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年八月二十一日晨
好我们继续这个话题。昨天晚上想了很久,《未因》到底是从哪里来的灵感呢。其实是源于我在看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对明孝宗及他儿子的那段历史比较感兴趣。我是明史的死忠粉,别看我经常看小说,其实最喜欢的还是明史。我刚开始了解历史并不是为了写作,单纯就是喜欢,我小时候没事就跟我外公看《大明王朝1566》很好看,也建议大家去看看。渐渐的我真的爱惨了历史,so,我就接触到了历史上的“宸濠之乱”。具体就是在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造反,最后朝廷平叛,牵扯到了我很喜欢的一个人:王守仁,就是王阳明。他的心学大家都不陌生,龙场悟道,那样一个伟人,值得敬佩。这场叛乱也涉及到很多人,其实皇帝和宁王这两个称呼在朱棣靖难的时候就有联系。还有牵扯到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人:唐伯虎。这兄弟咋扯上关系的呢,我又是咋知道的呢。事情要从我写《未因》的前身,那篇言情说起。当时给那个女主定的身世是程敏正的女儿,想想我真的不够严谨,他到底有没有女儿我真不知道。这个程敏正是唐伯虎参加科举的时候的考官。唐伯虎当时和一个人一起进京赶考,然后俩人和程敏正应该是见了一面。那一年的考试题目很难,但是唐伯虎有一天在跟别人喝酒的时候,口出狂言,大意是他肯定是会元了。这话就被人听到了,记下来了。然后怎么着了呢,唐伯虎的这个朋友啊,就是一起来的那人,他是个学渣,但是这题他也写出来了,而且所有考试的人就这俩写的最好,然后经过一番查询,官府就认为,唐伯虎,程敏正,还有这个学渣,叫徐经,这三人,舞弊。下了狱以后可能是被严刑拷打的没办法,承认了,最后就是唐伯虎和徐经,罢黜为吏,永不得为官。程敏正,被迫致仕,诶,提前退休。这个故事我知道,为了更加详细我去查了,就看到唐伯虎他曾经归属宁王帐下,史书这么写的:“正德九年秋,唐寅应宁王之聘。”后来发现宁王要谋反,装疯逃回来了。我当时觉着挺有意思的就记下来了,诶,现在就用上了。还有,接下来可能要写一些关于周太皇太后的事情,关于周太皇太后是谁,明孝宗以前的事我也不想再提了,没什么意思,反正就是明孝宗小时候过得比较惨,是周太皇太后就是他祖母给他养大的。但是每个人都有槽点,这个周太皇太后年轻的时候也不是啥好人,只是晚年对小孙子好。她到底干了啥呢。这个还要追溯到她对husband,明英宗,大明战神朱祁镇,他不是喜欢去蒙古过年吗,过了一年回来发现,皇位没了,在这之前,他有一个皇后,姓钱,当时周太皇太后她呢也在,还给英宗生了个儿子。这个钱皇后呢,因为太悲伤了所以把眼睛哭瞎了,然后明英宗就很感动,在南宫当太上皇的时候,和这个钱皇后过了八年时间,出来以后呢感情很深,但是钱皇后她生不出小孩,周太皇太后那会还是贵妃生了太子朱见深,她就是也非常的皇帝的宠爱,英宗嘎了之后,过了四年,钱皇后就跟着去了,俩人不是要合葬吗,合葬是三个人合葬,皇帝,皇后还有下一任皇帝的生母,(英宗朝废除殉葬制度),这周贵妃就不想让英宗跟钱皇后死之后在自己面前秀恩爱,于是命人把钱皇后和皇帝俩人棺材之间的通道,用巨石给他堵上了,真够狠的。浅浅剧透一下,哈哈,本人就是一个大漏勺,啥都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