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尚早,太傅还未到,但上课的人却已经几乎到齐了——一群公子王孙不惧早起之苦前来上课,当然不是因为喜欢上课,不过是因为教课的人与众不同罢了。
教文课的太傅姓谭名仪字隐微号雁雅,出身一等门阀济阳谭氏,幼时为盛元帝伴读,后以尚书左丞入职尚书省,一路官至尚书令,加录尚书事,世人尊称“录公”。后以老乞骸骨,盛元帝三次方许,并加赠太傅。
谭仪一生纵横官场,中年之时还曾担任太子池炤的太子太傅,临老又被盛元帝请回来做太孙池归璨的太傅,可谓荣极一时。也正因此,他的学生哪怕出身再是煊赫,也无人敢对他不敬。
上书房里只有四张长桌,二列二行,意味着这间屋子里一共只有四名学生。
越空蒙听父亲越河说过,因为太傅谭仪年纪渐长,管不了太多的学生,因此去上书房读书的名额也极少,一直都是四人。
在他之前这四人分别是皇太孙池归璨、建兴侯世子姚朔、皇十三子池寒渌、骠骑大将军独子宁磬。
去年年末,北方鞑靼南下骚扰边境,骠骑大将军宁为梁领命出征,时年宁磬十四岁,便举官随父出征,因此上书房便空出了一个名额来。
想要这个名额的世家子弟不少,但盛元帝一直不松口,谁知越河刚入京述职,盛元帝就将越空蒙点为了伴读,让其入上书房读书。
根据越河的说法,是盛元帝看中越空蒙的才华,想为太孙池归璨铺路。
那晚越河是这样对越空蒙说的:“如今四海属国臣服,靠的是大齐不停地征战。如今陛下年岁渐长,可太子为君者仁,怕是当不起国之重任,故而陛下只能将目光放在太孙身上,早早为太孙铺路。”
越空蒙听懂了父亲的话,也就明白了他要走的路——他要做池归璨的臣。
******
池归璨坐在前排,指着身边的空位道:“空蒙是后来的,不知前事,不如就坐在孤的身边?”
越空蒙垂眼,点了点头,道:“谢殿下恩。”
池归璨招招手,他的伴读太监黄芪送了一册书来。池归璨把书递给越空蒙,道:“这是太傅最近要讲的,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孤就给你带了一份。”
越空蒙接过书,入目的是“左传”二字。越空蒙微微躬身,道:“谢殿下惦念,空蒙确不知此事,若是没有殿下的书,怕是要惹太傅生气。”
其实太傅讲《左传》的事越空蒙知道,越河甚至把谭仪讲到了哪篇文章都打听了出来。只不过越空蒙也确实没带书——带了书,怎么让池归璨施恩呢?
就像越空蒙知道今天池归璨一定会恩威并施,所以他对姚朔的挑衅没有丝毫的意外。按理来说,他该顺着池归璨的意,好好陪池归璨玩这一场“恩威并施”的游戏。
只不过,他懒得敷衍池归璨罢了。
******
谭仪很快就来了。
谭仪年过半百,却依旧风姿绰然。
谭仪青年时期曾任朱提郡太守,朱提郡地处西南,民风彪悍、环境艰苦,谭仪在朱提郡时熬坏了身体,以至于半百之年竟已头发花白,隐隐有耳顺之年的苍老。
谭仪的腿脚不好,正值三月,洛阳雨季将至,谭仪进来时已拄了拐杖。但他面容沉稳,并无丝毫引以为耻的迹象,反而姿仪端重,可见年轻时的名士风采。
谭仪进了屋,先给池归璨见礼,池归璨侧身只受了半礼,随后又向谭仪行弟子礼,越空蒙随着姚朔一齐向谭仪行弟子礼。
谭仪是第一次见越空蒙,但显然他对越空蒙印象极好:“你就是越空蒙?我听说过你,你在广陵极负盛名。”
越空蒙可在池归璨面前自得虚名,却不敢在谭仪面前班门弄斧,闻言深深鞠了一躬,口中说道:“先生谬赞,空蒙不过小儿胡闹,当不得先生之语。”
谭仪伸手扶起越空蒙,笑道:“你比我强,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天天觉得自己天下无双,哪里会自谦?”
