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古代农门长子的升级路(科举) > 第1章 第一章

古代农门长子的升级路(科举) 第1章 第一章

作者:佰戈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16 19:00:16 来源:文学城

第三遍鸡鸣报晓声次第啼罢,走村串乡的更夫手持铁牌,自院门前行过,铮铮的叩铁催耕之声渐行渐远。

天边的鱼肚白了,正是一日五更之时。

一扇不足三尺的土窗上,勉强挂着面已经卷起毛边的草席,聊以遮风挡雨。

土窗透射而过的日光里,一个十岁少年裹着被褥支起了身子。

带着点初醒的懵懂,一边倾听和观察对面炕上的病人,一边做好准备起床。

“咳…咳…咳…唉……”

粗哑不稳的睡中轻咳之音响起,夹杂着无意识的悲声叹息,像是习惯成自然了一般。

接着,对面的被褥被人慢慢掀开,一名妇人手肘支着炕沿,佝偻着身子下地。

少年不再耽搁,快速醒了醒神。

他探手进絮被里,一条稚嫩的小腿正压在少年薄薄的肚皮上,轻飘飘的几乎没什么份量。

粗粝的咳嗽声中,少年感觉到肚子上的小腿动了动,少年看过去,只见四岁的小崽收回腿翻了个身爬起来,同少年视线对上的一瞬间,嘴角往下一压——

“哇呜呜呜……呜呜呜……”

这边才哭了两嗓,炕沿边上的另一个小包钻出了个头,连眼睛都不睁开,委屈的小脸,同样把嘴一瘪——

“二丫饿了……哇呜呜呜……”

少年脑中嗡鸣一片,喘了几口气才取过一块麻布,分别揩了揩两个崽子满脸的涕泪:“不哭,大哥现在就去做吃的。”

听到真的能有吃的,两个崽都瞪着泪眼蒙蒙的双眼,听话的点点头,闭着嘴巴只小小声的抽噎。

对面的妇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哭声,剧烈的咳嗽着,撑住一根木棍,来到土屋西北角墙根处的米缸旁。

少年小心的穿好仅剩的一双布面鞋,起身立在炕沿边上,顿觉一阵头昏目眩。他扶着炕沿缓了缓,待这股劲儿缓了,也来到了米缸处。

妇人此时正在一粒一粒的捡缸底剩下的黄米,手中的瓦碗里,小小的黄米粒只薄薄铺了一个底。

显然是只准备煮出来给一个人吃的份。

而这个人,少年现在已经明白了会是谁。

一种陌生的无法理解的情绪翻滚在心头,少年二话不说,接过碗拿起米缸旁的小瓦罐,从里面倒出了一捧黍米。

妇人一惊:“大哥儿!不行……咳咳咳……”

少年也知道,家里就剩这一点的存粮了!

妇人怕争执间洒落了米粒,也不敢随便抢碗,只靠住了墙道:“大哥儿,你懂事……你吃饱了,去把十八里坡那两亩淤地的麦苗子间了,再除除草。娘……娘不中用了,二郎和二丫也帮不上忙,我们不用吃!你回来……回来路上,若是还有灰灰菜苋菜荠菜,就捡一些,晌午了给你们仨做汤……啊?把米给我。”

少年的眉毛紧紧皱着,神色看不分明,脚下却坚定的往后退了几步。

这是一个身高尚不足五尺的清瘦少年。

因为长时间的营养不良以及得不到足够的休息,面色透着萎黄。

少年今年已经十岁,但身量看起来也只如**岁的孩童一般,一头黑发尽量齐整的挽了个髫,但细看就会发现发梢明显的毛糙发黄。

也就那双漆黑的瞳仁,还称得上清亮有神。

“你放心。”

少年开了口,清晨还没喝到过水的嗓子有些微哑:“中午我会带回来足够的吃的,他们和你都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说着脚下一转,不再应和妇人的呼唤,端着最后这一捧黍米,推门走了出去。

