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古代小户女 > 第16章 丑猪头和甜馒头

古代小户女 第16章 丑猪头和甜馒头

作者:竹笋君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3-17 00:36:09 来源:文学城

一大釜关东煮都卖得干净,连滴汤也不曾剩。豆腐郎看着自己剩下的那许多甜豆花羡慕得眼睛都红了。

整整六十文,赶得上他做一日的买卖,还不算下了集后拉着车走街串巷卖吆喝的脚力。

张大郎在周围嫉妒的目光中红光满面地将车架起来,招呼鱼姐儿:“快上来,买了笔墨就回家了。”

张知鱼却坚持要自己走,她爹虽自愈能力好得跟他的力气似的吓人,但也不能时时劳累,便拉着水姐儿一齐在集市晃荡起来。

因卖完了东西,她是看天天青看地地平,对着摊上上一只丑兮兮的猪头糖人都觉得格外眉清目秀,忍不住笑起来。

张大郎想把她抱上车去,见女儿连看着只肥头大耳的猪都高兴得不得了,难免想起鱼姐儿长这么大活在好山好水的南水县,居然被个猪糖人惊得眼珠子都掉了,一时只觉自己做爹做得失职,满心地盼着鱼姐儿看看旁边的嫦娥。

张知鱼当然不会去看什么嫦娥,猪头就是她们劳动人民最朴素的喜悦,等家里能顿顿大鱼大肉她娘都不带心疼,那会儿她倒是可以分出心神来看看仙女。

捏糖人的看着鱼姐儿眼睛粘在猪头上也纳闷,这个猪八戒在穿衣服的时候捏坏了,本来该是大褂子不小心捏成了红孩儿的开裆裤,丑得没边儿。

好好的一个姐儿怎地能爱这?

张知鱼却看这猪越看越喜欢,肥头大耳,寓意好,丑猪照丰年,今年注定发!

顶着两道怪异的目光鱼姐儿有些不乐意了,火速从兜里掏了一文钱扣在摊上:“这个猪头,我买了,谁看上也没用。”

摊主正在捏猴子,手一抖把个猴耳朵捏成个二师弟。抬头沉默了会问:“你看这个猴子还喜欢吗?”

张知鱼嫌弃地摇头:“我就要这个猪,猴子不是瑞兆。”

张大郎也没闹清怎地瑞了,但他也没敢问,怕自己承受不起闺女的心里话。

丢了钱拉了鱼姐儿就走,他怕再不走就有人认出来他是张大郎了!

但市集上的便宜又好玩儿的东西特别多,光看绣品三个女孩儿就走不动道了。

县里的小娘子好多都把自己做的绣活儿拿了来放在摊子上卖,自己卖又能比寄放在绣庄多两个钱儿,只不过跟客人多废些口舌而已。

以前张知鱼还想着靠着自己从前见过的各种华美配色,在美术上大展身手,但真到学起来就知道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她的手艺不说竹枝巷子,就连她家那一亩三分地都没走出去!

以前王阿婆见她配色灵动,说得头头是道,还起过心思收她也做个小徒弟,不成想一上手绣出来的花连她爹都不肯要。

平民家的小娘子没有那许多华丽的绫罗绸缎和技艺,但心思和配色总是尤其巧,比她见过的只有更美没有不如的,即使绣法粗狂些,也有一股生机勃勃的野趣。

绣花这事,也算是天赋技能,看来她娘没给她配上套儿,张知鱼看着摊子遗憾地想。

梅姐儿也没忍住拿起一个荷包看起来,那荷包只是用最普通的浅绿色素布绣了一尾游鱼,却因鱼儿躬身衔花的姿态格外好看显得十分灵动。

梅姐儿素来便爱坐在房里绣花儿,在竹枝巷里她的针线便是小娘子里最好的。但王阿婆见了却总说她灵气不足,原来她还觉得奇怪,如今来街上走了一圈才知为何,一时也看呆了,问清了才三文一个,便伸手买了下来。

只她从来没有单给自己买的习惯,加上这钱本就是靠鱼姐儿出的主意赚的,便一点不心疼地给家里几个小的花起来。

旁边正好有卖甜馒头的小贩用扁担挑了两个箩筐在吆喝,梅姐儿便叫住问道:“你的馒头怎么卖的?”

