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寒门新贵(科举) > 第9章 离开小村

寒门新贵(科举) 第9章 离开小村

作者:月白作秋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6 14:12:48 来源:文学城

见到这实实在在的银子,一家人才完全清醒过来。

谢富激动到过来搂住谢熠:“三弟,我就说你行的,哈哈哈!”

谢明也是笑道:“三弟,恭喜恭喜。”

谢长福和陈氏不知说些什么好,只是陪着笑,谢熠将那三钱银子交给陈氏,说道:“娘,你拿着,后面我挣了钱都给你存着。”

陈氏却将银子还给他,说道:“你去了董掌柜那里,里里外外都得用钱,别的不说,添件新衣裳是要的,这银子还是你拿着,等后面赚了钱,娘再帮你存着。”

谢熠道:“我有的,我自己留了些。”

他怕陈氏有心理负担,将话题引开,说道:“明天巳时董掌柜会来咱们家,主要找你和爹谈我到商行当学徒的事,我是乐意去的,现在就看你们的意见了。”

陈氏果然说道:“我和你爹当然乐意你去。”

谢熠道:“那就好,明天董掌柜来你们说好就行。”

陈氏问道:“爹娘该准备些什么?”

谢熠道:“做顿饭要的,再请长坤叔和里正过来做个见证。”

陈氏道:“要得,吃完饭就让你爹去说。”

谢长福道:“爹待会帮你去说。”

谢熠“嗯”了一声,又说:“先吃面吧,再不吃坨了。”

陈氏才道:“吃,你们都吃。”

因为谢熠有了这样的出息,他做了这样一顿饭,家里人也不指摘他铺张,而是高高兴兴跟他庆贺,并不扫兴。

吸溜——!

谢富先吸了一口,表情夸张道:“好吃!好吃到嘴里放鞭炮。”

谢明笑道:“二弟你也太夸张了,真有这么好吃,嘶——!!!”

谢明也惊喜起来,倒不是他们饿太久尝到肉味就觉得好吃,而是这碗面的确美味。

谢明问道:“三弟,这是怎么做的?你怎么会做?”

谢熠道:“我们上次去那家面摊吃的时候注意到了,我想着让爹娘也尝尝味道,跟老板打听了怎么做,恰好董掌柜给了些钱,我就自己买食材回来做了。”

他又说:“爹娘,你们觉得怎么样?”

陈氏道:“好好。”

谢长福道:“不错。”

夫妻俩向来是不多话的,这么说其实内心已是欣慰至极。

三斤面条,一斤多臊子,一家五口吃了个精光,这也是谢熠过来之后吃得最好的一顿。

谢熠说道:“等以后赚了钱,不说天天吃这个,一个月两三回咱家吃得起。”

陈氏道:“你们有那等本事爹娘自然不说什么,只是要记住一点,钱该花花该省省,咱家花钱的地方还很多,以后你们娶媳妇就都得用钱。”

谢熠道:“我晓得。”

陈氏道:“旁的娘也多说什么,你和你爹去长坤叔和里正家说事去吧,晚了怕他们歇了。”

谢明和谢富起身,表示他们也一起去。

于是父子四人提了灯笼,先去了较远的里正家,谢长福说了请里正巳时正到家,里正识字,到时如果董昌浩要定契约立字据,都由里正帮忙看着。

谢长福是老老实实的庄稼人,从不与人口角,每家每户有什么事他都肯帮忙,名声是不错的,里正自然乐意帮忙,还连翻夸赞谢熠有出息,谢明和谢富来日也是不可限量。

四父子谢过里正,辞别后到谢长坤家。

谢长坤这边不消多说,都不用谢长福开口便知来意,连连应允,还跟谢熠谈了许多昌浩商行的规矩和当学徒的细节,谢熠虽然是去当假学徒,也是认认真真听完。

从谢长福家离开时,天已经完全黑了。

农家人多早睡,夜晚少点灯,乡间村里便是黑灯瞎火,天地一片漆黑。

四父子点了灯笼,谢长福在前面领路,三兄弟在后面跟着。

谢熠道:“二哥,我先到镇上去,如果还有其他学徒的空缺,我第一时间跟董掌柜说。”