越空蒙:“……”
池归璨:“……”
姚朔:“……”
谭仪仿佛不知道自己的话给三位弟子造成了多大的震动,而是当没说过一般接着问道:“十三殿下呢?”
提及皇子,越空蒙和姚朔都不便发言,池归璨回道:“回先生,学生不知。”
谭仪不知想到了什么,叹了口气,说:“那便先不等他了,开始上课吧。”
说着,他对门外的大太监周挺说道:“麻烦周公公亲自跑一趟,帮我寻寻十三殿下。”
周挺是盛元帝身边的大太监,与盛元帝、谭仪一同长大。闻言,周挺“诺”字应答,转身去寻十三皇子去了。
越空蒙见池归璨和姚朔的脸上都没露出任何表情,不由垂下了眼。
皇十三子池寒渌,是整个大齐的不便提起。
十六年前,盛元帝御驾亲征北伐鞑靼,将鞑靼打到退避狼居胥以北,威震天下。当时鞑靼惧大齐天威,于北方草原的天河河畔定下《天河条约》割地赔款,除此之外还送了一位公主和亲。
那位公主名赫兰珠,是鞑靼最美丽的女子。
为展示国威,盛元帝并没有拒绝鞑靼的求和,再加上赫兰珠公主的美名传遍草原,盛元帝便很痛快地将公主封为贵妃。
十四年前,赫兰珠公主有喜,在全国的翘首以盼下,于冬至那日诞下一位皇子,便是皇十三子池寒渌。
但皇十三子的出生,整个洛阳唯有贵妃真心欢喜。
十年前,鞑靼境内遭遇大雪,草木无踪、牲畜冻死,鞑靼子民生存成了难题,于是鞑靼撕毁《天河条约》率军南下,攻至北方上党。
盛元帝派兵抵御,那场战争打了四个月,直到鞑靼国土回春,两国才重新签立《雁门条约》,罢兵止戈。
期间,赫兰珠公主遭受冷眼无数,郁郁而终——没人知道赫兰珠公主到底是怎么死的,只不过宫里的人都说她是郁郁而终,那么全天下便知道了,赫兰珠公主是郁郁而终。
自赫兰珠公主死后,皇十三子便成为了一个尴尬的存在。
自《雁门条约》签立后,鞑靼似乎喜欢上了在冬日困苦时南侵的滋味,每年总要南下侵略大齐边境。
鞑靼打完就跑,然后上书洛阳说是管理不善特来请罪,气得盛元帝曾在金銮殿破口大骂但也无济于事。
鞑靼所在北方草原自古游牧,大齐曾占领鞑靼国土,但最终发现无法统治,以致不得不将国土交还鞑靼。
现如今鞑靼屡次南侵均在冬日。可冬日大雪封山,大齐军队并不适合远征草原。如此一来堂堂大齐竟对鞑靼毫无办法,只能被动抵御,实在是令无数齐人憋了一把火。
这把火烧不到远在草原的鞑靼,近在洛阳的皇十三子就成了出气筒,大齐从君到臣个个都在迁怒,以致皇十三子过的实在艰难。
开课之时皇十三子未至,想必又是不知被何人欺辱了。谭仪心善,让周挺亲自寻找皇十三子,也有为皇十三子撑腰的意思在。
可作为外臣,谭仪能做的,也仅此而已。
越空蒙不曾迁怒,甚至觉得将家国天下强加于稚子之身着实可笑。但同样地,他也只能冷眼旁观。
谭仪讲课习惯提前布置课业,让学生背诵下次上课要讲的内容,然后下次上课的第一件事就是默写全文。
上次谭仪布置的课业是《左传》中的《臧哀伯谏纳郜鼎》一篇。
谭仪对越空蒙道:“空蒙不知此事,便照着书写吧。”
越空蒙道:“回先生话,空蒙曾有幸读过此篇,虽不明其意,但默写却是没问题的。”
谭仪点点头,说道:“那你便随其他人一样默写吧。”
《臧哀伯谏纳郜鼎》全篇二百五十五字,字数不多,但全文默写下来依旧是个大工程,尤其是在谭仪不准他人代劳磨墨的情况下。好在越空蒙在广陵时也曾有过自己磨墨的经验,到底没有闹笑话。
一柱香的时间弹指而过,越空蒙、池归璨、姚朔依次将默写好的文章交与谭仪。谭仪在看到越空蒙的答卷时眼睛亮了一下,问道:“空蒙用的是隶书?”
