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观复志异 > 第37章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一)

观复志异 第37章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一)

作者:史泼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8-16 19:55:24 来源:文学城

灯雪湖主人

王廙答应了王少逸今日带他去找彭子伯,待少年练过了字,他便领着他从书斋中出来。两人走到曲桥上,却见府中鼓吹乐伎一行人从对面匆匆而来,双方堵在桥中,众人停脚,朝王廙行礼。

王廙见群伎之中有舞伎净瓦,便问那为首家人:“府中是有何事?”

家人躬身道:“禀廙郎,大将军今日要招待贵客。”

净瓦见是王廙,偷觑一眼,面上染起一抹绯红。她是伎子里最擅剑舞的,廙郎曾和她共舞于朗月之夜。不知,他还记不记得。

“哦?何人这么,”王廙一指众人:“兴师动众?”

“大将军只说是位贵客,特意吩咐要净瓦娘子献上一舞,怕怠慢了。”

王廙对此敷衍颇不满:“不知是何人吗?”

那家人犹豫片刻自怀中拿出一封帖子给他看,近前道:“这是前日那人回复大将军的。”

怕他怪罪又道:“听闻是什么‘灯雪湖主人’。其他的,小人就确实不知了。”

只见那帖子上写着:灯雪湖主。

王廙在脑中思索。他未曾听说过。

那家人趁机将人趋走,在小桥边列队叫先行离去

“廙郎。”净瓦近前朝他一礼。

“哎。”王廙笑笑,应了她一声。

王少逸也认得净瓦,他记得王廙还画过她的画像。而王廙却没逗留的意思,牵着他向院外去了。

见她难掩失落之情,那家人道:“净瓦娘子,收心吧。咱们该走了。”

王廙走出庭院就见他的从兄带着不少门人,由廊下快步向大门走去。

门口一辆三驾马车,门人上前相请,一个骑马的覆面武士向厢车内请示,帷裳掀起,下来一男一女。

王廙远观,加上那武士共三人,却皆覆面。他眼光略过当间之人时,心中略过一丝犹疑。这人,感觉好生熟悉。

那人体魄高大,形貌疏旷倨傲,一身玄色武服也能叫他穿出华贵之像,不亚王侯。而那露出的半张脸上明明带着轻笑,却悚然生出无常之感。看到此时,王廙已推翻了心中所想。

人有相似,物有雷同,这定然不是他想的那个了。之后他的从兄迎上去,一番寒暄,便热络地将人迎入府中。

这究竟是个什么人呢?要知道他的兄长位极人臣,见了他尚可安然应对之人已属难得,能这般雍容的,更是凤毛麟角。而几人不以真面目示人,这又使他觉得有些不磊落。

王粪土已候在阶前:“郎君,咱们走吗?”

王廙回神,点点头。

王少逸拉他的手,道:“小叔叔,这次围猎,我可以自己骑马吗?”

“为何?”王廙笑问。

“子伯哥哥都是自己骑的。”他艾艾的:“我也……”

“成!今日起你自己骑吧。”王廙看着最近猛蹿个头的侄子:“嗯,都快到我肩膀了,回头叫王粪土给你挑匹好马!”

“得!小郎,这事儿交给我了。”王粪土又牵过一匹马:“今天先骑这个。”

少年高兴道:“哎!”

叔侄俩一人一马,带着王粪土出府而去。

驻隙间中,朱提大掌柜带来一个稀客,是那“弄潮音”焦潮。

他找朱掌柜上门来引荐,是想和彭兮象学学他的唱颂功夫。朝廷重整礼乐制度,行雅乐青商,对他来说如能做一个伎官歌者,也算安生立命的机会。他快要二十三了,总不能一辈子演小戏。

可偏巧,他来的不是时候。驻隙间里两个主人都不在。一打听才知道,彭兮象和钱梨白今日都还在家,没来肆里。

他只好另找时候再来。

而王廙和王少逸听了却直接改道了长干里。

巷口进不来两匹马,王廙所幸将马留在巷口。

王少逸是第一次来这等地方,见什么都十分新奇。草棚子一样的屋子,疯跑的小孩儿,露着半只胸乳哺乳的妇人,墙角下屙屎的四眼狗儿……吵吵嚷嚷,乱乱哄哄。再往里走,远远见一户人家门前聚集着不少人,似是在打架?

