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古代生活实录 > 第32章 春天

古代生活实录 第32章 春天

作者:火把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6-26 13:04:49 来源:文学城

春三月,阳光渐渐有了温度,融化了冬雪、滋润着大地。

猫冬的人们也都脱了棉袄,穿上夹衣走街串巷的溜达,小村子一改沉寂,变得热闹起来。

刚开春雪水泥泞着,地里的土没那么硬了,老田家就忙活起来了,大人小孩乌泱泱的一片,大人走路,小孩坐上牛车,将近四十口人浩浩荡荡的去开荒。

像七八岁的小孩子们也是可以干活的,怕冷的戴上棉手套,不怕冷的光着手,跟在锄头后边把大人们刨出来的大石块小石头、草根之类的捡起来放到篮子里,捡满半篮子了就由今日不做饭的婶子们提着运到牛车上,到时一起拉到河边筑堤坝、铺洗衣石,都可以用到。

二十多个小孩,就像在幼儿园一样,虽然是在干活,像小金子这样五六岁的根本待不住,一会儿找个漂亮的或是形状各异的石头跟大家分享、一会儿又是看看谁捡的多,还跑到大人锄头前边捡,到处乱窜,惹得二叔一会呵斥他几句。

像他这样的小孩儿有好几个,非得气的爹娘伸出蒲扇一样的大掌威胁了才管用。

不过治标不治本,一会就故态复萌了。

有鱼和几个堂哥认认真真的做活儿,大家进度也快,小半天就弄干净了半亩地。等到中午了,有鱼娘和奶奶、小姑一起来送饭,虽然没有肉食,因为舍得放油盐也十分的美味,大家狼吞虎咽的吃完,坐在地头聊了会儿天气收成,就又开始忙活起来。

他们一群人一天到天黑能开一亩半的地,开一大块之后还要用牛拉着犁再翻一遍,把土块翻得深一些、均匀一些,这样才好播种、植苗。就这么起早贪黑干了半个月,没有一天休息的,也开了二十一亩地,这算作公用地,各家分了七亩花了点钱上了地契,现在也算是种地大户了。

因为还有别的活要忙,而且还要等下一场雨才好播种,开地便告一段落。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冬季作物的收获季节,大家把收完冬菜时种的土豆、豌豆、蚕豆都收回家,再紧赶慢赶的种上春小麦,剩下的油菜地还开着黄艳艳的油菜花,远远望去像一朵黄花点缀在一片绿叶中,花束肥嘟嘟的,有的开败的花萼上已经结了饱满的籽荚,一看就会有好收成。

粮食是农民的根本,是不能耽误一点的,地里的活做完了大家才开始种草药的苗,大奶奶回娘家问了一圈老爹、叔伯们,他们虽然没有种过草药,但是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农也会给出靠谱的建议。

总比他们自己抓瞎强。

大奶奶已经不下地干活了,便在家里专心培育种子,像是发豆芽一样把连翘种子洒在布上浸湿,按时洒水,五六天的功夫就发出了根芽。

刚发的芽还不能直接种下,得先撒上一层细细的土,盖住种芽,等芽长到能抱住土就可以移到菜园子里了,家家的菜园子都辟出一块地专门种连翘,密密的种上,等明年春天就能移到田里种。

大堂伯他们又驾车去了城里的花鸟市和种子店,一家一家询问有没有种子、苗,像是金银花、菊花、百合之类有观赏性的苗是有的,但像地黄、山药等种子和苗都没有找到。

大家也不失望,能找多少找多少,后来又拜访了医馆的董大夫,才知道许多药材都是用根茎、爬藤种的,还说改天要去他们村里拜访。

有鱼天天跟着大伙一起移栽药材,从山上刨回家里,大爷爷按照普通种树、种庄稼的方法,教大家间隔着种,一个月的工夫,已经种了十几亩地,有一大半都是种的金银花,两三亩地的薄荷,半亩地的百合,剩下的零碎种着吴茱萸、五味子、山药、地黄还有其他药材。

