就算过去了。她本以为姜氏心愿得偿,该放宽些管教。不料姜氏知道了,竟有要以一套大礼待她的意思,来往侍奉的仆役更多了。韩松心结未解,不愿让人近身。几天下来,双方都很疲倦。

这一日晨间,韩松正襟危坐地任一位年长侍女给自己梳头发。那侍女动作十分温柔,她却紧盯着铜镜,心中忐忑。此时姜氏领着一个十岁出头的女孩儿过来,说道:“小公子身边本应有个年龄相近的女孩儿使唤的。近日府中进了一批新人,婢子见有一个年纪小的,还算伶俐,便要过来了。”

那女孩儿梳着简单的双鬟,裹在一身厚袍子里显得十分瘦长,伏在地板上深深行礼。韩松看她紧张,问道:“你叫什么呢?”

女孩低着头,轻声答道:“奴在家中叫做小妹。”

姜氏道:“这样人家的女孩本没有名字的,小公子看什么喜欢,给她起一个便是了。”

韩松听了感到不自在,说道:“我不会起名字。”

她看看那女孩,也不知说什么好,又道:“那你陪我去上学吧。”

姜氏道:“今日下大雪呢,小公子穿上裘衣。”

一旁的侍女闻言,抱来一件浅色的短皮毛斗篷。那斗篷韩松穿过,仿佛如一床被子压在身上,忍不住道:“我不想穿,太沉啦。”

姜氏道:“这是女主人少女时的衣裳,是太大了些。马上要过年,府里正在采买皮料,很快便可替小公子做一件新的,一定叮嘱匠人做得轻便些。”

她这样说,韩松便有些词屈。她看到那叫小妹的婢女穿着不合身的衣裳跪在一边,更加不好意思起来,默默地让姜氏给自己披上了。果然穿了以后只有走路的力气,小妹一言不发,替她撑起伞跟在一边。

姜氏还要派人送她们,韩松嫌人多,拒绝了。出门才见风雪呼啸,确实难以行走。两人往另一侧的建筑去,除了回廊,还要穿过一段积雪的中庭。小妹自己不过是个孩子,努力给韩松撑伞,肩头发梢很快就积满了雪花。韩松见了很是歉意,说道:“我有斗篷呢,你自己打伞吧。”

小妹小声说道:“多谢小娘子,我……奴不要紧。”

她惯用的语言与姜氏不同,韩松便问道:“你是本地的人吗?”

小妹说道:“是的。”

韩松想问问她家中情况,又恐怕说中伤心事,一时无话了。好在这段路程也不算很长,很快两人进了东面一座大厅,里面烧了许多炭火,暖气扑面而来。大厅是用以读书的,通道一侧则有几间厢房,供仆人们随时响应召唤,准备茶饮。韩松把斗篷解下来,小妹收了伞,从她手里接过。韩松想要道一声谢,她已低着头退到一旁的一间厢房里去了。

大厅颇为宽敞,排列整齐着十几张几案,各对应一个男孩,都是十几岁的样子。但此时没有人在看书识字,都三两成群地聚在席上,叽叽喳喳地说话。

其中有一个男孩穿蓝色衣裳,正是刘不弃,他远远看到韩松,有些意外,起身到门口来迎她,说道:“你怎么到这儿来了?”

韩松说道:“我去见过夫人,夫人让我随你一起上学。早前问了姜姑姑,她说你们在这里。”

她环顾一圈,犹豫道:“今日没有课吗?”

不弃道:“今日先生没有来......”

这时其他男孩见韩松与不弃说话,都十分惊奇,纷纷拥上前来看,问道:“哪里来的小妹妹?”

不弃态度很庄严,介绍道:“青霜是西陵侯家的孩子,我的表侄女,母亲让她与我们一道上课。”

韩松闻言行了一礼。她看不弃小脸十分严肃,忍不住好笑,说道:“既然一同上学,应当平辈论交才是!”

