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鬼灯如漆点松花 > 第6章 鬼灯如漆(六)

鬼灯如漆点松花 第6章 鬼灯如漆(六)

作者:夙夜无声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7-10 18:31:38 来源:文学城

徐忝四面张望了一下,见姬青翰坐在树荫下,护卫们将那块地方隔得严严实实,陆丰还搬了一张竹编小案在姬青翰的位置旁,竹案上放着一篮新鲜水果,过得十分舒坦。

他走过去,正好撞见楼征把高头红伞一把插进泥土地里。

徐忝:“大人,我来取伞。”

姬青翰颔首,抱着伞的护卫上前一步,走到楼征面前时却没有将伞递给他,而是错过他的肩膀,笔直朝着广场走。

姬青翰:“他去送伞,徐忝,你留下,孤有事问你。”

徐忝悄悄绷直了脊背。

“别站在那,来孤旁边。”徐忝走到姬青翰身侧,两人一起注视着广场。姬青翰神色自然,仿佛午后吃茶时闲适地问道,“你在孤这里立了十五日的军令状,本该想办法负责这桩案子。春以尘走马上任不过一日,准确来说,若是他昨日下午才去登记,那也不过上任一夜加一上午,孤倒不知道,他有什么手段,叫你心甘情愿听他号令,且为首是瞻,哪怕是立了军立状也浑不惧怕。”

“你可别给孤说,春以尘是县令,官大一级压死人。”姬青翰头也不回,接过侍女递过来的凉茶润了一下唇,“孤不信你怕这个。”

徐忝缩着手,垂下头:“大人,下官说了,您可别生气。”

姬青翰扬了一下手。

徐忝在姬青翰的四轮车旁跪下身。

“太子爷,之前下官冒犯了您,在此诚心实意地向您道歉,下官现在这么做,不是为了请求您原谅,而是为了春大人。下官自己先入为主,以为您也是沽名钓誉之辈,不在意案件真相是什么,只图便捷省事,要一个完美的调查结果向上面交差。未曾想您是太子本尊。”

说到此处,徐忝懊恼不已,“当然,下官知晓,就算您不是太子,下官也不该这般敷衍了事,用好人顶罪,犯了包庇的大罪。”

“其实,下官这么做是有苦衷的。三月前,曾有两位大人来春城。其中一位同您一样,是丰京来的。那时,下官也在衙门任职,在审理一起命案时,发现凶手只是一位十五岁的少年,但死者身上却有数百道刀伤,看上不像同一人所为。下官便提审了那少年凶手,废了一遭口舌,终于让少年说出了真相。”

“他是替人顶罪的。”

那少年父亲早亡,母亲重病,家中尚有一位嗷嗷待哺的幼妹,穷得揭不开锅,少年于是拿了一位富人的钱,前来顶了罪。

“下官提出要帮他翻案,但少年泪流满面,拒不配合。只因他怕家中母亲与妹妹受到牵连,倒不如以孝子之名死在狱中。”徐忝回想起当时之时仍旧怒火中烧,咬着牙接着说,“下官实在不忍心,于是找了真正的凶手,也就是出钱的那位富人,南边越来的李大人,李莫闲。”

那位李大人当时正在春城的大户人家中做客,徐忝躲开侍卫,冒冒失失地冲进去,想与对方当场对峙,但他见到的却不是觥筹交错、笑语笙歌,而是尸首横陈、血流成河。

唯一的活人李大人坐在尸体堆上同他乐呵呵地招手,他身上血迹斑斑,面上也不甚干净。

徐忝惊惧不已,一面质问他发生了什么,一面想着如何退出去。

可这时,李大人睁着一双醉意朦胧的眼睛,从地上摇摇晃晃地爬起身,他踩着虚浮的步子,躬身从血堆里捡起一只酒壶,在一地尸首中高举起酒壶,昂起头,张开口,酒壶细长的壶口流出一线淡红色酒水。

他像一只秃鹫张着嘴接着血酒,咽喉间扭曲的刀伤如同勋章。

徐忝被吓得难以动弹,耳畔只回响着水滴声,他凝视着对方上下滚动的咽喉,注视这一头正在饮鸩止渴的野兽,手指震颤,努力探上腰间的匕首。

“下官本想同他同归于尽,但我越靠近他身体就越发绵软。”

