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馆陶 > 第18章 第 18 章

馆陶 第18章 第 18 章

作者:渲洇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28 00:38:44 来源:文学城

我梦见阿武死了,是怎么死的我不记得了,总之我见到了他的葬礼——他裹着金缕玉衣躺在重重棺椁之内,但没有人为他哭泣,梦里的我漠然的注视着他,眼眶微微发酸。

醒来之后,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

正是在这一天,七国联军大败的消息被传回了长安。

声势浩大的七国之乱实际上并没有持续多久,从兴起到被平定,不过三个月而已。

故而后来我回忆这场叛乱,想起刘濞起兵初期我战战兢兢的夜晚,心里便暗自好笑,唾弃自己胆量太小,又叹息自己终究见识浅薄,竟不能提前算出这一仗的走向。阿启占据大义名分,又有精兵强将在手,怎么想都该是最终赢家。

听闻胶西与楚、赵三王畏罪自裁,牵连其中的胶东、菑川、济南王伏诛,济北王罪徙菑川,吴王刘濞逃往东越被杀。我心中快慰,倒是全然懒得去想他们也曾是我的血脉亲族,只觉得他们的死是天大的好事,长安城上方的阴霾终于散去,我又可以做享乐无度恣意随性的长公主。

只是我到底是身在长安城中。纵然没有人告诉我男人们的权力之争是怎样的状况,在这场动乱结束之后,我能明显的感觉到,朝野内外的氛围悄然发生了变化。多年后我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自己的回忆,能够大致的断定——汉家的诸侯势力走向衰弱,便是在此时。

我大父汉高祖立国之初,诸侯王分走了天下近半数的膏腴之地。之后数十年,大父与吕后夫妻二人一步步铲除了那些立下开国之功的异姓王,代之以同姓诸侯。

至我父亲在位时,一个名为贾谊的臣子向他谏言,声称诸侯势大,已威胁中央。我父问他该如何应对。那贾生答曰:众建诸侯少其力。

而这样的人都看出眼下的局势与高皇帝时已大有不同,地图之上不复昔□□仄,唯有那些零散的诸侯分散在四境,就像是破碎的星子,岂能与日月争辉。

当时仍有一位诸侯王是例外,在七国之乱后,他保持了原有的庞大领土,甚至比起从前更为强大——那便是梁王。

他不是叛臣,而是皇帝最牢靠的依仗。是评定战乱的功臣。叛乱诸侯的死,成就了阿武。他在那之后成了长安乃至整个汉室最为耀眼的存在。

母亲自豪的同我说:“阿嫖,你看哪,你的弟弟果然是才干无双。”

我附和着母亲说道:“是啊,此乃梁国百姓的福气。”

母亲觉察到了我的话外之音,幽然说:“我儿之才,仅有梁地享之,岂不可惜。”

我说:“天下百姓,皆沐皇恩。”

我与她之间的氛围短暂冰冷,当时我与她身边并无旁人,所有的宫娥都退在屏风之外,垂首敛息,宛如一尊尊石像。片刻后母亲扭头以无神的盲目“直视”着我,“……阿嫖,皇帝与梁王皆是你的弟弟。”

我无言以对。

母亲的话说得没错,他们都是我弟弟,可我总是下意识的在母亲面前帮阿启。

母亲想不通其中缘由,我却知道这是为什么。

我帮阿启,不仅是因为他与我感情更为深厚,更是因为……我那时已看到了一条全新的、更有利于我自己的路。

七国之乱后,阿启很快册封了太子。储君自然不是阿武,而是阿启的长子刘荣。

荣,这个孩子当年是我看着出生的,那时候我父亲还活着,为长孙的诞生而欢喜不已,于是我也跟着高兴,命人赠与了这孩子不少贵重的礼品。他的母亲栗姬是我弟弟年少时极为宠爱的美人,我多年来没有关注过她,只依稀记得那是位娴静温和的女子。

荣被封为太子,是众望所归。薄皇后多年未育,无嫡则立长。更何况荣为人谦和,朝中大臣对他多有赞誉,我亦对他十分满意,每每提起他,想到的便是这孩子对我毕恭毕敬的姿态。

曾经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的某个计划这时再度浮出,于是我召来了阿娇,问她:“你喜欢荣吗?”

阿娇那时正小心翼翼的伏案作画,画的是青鸾还是彩凤我也分不出来。在听闻我的提问后,她搁下笔略微思考了下,很快回答我:“喜欢呀。”

喜欢。

那就够了。

那一刻我决心将我的阿娇嫁给太子荣。

不为别的,只因他是当时距离皇位最近的人,而我的女儿恰好喜欢他。

因此从那一刻,我便自然而然的与阿启及他的子孙站在了同一阵营。

只是……

有些计划,实行起来的时候,未必有那么容易。

我挑了个时间约见了太子之母栗姬,向她透露了我有意将阿娇许配给她儿子的意思。其实我原本可以不用找她,太子的婚姻大事,自然是由皇帝做主,她一个掖庭女子的意见并不重要。但那时薄皇后不得我弟弟喜爱,有传言说阿启预备废后,既然这样未来的皇后极有可能便是母凭子贵的栗姬,看在她未来可期的份上,我愿意和她商量商量。

