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古人看我做历史考研真题 > 第18章 第 18 章

古人看我做历史考研真题 第18章 第 18 章

作者:向学者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1-31 21:23:15 来源:文学城

【汉朝之后呢,是三国鼎立与魏晋南北朝,一个非常非常混乱的时代。这个时期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了政权,民族交流与融合非常非常之频繁,我背这部分的时候头都要秃了。】

[至今为止记不清这块儿的国家与朝代更迭]

[真的很秃头,学古代汉语言文学,这块儿断代史里面都不分前秦后秦前唐后唐的,人家就秦、唐,真的痛苦面具。]

[还有五代的,同样不知道]

【复习就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这部分我回去再背背,感觉没有和题目相吻合的知识点,跳过跳过,看隋唐,真的太爱这种大一统朝代了,一点都不乱。】

东汉,200年(建安五年)。

曹操气恼,怎么又跳过?!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隋朝在三省之外,设立有三台十一寺,唐朝在六部以外设立九寺五监[1],我们的B选项鸿胪寺就在其中。这部分不是重点,但还是要知道一点的,也不用专门去看,平时看电视剧多多少少会有所了解。】

[我已经被清剧给洗脑了,皇上万福金安~]

[宝鹃!宝鹃!我的嗓子!]

[翠嘴,打烂她的果!]

[啊,你们为什么会发语音]

清,1685年(康熙二十八年)。

玄烨感到疲惫,未来的人真是肆无忌惮,虽然他看不懂,但他总觉得不是什么好话。而且东方辰说的内容绝大多数他已知晓,对大清基本毫无帮助,还把他好不容易收拾好的局面搅乱,这半个月他一直在收拾烂摊子。

如果真让王阳明以及其徒子徒孙的思想占据主流,他大清怕是要提前灭亡了。可是天幕范围之广怕是涉及大清全境,暴力手段无法使得,只能折中慢慢压下。天幕是把双刃剑,只看他怎么利用。

【哈哈哈梦回剧中——我刚刚说到哪里了?鸿胪寺对吧?这个不是重点,隋唐时期民族与边疆政策最关键的是羁縻政策。我们的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尽管灭了东突厥、薛延陀,征服了高昌、龟兹,但他还是非常温柔的一个人[1]。】

[啊这]

[是啊,虽然我灭你国,但我很温柔]

[这是我二凤公主吗?]

[总觉得小辰在嘲讽]

唐,636年(贞观十年)。

李世民不想说话,他只想找观音婢求安慰。东方辰嘲讽他,天幕里的其他人也笑话他,二凤公主是什么鬼?!就算东方辰夸他天可汗唐太宗也无法安慰他受伤的幼小心灵。

好吧,李世民还是很高兴的,可惜天幕来的太突然,也很不巧,观音婢和老伙计们都不在身边,只能一个人自己高兴。

【哪里有嘲讽了?书上就是这么写的呀~虽然 文治武功——没有文治只有武功——但是 他主要采取怀柔为主的羁縻政策。羁縻政策其实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了,所谓羁縻,“羁”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2],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的文明说法。[1]】

【唐太宗在边缘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羁縻州府,这些州府和一般的州府不同,朝廷任命的都督、刺史其实都是各族首领,也就是以夷制夷。唐太宗对这些归附的少数民族首领也非常信任,其中很多人被授予官爵,品级还不低[1]。】

[跟猪猪好像啊!]

[金日磾!我可算记住这个字了]

[二凤驾崩好像还有几个异族高级将领主动要陪葬呢]

[不理解这种文化,但足以见得小凤凰的人格魅力]

[二凤心胸广阔,我就不行]

[唉,都怪唐玄宗]

[就是就是]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种观念深入人心]

唐,736年(开元二十四年)。

李隆基脸色灰败,天幕将他还没来得及完全膨胀的心思狠狠打了回去,这段时间他在张九龄丞相等人的帮助下将朝政狠狠梳理整治,从天幕给出的结果倒推,发现了太多漏洞。

哪怕现在很多制度没有改动,许多措施没有实施,但只需要一个推手,积少成多,大唐真的会被一步一步推向那个万劫不复的阶段。李隆基甚至有些怀疑自己,他真的能延续大唐盛世吗?他真的能避免那个惨烈的未来吗?

