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挂月山庄 > 第3章 津县

挂月山庄 第3章 津县

作者:子不语非鱼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8 12:21:27 来源:文学城

第三章津县

挂月山庄的纸醉金迷还在继续,萧韵难得没在寻墨轩忙碌,而是跑到了望月阁屋顶看月亮。

望月阁是山庄里第一批姑娘们小时候受训的地方,那一批十个,除了萧韵和易十三留在山庄里,其他人都在各地的分部。

后来姑娘多了,就换了后山的校场用来训练,望月阁就空了出来,无人打理,杂草丛生,但很是僻静。

“听说夫人要放你轩里一个姑娘出去?”易十三从屋后冒出来,坐到了萧韵身边。

“你怎么来了?”萧韵将身边的酒壶递过去,“桃花酿,十年前做的,现在真是香醇好时候!”

易十三拿过来,仰头喝了一口,“不开心啊?”

“有啥不开心的,我亲自帮明珠去求的,她央了我好久,一个什么陈公子,跟着国子监的一群书生来的。”

国子监的学生,夫人竟然同意了,易十三不认识什么陈公子,也猜不准朝月夫人的想法,萧韵向来比她能琢磨。

左右不是自己操心的事,易十三也懒得多问,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感慨了一句:“明珠,好名字!”

萧韵听到,侧目过去,“呵,她进来的时候叫招娣,我听着烦就给改了。”

易十三不说话了,闷声又喝了一大口酒。

萧韵知道,她是想到了自己。易十三的名字可不是因为家族排行十三,她生出来就被家人扔了没有名字,被个老乞丐捡了,听见扔她的婆子说什么“第十三个了还生不出儿子……”

老乞丐便给她取了十三做名字,四五岁的时候老乞丐死了,她被个姓易的瞎眼剑客救了做徒弟,她又跟着姓了易,这才有了易十三这个名字。

萧韵知道她心里苦,喝着酒说起了别的事。

“一晃,咱们来这儿都十二年了,也不知道她们出去的人怎么样了?”

易十三没说话,她常与江湖人打交道,多是豪情万丈,很难适应这样的温情时刻。

萧韵也不管,喝着酒就靠在了易十三的肩上,“唉……你说……外面还有没有人记着咱们啊……”

易十三一挑眉:“你是说你的情哥哥吧?”

“什么情哥哥,是寻哥哥!”萧韵炸毛一样锤了易十三一拳。

“寻寻寻好了吧,想他就直说,还拐弯抹角的。”

“唉我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没意思,非要说这么直白吗?”

看在她这么感伤的份上,易十三难得服软,“行行行算我没意思,你以前不是总说他过十年就来接你吗,都十二年过去了也没来,死了吧?”

“易十三!闭嘴吧你!”

一言不合,两人又吵了起来,屋顶上的瓦都被掀了两片下来,这才是她们的常态,伤春悲秋的都滚去吧。

易十三,萧韵,渤海分部发了求救信过来,那里漕运海帮混杂势力众多,你们两一起去看看。红英阁由飞燕代管,寻墨轩由明珠代管,即刻出发速去速回。

接到朝月夫人的命令,易十三和萧韵不敢怠慢,快马东行赶往津县,那里毗邻渤海,辐射齐鲁两州,是挂月山庄渤海分部所在地。

津县有渤海最大的码头安东码头,这里原来由李氏海帮在管,几年前漕运起家的张家也来这里分了一杯羹,这些年两帮的争斗就没停过。

进入津县,易十三和萧韵下马慢行,一路走过来,商业繁荣,各地商贾聚集于此转运海货,也常有身着两家帮派衣服的码头工人穿梭在街道上。

“李氏海帮的现任帮主叫李继成,家里世代做海运生意,此前安东码头就是他一家的。但是几年前张家漕帮来了这里跟他抢地盘,纷争不断,去我那儿玩的江湖人经常讲这儿的故事。”

“漕帮?漕帮的人不在黄河上走漕运,跑来海运码头?”萧韵对这些江湖帮派不懂,只能询问易十三。

“听说朝廷几年前不让他们在黄河上活动了,为了生存只能顺着黄河下来了,看见这儿繁荣就想分一杯羹呗,江湖人,谁拳头硬谁话事。”

萧韵想了想点点头:“几年前朝廷确实下发了新的政令,要收回黄河漕运的经营权,现在黄河上都是官家码头,原来竟是这样……那张家的人也挺狠啊,硬是在这儿住了下来。”

“张家漕帮的大哥叫张闯,这个人在江湖上颇有名气,原来做了许多年的土匪,杀人越货的勾当干了不少。后来带着一帮兄弟到黄河上搞漕运,发了家,朝廷想收回黄河漕运很久了,几年前才搞成,就是因为搞不定他。”

两人说着就到了挂月山庄渤海分部,门房看了令牌后就叫来管事将两人迎了进去,管事的姓赵,五十上下,是津县本地人。

听说总部派了人来,赵管事赶紧跑来,远远地就看见两位穿着骑装的姑娘站在门口,约莫二十出头。一位一身红衣,束着高马尾,眉头皱着有些不耐烦。一位穿着蓝白相间的衣裙,笑颜温柔的跟门房打听津县的习俗。

“两位贵人久等,敝姓赵,叫我老赵就行。”

“赵管事好,我是萧韵,这位是易十三,王掌事呢?”渤海分部的掌事是与她们同一批受训的姑娘,姓王。

“王掌事昨日便去了安东码头,还未回来。”赵管事言语简单,行动利索,一边说着就将两人引去了茶厅,顺手还吩咐了侍候的丫鬟去斟茶。“二位贵人先坐坐,刚刚我已经让人去码头喊了。”

“安东码头离这儿远吗?”