“不行!这我可不能答应!你们这些北来的伧子,别以为到了此地就能逃过兵役!如今朝廷征兵,凡是脱籍的无名户、料简的亡户、奴客,都要充军!”

“几位军爷,我们家不是兵户啊,征兵也得看户籍不是?”

“谁说你们不是兵户?!这版籍上可是没说。”那兵吏一推彭兮象,指着彭子伯:“像他这么大的,多少人家都入了兵籍,没什么可说的!你们家仨人,两个大老爷们儿加一个大小子,我看怎么也得出两个!别废话,跟我走!”说罢就招呼人去索彭子伯。

钱梨白一拍那兵士的手,冷道:“军爷,咱们有白籍。兮象!”

彭兮象见梨白眼色:“啊对!我们当真不是兵户啊!”他跑回屋中片刻急急回转,手上拿着一张白纸,死死按到那兵吏手中。

那兵吏白纸入手立刻触到一块温凉之物。他眼中精光一闪,再摸,摸到那物当间一块小小的印子,微微掀开那白纸一角,嚯!竟是块不小的柿子金。

彭兮象殷殷的瞧着他:“军爷?”

“噢,那行,我看看。”他悄摸把那金饼往褌带里一掖,假模假样将纸举到半空,屈光的三角眼端详片刻,眼珠儿不停翻转:“你这只有一人啊,那就带一个走吧!”他一摆头:“带走!”

“是!”两个兵士拎着锁链,套畜生一般就往彭子伯头脸上套。

“你!!”彭兮象没想到他收了金子还要抓人,登时怒火攻心,一把推倒了那两个,拉过彭子伯。

“翻了天了!”仰倒在地的兵士哪想他们胆敢忤逆,立刻凶恶地抄起锁链:“妈了个巴子的!打!”几个人不由分说朝二人抡过来。

铁链带着劲风抽在了钱梨白身上,他遮着彭兮象和彭子伯,灰白的袍子立时洇出一片血印。围观的邻人们发出一片叱责,可是,根本无人敢管。

彭子伯目光阴鸷,他摸索怀中匕首,就要出手。

“啊!”一声痛叫。

只见斜里冲进一道身影,将那行凶的兵士一脚踹飞出去。

“世将?”彭兮象讶道。

王廙面如沉铁,一句话没有,直直地走到带头的兵吏面前,甩鞭便抽。

马鞭如暴雨凌降,抽打肉-体的声音伴着惊恐的哀嚎,吓得众人闭目,却又忍不住看。

起初地上的人还叫骂,还窜逃,那鞭一下抽过他的口鼻,接着鞭鞭抽在头脸之上,抽得他顾不得跑,翻身滚起蜷成一团,连求饶都已说不出口。眼看那颗脑袋已变成血葫芦,几个兵士吓破了胆。

王廙实则已气极。

他又进入了那浑然无觉的状态,越是狂暴越是沉默。是不是要弄死这个人?是不是其罪当诛?是不是该停手了……这些早已被他抛之脑后,他几乎要化作那条鞭子,化作一件毫无情绪的武器。

啪!!

“啊!”众人发出惊呼。一只带着血的耳朵掉到不远处的空地上。

“世将!”钱梨白冲上去抱住他:“够了。”

王廙太不对劲了。

彭兮象也被他的情形所惊,跑上去攀住他的手臂,深邃忧虑的眼睛寻求着他的目光。然而那双眼,是极度麻木的。

“世将?”彭兮象小心地拍他的脸。

钱梨白见他已停止疯狂的举动,一看周围,便看见了王少逸。

“就你跟着来的?”