徐忝咬着舌尖,试图逼自己清醒,却在一股浓烈的香风中逐渐意识迷离,烂泥一般倒在地上。

那李大人大笑起来,提着酒壶歪歪扭扭地走到他身边,抬起手,将剩下的半壶酒尽数倒在徐忝脸上。

细长的血酒如同千根针扎在他的脸上,徐忝紧闭着嘴,酒却从鼻腔逆流而入,更污了他的眼睛。他废力睁开潮红的眼,试图记住李大人的模样。

对方倒完了酒,将酒壶举到耳边,摇了摇,确保听不见酒水声,倏然松开了手,铜制的酒壶笔直地砸到了徐忝鼻子上。

“下官昏了过去,等再醒来,下官已经从那户人家到了衙门监狱里。李大人告下官贪恋陈家财产,醉后失手杀害了陈留一家,要下官以命抵命,若抗拒不从,便将下官的家眷全部收入牢中,甚至还要让下官的弟弟来一并顶罪。”

“可大人,下官的弟弟如今只有六岁,怎么可能会害人!下官自然不答应!但李大人只手遮天,他说自己能便能,当日便将下官的家眷全部送进了牢中,还当着下官的面,对她们动用私刑!”

徐忝抓着牢房的铁栏杆绝望地哀嚎,泪流满面,最后只能跪在地上,撕心裂肺地尖叫着答应对方。

“我认罪……我认罪!我认罪啊!大人!李莫闲!求你放了她们!放了他们!我认罪!都是我做的,陈留一家是我杀的,与她们无关,是我杀了人,我有罪!求求您处置我,我全认了。”

徐忝顶替凶手成了十恶不赦的罪人。他在牢中滴水未入,受尽酷刑,浑浑噩噩趴了五日,终于等到行刑的时候。

这一日,一双锦靴落到徐忝的鼻子边,杂乱的枯黄稻草衬托得那双绣工精致的靴子如同举世珍宝,徐忝虚睁着肿胀的一只眼,努力偏过头,视线往上爬,瞧见的却不是李莫闲那张恶魔的脸。

“丰京来的第二个人,是丘大人,丘处机。”

丘大人说能救他,还能不连累他的家眷。

更重要的是,只要徐忝听他的话,那恶鬼李莫闲也能落狱。

峰回路转。

世上真有这么神奇的事?

难不成是菩萨显灵?

“丘大人要下官将那日的事全忘了,他会处置了凶手,还下官一个清白,下官的家眷也会安然无恙送回家中。”

只要他将那日地狱一般的场景烂在肚子里,丘大人便能让一切重回正轨,徐忝混混沌沌签了状纸。隔日,他被放出大牢,等他养好了病,回到衙门,见到陆丰正在整理档案。

“下官问他,丘大人呢?陆丰疑惑地问,哪个丘大人?”徐忝揣着一肚子疑惑,又追问,“就是丘处机,丘大人。”

陆丰回答:“哦,丘大人啊,他寻着自己要找的人,回丰京去了。许多日未见你,本想着去看望你,但令堂说你在病中不宜见人,留我吃了杯茶,我就走了。怎么样?病好了吗?”

***

“丘处机,”姬青翰念叨了一遍他的名字,又问,“那李莫闲呢?”

“他不见了。”徐忝垂下头,“所以这也是下官需要同您道歉的理由之一,春城三月前有人失踪,失踪的人正是李莫闲。”

楼征问:“这与春以尘有什么关系?”

徐忝伸出手:“大人,您听说过摸骨寻踪吗?昨日您离开后,春大人回衙门要梳理案件的卷宗,当差的不懂事想为难他,就让春大人自己去找卷宗。半夜的时候,他传下官进内室,给下官看了两张卷宗。第一卷,是十五岁少年顶罪的卷宗。第二卷,是一副画。”

徐忝古怪道:“他分别说了两句话,他先说,此案有疑。紧接着是第二句,这画上的人,才是凶手。下官便打开那卷画,发现画上的人正是失踪的李莫闲!”

