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二十六年,大秦咸阳咸阳宫。
生性沉稳,且不需要“仙缘”为自己职业生涯加码的嬴政只穿了一身普通朝服就回到了大秦。而他忠诚的三位将军自然紧跟秦王步伐,没有穿些花哨衣服。
是以,秦朝的文武百官都没有发现从仙界归来的四人衣物有何不同,众人只以为他们大王,不对,现在要叫陛下了。
众人只以为他们陛下的旧衣因降龙而损后又取了身新衣。
一袭新衣而已,有何可观?要知道他们陛下可是能降龙,能带臣子前往仙界的人间帝皇啊!
群臣两眼亮晶晶的,一下又一下地瞟着肤若凝脂、青丝如绢的王老将军。
要知道一息前的王老将军虽不算皓首苍颜,但也绝不是现在这副比他儿子通武侯……额、比他孙子武城侯还年轻的样貌。
“臣等恭贺陛下!”群臣下拜,贺声震天。
看着一宫殿的脑瓜顶,嬴政平静道:“赖今海内一统,朕得以见仙人,知后事。”
群臣的眼睛更亮了,虽然没有沟通,但大家都知道,此刻殿内所有人都在描绘陛下得道,臣子升天后的美好生活。
文武百官们正向往着美好未来,却听嬴政的话风一转,“故朕之少子胡亥贬为庶人,中车府令赵高罪死。”(注1)
殿内寂静无声。
嬴政的话音转变的太突然了,谁都没想到他上一句还在说“见仙人”,下一句就是“贬庶人”,贬的还是最疼爱的幼子。
群臣懵然,只有早有心理准备的王翦、王贲和蒙武高声应道:“诺!”
王翦、王贲、蒙武三人起身擒住赵高,把他押出殿外。
见竟是三位跟去仙界、灭六国之功臣亲自上手,赵高知自己再无活路,便趁未堵嘴之际高声喊道:“陛下!臣敦于事,有何死罪?!”
赵高自认为他任中车府令以来,办事认真努力,陛下所嘱之事从未有过错漏,更别提有罪,今秦王说他因罪而死,他不服!
“亡秦之罪。”
嬴政的声音毫无波澜,但满宫文武大臣的心却被要震停了。
其中最为惊骇的除了被王贲堵上嘴的赵高,便是廷尉李斯了。
刚刚陛下那句话明明是对罪人赵高说的,但不知为何,李斯却有一股陛下在注视着他的感觉。
李斯偷偷抬眼。
不成想竟与嬴政四目相对。
李斯的冷汗一下子就冒了出来,没两秒,李斯的里衣便完全湿透了。
李斯的身子越俯越低,突然,在落针可闻的殿内磕了一个,“今贼人已除,大秦万世无忧矣!”
廷尉,你什么时候学会阿谀奉承这一套了??
群臣震惊,但不耽误行动:“大秦万世无忧!”
虽然人比之前少,但声音却比之前更大了。
看着被震飞的鸟雀,嬴政唤起百官,开启原本计划中商议帝号后的下一个议题——改正朔、易服色。
“周为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注2)
商议、更改完相应规定、制度后,本来计划于此时请立诸侯的丞相王绾未曾出声——和陛下见仙与胡亥亡秦相比,请立诸侯并不是很急。
见王绾等人没有动静,嬴政便也不管他们,直接说道:“天下初定,今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本来不想此刻提及此事的王绾不得不硬着头皮站出来,“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注3)
在上朝前就为此事做好准备的李斯得到嬴政示意后立刻出列,情绪饱满,慷慨激昂:“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
廷尉的反驳有理有据,但还在大父身边站着的王离却听不进去了。
自从陛下凭空唤笔之后,一切就发展的好生迅猛。
先是陛下带龙回秦,再是父、祖受伤,然后好像不过一眨眼的功夫,重伤的大父和父亲便突的好了。
甚至好过头了!
只是不等王离细细打量,便又听中车府令因亡秦罪死,再然后不知怎么就议起了国事。
但是还真别说,廷尉不愧是廷尉,王离这还懵懵然呢,人家都跟丞相等人辩上了,怪不得人家是九卿呢!
王离独自感叹。
“……廷尉议是。”
听到陛下的结语,王离才意识到辩论已然结束。
“诺!”
满脸严肃地随着众人下拜称是,一脸认真地听着群臣商议郡县划分的王离莫名觉得有些冷。
主要是挨着大父、父亲的那半边身体凉飕飕的,但是蒙叔那边却又暖融融的。
而且可能是两边一冷一热有个对比,王离便觉冷处俞冷,热处俞热。
真是奇怪。
王离仔细回想宫殿布局。
此处不应该有风啊,难不成是砖瓦漏了?
头一次站在前排,没有经验的王离决定下朝后问问父亲,若是父亲他们也都感到凉意,那便与少府说下此事,让他着人检查一番。
*
太尴尬了,真是太尴尬了!