自楷书从江南横空出世后,因为楷书的便于书写使得楷书风靡一时,如今除非榜书,已是少见隶书身影,就连池归璨这位皇太孙所学也多是楷书。谭仪没想到越空蒙长于江南,竟会书写隶书。
越空蒙道:“呈先生之文章,所求庄重,学生私以为隶书可显。”
谭仪未曾可否,反而问池归璨:“殿下以为何如?”
池归璨道:“学生以为,隶书繁杂,楷书简便,显然楷书更适合广为流传。”
谭仪又看向姚朔。
姚朔:“……”
姚朔磕磕巴巴地说:“学生,学生以为……”半天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谭仪:“……”
谭仪直接转头又看向越空蒙,问道:“空蒙有何辨言?”
越空蒙道:“今楷书风靡天下,但朝廷所用公文均须隶书书写,学生认为这足以说明隶书之所重。”
池归璨闻言反驳道:“今公文使用隶书,不过是因为楷书尚未完备而已。待楷书体系完备,使用便捷的楷书必然会取代隶书,成为官方字体。”
越空蒙不服:“楷书新成,一字多法,何谈严谨?既不严谨,何谈使天下臣民学之?”
眼看两人就要吵起来,谭仪不得不终止这个话题:“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隶、楷之所好不过因人而异,你二人争辩至此,竟仿若小孩子吵嘴。”
谭仪言辞稍重,池归璨与越空蒙也恍然发觉自己的无状。
越空蒙身为臣民,与皇孙争执谓大不敬;池归璨虽贵为太孙,到底上头还有皇帝太子,现在言楷书未来,也着实猖狂。
二人规规矩矩地躬身认错,谭仪的脸色好看了些。他对越空蒙道:“你年纪小,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但切记,言行不得无状。”
越空蒙自幼是被父母宠大的,所遇见的老师也都把他捧在手心,他还是第一次遇见训斥他的老师,一时间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但他又明白,谭仪说的是对的。
在广陵的时候,他是凤翔越氏的公子,是广陵太守的独子,是年少便闻名天下的“越氏华珠”,自然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可回到洛阳,皇室巍峨,他也不过是个小小王臣,又岂能像过去那样言行随意?他恃才傲物,太孙却容不得冲撞。
越空蒙相通前因后果,向谭仪深深鞠了一躬:“弟子无状,劳先生教养。”
见越空蒙一点就透,谭仪的脸色回暖,随即笑道:“你想通就好。”
说罢,谭仪又问池归璨:“殿下默写此篇,那臣且问,‘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何解?”
池归璨不知道谭仪的话题为何跳跃的这样快,但还是规规矩矩地回话:“学生以为,此句是说君之言行甚于臣下。若君上言行刚正,则臣下清廉为民;若君上德行不正,则臣下肆无忌惮。”
谭仪道:“殿下聪颖,君上之言行影响臣下远矣,故臣可言,君上之德重于才,殿下认为何如?”
池归璨只觉谭仪的话如当头棒喝,让他无地自容。
君上之德重于才——谭仪就差指着他的鼻子骂他“有才无德”了。
池归璨突然想起来,按理今日所学并不是《臧哀伯谏纳郜鼎》,这是上次上课时,谭仪临时改的篇章。而谭仪改文章的时候,就是他听见越空蒙的名字之后。
求点进来的小可爱一个收藏~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逐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