楼征皱眉:“怎么可能?他见过李莫闲?”

徐忝连连摇头:“没有!没有!大人,下官保证他没见过李莫闲!因为我见过李莫闲,他喝酒的时候,露出了脖颈上的一道蜈蚣样的伤痕,下官记得清楚!但春大人的画上没有画那道疤痕,可他又完完全全画出了李莫闲的样子。下官想,如果他见过李莫闲本人,肯定会记得那道骇人的疤,可是他没有画,这不就说明他没有见过李莫闲吗?”

“下官便问春大人怎么做到的,他只让下官跟着他。我们一路出了春城,日暮时分抵达一处墓地,我看那墓碑,是陈留家的坟墓,春大人掘了墓,挖出了骸骨,用麻绳将遗骸穿起来,重新组成人形。”

“夜半三更,鬼灯如漆,他就坐在坟边摸骨。”

春以尘一言不发,坐在遗骸边,从上至下,专心致志地抚过每段骨骼,每记下一段骨骼的样子,便在停上几息,也不同我说话,只是安安静静地思考。

“他验尸的手法娴熟,那画面也极其诡异,不知道的,还以为那骨头是他的亲人!他摸了整整一宿,您没看见那情景,不知道多恐怖,只有下官被吓得浑身发冷,大气都不敢喘。”

“等到天光破晓,春大人将遗骸重新放回墓碑里,从行囊中取出笔墨,当场画出了陈留的模样,那画简直就是照着陈留本人描出来!”

奇闻轶事,这般的本事,那翻供也尚有可能!

徐忝便从那一刻开始,看春以尘的目光都散发的精光,他是真心实意佩服起春以尘。

他不忘继续道:“春大人在巫一代做仵作时,便常用这个法子破案。他能通过摸尸骸还原受害者的相貌,也能根据受害者描述还原出一张相似度极高的凶手画卷。大人,谁都瞧不起仵作,可春大人不一样,他是有真本事,下官信他。”

姬青翰静默片刻。

李莫闲失踪与丘处机离不开干系。

春以尘却是个例外,他似乎凭空冒出来,就为了解决一桩桩案子。

姬青翰忍不住笑了一下,觉得事情逐渐变得有趣起来。

他命徐忝起身,饶有兴致问道:“不过一晚,你们的经历倒挺丰富多彩,那之后呢?”

徐忝兴致勃勃地回答:“回衙门之后,春大人派陆丰去取二升的酒与五升醋。自己在衙门挖了一个土坑,烧得地皮通红。他又派下官去城中拔红伞,准备重新验尸,结果拔到一半,负责安放红伞的和尚来了,就和下官吵起来了,于是闹到您那里去了。”

广场上,春以尘接过护卫递过来的红伞,手顺着伞把探上去,对着正盛的日头撑开了伞,伞面投下一片血红的阴影,伞骨上坠着的铃铛叮铃铃地响。

人群议论的声音逐渐变为窃窃私语声,最后只有几声疑惑发问。

“他在做什么?”

“不知道啊!诶诶!看他又动了!”

百姓瞪着眼,目不转睛地看春以尘,生怕错过了他动作。

而徐忝凑近了一些,神秘道,“大人,您一定没听说过,天街香满瑞云生,红伞凝空景日明,春大人这招叫,红伞验尸。”

注释:本章参考资料宋慈《洗冤集录》《梦溪笔谈》《古人如何利用验骨术探求案件真相》

“天街香满瑞云生,红伞凝空景日明。”出自《宫词》

其他补充:

红伞验尸原理(转自kimi智能助手):当红油伞遮蔽阳光时,它能够过滤掉除了红色光之外的其他可见光,只允许红色光透过。由于红色光的波长较长,它能够更好地穿透骨头和肌肉组织,使得隐藏在皮肤下的伤痕或者骨头上的损伤在红光的照射下更加明显,从而便于法医观察和判断。

红伞验尸的方法体现了古代法医在实践中的聪明才智和对光学原理的直观理解。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法医更准确地判断死因和伤害情况,对于古代司法检验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鬼灯如漆(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