老话说,“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

对于世世代代偏居于临南县东乡的双满村村民们而言,同样不例外。

昨夜一场春雨如期而至,双满村村民无不欢欣,夜间的炊烟都多了几绺。

王景禹也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不用担心他家仅剩的两亩地里的麦苗子会不会旱死。

根据这具身体的记忆,那还是炕上病重的王母,在去年秋末尚能下床时,拼了命一样坚持着一个人去种下了的。

被王母在病中也看的像命根子似的,日日从土窗户口往田地的方向巴望。

他先去了院子的西南角,那里是家里的灶间。

同样是泥土混合着麦秸砌起的围墙,但冲着小院的那一面墙因为去年进水淹塌了,此时这间灶房就是一面大开着的,倒是连门也省了。

王景禹掀开水缸的盖子,涮了锅淘了黍米,就燃起柴火,把黍米下进去一锅全煮了。

直到柴火渐旺,锅中水开,他搅了搅锅底的黄色米粒,这才来到院里,踩着略显湿软的地面来到院东角的草搭子下。

里面并着立了几排看起来像废柴一般,黑黢黢的枯木。

王景禹走近了俯下身,只见那数十根成人大臂粗细的枯木上,有一半都长出了大小不一的黑灰色的菌菇。

那些已经熟透了的蒙着露珠的菌伞上,更裂开了漂亮的十字花。

他利索的把那些熟透的菇子一一摘下,又双手分拿一只草鞋,在那些出菇稀少的枯木上依次拍打。

这手法叫“击目惊覃”,能有效的刺激出菇。

他仔细的检查了一遍,把需要惊覃的枯木都照顾到位。

末了直起身,挑剔又欣慰的看着这些黑木头。

好在还有这几段栽培菌菇的木头,自己这穿越到这里也不算完全零开局。

也称得上“开局几段朽木”了!

他在穿来的第一天,就认识到,原身的这家人,是古代社会如卑微尘埃一般,最最普通的下户农民。

病在床上,只能勉强支持着自理的母亲,一对刚刚四岁嗷嗷待哺的双胞胎弟妹,以及因为被摊派去庆西军支移时出了意外,至今下落不明的父亲。

显然即使在农民里,这家也是最差的一等,几乎无一分可辗转腾挪的空间。

直到他发现这处草搭子下留下的几排十分不起眼的椴木。

那时的椴木因为连续数月无人管顾,已经七倒八歪,眼看到了出菇的时节和气候,却只有极个别的木头上艰难的冒出了几朵嫩莹莹。

他当下就认出了,这就是古代非常原始但又极其科学的“原木砍花香菇栽培法”。

他试探着问过王母,原来这是王父在两年前出门前留下的,还未来得及向她讲清楚究竟是干什么的就被催着去了庆西军驻地。

只说过叫她万不要当柴火给烧了。

他把摘下的香菇都装进背篓,重新回到灶房,黍米在水开后熟的比较快,此时已经软糯了,柴火也渐熄。

黍米和小米很像,但黏度更大,王景禹也放足了分量,熬出来的粥很稠。

他把黍米粥分别盛到两个碗里,剩的一碗自己慢慢喝了,吃了个饱。

热烘烘的食物,顺着食道一路暖到肠胃。

在这春寒料峭的初晨,只着一件麻布夹棉薄袄的身上顿时暖和了不少。

王景禹摸摸肚子,满足的呼出一口气。

他端着另外两个粥碗回到堂屋,在王母和两个双胞胎崽跟前放下。两个崽嗷的一声就扑了过去,端起碗一人一口吧唧吧唧的喝了起来。

王母今早动了气力,好半天站不起来,此时却只看了一眼,并不动作。

“你喝完了粥,我就去十八里坡地。”

王景禹不容置疑的对她说。

“大哥儿!”

王母有些气急,又咳了起来。

王景禹上前帮她顺了顺气,待她平静下来软了声音道:“我是说真的,中午会有吃的。你要是不喝我就不下地,也是真的。”

王母不知自己这大哥儿近日究竟是怎么了,喘着气直看着少年。

十八里地那二亩麦地,是她留给三个娃儿最后的指望。最难熬的冬天过去,现在是初春了,就算是天天吃野菜野菌子,她也要撑到夏天,到时候麦子收了,三个娃儿就又能多盘旋一年。

眼下又怎可这般无人照管,生生荒了?

