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古代小户女 > 第14章 平价的美味

古代小户女 第14章 平价的美味

作者:竹笋君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3-17 00:36:09 来源:文学城

张大郎夫妻两个点了头,家里再没人不愿意,梅姐儿和水姐儿已经知事,见着亲爹越过自己反去教鱼姐儿,心里也不是不吃味,但一家子女孩儿,说是姑侄,因年纪相仿实与亲姊妹一般,再没个不好的时候。

便是梅姐儿三个,自小得了王阿婆精心教导女红,李氏当家后也没在家甩过一次脸子,卖出的绣件更从不问她伸一回手。再者,她们姊妹三个衣食住行哪样不是比着两个侄女来的?如此一想,心里最后一丝不适也去了个干净,反为鱼姐儿高兴起来,这门手艺学了去以后也不怕嫁人被婆家磋磨。

那边张阿公让鱼姐儿磕了头,便打算让儿子歇得一日后就带着鱼姐儿去街上买点笔墨。他虽也有,却舍不得给刚启蒙的孩子使。

得了一日闲的张知鱼闻言便心中一乐,她正思量着如何给家里多赚点钱,可巧这就来了机会。李氏嘴上不说,心中的焦急她如何不知,故此她并不打算多花这个小家的钱。

“你要去哪?”看着鱼姐儿都跑起来了,李氏便问。

张知鱼拉着妹妹头也不回地道:“我给家里做饭挣钱去。”

鱼姐儿还有半年才到上灶的时候,哪里下过厨,她不帮倒忙就谢天谢地了。

李氏正要说话,王阿婆听了却不停地夸鱼姐儿懂事,还派了月姐儿去给她帮忙。

如此李氏也不阻拦了,只她们这般人家的女孩,过了七岁就得学着做饭,即便鱼姐儿学了医她也不打算让她万事不沾,万一学不成又什么事不会,到时可不是一辈子都毁了,如今虽提前了些但也不是不行,就只怕这丫头是又想在自家院里盖泥巴房,再整得满身的泥!

看着娘亲一脸的怀疑,张知鱼半点不曾想自己捣鼓面包窑未遂,险把阿公菜地嚯嚯了个干净的旧账又被翻了起来,只给了娘亲一个放心的眼神,拉着萝卜丁妹妹快乐地奔向她的小菜地。

便宜大腕且尤配冬日的吃食,这说的可不就是当属关东煮么?无论是萝卜还是鱼丸,在南水县本就是人人吃得起的食物,又比**的火锅更能适应本县人的口味。

想她实习那会儿下班后不吃点儿就浑身不舒坦。水灵灵热腾腾的萝卜和水煮蛋从汤里捞起来,含着凉风一块儿进肚,一日的疲惫便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年在古代咸鱼久了,竟忘了许多事。

张知鱼熟门熟路地走到菜地里看了又看。

这是阿公的宝藏,合起来估计还没两个平方,倒还养了鸡来肥它。但地虽小却能种了不少东西,常见的葱姜小蒜和她心爱的辣椒都从不断茬。

张知鱼伸手摘了一颗辣椒,又拿着小锄头去挖白萝卜。

中医认为萝卜可以下气消食,除痰润肺,还能缓解便秘,民间常有小人参的美称。

这样的好东西张阿公每年冬天都种了许多,多得李氏变着花样做她们都吃腻了。

想到那味儿水姐儿伸手就要拍掉她的锄头:“午食再吃这个我可得吐了!”

张知鱼将挖出来的萝卜护在怀里道:“这次的萝卜你肯定没吃过,又香又软,比松毛包子都好吃。”

水姐儿一言难尽地看着萝卜道:“就它?”

张知鱼点点头,谈话间又拔了两个出来。

水姐儿完全不觉得她最喜欢的、清香宣软的松毛包子跟个萝卜有什么可比性,一点儿没理会鱼姐儿,将小呆瓜夏姐儿拉过来拍拍地便一齐坐下道:“来,我们捏个好看的泥娃娃,午食后去跟花妞换糖吃。”

夏姐儿也不喜欢吃萝卜,但她喜欢玩泥巴,眼睛一亮伸手就要抓。

眼看着小跟班要造反,张知鱼便故作伤心地问:“大姐重要还是泥巴重要?”

夏姐儿抓了把泥又看了看大姐,最后犹豫地道:“可花妞有好多松子糖换。”说着便比了三根手指。

张知鱼仔细算了下这笔帐,发现自己在小妹心里的地位,也就跟大黄差不多。大黄是隔壁梁婆子养的狗,过年时张知鱼亲眼见过夏姐儿喂了它五颗松子糖!

