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寒门新贵(科举) > 第23章 年终考试

寒门新贵(科举) 第23章 年终考试

作者:月白作秋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9:57:36 来源:文学城

对于谢熠的回答,惠正阳很满意。

“我去跟许老说。”

第二日书院进行统一年终考试。

惠正阳另外拿了一份考卷给谢熠。

谢熠丁班同窗的试题主要是默写和墨义,墨义是解释四书五经的意思。

至于谢熠的试题,默写有之,墨义有之,但最后面有一题试贴诗,一题八股文。

谢熠听董墨言说过,这是甲班才有的年终试题。

不过这一年惠正阳已经教了他贴诗和八股,这对他来说也不是不能写。

由于要自己写贴诗和八股文,谢熠的考试时间反而要比丁班的同窗久,丁班其他同窗都交完卷了,谢熠才开始写八股文。

惠正阳却道:“不用急,还有很多时间,你可以写到晚上。”

谢熠点了点头,开始认真审视八股文的题目,由于太过专注,他没理解惠正阳说“可以写到晚上”这句话的意思。

他只管埋头苦写,八股文要讲破题承题等等规矩,谢熠才学一年,因此需要先在白纸上打一遍草稿,然后再修改,自己读通之后再润色,确定为完整的一篇文章才誊抄到卷纸上,如此一来就要花费多些时间。

不知不觉,已经临近傍晚。

谢熠将最后一个字写完,吹干墨痕,自己也松了一口气。

惠正阳在台上边批改丁班同窗的考卷,一边等他。

“先生,我写完了。”

谢熠起身,恭恭敬敬行了礼。

惠正阳放下手中的卷子,过来看了看,说道:“嗯,不错,后天你再来一趟书院。”

谢熠行礼说道:“先生辛苦。”

惠正阳点了点头,谢熠收拾东西,出门去找董墨言。

董墨言比他早考完一些,在书院门口等他。

“考得怎么样?”

董墨言问谢熠,他知道惠正阳给了谢熠另外的考卷。

谢熠道:“感觉还可以,先生让我后天再来,到时候再看结果吧。”

董墨言道:“嗯,我们也是,出了成绩书院就放年假。”

谢熠想的倒不是年假,而是跟董墨言交流考题,他将自己刚才考的题目跟董墨言说了,董墨言听罢,一脸震惊。

“什么?你考的是这道四书题?”

谢熠:“有什么不对吗?”

董墨言道:“这是去年县试的题目,我们也考过!”

去年县试的题目惠正阳拿来给谢熠考了!

谢熠这才明白惠正阳说“你可以写到晚上”是什么意思,因为县试的考试时间就是一天,从早上六点开始进场到下午六点全部结束

惠正阳说谢熠可以考到晚上,就是让他模拟县试了。

谢熠颇为无奈的笑了笑,惠正阳和许益山对他的期许或许太高了,这才一年就拿县试题目来试他,真真是难为他了。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已经考了,他安心等待结果便是。

和董墨言讨论了一下县试题目之后,谢熠回到了炼盐房。

经过这一年的历练,谢富对炼盐早已是娴熟无比,他比谢熠年长两岁,身体也强壮许多,每天炼三十斤粗盐对他来说轻而易举,加之他自己肯动脑子,又做了更多的过滤竹筒,并且学会了分锅蒸发,大大提高炼盐效率,自己一个人干,一个多时辰就可以将盐炼制好。

剩下的时间谢富也没有闲着,不是到商行上帮忙,就是自己读书学字,谢熠和董墨言上学时间不多,他便跑到商行那边去跟董紫宁请教,他有这样上进的心,脑子灵光,嘴巴也灵活,一来二去,倒跟董紫宁成为了“知己好友”。

谢熠这天回到炼盐房,平日这个点谢富基本都在等他吃饭的,今天却还在忙活着炼盐。

谢熠放下书本过来看,发现房里摆了好几个箩筐的盐,便问他:“二哥,今天怎么怎么多?”

说罢就上去帮忙,谢富道:“我自己来就行,差不多了,我要提前将这个月的盐炼完。”

谢熠问他:“有什么事吗?有事可以跟董掌柜告假。”

谢富道:“不用,你后天书院放年假?”

谢熠道:“是。”

谢富道:“那正好,后天我们一起回家,今天娘托长坤叔捎话来了,我们后天去大姐家。”

谢熠:“说了什么事没有?”