两人就这样无声的对峙半晌。

可任王母撑着拿出大人的架势来,执拗的瞪视儿子,那少年也毫无退让之意。末了,她深深叹了口气,在少年的注视下端起碗,慢慢喝了起来。

王景禹直看着她和两个崽都吃干净了碗,才放了心。

喂饱了肚子又暖了身子,王景禹也有了些精力想事情。

他走到院西,拿起他放在这里的一根柴火棍,在土墙上划下一条黑线。尘土夹杂了麦壳飞飞扬扬的落下,黄色墙面上鲜明整齐的排列着他亲手划下的八条黑线。

这已经是他穿越到这个古代农家十岁孩童身上的第八天了。

上辈子的他,出生于现代社会的一个积年富贵之家,家族的主业是生物健康,非常注重旗下产品所用原材的绿色环保健康。王景禹能识得这原木砍花香菇栽培法,就是自家企业下的一处菌类原产基地,研究和采用过这种古法菌菇栽培技术。

不过,他作为家中幼子,因患了先天不足之症,自小就体弱,家中对他的唯一期望就是健康快乐。

家业继承和赚钱的事有他大哥来承担,他嘛——

只需要躺平花钱,养生看病的同时,自由的躺,也自由的做他想做的任何事。

他极其聪明,兴趣广泛,什么都可能随着心情去玩一玩。而且通常只要他去做了,大小事情都会做的有声有色,收获了不少赞誉之声。甚至被不知他身体病情的媒体,评为最具潜力的钻石王老五排行榜第一。

虽然生命比一般人短了些,但也的的确确是身心富足的躺平一生。

不成想,他在而立之年终于走完生命最后一程后,再一睁眼,就来到了这里,拥有了一次崭新的生命和截然不同的生命体验。

这少年的身体,从他这几天的试探来看,除了因为吃喝不足有些瘦小和营养不良,但总体是健康的。

而这,也是唯一让他感到欣慰的事。

至于其他的,可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

这几日里,他表面上淡定,快速的了解和适应新环境新身份,但内心几乎日日都处在不断被刷新认知的崩溃边缘。

上辈子,他曾经有感于那些优美的田园诗,一时兴起到了一处高级山庄,仿着古人的诗意,住在一处有三进院落的木制宅院,在山庄各处自种自炊自酿自饮,过了几个月好不醉人的田园生活。

如今真的来到了古代,成了一名实实在在的农家崽,他才痛彻心扉的领悟到——

那什么“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什么“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什么“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都是骗人的!

本文朝代架空,有主参考的背景,其中科举制度以北宋为主,因宋代没有童生试,科举第一级即为州府组织的发解试(同乡试/秋试),所以本文还有融合明清部分童生试内容,官制/地理/乡村基层组织等其他背景则主要参考北宋。

推推下本预收,感兴趣的友友们一定点点收藏!

《大周朝究竟何时迁都》

基建 夺嫡 女扮男装

·

刘子晔穿越了,穿成了古代一个新近获封爵位的小侯爷。

原主他爹是独得先皇宠爱的三皇子,先皇临终前,让太子跪在榻前承诺,绝不能亏待他爹。

太子当面许诺,一定给他爹最大的封地。

于是,新皇即位后,他爹就被遣派到了“最大”的封地——西北的千里边塞。

大周朝治下,不出百里必有一城,每城户均一万。

到了他爹的封地,却地广人稀,连一个像样的城都没有,所有百姓加起来也不足万户。

待他爹终于熬不住折腾,一命归西之时,皇帝直接撸了他家的王位,将原主这个废物世子贬为了西关侯。

任由其在这灾害频发的边塞地自生自灭。

·

刘子晔看着原主他爹,用十多年往返封地的血泪经验著就的封地地形图及人文地方志。

一拍桌案,爹、您是我亲爹!