跪坐在一侧的张九龄瞥见座上君王的面色,微微叹气,似乎有些矫枉过正了,不过兴许是件好事。

唐,754年(天宝十三年)。

“妖言惑众!荒唐!”李隆基将案上的物品扔到地上尤觉不解气,一脚将书案踹翻。

李隆基因醉酒错过了上次直播,酒后醒来狠狠处罚了当值的内侍和宫女,就连一向受宠的杨贵妃都没讨到好,头一次受了冷落。

其实李隆基不得不从温柔乡里爬起来处理政事——天幕覆盖范围太广,闹得现在人心惶惶。基本没人喜欢这个阶段的李隆基,他得到的能量不足以修复年迈带来的身体衰老,因此,他觉得天幕简直是妖言惑众,也没仔细看臣子呈上的天幕记录,很多东西都只是草草处理做做样子。

直到两天前他收到安禄山、史思明造反的消息,才急忙遣兵调将前去镇压。安史之乱,呵,可不是安史之乱吗?真是胆子了。

【隋唐应该就是这样,下面是五代——我刚刚忘记了,除了羁縻政策外,隋唐时期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民族政策,那就是和亲政策。和亲政策历朝历代都有,汉朝的昭君出塞,唐朝的文成公主入藏,清朝的公主抚蒙,都是朝廷采取的和亲政策。但是隋唐中央王朝和周边民族的和亲对比其他朝代次数更频繁、范围更广阔、形式更灵活多样。不管是北方的突厥、回纥,还是东北的靺褐、契丹,又或者是西北的高昌、于阗 、吐谷浑,还有西南的吐蕃、南诏,都和唐朝进行过和亲活动[1]。个人感觉这部分不是重点,但是难点,这些少数民族的名字难念就算了,还很容易写错。】

[说起和亲就想骂人]

[需要为国家做贡献的时候就嫁公主,不需要的时候就骂女**国殃民、牝鸡司晨、红颜祸水呗]

[真是冤大头]

[文成公主是松赞干布地位比较低的那个夫人诶]

[反正就难以理解]

[关键是用处不大!糟蹋的只有那些和亲公主!]

[是啊,和亲了又怎样?该怎么打还怎么打,等你弱了,周边小国都得从你身上咬下来一口肉]

[对啊,吐蕃拿着公主的嫁妆发展,不仅和唐朝抢西域,后来还直接攻到长安了]

【怎么说呢?和亲在我们现在大多数人看来很傻,得不偿失,和汉朝的和亲一样,给公主给钱给技术,简直没有比这更赔本的生意了。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客观来讲,这种行为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好处的,尤其是国家强盛时少数民族主动请求和亲,什么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往上答就是了,不过这种容易起争议的题一般不考大题。】

汉,前198年(高祖九年)。

刘邦狠狠唾骂了一句,这东方辰真会戳人痛处,他想和匈奴和亲吗?他难道不想把匈奴揍趴下杀光灭绝吗?实力不允许啊!

汉,前129年(元光六年)。

刘彻舒展开眉头,在他之前,是大汉不得不和亲,在他之后,必是那些胡人求着大汉下嫁公主。

唐,636年(贞观十年)。

李世民很纠结,在他看来,和亲的收入远远大于损失,那些女子完全比不上大唐的荣耀。难道让那些宗室女、臣女以公主的身份携带大批嫁妆嫁与一族乃至一国之长还不够吗?

但是天幕透露出来的吐蕃攻陷长安这件事让李世民难以释怀,怎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李世民突然想到唐玄宗和安史之乱,忍不住皱眉。他能做的只有眼前的事,所防备的也只有未来数十年,大唐之前强盛如秦汉不也如云烟般灭亡了吗?大唐之后还有富宋广元,朝代兴衰非人力可逆转。

清,1685年(康熙二十八年)。

玄烨不以为然,要想有收获就必须先付出,大清的公主有这样的出身,就必须履行她们的使命,除非大清能强盛到将蒙古部族和周边国家压得死死的,不然抚蒙政策不会断。

东方辰寥寥几句话不知引起了多少人的思绪,她却时时刻刻不在为考研准备。

【隋唐之后是五代,五代十国也没有关于这方面的知识点,之后呢,是宋辽西夏金元。】

【宋朝并不是大一统王朝,和北宋鼎立的是西夏及辽,和南宋鼎立的是西夏和金。这部分没什么好说的,无论是宋朝还是辽、西夏和金这三个分别由契丹、党项和女真少数民族建立起的政权,重点都落在内政上,民族关系与边疆政策没什么好说的,主要涉及几场战争,宋辽、宋金,就不多说了。我们直接来看元朝。】

宋,970年(开宝三年)。

赵匡胤怒锤桌子,怎么会有这么讨厌的人!就不能多说两句话?!真是烦死了!

将赵光义手中的实权剥夺的赵匡胤这段时间陷入了无比的焦虑,他急切的想要改变大宋被称为“弱宋”“大怂”“大送”的局面,但是苦于无处下手。许多政策一发而动全身,牵扯的利益涉及到太多人,不动又难以避免陷入未来的窘境。

赵匡胤希望从未来的朝代中得到灵感,哪怕不能一举解决遇到的难题,也能够提供一个正确的思路,不像现在盲人摸象一般看不清前路。不是他没有大局观,也不是他没有作为帝王的智慧,只是天幕所说的大宋实在太磕碜了,尽管他认为大部分的责任在赵光义身上,但作为开国皇帝,他面上更是无光。

[1]参考《中国古代史》、《长孙博历史学基础中国史大纲解析》、百度百科。

[2]百度词条。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第 18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