王少逸已傻了,他从未见过他的叔父这般模样。他点头,又摇头:“还,还有王粪土!”

钱梨白回头看那几名兵士,担心道:“去把他叫来。”毕竟是官吏,这事,实际是闯祸了!

王少逸木木地点点头往巷口跑去。

钱梨白忙去查看那地上人,翻过他的身体,露出一张血肉模糊的脸,他探向鼻端,还有气。抬眼向几个兵,想问话,结果那几个怕得挤在一处,竟不敢看他。

“郎君!”王粪土跑了进来。见院中情形,再一想王少逸所说,便心中有了大概。

王廙这个模样,带兵打仗的时候最容易犯,他早不是第一回见了。

王粪土朝大伙儿喊道:“都散了都散了。”他掏出一面符节,朝着看热闹的人:“中军行差,无关的都散了。”

他来到王廙跟前,悄声叫他:“郎君?郎君?醒来了吗?”

彭兮象用眼神询问王粪土,王粪土也不知如何答复,只好说他们家郎君没事儿。

这会儿王廙已回神了。他扔了手上那满是血迹的鞭子,走到四个兵跟前,手一伸:“版籍。”

那版籍上密密麻麻全是人名,他翻了几页没有找到:“找出来。”

那小兵吓得差点儿没接住 ,颤巍巍翻到录有彭兮象一家三口的那一页,递给了他。

王廙见那人名后标的是“亡户”:“这三人今后都录在左卫将军府,擢任参军。”

左卫将军?那可是陛下的中领军啊!几人抬眼看王廙,惊得不敢回话。

见他们木讷,不知如何作答,王廙已是失了耐心:“王粪土!”他一指这三人:“你去,找他们的头儿!”

王粪土领令:“是!”

几个兵士将院中半死不活的兵曹史抬了出去,随王粪土领命而去。在场看热闹的人们心知那人大概活不成,心下唏嘘一番,慢慢散尽了。

王少逸站在彭子伯边儿上,一直拉着他的手。他还没见过流血和暴力,此刻他的小叔叔在他心中完全成了另一番面貌,冷酷无情,叫他害怕。

而王廙呢,他感到十分不安。他不大敢,不大敢去看彭兮象探究的目光。他这个毛病,别人怎么看,他是知道的。

钱梨白道:“子伯,带少逸进屋看看你昨天写的字。”他不担心上过战场的彭子伯,反倒是王少逸。

但孩子总是要长大的。他将两个少年带进了屋,留两个大人在院中。

“世将?”彭兮象又试着唤他。

王廙叹气,破罐破摔:“过两日家中要到钟山围猎,我是来叫你们一同去。”

“你?”王廙露出一种犯了过错的目光,彭兮象话到嘴边改了口:“这,想必,不大合适吧。”

“没什么不合适。家人游乐,没有外人!”王廙一面庆幸他没有问下去,一面又忧心他不应自己。

“那,是要备些什么?”皇家林苑,他确实还没有去过。

“不需备,来便是!”怕他反悔他又说:“西边不太平,过些时日我大约要带兵西去和闫硃汇合。待到回来,许就是明年了,你……你来吗?”

略略惆怅地,他的声音像落叶离枝,渐失了气力。

彭兮象感到若是不应他,他便再不要抬头了。

彭子伯趴在窗边朝院中愣神。

他细致的腮帮僵硬,口中牙根紧咬着,和此刻心中被他紧紧攥住的阴暗的、暴烈的念头一样隐秘。

他的耳尖突突跳着,明显到,他自己也意识到了的地步。

什么时候,他才能光明正大的,保护他呢……

关于征兵:东晋时期征兵问题十分严峻,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官府征兵困难。很多难民、亡户及原本是自由户籍的脱籍百姓都被强行征入军队,年龄更是不顾法理,老幼皆征。此时门阀氏族府兵亦在发展,他们与国家争抢兵户,以壮大自家兵权。除文中王敦集结的府军之外,东晋后世,谢氏家族在京口的北府军亦是典型代表。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7章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