小少年们也纷纷回礼。礼毕一人笑着说道:“妹妹不要伤心,这屋里的都是季叔的侄儿辈!”

原来这一间族学里唯独不弃辈分高,怪不得平日没有人找他玩。

不弃又解释道:“你来的时候是不错的,吴先生每日辰时上课,午时放学,旬日一休息。但是今日先生不在,只留了一道题给我们。”

韩松问道:“什么题?”

不弃把她领到大厅前面,只见正前方有一张几案,钉着一张薄绢,上面用简笔画着一张图形,是一座城市坐落在交汇的山水间。旁边一行小字写道:

“今有一城在山水之间,步卒一千,水军三千,城主坚壁不出。

汝有步卒数万众,车船俱无,试问如何取之?”

韩松看了题目,惊讶之余十分佩服:不愧是将军家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做行军打仗的题目。

那画像和她之前见过的地图一样,十分抽象,城池旁边两条斜线是山峦,一道波浪是水系。韩松觉得这图像之简陋堪称可有可无,但乍看之下,又觉得有种隐隐约约的熟悉。她盯着那图示又看了一会儿,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一幅画面。那是她在狭窄的渔船上看见的夜景:水面上火光点点,一面是陡峭的山崖,一面是宽阔的大河,山河交汇之间有一座黑色的大城……

这是绵城!只不过对角转了一圈,但山河形势并没有变化。

她曾有过疑惑,所谓的樊山大营与绵城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听起来仿佛是本州一座大城,以及独立于附近的军区。傅易可以投奔刘将军,却要被绵城的守卫缉拿,说明两地长官并不亲密。可如果说绵城在考虑投靠许謇,刘宗源目前不同样如此吗?

是他对自己的外甥过于包庇,还是他也在思考其它的路线?

她一瞬间想出好远,不弃却以为她被吓住了,说道:“别担心,平日里没有这样的题。”

韩松问道:“平日没有?”

不弃说道:“吴先生教文章算术而已,哪里管行军的事情?我们都猜这是我父亲出的。”

韩松道:“他为什么要出这样的题?”

不弃道:“是在考验我们吧,我兄长入仕前,父亲就给他出过三道题。”

韩松又问道:“那你们如何答呢?”

不弃道:“大伙儿还在商量呢,先生既然把题目留下,便是可以讨论的意思。”

他怕韩松无聊,又提议道:“青霜既然来了,不如请青霜做主持。”

一众少年看韩松穿藕色衣裙,双眼明亮,十分可爱,也都笑嘻嘻附和。韩松便走到地图前,道:“哪位兄长先说?”

少年们看她并不怯场,纷纷叫好,一人嚷道:“我先来吧!”

这个少年看起来比不弃大一些,系着红色发带,起身先文绉绉地说道:“在下在族中行十六,妹妹叫我刘十六便是。”

旁边少年起哄道:“你还要念一遍身世籍贯吗?”

十六嘘开同学,正色道:“我的解法是这样的:既然城中不肯出战,我便使激将法,在城外天天叫骂,直到城主忍无可忍,领兵出来,我便可以大军击破之!”

他抑扬顿挫,还辅以手势示意,十分戏剧性。众少年听了一片笑骂声。韩松点点头,说道:“有道理。”

大家看她小脸上煞有介事,都哄笑不止,刘十六亦笑道:“哪里有道理?”

韩松觉得他有意玩笑,附和他罢了。她还没回答,一人便道:“胡说八道!”

韩松循声望去,是后排一个少年,长得和刘十六有几分相似,但是面色冷硬,好像随时预备发怒似的。他说道:“阿兄做事总不正经!题中言明城主坚守不出,便是要你出兵破之。你既然知道,为何要胡乱敷衍?”

刘十六也不生气,笑嘻嘻说道:“好吧,弟弟说得有理,愚兄受教了。”

他想了想,说道:“我麾下多出对方数倍,正面进攻可也。既然城畔就有山林,就地取材制造器械,用长梯翻越城墙,用梁木冲击城门即可。”

刘十九道:“我从角楼上射箭则如何?”