因为在种地的同时要兼顾着种草药,还不能吃荤,大家猫冬养起来的肉又消瘦了,胖乎乎的有鱼也因为过了一年长了个子、抽了条,瘦了不少,但也结实了,算是可喜可贺。

四月时,柳树已经抽芽,栽种的药材在春雨的滋润下也渐渐适应了环境,慢慢的挺直了腰身,有些栽下去没有成活的药材已经被及时拔掉补了苗,生长的最旺盛的还是从山里移植的药材,尤其是每隔四五天就要浇水的薄荷,已经郁郁葱葱的成片生长,据大奶奶说,六月份就可以收割一次,等九月还可以再割。这是首次见到收成的希望啊。

清明节这天,整个村子雾蒙蒙的,小雨纷纷,大家都往山上去上坟,老田家老老小小也去给曾爷、曾奶上坟、除草、烧纸钱。

去的时候大家心情都有些沉重,但在山上坟包旁边找到了许多野生的石竹花、鬼见愁,路上还有千斤拔、独脚金,大家采了许多,还挖了一些树苗、根苗,回来时气氛稍稍轻松了些。

一行人在草药田里栽种上才回家,刚到村口就被大爷爷家的堂姐喊住了,原来是董大夫来了,大家赶紧快步走回去。

有鱼也跟着爷爷一起去老宅里见董大夫,原来他也是回乡上坟,想起两家隔着几个村子不远,就架着马车过来了,因为不常回乡,跟这些小辈不甚熟悉,也就只跟大爷爷两个说话。

他们说的大都还是药材的事情,大家也就静静的听,偶尔提起一些建议,有鱼等人也默默的记住,不过喝了两杯茶,马车上就传来了娇俏的声音,“爷爷,快点儿,咱们上山去。”

是董爷爷的孙女,只见董大夫放下端茶的手,向大爷爷说明了来意:“去年你们来时,我说改天来上山转转,被家里的孙女记住了,把我缠的不得不带她出来。”

大爷爷刚从山上下来,精神有些不济,面露疲惫,便带着歉意说:“老弟大老远来了,哥哥肯定要陪着的,不若我们坐车去山脚,再由我小儿看着车,咱们去爬山。”

董大夫摆了摆手“老哥你休息休息,我带着孙女上山也就罢了,倒是要让你孙子带我们认认路。”

大爷爷总归是有些累到,但也坚持让驾车技术比较好的武堂伯带他们去,也让董大夫点名的有鱼一起。

那边大奶奶早已听说了来意,已经准备好了上山带的青团、粑粑和有鱼奶奶做的咸菜,满满的装了一篮子给他们带上。

武堂伯架着马车,董大夫带着孙女坐在车厢里,有鱼则跟着堂伯坐在外面。不知里面说了什么,惹得董大夫哈哈大笑,要喊有鱼进去坐,但有鱼想着男女七岁不同席,如今他八岁多了,头上左右蓄了两个发髻,不能再同女娃坐一起,便说坐在外面吹吹风。

车厢里只听到一声娇气的冷哼,便没再说话了。等到了他们开的草药田,有鱼特意问了董大夫要不要看看,同意了之后众人下了马车,有鱼这才看见董家姑娘的装扮。

因为是特意来爬山的,估计是被家里长辈告诫了,穿着细棉布的短打衣裳,头发也随意挽了发髻,没有戴什么首饰,去岁头发上束着金色的铃铛也改换成了浅绿色的发带,瞪着水汪汪的大眼睛,配着飘在耳边的发带显得灵气十足。

虽然穿着普通的衣裳,却也一眼能看出跟村里女娃十分不同。

有鱼打量了两眼,就给董大夫介绍这些药材怎么来的,董大夫是知道一些,听了只是淡淡的点头,旁边的小姑娘就显得很捧场了,好奇的目光一直伴随着有鱼的讲解移动。

说了个大概,大家就又启程去山下,马车就是赶路快,虽然路不好走,有些颠簸,但车身比牛车要窄许多,能勉强走过去。

没到中午就到了山脚,武堂伯要在山下看牛车,有鱼给他留了一些青团、饼子、咸菜和水,把篮子挎上带着爷孙俩上了山。

他们近些日子经常来,把山脚下、山上踩出了一条一条的小路,这会儿雾气散尽了,太阳高高挂起来,暖洋洋的十分舒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