看着小丫头已经熟练地开始舀了水和泥,张知鱼抱着萝卜便往厨房走,心想一定要让这小丫头到时候哭着求着她吃才算完。

虽远不到做午饭的时候,孙婆子还是烧了一小锅水,想着到时若好吃不过再热一热,若不好吃就当哄孩子了,且有时候再做。水将开未开的当口儿,鱼姐儿便捧了萝卜进来。

孙婆子抬眼便在心里暗道果真是李氏的女儿,头回烧灶就知道挑便宜物儿,免得做个不好糟蹋了粮食。

鱼姐儿哪里知道孙婆子想了这许多,进去把萝卜一放便翻起了米缸。

家里因张大郎受伤和李氏卖小食,如今菜肉都还有好些,就连活鱼也还有几尾。

虽她不会杀鱼,但她娘早早就打了一盆子氽鱼丸。

李氏做菜似乎天生便有门路,她的鱼丸不似别家先蒸鱼再挑刺,而是用刀刮出鱼茸做的。先在案板上垫了生猪皮,刮肉时刺便全扎进了肉里。完了将皮洗刷干净和着猪头一起卤了卖,又不费菜板,做出来的丸子又嫩滑爽口,再好吃不过。

都是现成的材料,又有孙婆子帮忙,做这道亲民的美食就简单了。

看着鱼姐儿捧了跟她脑袋差不多大的碗,孙婆子便眼皮一跳。等看到张知鱼往锅里倒了两大碗她爹剩下的大骨汤,还往撒糖盐时,孙婆子坐不住了。

伸手就接过菜碗,给鱼姐儿递了自己已洗净切块的萝卜哄道:“姐儿把这个丢下去煮熟,这道菜便有你的一份。”

张知鱼能干?这可是她的发财计,在现代美食爆发式增长的情况下,关东煮征服的人依然数以亿计,真算起来能超过这会儿大周朝人口总和,她不信一个小小的南水县便没它的一席之地。

鱼姐儿缠着孙婆子,甜话不要钱似的往外丢,三两下便逗得孙婆子眉开眼笑,加了虾皮、秋油和大骨汤做成的汤底还能有个不好?

张知鱼见孙婆子不再反对,便把已经切块的萝卜豆腐香菇鱼丸一起倒进去煮熟。

不过两刻钟,清淡的香味儿就一点点从锅里冒出来,等到水滚开。夏姐儿和水姐儿便满沾了满身泥巴手拉手地进来,眼睛盯着锅看个不住。

张知鱼舀了碗出来尝了尝味道,竟格外清甜,虽还比自己吃过的略有不及,但已经算得上一道美味了。

她高兴地盛了一碗便端到李氏跟前儿道:“娘。我做的。”

李氏看着碗里清亮的汤,尝了尝味道,绵长的甜味儿和略带咸味儿的肉香便在嘴里荡开,就是卖相不怎么好看,江南的菜肴便没有一个不美不精的,即便是一碗酱菜,李氏也会摆放得整齐,但孩子得多鼓励才会多干活儿。便夸道:“你头回做饭,能有这个味道已经算很好了。”

夏姐儿几个也觉得好吃,舀了满满一碗吃的脸都红了,但轮到萝卜依旧苦着脸,但碗里的又不敢不吃,糟蹋粮食要挨打,便转头把萝卜挑出来夹到鱼姐儿碗里。

张知鱼尝了一个就面露苦色,虽也不算难吃却依旧有涩涩的萝卜味儿。

不过除了这个,这锅菜连汤底都被喝了个干净。

张知鱼看着夏姐儿端了碗热汤添着喝,觉得这事儿有门,便跟娘说了自个儿的发财大计。

李氏都不用想就直摇头:“谁家还缺这一口菜吃,都是惯常见的玩意儿。”

张知鱼解释道,这是货郎小哥上次来时闲聊说的,这杂煮乃是胡人的吃法儿,域外的胡人日日便离不开它,听说原还要加许多料进去,用竹签子串了卖,谁爱吃哪个都拿哪个,生意好得脚软。

李氏做过多少年的吃食,心里自有一杆秤,这东西也就吃个新鲜,南水县比这个好的数也数不过来,穷人不愿买,富人看不上,可不是一笔稳赔不赚的买卖?