他向来知道谢富的心思不在田地上,也是真心想拉这位二哥一把,当然,最最主要的是谢熠为将来做打算,他到镇上炼盐,不可能一辈子都耗在这上面,等炼盐走上正规,他有了积蓄之后,他就打算到书院上学,正式走上他的科举之路,到时候把炼盐的法子交给谢富再好不过。

谢富听他这样说,自然高兴,说道:“好,我等着。”

谢熠又道:“大哥有打算吗?”

谢明道:“我不是做生意的料,你帮二弟留意就行,我只管帮爹娘照料好家里的田地。”

这也是谢明的肺腑之言,他向来乐于耕种,同时身为长子,也讲照顾家庭的责任。

人各有志,谢熠也不勉强,便道:“这样也好,我们先这样说着,以后有更好的法子,我们商量着来就是。”

谢明道:“嗯,咱俩各自出力,帮爹娘挣出一份家业来。”

谢长福提着灯笼,虽不开口,听三个儿子这么说话,不善言辞的他嘴角也有微微笑意。

天上星斗灿烂,他们提着小小的灯笼,在乡间田头走回家。

第二日全家人早起,为帮谢熠迎接董昌浩,将院子里里外外都打扫一遍,陈氏更是让谢长福去借了三斤小米——煮米饭对他们来说是招待贵客最高的礼仪,谢长福更是狠心杀了一只鸡。

临近巳时正,谢长坤和里正先到了,谢长福陪他们先喝茶,谢熠三兄弟则到黄泥村村口去等。

由于谢熠到镇上当学徒的消息早在村里传开,便有不少乡亲都过来看。

谢熠三兄弟等了不多时,远远便见看村口外跑来一匹马,董昌浩骑着高头大马而来,威风凛凛,在乡下牛羊多见,马可不常见,能骑马的人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平时只有刘财主下乡收租才能得见。

谢熠三兄弟迎上去,董昌浩下了马,谢明上去帮忙牵马执鞭,董昌浩也不客气,将马匹给了他。

“三位贤侄又见面了。”

董昌浩无不客气地说道,不待谢熠三兄弟回话,他看了一圈黄泥村,又说:“算起来我也有十多年没来村里了,我记得当年村口这棵树还只有碗口粗,现在怕是你们都抱不过来了。”

谢熠道:“就像伯伯的生意越做越大。”

董昌浩一顿,随即哈哈大笑,“贤侄这话说得妙,不过我也记得你说来日方长,有朝一日你也会长成参天大树没,成就绝不在我之下。”

谢熠笑道:“那我这颗小树还得伯伯多多栽培。”

董昌浩:“彼此彼此。”

他们有说有笑,旁边围观的相亲无不钦羡,其中有一些跟董昌浩相熟的乡亲便上来搭话,一个两个直夸谢家老三的好,董昌浩待人接物比谁都娴熟,一一应付了,随后才跟谢熠往家中走去。

谢家今天当真是“扫榻相迎”,虽说简陋,但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董昌浩一眼便知谢家拿出了诚意。

谢熠还说:“家里简陋,伯伯将就些。”

董昌浩:“伯伯小时候比你们这还差些了,无妨无妨。”

谢长福夫妇和屋子里的谢长坤还有里正听闻动静,一齐出门迎接,双方都是熟人,也不用讲太多客套话。

董昌浩先将带来的一个篮子交给谢熠,说是带来的一点见面礼,谢熠代父母收下,随后双方在里屋喝茶谈天,刚开始说的都是些陈年旧事或者十里八乡的见闻,说得差不多了,谢家便招待董昌浩上桌吃饭。

吃完饭又喝茶,这会才说正事。

董昌浩来时已经为谢熠做好了打算,便说道:“我那盐铺正缺个帮手,这份差事倒也不难,只需帮着料理盐册,登记出入,平日得空在店里帮忙买卖,每个月跟我跑一趟府城也就差不多了。”

谢长福夫妇和谢长坤、里正听闻,心中起了不小的波澜,因为他们都知道,如果说去董昌浩的商行当学徒是农家人梦寐以求之事,那么到盐铺当学徒可就是饭碗中的金饭碗,跟盐打交道的差事哪里有不好的?

