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官路大唐 > 第7章 第 7 章

官路大唐 第7章 第 7 章

作者:夜雪湖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4 19:26:26 来源:文学城

抱玉已经许久没有这样快活过了,越级上报是不得已,用俸钱补偿西厅胥吏是硬充体面,打骆六是为了解恨……那都不是真正的快活。

只有像此刻这样,唱着歌、跳着舞、吹着江风、燃着篝火,身体舒展,心无杂念,这才是真正的、纯粹的快活。

可人就是这样,一旦意识到自己的快活,这快活也就到了消退的边缘。

抱玉的手足仍舞动不停,心却渐渐沉重下去。方才她忘记了自己姓甚名谁,何样身份,几乎连自己是个人都忘记了,快活得就像只禽兽——手舞足蹈的确是禽兽也享有的快活。

可是现在她记起来了,记起自己是个人,还是个易钗而弁混入官场的女子,须得小心又小心、谨慎再谨慎,不可教人瞧出一丝端倪,否则便是万劫不复。

凭什么呢?就是禽兽的族群里也没有这样的道理吧!

这么一想,最后的一点快活也烟消云散了,太上忘情之境土崩瓦解,身后那片被火把烧红的半边天一下子闯入眼帘。

火光中是一个色泽鲜明而形态奇异的阵列,就像是只拖着条玄赤长尾的扫把星。

定睛看才发现,那扫把长尾乃是两列头戴抹额、身着戎装的府兵,头前的扫把星头则是品服衣冠错落形成的同心半环,由外向内依次是:

服深浅青色袍的八、九品卑官,服深浅绿色袍的五、六品中层官员,再往里则是等闲不得见的绯衣高官。

在这重重叠叠斑斓衣冠的正中心,站着一位身材高大的紫衣大员,腰环玉带,上有点点金光跃动。

服紫带玉,佩金鱼袋,出现在浙西地界……抱玉一瞬间清醒过来,急忙趋步至前,行拜礼道:“下官丰海县县尉薛抱玉拜见裴大使。”

湿润的泥土在膝下陷了几寸,周遭的风和浪似乎都在这一刻安静下来,心脏在胸腔里擂鼓,抱玉双耳皆是咚咚之声。

这并非是她第一次面见柱国鼎臣,十八岁进士及第时就曾在尚书省都堂拜见过两位宰相,所以如此忐忑,还与裴弘这个人有关。

裴弘出身赵郡裴氏,家族蝉联圭组,自北朝至隋朝代出簪缨,到了本朝更臻顶峰:裴弘祖、父两代均官至台阁,身后荣爵相加,正所谓“冠内廷者两代,袭侯伯者六朝”,被时人艳称为宰辅世家。

裴弘本人以才器自负,不屑科举,遂以门荫入仕——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个缘故,据说他对寒门士子成见极深。

早年待诏翰林时,他就曾上疏奏请禁停进士关宴,并在疏文中将新科进士雁塔题名、杏园探花之俗贬称为“浮浪之风”;及第进士例呼知贡举的主考官为座主,自称门生,彼此执师生之礼,进士之间则以同年相呼……裴弘以为此乃“树党背公”之兆,应诏令禁绝。

又据说,他任京兆尹时,开衙问案不先审来龙去脉,而是先问出身门第,若是五姓七望衣冠子弟则罪减一等,若不幸生在柴门,又志在读书,那便罪加一等。

又据说,他节度西川时,为了讨好监军使,竟然公然枉法,处死了一个寒微士人,而那士人所犯的全部罪过,也不过就是说了几句阉人的坏话而已。

……

抱玉出身寒微,本是无由知晓这些达官显贵之事,奈何“裴弘”二字在士人中实在如雷贯耳,历年曲江宴上皆有人提及他这些恶行,想不知道都难。

若传言不虚,科举登仕且作风浮薄的卑微小官薛抱玉,正是裴弘裴观察最厌恶的那一类人。

哦,对了!除此之外,据说他还特别讨厌涂脂抹粉的男子,尤其是那些身量纤纤、面若好女的文士,被其目为“南朝亡国之遗毒。”

抱玉深埋着脑袋,只盼他已老眼昏花,看不清自己的面貌。

“何故喧哗江畔?”