刘十六道:“我以盾甲护卫之。”

刘十九道:“我从城头浇滚水阻之。”

刘十六道:“你人手匮乏,不能持久。我强攻不退。”

刘十九道:“我出水军从后方射箭袭扰,你无有舟船,不能阻止。”

刘十六凑到地图前看了一眼,道:“你能在江河上游荡,却不敢下岸。我分弓手回击,仍然不退。”

两个十二三岁的男孩论起攻城,居然有来有回,身临其境一般对弈起来,言语之间如有刀剑之声。周围的男孩都认真倾听。两人往来十余回合,刘十六说出最后一着,刘十九默然不语。片刻后,说道:“既然这样,算你可行。”

刘十六一脸严肃顿时消失了,怪叫道:“弟弟这样苛刻!我答你这一番盘问,战战兢兢,才得一个’可’字!”

刘十九哼了一声,并不回他。

接下来一番讨论要简单得多,有人提出火攻,有人说使用反间之计,有人要乘大鸢从山上飞进城中,甚至有人提出美人计。

刘不弃大约是自视是长辈,有意谦让,轮到最后才说话。他想了一会儿,说道:“二十三说掘破城墙,我有一策,与之略有不同......我听说古人能掘地为通道,如果有能干的匠人,从城外掘地道到城中,再令将士出其不意进入城中,也能破城。”

这计策听起来实在很耗人力,也考验技术,韩松颇为怀疑其可行性。但到底也算是创意,她便也认真赞许道:“很有道理。”

一男孩忽然道:“十九还没有说!”

刘十九便是之前辩论的那位傲慢少年,大家闻言都看向他。韩松见他沉着脸一言不发,便解围道:“十九哥哥虽没有提出解法,也已经发言过了......”话音未落,刘十九已经站起身来,傲然道:“我还有解法。”

韩松自听了他的名字,总觉得有些亲切,含笑道:“请讲。”

刘十九说道:“看其形势,此城临河而建,在山谷之中。我既然人手充裕,便趁汛期筑堤引流,使河水倒灌入城中。守军即便没有溺亡,也无法作战,必然投降。”

一阵沉默,刘十六本已举手要叫好,拍了一下手,又放下了。

众少年都面面相觑。韩松亦感觉一阵凉意。她说道:“十九哥哥,我觉得这个法子不太行。”

刘十九冷冷道:“为什么?七国时武安君便曾经引水灌城。”

不弃蹙眉说道:“阿峻,两军交战,杀伤的是士卒。你若灌城,全城的人都要死啦。”

刘十九道:“题中也未问你要留多少活人。”

刘十六正色说道:“出兵夺城,哪有要一座死城的?你若再领兵去别处,别人知道首领如此残暴,又如何能信服你?阿峻,平日总是你说我的毛病,如今我要说你的毛病。你行事太过偏激,一有挫折,便要拼个鱼死网破,其实我们说着玩罢了,何至于如此!”

刘十九怒道:“做题而已,做什么扯那么远?灌城莫不是办法吗?何况谁说残暴将军得不到人心?张屏林在漠北屠了八个县,南下时手放得软些,天下还要夸他容忍。人心如风中杨絮,辗转而已,谁会记得你此前做过什么?”

韩松冷冷道:“你怎么知道?”

几人闻言都转向她,韩松说道:“张将军攻打梁城时我正在城中。火中尸体遍地,都是平民,我当时就想,这一幕我永世也不会忘记。”

忽听一人笑道:“倒很有志气!”

众少年都吓了一跳,纷纷站起来。只见两人穿过间廊走进厅中。为首是位身穿黑色袍服的中年男子,身材魁梧,面相威严,眼角有一道长疤。此人举止中有种张缄那样森然的气势,韩松一看,便猜测大约就是刘宗源将军。他身边跟着一个手持卷轴的年轻人。此人黑发披散,面容朗锐有英气,但身材高瘦,颧骨凸出,加上披着一领大裘,看起来十分病弱。

不弃叫道:“父亲!”