然而栗姬的反应却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这个女人竟对我毫不掩饰的展露出敌意,在明白了我的来意之后,几乎是毫无转圜余地的拒绝了我。

这是我从未受过的羞辱,当栗姬摆出逐客的姿态时我还有些怔神。做了那么多年的长公主,我习惯了诸人在我面前谄媚谨慎的模样,似栗姬这般大胆的狂徒,我还真是……许久未曾见到了。

后来我才意识到,栗姬对我满怀怨愤。而她恨我的原因很简单——早些年的时候,我曾多次挑选貌美的女子然后送到我弟弟的身边,其中有不少人得到了圣眷,就比如说我弟弟最疼爱的皇十子的生母王美人,以及近来风头正盛的王夫人。

“可她凭什么怨恨我?她早就老了,在我还没有给陛下进献美人之前,陛下身边就已经有了程姬、贾姬。眼下她的儿子已经做了储君,宫墙之内纵然有千千万万的女人,她也当高枕无忧。昔年我母亲身为皇后,被慎夫人僭越、被我父亲厌弃,却照样能安如泰山。偏她斤斤计较,仅为了一星半点的恩宠,竟记恨于我。”想通了这一点,我依旧咽不下这口气,回到长门园中,忍不住与陈午抱怨。隐去了我找栗姬议事的目的,只说这个女人对我无礼。

陈午无心仕途,这些年来多数时候都是赋闲在家,或是埋首于古籍之中,或是交游方士,寻仙问长生。我偶尔会与他说些自己的烦心事,而陈午这人虽然不善宽慰他人,但有时却能说出发人深省的话语。

然而这一次,陈午听完我的抱怨后却并不似往日一般在意,仍是懒懒散散的调配着臼中药材,唇角微微漾起无奈的笑意:“长公主未免也太不懂天下妇人的心思了。”

“什么心思?”

“她与其说是在怨恨,不如说是在恐惧。”陈午徐徐解释道:“我猜,那位栗夫人应当已经不再年轻了吧。或许她曾经也美貌过,却终究还是失去了美丽。眼角的纹路、疲惫的神情都会昭示着她年华流逝的悲哀,而这份悲哀,是会让人发疯的。”

“我幼时随我母亲读黄老之学,知道万物皆有其规律,人当顺其自然的道理。她注定会老去,且此后将会越来越老、越来越丑。有什么可怨恨的?”

陈午摇头,漆黑清亮的眸中隐约有悲悯之色:“长公主,你不懂。”

“不懂什么?”

“不懂依靠容貌获取生存机会的女子,对于自己的那一张脸是有多么看重。哪怕栗夫人已经老了、已经到了可以依靠儿子而非丈夫的阶段,她仍然会下意识的关注并嫉妒那些青春的红颜,唯有怨恨方能抒发她对于衰老的恐惧。”说罢,他目光在我的脸上微微停驻,继而垂眸浅淡一笑,“长公主您不明白是一桩好事。因为您从来不必如大部分女子一般将容貌视作唯一的利器,自然也就不必为这利器的锈蚀而焦灼。你这样出生帝王之家女子,不管是年少还是老去,与神俱来的高贵总不会有所更改。”

陈午的话似乎有些道理,我静心思考了一会,又忍不住扭头看向他:“女子的心思,你为什么会如此清楚?你又不是女人。”

陈午并未给我回答,他别过头去,这一次吸引住他视线的,是窗外的飞花。

不过,纵然有陈午开解,我与栗姬的仇依旧算是结下了。我的家令建议我直接去找阿启,请求他来直接为这两个孩子赐婚,若阿启不愿意,找我母亲也是可以的。母亲向来疼惜阿娇,也疼惜我。

而我的丞则是愤愤不平,认为我应当直接去阿启面前告栗姬一状,长公主位比诸侯,栗姬就算是太子生母,也不该如此傲慢。

我抬手中止了他们之间的吵闹,顷刻间,一个大胆的计划已经在心里无声无息的敲定。

阿启的子嗣不少,其中不乏聪颖贤明之辈,荣材质平平却因排行居长做了太子,栗姬气量狭隘,无母仪天下之德,只因为她挑了个好时机生儿子,日后便有入主长乐宫的可能。

可是——自古以来,多的是无法顺利登基的储君。

我为何不试试……

试着,去把那高高在上的储君给拽下来,然后由着我的意愿,去更改这个国家未来的主人?

这一想法涌出脑海时,我心跳一阵急促。但我不是在恐惧,而是在期待。我极爱这种在幕后操控权力的感觉,就好似是一只蛾子隔着窗纱抚摸烛焰的光芒。都说皇帝至高无上,皇权乃天命所授,我却对此并无多少敬畏。少年时的我曾经目睹过权臣的张狂恣睢,也祭拜过我那些因权力斗争而死的血亲,因此在我看来,所谓的九鼎,无非是野兽厮杀过后的战利品罢了。

昔年周勃陈平一言便决定了孝惠一脉的末路及我父亲的飞黄腾达,而今我又凭什么不能左右一个储君的废立?我在如是想道,满心都是冷酷与喜悦交织。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第 18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