未几,一道沉稳的嗓音在头顶响起,听着竟颇为年轻,不似想象中那般老气横秋。

“鄙县今岁歉收,蒙州司体恤,特许延期十五日完纳庸调。下官奉命解送庸布,府仓外等候查验,因天气寒冷,遂燃火取暖。无意惊扰大使,伏企恕罪。”

“嗯,起身回话。”

抱玉站起身来,依旧垂着头,尖尖的下颏硬是被挤出了一层双下巴。

观察使出行果真气派,火把不要银钱似地烧着,此地亮如白昼。这个距离看过去,抱玉能清楚辨认出裴弘紫色官袍上的雁衔仪委纹路;耐不住好奇,又偷偷翻起眼睛,向上瞄去。

出乎意表,面前之人竟生得十分儒雅,器宇中兼有豪迈,看着分明是位儒帅。

思及他节度西川和淮南时曾数次举兵平乱,如此气质确也顺理成章,抱玉心里另有一股奇怪的感觉,总觉得是在哪里见过他。

裴弘面上看不出喜怒,杭州刺史蔡丕的心就悬了起来。

裴大使此番来杭是为了视察运河疏浚的进度。

钱塘县是江南段运河的起点,他特意选了这么一个雨天,顺着这段河道浮槎而来,待到州司得到消息,观察使已将沿线堤堰走了个遍,结果是:不甚满意。

蔡丕落了训斥,先前已红过几回脸,出过几遭汗,以为这关终于过去了,不想经过府仓时又遇见这么一幕。

丰海县尉,薛抱玉,这个自作聪明的小官,他记住了。

“大使容禀!”蔡丕拱着手,小心道:“蒙大使惠抚浙西,今岁风调雨顺,治内人情大洽。杭州各县早已将庸调输齐,丰海虽是下县,税赋亦不足为虑。所以延误,实是……运送不利所致。”

抱玉一惊:什么叫运送不利?怎么将责任推到自己头上了!

蔡丕警告地盯了她一眼,又看向孙玠。

孙玠早就吓懵了,方才一直在外围竖着耳朵听刺史的话风,此刻得到蔡丕眼神示意,慌忙近前道:

“启禀大使,诚如使君所言,丰海庸调一早齐备。只因连日阴雨,通往钱塘的官路泥泞难行,薛县尉又是新官初任,经验不足,唯恐有所损耗,这才迁延至今。”

蔡丕觑着裴弘脸色,“正是如此,下官已下牒申饬,按律罚了县令半年之俸,只等年终录入考解;至于薛县尉——”

“丰海县令是何人?”裴弘抬手打断他的话。

蔡丕一愣,一时不解其意,只好如实答道:“郑业,宝泰九年以明经释褐,这一任乃是第三任。”

“郑业、郑业,心系民生方为正业啊!”裴弘面上忽然现出一丝微笑,“赋税切关考课,为仕途故,州县之官莫不苛索百姓,竞以盘剥为荣。这个郑业却能反其道而行之,实属不易。”

他虽出身华胄,仕途却起自亲民之官,很清楚下面的弯绕。

庸调名归县尉勾当,实则掌于县令之手,丰海之延期必是郑业之意,鼻孔黢黑的薛姓小官依言办事而已,不巧撞见了自己。蔡丕想大事小化,就将这倒霉小官推出来当替罪羊。

听了观察使的话,抱玉大大地松了口气,转念又觉得不对:怎么又成了郑业的功劳?

感觉到观察使的目光在自己面上流转,下意识回看过去,便见裴弘眉宇微轩,其间似有一丝嫌恶,正如雁过长空,瞬息留痕。

她似有所悟,偷偷揩了一把脸——指腹竟是一片黢黑!

……

蔡丕的心在这一晚上忽悠不定,像是乘了一叶扁舟,被裴弘的浪头打得晕头转向。

当下连声道:“大使教训得是,下官必定谨记于心!”

裴观察名震朝野,官场中素有“雅剑”之称。

雅者,状其儒雅温和之表;剑者,言其凌厉孤峭之实。

蔡丕被他看得发毛。

裴弘心里一哂,移开目光,振袖迈步。

如今江南各道摊逃成风,早成积弊,此为人所共知之事。西北边患一日不除、河朔三镇一日不平,此弊一日不能消除。

监临一方者要在朝廷索取和百姓生计之间艰难平衡,殊为不易。

既不可解,又何必纠缠不放,苛责属下?