鱼姐儿就道:“明儿我跟爹一起上街,拿去卖卖看。”

李氏还不同意,张大郎嘴一抹便说:“这也不值几个钱,便让她试试,卖不掉家里还能吃也不算浪费。”

丈夫发了话,李氏看着女儿满满脸的期待,一想都是贱菜,萝卜还是自己地里出的不花钱,便同意让她折腾,只嘱咐道:“我得做小食,可没功夫给你做。”

张知鱼见娘同意已经笑开了脸,不搭手算什么,不搭手她还有小伙伴呐。

家里没余钱给小孩零花,便有了个不成文的规律,但凡孩子们自己做出来的,再不要上交,都让自己攥在手里买点零碎。这个家也就夏姐儿没赚过钱了,水姐儿和张知鱼绣的荷包都在货郎摊子上换过针头线脑,虽然大多数时候都是货郎可怜她们,换得跟线,但好歹也算成交过。

听到赚了钱大家一起分,除了梅姐儿不缺这三瓜两枣,其他人都等着拿钱买耍子,便都对这事上了心。

做串得要签子,南水县竹子少,但树却多,竹枝巷附近又三教九流俱全,巷子尾靠着王家的柳家便是个木匠,要几枝废木料也很容易,梅姐儿盛了一碗关东煮过去就换了几根筷子长的短木家来

张知鱼接过木料看着用来做签子刚合适,迈腿就去找她爹。

张大郎吃得舒坦了,正坐在树根下晒太阳,听鱼姐儿一说要木签子,便拍着胸脯保证给她做出来,问清楚要得多细的后,便去杂物房拿了把斧头出来,让鱼姐儿扶好木头。

虽然一只手不太灵便,但张大郎眼神力道都极准。

孙婆子在旁边看着那斧头飞快地落下,心里都有些胆寒,那边父女俩却没一个眨下眼睛。

张知鱼不仅不怕,甚至还凑近了脑袋看粗细,有些粗不说还很多倒刺,客人吃了还不得把嘴戳得稀烂?

张大郎见鱼姐儿小脸一片失望之色,便随手拿起一根,用指头夹着搓了两下,又递给她。

张知鱼就见她爹的手跟打磨机似的,搓得细木棍刷刷掉粉,一时间跟孙婆样竟浮起同一念头来——我究竟是来了一个怎样的家?

其实张大郎自己也有点震惊,自打上次跟铁拐盛打了一场,回来后便发现自家力气又大了不少,这两天在家已弄坏好几条凳子,他还想着过两日销了假,便去找方巡检问问这是个什么情况。

心里装着事,手上便没个准头,一连搓断了好几根签子,惹得夏姐儿好一阵瞪,这才逐渐专注起来。

站在旁边的张知鱼见他爹几下便磨了一堆木签,虽比她记忆力的还粗些,却无伤大雅。

大家得了签子,便坐在一起捡了生菜往上串。李氏怕卖不出去糟蹋了东西,只给了了全家人一天的口粮让她们折腾。

鱼丸这样少,还不够十签子便没了。

张知鱼好说也是读过资本论的大学生,见状她便丸子夹着素菜串,每两颗丸子中间夹四分之一颗小香菇,这样下来一串才串了三颗鱼丸。

月姐儿看到便默默地撸掉了自己串了直有五六个的丸子。

连整个张家最底层出身的孙婆子看了直道,龙生龙凤生凤,这一看就是李氏的女儿,亲生的!

见鱼姐儿样样都备得齐全,李氏也对这门生意上起心来,夹起一颗丸子尝了尝味道,起身又调了些味,将火开了大点儿。

这锅一熟,张知鱼夹了一颗放嘴里便呆住了,李氏就这么随手一调弄,口感和味道便比她做的好了不知多少,更比她在现代吃的多一份儿原生态食材的香味儿。

且李氏放萝卜先用加了料的水煮过,又将小鱼干儿拿出来用小石碾磨成细粉放下去,如此萝卜便再没涩味,倒通体染透鱼丸骨汤的浓香

这回没人剩萝卜了,都不停地伸筷子。不说她,就连梅姐儿也觉得这买卖能成。

对待家里吃的和外边卖的大家态度便有不同,王阿婆吃了不过三口就不再动筷子,不为别的,只觉自家吃了可惜。

李氏也道:“好吃是好吃,就是汤汤水水太多,乌篷船太小了,不方便卖。”

这个倒是好办,张知鱼道:“下次咱们做没汤的,听货郎说益州城有种吃食专做冷的,反比热食卖得快。

李氏笑:“便是冷的,也是夏日头卖得好,哪有大冬日吃冰的?”

张知鱼道:“娘做的好吃,有什么卖不得?这锅有汤的,明儿我跟爹上街,用板车推了去卖,保准把笔墨钱都挣回来。”

今天蹭到了鞭腿,呜呜呜。另外说明一下,鱼丸做法我是在百度百科找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平价的美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