“不远,出了街市往海边二三里就是。”

听见隔的不远,易十三站起就要走。

“贵人别着急,现在恐怕不行,”赵管事赶紧叫住起身的易十三,“前些日子,李张两家在码头又起了冲突,两边都派了人戒严,不好进去。”

萧韵也赶紧拉住易十三,“好啦,人生地不熟的,等王掌事回来再说。”

易十三只好作罢,她们也未等太久,不过喝了两杯茶,王掌事就带着人回来了。刚到门房,就听说她们两个来了,王掌事直接解散了随从,往茶厅跑去。

“萧韵!易十三!”

听到声音,两人放下茶杯惊喜的站起:“王大丫!”

三人热情拥抱,王大丫给两人一人锤了一拳:“王大丫太他娘难听了,叫我新名字。”

两人期待的看着眼前人,王大丫嘿嘿笑了两声,大声说出了自己的名字。“大海,王大海!”

易十三面如铁色,直言不讳:“也没有很好听。”

萧韵掐了她一下,拉过王大丫坐下。

王大丫并不在意,叫来丫鬟准备饭菜。“你们不懂,码头上都是粗人,你们整那些春花秋月的他们听不懂,大海多好啊听着就壮实。”

是挺壮实的!易十三腹诽。王大丫从小就爱吃,长的很丰满,个子又高,丰乳肥臀的模样。小时候看着白白胖胖的,现在因为天天在海边跑,晒黑了不少。

“正是午饭时候,咱们边吃边说,”王大丫招呼两人坐下,一点不客气拿起筷子就开始吃,“真他娘饿死我了,你们也吃啊,别客气,自家人。”

两人哈哈哈笑起来,王大丫还是小时候的性格,看到吃的就挪不动眼。

“唉你们不知道挨饿的滋味,太他娘难受了!”王大丫说着也没停止往嘴里送菜。

王大丫祖籍南县,在黄河边上,经常发大水闹饥荒,一家子人淹死的饿死的都走完了,剩下她成了孤儿,被朝月夫人看中收进了挂月山庄。

若说谁最喜欢挂月山庄,王大丫当仁不让,因为这里可以吃饱饭!她仿佛不知道饱一样,那时候小小的个子每餐吃的比庄里的护卫小厮还多。

大家一点点看着她越长越高越长越胖,她也爱动,除了受训时安稳一点,其他时候都是满嘴浑话混迹在街市上。因此也不显得肥胖,反而前凸后翘的,甚是妖娆。但她一张嘴,那妖娆的身姿也大打折扣。

“慢点吃吧……塞嗓子眼了!”

易十三实在看不下去,用筷子敲了下她的手。

王大丫浑不在意,“昨晚到现在一顿没吃,饿死我了!李继成那老匹夫真他娘的油盐不进!”

“什么情况?”

王大丫终于慢了下来,开始说起前段时间的事:“前些日子挂月楼接了一个单子,去渤海渔岛拿一批东珠,十八颗,每颗上都用蚊蝇小字刻着佛偈。我派了两个姐妹过去,却有去无回,后来托小云姐才打听到,她们被李继成扣下了。最重要的是十天前,小云姐也失去了联系,我才向庄里发了求救信。”

“小云姐?”萧韵想起小云是她们这批里最乖巧稳重的孩子,是个员外郎家的妾生子,被主家夫人发卖,朝月夫人买来做丫鬟,看着乖巧就一起受训成了暗线姐妹。

“六年前小云姐带着我一起来津县这儿建挂月楼,那时候我才十四岁,日日跟着小云姐跟津县的老爷们周旋。好不容易建起了楼,才知道这片都归李氏海帮管,天天来找茬,”王大丫说着,面露哀伤。

“小云姐也才十六岁,可是她最听夫人的话,夫人说要她建楼,她豁出命也要把楼建起来。几经周折,李继成那老匹夫说若是小云姐愿意给她做小妾,他就同意建楼。”

小云最是乖巧,十三岁在挂月山庄初露头角时,就有很多达官贵人看上,想纳她进府。那是小云唯一一次“不听话”,她拒绝做妾。

萧韵已经知道了小云最后的退让,为了建楼必定答应了李继成的要求。

“那时候津县都是李继成说了算,有了他的支持,挂月楼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不过,四年前,张闯带着漕帮来这里跟他抢地盘了,这些年斗得不可开交。”

“他娘的,问题就出在这儿,”王大丫越说越气愤,“楼里接生意向来不问金主身份,暗线姐妹出事后我才去查,他娘的,那批东珠竟然是张闯让我们去拿的,那本是李继成高价从海商手里买到的。去他娘的张闯,他想把我们挂月楼也拉进这趟浑水里。”

“小云姐因为这件事失去了联系,我都不知道她是死是活,这个李继成死变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