蔡丕如蒙大赦,赶紧从后跟上,“仆已于馆驿备下薄酒,为大使接风洗尘。”

裴弘回头看了眼远处那青衣小官,淡声道:“风雨天气,远路输送辛苦,与他们些温热饭食。”

·

抱玉灰头土脸地抵达丰海时,郑业正对着州司下发的褒奖牒文发呆。

「杭州牒丰海县为令长善政事:

牒奉判

杭州诸军事守杭州刺史蔡牒

当州丰海县令郑业

准《考课令》:诸县令抚育有方,户口增益者,准上下考。今得司户参军孙状称:丰海县令郑业,当官恪勤,字民有术,鳏寡赈给,狱讼简息。又停非时差科,全活户口数十。能于法外请延庸布之期,殊为异政。

右牒

得长史陈议:郑令善政,合符四善。请申尚书省,录为课最。牒至准状,故牒。

建贞十三年十月二日

典签王 行

史李书

录事参军崔 检

刺史蔡丕」

郑业的目光在“停非时差科”和“请延庸布之期”两处来回扫看,一时间还以为州司是在阴阳怪气。

又举着牒文走到窗边,对着阳光仔细观看,牒文骑缝处盖着鲜红的杭州之印,不似作伪。

郑业怀疑是自己的请托起了作用,直到读了孙玠的信,这才明白了前因后果。

孙玠在信中将此事描述得起伏跌宕,结语作判,先是称赞了裴大使慧眼如炬,后又含蓄夸耀了自己的功劳,尔后开了个玩笑,希望郑年兄“苟富贵,勿相忘”,最后还不忘狠狠奚落了薛抱玉一番。

郑业原以为落个下考已是板上钉钉之事,岂料事情峰回路转,不光免了处罚,还得到了裴观察的嘉许!

这可是入仕以来最荣耀的一回了,他美得鼻涕冒泡,二堂之人也是与有荣焉,个个喜上眉梢。

转天早衙过后,二堂的人便到西厅来索文书,“明府问,少府那份《陈丰海县差科改良事状》写得如何了?”

抱玉有些惊奇,转念便领会了郑业之意:看在褒奖牒文的份上,既往不咎。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既然长官示好,她也只得就坡下驴,重新将那张状文递了上去。

郑业关起门,躲在围屏后头,眯着眼将状文看了一遍又一遍,有心改上几字,竟是不能。

他恼火了一阵,很快又转怒为喜:万一能藉此青云直上,彻底附上裴弘的骥尾,也算是姓薛的一件功德。

直到第二日晚上散衙,抱玉才从徐为嘴里得知了事情的真相:郑业照搬她的状文,起草了一纸《陈杭州差科改良事状》,已教驿马连夜送往州府出去了。

“原来如此,下官属实荣幸。”

抱玉面上云淡风轻,心里窝火得要命,喉咙像是被一大团棉絮给堵了,吐不出来,咽不下去。

有心与人倾吐,奈何异地他乡为官,举目无亲;市上虽不乏消遣处,可这月的俸钱还没发下来,实在难中羞涩。

无奈之下,只好着人打了二斤浊酒回去,就着一碟盐津奈子,正欲一醉解千愁,却有不速之客在外叩响了门扉。

刘三宝同几个眼熟的里正来到官舍,言说外头已备好了牛车,想接她去乡下吃酒。

抱玉纳罕这酒席的由来,刘三宝却一改油滑之态,长揖到地,郑重道:“少府恩惠,小人等无以为报,近日之事多有耳闻,特来宽解。寒舍已备得新舂脱粟饭、盐渍菘菜羹,若少府不弃,还请赏脸移步。”

[1]服色:唐代服色是按散官品划分的,不是职事官品。所以白居易虽然已官至江州司马,仍然是“青衫湿”;有些人官位虽高,资格还不够,一般会向朝廷借衣服穿,叫做“借绯”。文中就是那么个划分尊卑的意思,朋友们意会。

[2]门荫:顾名思义,家门之荫庇。

唐代想要做官,一般有三种路径:

(1)参加公务员考试,即:科举、吏部试、制科。

(2)事业编转正,也就是从胥吏岗转到官员岗,称为“入流”,不过这个是非常难的,岗位也受到很多限制。

(3)有个好爹/好爷爷。大官的孩子称为“品子”、“品孙”,经过一定的流程之后就可以做官,这就是门荫。

除了一般的,有没有不一般的?答案是有,建言献策、献才艺、献祥瑞、献丹药……也有一步登天的机会,不过这就属于祖坟冒青烟了,机会太稀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第 7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