陈氏忙说道:“董掌柜这样帮着我家老三,我们夫妇真不知怎么感谢才好。”

董昌浩道:“不必这样说,我也是借了熠贤侄的人才。”

他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都是自家人我就不客套了,这份差事虽说不能飞黄腾达,但谋个温饱不成问题,那些条条框框我跟熠贤侄就免了,只说一样,去了我的铺子,管吃管住,开始每月五钱银子,若是年终多有结余,我这边也不吝啬,至于逢年过节各种礼品红包,都跟我商行其他伙计一样,半点是不会少的。”

为了留住谢熠,他真是给足了诚意,如果是其他学徒,白纸黑字的契约一定签,因为要规定给他商行做至少五年十年,没有这种“空口无凭”的先例。

听他这么说,谢长福和陈氏都不用商量,和谢长坤、里正对了下眼神便应允下来,董昌浩又道:“长坤和里正在这里做个见证就行,我董某人向来说一不二。”

谢长坤和里正皆点头承认他的人品,陈氏说道:“那么我们就有劳董掌柜照顾我家老三了。”

董昌浩:“不消说的,二位得空随时到镇上探望,我是半点不会亏待熠贤侄的。”

陈氏道:“我们自然信得过董掌柜。”

话到此处就也差不多了,董昌浩这时才说:“有几句话我要私下交代熠贤侄,不知方不方便?”

陈氏道:“方便方便,老三,你陪董掌柜聊。”

其他人听罢也识趣,相继起身,谢长坤和里正行礼辞别,谢家人各自散去,厅中只剩谢熠和董昌浩。

董昌浩笑问道:“这么安排可妥当?”

谢熠笑回道:“好得不能再好了,麻烦您跑这一趟。”

董昌浩:“不说这个,炼盐房那边完全都准备好了,我让人一口气送了三百斤粗盐过去,钥匙你拿着。”

他又把那院子的钥匙还给谢熠,说道:“以后就只有你能进出。”

谢熠收下钥匙,董昌浩道:“是今天收拾东西和我走,还是再过几日?”

谢熠道:“今天走太仓促了,明天我上去。”

董昌浩:“可行,明日我在商行等你。”

两人如此说定,董昌浩便不多留,出门告辞,谢家人听闻又聚合起来相送,陈氏把董昌浩送来的那个篮子还回去,不肯收这份重礼,董昌浩道:“这是商行的规矩,收了学徒就要送这份礼,这也是两家结下的缘分。”

谢熠知道陈氏夫妇实在,是真心实意不肯收董昌浩的礼物,并非面子上的推托,便道:“娘,既然是董伯伯的规矩你就收了吧,后面我到了镇上发力帮他干活就是。”

听谢熠这样说,陈氏才肯作罢,不过礼尚往来,她将篮子里的东西取出,又把自家的东西装进去,这才送董昌浩走了。

望着董昌浩远去的背影,陈氏才说:“老三,董掌柜是个阔绰人,你可得跟他好好学,帮他好好做事。”

谢熠道:“放心吧娘,我会的。”

谢熠才知道,董昌浩送了他家整整五两银子,差不多是他一年的工钱,另外还有细盐、香油、饴糖等物,都是乡下人最最难得又离不开的东西。

谢熠也着实吓了一跳,他让陈氏收下董昌浩的礼物,没想到董昌浩的礼物如此之重,这都不是送礼而是送钱了。

或许这就是大商人,该有这样的魄力,谢熠如此想,董昌浩能做到青川镇上数一数二的富豪不是毫无道理的。

既然遇到了这样的“伯乐”,谢熠自然也知恩图报,帮他把钱赚回来。

谢熠当晚收拾行装,准备第二日进镇,开始他的炼盐生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