谢富:“大姐家那边决定盖新房,选了大后天破土动工,我和大哥过去帮忙,在年前帮他们打好地基。”

谢熠当即表示:“好,我也去。”

他没想到姐姐和姐夫家怎么快就盖房了,这是件大好事。

谢富道:“我就差一点了,待会吃饭细聊,你别忙活了,弄脏你衣服。”

谢熠笑道:“没事。”

谢富便由得他,两兄弟弄了小半个时辰终于完成,两人又来到那家面摊。

谢富凑近谢熠的耳边,说道:“今天董掌柜将上个月的钱也结清了,我拿到钱庄存了,顺便看了下户头里面的钱,已经有三百两银子。”

谢熠点点头,这笔账其实有得算,一天炼三十斤粗盐分到他们手上的钱就是一两银子左右,谢富炼盐十一个月是三百三十两银子,每个月他会留出和谢熠两人的花销,也会给家里人一些,这么算起来三百两没错。

谢富道:“这笔钱放在钱庄吃那点利息不划算,不如我们自己拿来钱生钱。”

谢熠:“说说你的想法。”

谢富:“我是这么打算的,这笔钱拿部分出来给爹娘买田地,不用多,买个一两亩就行,自家的田种着安心,也不用交租,我打听过行价了,五十两左右能买一亩地,爹娘这边给一百两预算。”

很显然,谢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剩下的钱我们给大姐和姐夫,他们家里的人和村里的人不是跟着他们养蚕么?我们是索性将他们的蚕茧都收了,然后买上几架缫丝织布的机器,等他家明年建好了新房,他们那三间老房子就用来缫丝织布,一举两得!”

谢熠听罢,欣然笑道:“既然你都考虑好了,就照你说的办。”

谢富:“好,我留意过丝绸布匹的价格,许多商队经过我们青川镇,他们运送的货物就有丝绸,要是我们这里有了规模,直接把丝绸卖给他们,他们免去长途运输的费用,必定争相购买。”

谢熠没想到他连这些信息都准备好了,便道:“二哥,以后生意上的事,你不用问我,你觉得对的大胆去做。”

谢富笑道:“这些钱都是用你的炼盐法子赚来的,怎么用自然要和你商量。”

谢熠:“术业有专攻,生意上的事都听你的。”

谢富:“你只是将心思用在读书上了,要是肯在经商上用功,一千一万个我也赶不及的。”

谢熠:“我们兄弟俩就不互相戴高帽了吧?”

谢富顿了顿,随即和谢熠哈哈大笑起来。

接下来谢熠留在炼盐房帮忙,和谢富提前将这个月的粗盐都炼成细盐,两兄弟联手,炼盐轻松得多,很快将这个月的盐都炼完了。

翌日早起,谢富负责到钱庄取钱,一并在镇上买回家的东西,谢熠先到商行和董墨言集合,而后两人一起书院拿成绩。

谢熠还是有点紧张的,青川书院的成绩也是以甲乙丙丁四等判断优劣。

惠正阳在上面将考卷一个个发给谢熠的同窗,同窗们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有人忧愁,毕竟是一年的学习成果,考得差的,拿回家指不定还要挨板子呢。

惠正阳却没有发谢熠的考卷。

他跟丁班的学子说完年假的时间和明年开学的时间,嘱咐学子们再加也不得懈怠学业之后,单独将谢熠留了下来。

“你的考卷在许老那里,他让我和你去见他。”

谢熠应了。

惠正阳领着他往甲班那边去,甲班一共有三位先生负责,许益山只是其中一位,这时甲班的其他两位先生还在跟董墨言等学子讲话,惠正阳便将谢熠直接领到许益山的办公房来。

进了门,谢熠和惠正阳一起行礼:“见过许老。”

许益山微微颔首,望了望谢熠,在他桌面寻找起考卷来,最后将谢熠的考卷单独取出来。

惠正阳眼疾手快,上去将考卷接过,转交给谢熠。

谢熠看见考卷上批了“甲等”两个字。

心里暗松一口气。

许益山道:“谢熠,我见你考卷上只是写了名,还没有字是不是?”

谢熠道:“回许老,学生父母都是白丁,家里三兄弟都是只起名,不取字。”

一般来说,只有大户人家或者读书人才会给孩子专门取字,平民百姓家的孩子不讲究这个。

许益山道:“你既然读了圣贤书,自然该有字,你看这样如何?若是你不嫌弃老夫昏聩,老夫帮你取字。”

谢熠:“这……”

他望向惠正阳,惠正阳道:“多少人请许老取字求而不得,还不谢谢许老?”

取字可不仅仅意味着取字这么简单,还表示着一种真正的师徒传承,要是谢熠接受了许益山取字,往后许益山就会把他当成“亲传学生”看待,不仅仅是教授学问,还会把自己的资源推给谢熠,比如推荐入县学、府学读书,甚至以后到了官场上,他都会找人照顾谢熠,会将谢熠当“半个儿子”对待。

这是其他学生所没有的待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