“素馅儿一文,肉馅儿三文两个”小贩歇住脚打开上层的竹盖,把包子露出来给她看。虽也是掺了麦麸的灰包子,但却比店里要便宜足足半文钱。

梅姐儿捡了四个猪油豆沙馅的。

南水县人吃包子的比吃甜馒头的少,鱼姐儿原是山城人,惯爱酸辣口味,但这糯糯的猪油豆沙馒头她也很爱吃。

这是个平民难得红肉的时候,张知鱼过来这些年能放开肚皮吃肉的时候很少,久了也馋起肉来。

猪油豆沙馒头一口下去就能咬到板油、豆沙和白糖,肥甜鲜滑,好吃得人直眯眼。

以至于她难得竟不肯吃了,反用油纸还包回去,等着下午饿了吃。

张大郎自然是没有的,梅姐儿也是市井里长大的女孩子,她接受的观念就是得对下头的好,她上头的哥哥自然就得对她这个小的好了。

张大郎也很懂自家妹妹,熟练地买了包子递给梅姐儿,还给家里其他人一人买了一个。

张知鱼拿着包子,想着这儿的东西更便宜,便转头看她爹:“爹,这里东西便宜,我们不去天清街了。就在这买笔。”

张大郎觉得她在胡闹,哪有市集上卖笔墨的,那些个铺子都简直恨不得修在天上了,哪能来这四处是泥的地方?

卖给她们馒头的小贩听了就笑:“说起来还真有,就怕姐儿看不上。”

那怎么可能,张知鱼又不是没念过书,她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围了熟悉大周朝的文字和历史,笔墨能用就行,若不是阿公宝贝鸡得很,她都想拔了做羽毛笔。

见鱼姐儿执意要去,小贩就给她指了条路。

张大郎扭头看了一眼,隔着这老远他都能听到那地方有老母鸡在咯咯叫,觉得不太靠谱。

小贩见他不信,就解释:“我们乡里正家的小孙子学字用的就是鸡毛摊上买的毛笔,才三文钱一支,长得比铺子里的漂亮多了!”

张大郎不信,可他闺女信啊,都不待他开口儿,就见鱼姐儿小脸儿都亮了起来,拽着他就往鸡摊子跑。

张大郎:……

鸡毛摊并不远,一条路走到底就到了。摊主拿了刀提起一只花毛大公鸡,高声儿提醒小孩捂眼,他要杀鸡了。刚准备下刀就听见一个脆脆的嗓音在自家腰旁响起。

“大叔,你这儿有鸡毛笔卖吗?”

杀鸡的停了刀一看,一个圆圆脸,跟自己姑娘差不多大的孩子正弯着腰,眼神火热地盯着他手上的大公鸡,惊得鸡不停扑腾。

张知鱼安抚地给了大公鸡一个眼神,又问:“它能**毛笔吗?”

摊主道:“这只鸡已经有人要了,毛也是客人的不能给你。”

看着这只威风凛凛的大公鸡,张知鱼有些失望:“那你还有别的鸡毛笔吗?”

摊主便从脚底下拿出一盒子递给她:“喏,这个里边的都三文一支。”

张知鱼一打开便眼睛一亮,她看着盒子里毛色艳丽的鸡毛笔,这才知道为什么卖馒头的说它好看。原它不是一跟羽毛做的,而是取了鸡脖子上的短毛做成的毛笔,在阳光下流光溢彩,又漂亮又别致。

本来月姐儿一点不觉得侄女读书认字有什么好,但这会儿却很羡慕她能用这支笔。

张知鱼挑了一支出来道:“这有什么,回头我学了也教你们,只咱们家现在还不会写,先合伙儿用这一支,等学好了再来买。”

月姐儿偷偷看了下哥哥的脸色,见张大郎并不生气,也高兴地笑起来点点头。

大家用三文钱就买了笔都很开心,铺子里的笔少说也得十几文才能买到最下等的。虽然鸡毛笔都是不入等的玩意儿了,但她们这样的人家能识字就已经很了不得了,谁也不会在意用的东西是不是够好。

但买了笔还得买墨和纸,张知鱼心里却早有打算:“爹,不买墨,我还小呢手上没劲写不出好字,买墨没用,先沾家里碳水使,等以后我练好了再买墨。”

听闺女这样说张大郎就有些迟疑,想了想李氏日夜操劳的样子,便咬牙道:“但纸得买,不然你怎么写字?我听师爷说,不用纸和笔,在地上画学了也是白学。”

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好办,她刚刚看着旁边食铺里就有许多包装纸。洛阳纸贵说的纸,从来都是读书人的纸,并不包括平头百姓也能用的起的杂纸,不然光包装费就得花去多少?普通人又怎么买得起吃食?

张知鱼便拉着她爹径直去了隔壁的蜜饯铺子,这样的店铺毛纸是最多的。

掌柜一听她要买毛纸来写字就道:“这个纸可不容易写字,上去就得花。”

张知鱼摸摸自己的鸡毛笔一乐:“那我的笔也不容易上色呐,这不是天生一对吗?”

掌柜看到鱼姐儿手上拿着的笔,瞬间了然地点点头。

要读书习字,即便是对县里的小富之家来说也不是容易的事,对于乡下的孩子就更难如登天,往往得举全族之力才能供一个读书人。

但能念书是一回事,考不考得上又是另一回事,很可能供一个读书人全乡都得赤贫十年,甚至更久,直到供出秀才举人方才算得苦尽甘来,但更多的人考上童生就到了头。

上章末尾改了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丑猪头和甜馒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