刘宗源应了一声,他脸上带疤,望之十分凶狠,见了不弃却眉眼舒展,一幅慈父的样子,温声说道:“来见过殷先生。”

众少年都向那年轻人行礼,此人笑了笑,说道:“不必客气,在下殷昀,受扬威将军的托付,教导少主而已。”

他伸出手上卷轴,分别在刘十六和刘十九的肩上轻敲了一下,说道:“还有这两位公子。”

刘不弃和刘十六十分高兴,立即拜倒在地。刘十九盯着他看了一眼,行动便慢了一拍,好像有些怀疑似的。

殷昀并不介意,只道:“多礼了。”

他又转过头来,望着韩松说道:“这也是将军族中的孩子吗?”

刘将军目光也落到韩松身上,浓眉扬起,显然不认得她是谁。不弃忙道:“父亲,这是表哥带回来的女儿。”

刘将军哦了一声,说道:“是有这事,这是——”大概此事有点复杂,他顿了一下,说道:“先生几次来时,都与仲明错过了。这是西陵侯家的养女,现在寄在我家。”

殷昀听了,转向韩松道:“女公子小小年纪,很有见识呀。”

韩松看他身上没有积雪,大概是早已坐在隔间里听他们议论。殷昀虽然一副病容,但眼眸深黑,凝目时十分锐利。她被其气势所摄,有些局促,说道:“只是有感而发。”

殷昀看她矮小,想要俯身与她说话。但一弯腰,裘披风沉重地坠到地上,他仿佛撑不住这衣袍一般,顺势在席上坐下了。此人举动很洒脱,语气却很和气,说道:“小女郎既然今日来了学堂,不如也答一答这道题吧。”

韩松望一眼刘宗源,这位将军面有诧异之色,没有阻止。她心知这是个机遇,但能说的都被刘家兄弟说尽了,她又哪里读过兵法,一时间险些冒出冷汗。殷昀看她不能答,微微一笑,说道:“那——”

韩松忽然想起那副地图来,灵光一闪,说道:“我想城中长官虽然可以自保,但一定也心里焦急。我兵力远胜于他,如果派人与他商议联合,不需作战,也能取此城。”

殷昀长眉一挑,说道:“他为什么心里焦急?”

韩松说道:“坐拥险要,却只能等别人来打,为什么不急?”

殷昀又道:“他出去能做什么?”

韩松说道:“大山大河,想必有很多可去之地。”

殷昀顿了顿,忽然问道:“你说张屏林打梁城时,你在城中?”

韩松说道:“是,义父带我渡河从丹岩入郁州。”

她说完了,厅里十分安静。一旁的少年脸上都有困惑的神色。韩松双眼盯着殷昀领口一道竖纹,紧张得心砰砰直跳。殷昀目光在她面上扫了一圈,抬头对刘宗源说道:“昀想收一个女弟子,小侯爷能答应吗?”

刘将军亦看了韩松一刻,说道:“潜光既然不怕麻烦,我自会与仲明说。”

韩松舒了一口气,忙向殷昀行礼,又想起要谢刘将军,一时间手忙脚乱。殷昀面相锋锐,对孩子倒颇为耐心,等她站直了,问道:“几位叫做什么?”

几人依次答了,不弃大名叫刘逸。刘十六名嵘,十九名峻。

韩松道:“学生名松,平时唤做青霜。”

殷昀念了一遍,笑道:“我年幼时,长辈常说,孩童过于聪慧,恐怕不能久寿,其实果然。你家中也是这样的担忧吗?”

这新老师的话听着像咒人,不但韩松面露迷茫,一边的不弃等也呆若木鸡。殷昀看她张口结舌,不由轻声发笑。他作势要起身,动作十分缓慢,好像承受着什么痛苦似的。几位少年忙上去搀扶他,他摇摇手,自己站直了,说道:“我住在西苑。逢双日的申时,请几位公子来我这里念书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