这千里封地,简直是等他去开掘的绝世宝藏。

·

身为机械工程师的他撸起袖子,重操旧业。

道路工程机、耕犁农机、纺织机造起来,修路、造车、盖楼,军械战甲搞起来!

有一天他终于把蒸汽机也弄了出来,从此,蒸汽动力的车架跑起来!所有机械的效果加倍提起来!

原本大片荒芜的土地,在机械的辅助下,一点点被开垦,变成了千里沃野;

原本闭塞到近乎阻断的交通,如今三日之内即可到达封地的每一处城镇;

原本凄凉的破落小镇,高楼渐起,水利工程直通镇中每一户青砖白墙千尺院落的百姓居所;

想要乘机不劳而获前来打劫的大周宿敌蛮族,被冒着白汽轰隆隆的战机、闪着耀眼光芒的精铁军械,打的屁滚尿流……

西北边塞渐渐声名鹊起,成为了闻名大周的富庶强盛之地。

百姓们人人心驰神往,以“西都”称之,争相举家迁往西都。

当初眼看着皇帝对西关王极尽欺侮,却无能为力、暂时蛰伏的大臣们,向皇帝进言:

陛下,既有“西都”,燕都何存?不如迁都!

听闻了风声的百姓们,日日向皇帝呈送万民表:

大周朝究竟何时迁都??

皇帝:……你们明明都是在逼我退位让贤!

大臣&百姓们:所以,究竟什么时候把皇位还给西关侯?

皇帝瞳孔地震:……你们、你们是怎么知道,当初那太子地位是偷梁换柱来的!?

落魄侯爷,基建登顶。

一句话:天行健,女子以自强不息。

预收《探案时我直播了嫌疑人心声》

探案 救赎

天圣一十八年,又逢开科大考之年,各地举子云集京师。

这一年的会试共考了四场,一连死了八人。

所有风头正盛,有实力一举夺魁的今科状元热议人选,无一得免,血染科场。

天子取士之所,连发大案,龙颜震怒。

却一连月余,直至殿试都放榜了,仍然毫无线索,一筹莫展。

“京兆府尹公允可嘉,但查案是真不行!”

一道声音突兀的钻入贡院所有查案和待查之人脑膜。

“为成今日之局,我筹谋多时,岂容一班庸才随随便便的破了?当然,即使是死局仍存有破局之方,除非他们能发现留在…的一处……”

众人屏息凝神,狂抓头发:“究竟是哪里?一处什么?!”

而此时,贡院高墙外,一位锦衣蓝衫,招猫逗狗的侯府千金,正背抄着手,渐行渐远。

刑警甄灵衍上辈子通宵查案猝死,一睁眼发现自己穿进了古代世袭侯爵之家。

府宅和睦,爹亲娘爱,吃喝不愁。

她决定这辈子安心躺着,再不查案,乐得潇洒,东闯闯西望望。

直到有一天,她从京兆府贡院门前穿过时,封锁了两个月的贡院大门洞开,将她请入高墙,钦命主审震惊天下的科场连环大案。

·

天圣一十八年,谢青载状元及第。

金花传胪,赐第唱名,打马游街,闻喜赐宴。

这些状元该有的仪式和恩荣——

他一个都没有。

“这届新科状元,当真走了狗屎运!”

“这叫什么?捡漏状元是也!”

“说不定,那科场大案和他脱不开关系,八大天骄齐齐陨落,获利最多的,可不就是如今的状元郎!”

生性不喜多言的谢青载于纷纷众议间踏过,平静的接受了京兆府、大理寺乃至皇城司一轮又一轮毫无结果的审问。

他肩背挺直,毫无所动,只越发的少言寡语,卓然独行。

直到有一天,有一道声音灌进他的脑海——

“这群嫉妒狂红眼病!捡漏?说得就像换他来,就能捡出个状元似的!”

“该不会叫的最凶那个谁谁谁,就是欲盖弥彰的真凶吧!?”

像一道光,破雾而来,涤荡他的过去,照亮他的余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一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