回到卧室,离开众人视线的牧以茹以头抵墙。
告状这种事情怎么能搞成这个气氛?
没有义愤填膺,没有暴跳如雷,更没有杀心四起。
哦,有杀心四起,只是伴随的是寻找地洞,而不是单纯地寻找利刃。
再一想朱棣是在嬴政、刘彻和李世民面前认识这么个曾孙的,牧以茹替人尴尬的毛病就抑制不住地发作了。
越想越尴尬的牧以茹转移注意力。
今天一共获得食材15份。
统一六国秦始皇嬴政、漠北无王庭汉武帝刘彻、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哪个不是压着异族打?
总共支出3份食材。
而自家里出了个叫门天子!
餐厅结余食材16份。
还是好圣孙的儿子。
并获得辅料-黄鳞花3份。
好、圣、孙。
天爷啊——
牧以茹已经缩成了一团。
她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
牧以茹开始往前倒,首先倒到的就是她那惊为天人的安慰法。
啊——
牧以茹转而为自己的发言尴尬。
人不能,至少不应该那样安慰人。
那哪里能叫安慰人?!
牧以茹攥紧衣角。
其实,人类也是可以不说话的……
反复鞭尸后,牧以茹放过了自己。
其实换个角度想,这话没有问题。告状嘛,当然是要告的全面,告的立体,告的栩栩如生。
而刚才的主要问题是告状的场合不对,或者说,在场的人不对。
这种事情就应该两个人躲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低声交流,偶尔做一个气顶到头上压不住声音的复读机,然后在被吸引来的好奇目光中强压怒火继续低声交流。
而不是在满脸震惊,或八卦,的人群中谈论此事。
……说的就是你刘彻!说好的帝王喜怒不形于色呢!李世民刚登基,年轻、感性,不小心流露出了一丝震惊那也是正常。
你呢!登基十来年了!为什么还能眉飞色舞的,跟在聊八卦一样啊!
你看看秦始皇,只在最初露出了一丝异色,等朱棣醒了之后他跟聋了一样!
你再看看王老将军他们,只在最初乱了一瞬气息,等朱棣醒了之后他们就跟死了一样!
你看看他们!这才是政治家的修养!!
一想到刘彻满脸“哇哦”,牧以茹就有些崩溃。
当然,牧以茹有些夸大其词了。
当时刘彻只是嘴角微扬、眉毛微挑,远远谈不上是眉飞色舞。
他跟卫青,霍去病谈论《刘彻奇遇记》的表情才叫真正的眉飞色舞。
*
“对!没错!当时秦皇帝就是这样!”
刘彻在前面肯定霍去病的猜测,并模仿秦始皇的神态(夸大版)。
卫青在后面瞪着霍去病,瞪得霍去病都要被灼出一个洞来。
“仲卿,你别老吓唬去病!”刘彻并未回头。
卫青:“……臣不敢。”
霍去病对舅舅一笑:“陛下,舅父未曾吓唬臣。”
“哼!仲卿定是在叫你别议论秦皇帝。”刘彻都不用看就能猜到。
一言未发,却天降大锅的卫青只能解释道:“去病年少,臣恐他于店主人处冒犯秦皇帝。”
刚刚刘彻已经跟他们说了,今晚亥时他们一起去餐厅狩(玩)猎(耍)。
刘彻头一昂,“便是冒犯了又如何!”
再说了,“去病少言,朕尚且忧其被秦皇帝所欺,又哪里会冒犯秦皇帝。”
说到这个,刘彻转过头语重心长叮嘱道:“仲卿,尔为朕之大将军,大汉之大将军,那秦皇唐宗若是谴尔做事,可莫要搭理。”
虽然刘彻这两天没少支使王贲、蒙武两人,一会儿让他们拿下这个,一会儿让他们抬下那个,很难说牧以茹答应支援人员轮换有没有一些不忍心两位体弱(?)将军成为共轭臣子的因素存在。
但是卫青不知道啊。
卫青只能无奈应是。
在卫青心中,有他家陛下在,那秦皇唐宗又怎会谴他做事?便是真有事需他相助,那也定会先问过陛下,由陛下与他说的。
见卫青知道保护自己,推拒不合理要求了,刘彻又转头叮嘱霍去病,“去病亦是。”
刘彻很担心他家好脾气卫青,和乖孩子霍去病被讨厌的秦皇借机支使得团团转。
李斯,秦始皇is watching you
同样被watching的王离:嘿嘿,我站在前排了,嘿嘿嘿嘿,等等,这宫殿怎么漏风?
*
碎碎念
史记说霍去病“少言”,呆滞.jpg
*
注释
注1:胡亥:《史记·秦始皇本纪》:“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一。”
赵高:《史记·蒙恬列传》:“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即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注2:《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
注3:《史记·秦始皇本纪》:“丞相绾等言: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第 21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