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古代贵女生存手札 > 第22章 小试牛刀

古代贵女生存手札 第22章 小试牛刀

作者:舟舟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19 19:59:29 来源:文学城

湘玉随口道:“刚才五姐姐说,你昨日做的诗不如上一次,我说如果三姐姐听到,必然得挠你。”

湘雪骄傲的挺挺胸脯:“莲妹妹很有眼光,我昨日的诗做的仓促,自然不如上次,莲妹妹作诗一般,品诗倒有见第。”

湘莲被湘雪撅了一句,闷闷说道:“好好,三姐姐才貌双全,万中无一。”再拌几句嘴真要吵起来了,湘玉忙打岔:“三姐姐过来是为何。”

湘雪这才想到此行目的:“我听说你这有几张上好的貂皮,比外面卖的好,不知道能不能匀给我一张。”

湘玉的貂皮是小秋和庄里人进山猎到的,听相公说七小姐喜欢牛皮、羊皮,料想貂皮一定喜欢,便送了来,湘玉都放在了库房里,问道:“大夏天的你要貂皮何用?”

湘雪有些不耐烦:“二哥生辰的时候我打算送他一件貂皮大衣,虽还有几个月,提前做了心安,外面铺子好手艺的师傅不好找,你就说给不给吧。”

湘玉哪有那么小气,不过是一件貂皮,唤采茶去库里拿了一件包好,湘雪道了谢,咬唇道:“咱们年纪也不大,怎就搬出去住了?”话里话外透露着是太太故意为难。

凡事最怕看不清,湘雪也快十岁,该有分辨能力了,再说冯氏虽没管教过湘雪兄妹,可也从没故意难为过,这样的太太已经难找,可依旧被猜疑,湘玉懒得细声安抚,语气冷了下来:“不止咱们家,别的府里的小姐们也都搬出来住,为的是自立,不止是你,五姐姐得离开韩姨娘,我也得离开太太,若三姐姐不满意,和太太说去。”

湘雪心眼小,吃不住湘玉这顿冷言冷语,出了屋子抹着泪回了勤香院。万姨娘哪见女儿这么哭过?揽着湘雪的腰跟着哭:“我的心肝啊,你还是姐姐,她怎么能这样对你说话,这不是不悌长姐吗?”

温嬷嬷杵在一旁,温声细语道:“万姨娘此言差矣,长姐的称呼乃嫡长女所用,用在三小姐身上并不妥当。”勤香院谁不顺着万姨娘的话头?来了一天的嬷嬷,对她的示好视而不见,现在又找茬,必是冯氏故意找来的,看着更不顺眼了。

抹了一把泪道:“我不过随口一说,嬷嬷何须认真,雪姐儿不过闲话一句,她便一顿排头下来,我可怜的姐儿啊。”

温嬷嬷依旧不急不缓道:“万姨娘又错了,京城各家的小姐到了年纪也是自己掌管一个小院的,以后出门子成家,府里的事务得掌起来,搬出来是打好基础,太太按着规矩来,并无不当,再者嫡庶尊卑有别,万姨娘这么抱着小姐喊心肝极为不妥,该恭敬的称呼一声三小姐。”

说话间,温嬷嬷还是淡然的神色,万姨娘气急,恨不得上去撕扯她,她刚要反驳,温嬷嬷又道:“奴才说一嘴,三小姐也有错。”

湘雪已经渐渐止住了哭声,睁着泪眼道:“我也有错?”

温嬷嬷耐心答道:“是的,女儿家讲求贞静,三小姐一路哭着跑回来体态不端,仪容不整,实在不该是贵女所为,此为其一;姐妹间拌嘴两句便和姨娘哭诉,和姨娘一起闲话小姐的不是,三小姐言语失当,妇言不贵多,而贵当,这般说话终归欠妥,此为其二;子女要敬父母、明事理,但三小姐猜疑太太的良苦用心,对长辈失了孝道敬意,此为其三。”

前两点不过是小节,最后压下来一顶不孝的帽子,把万姨娘吓得胆寒,温嬷嬷伶牙俐齿,她说不过她,可不能让雪姐儿担了这个罪名,她忙捏捏湘雪,暗示她说话。

湘雪忙道:“嬷嬷,我绝对没有不敬太太的心思。”温嬷嬷点点头,像是同意湘雪的话:“苏家的姑娘都是极好的,我相信三小姐。”几番话下来,万姨娘哪还有心思议论湘玉?找借口打发了温嬷嬷出去,关上门和湘雪道:“这是个厉害的。”

万姨娘可算是打遍后宅无敌手了,遇上一个温嬷嬷才知道人外有人,她这些伎俩还不够人家看一眼的,温嬷嬷也不急,就慢声细语和你讲道理,你愣是一个字也驳不回去。

这才是刚开始,以后湘雪身边就安插着这么一个眼线,一言一行拿着尺子量,但凡不对就上来说道理,也是够愁人的。

苏府重规矩也是在大局上,万姨娘正是因为这个,才敢猖狂,小节上太太都不挑理,可这温嬷嬷,她不过是说了几句话,就被揪出了一堆错处,湘雪那连不孝的罪名都算上了,是个能说会道的,怪不得各家都愿意嬷嬷教,如果能练出这样的性子,还怕挨欺负不成。

万姨娘虽恨温嬷嬷不给她面子,可也耐心和湘雪说:“一两次处事看,温嬷嬷是个老练精明的,你跟着她学规矩,对你有好处,就算是冯氏派过来的,你是小姐,她不能拿你如何,再者你不犯错,她也揪不到什么。”

湘雪迟疑的点点头,苏家后宅的女人,没有这样性子的人,湘雪有点呆了,开始说京城来嬷嬷,她无甚情绪,以为就是来个妈妈一般,可没想规矩这么严,大道理一堆,听的她都愣了,有些害怕以后受罪,可不敢和姨娘说,不然姨娘定然指着鼻子骂她没出息。

勤香院的话传到冯氏耳朵里,她笑着和赵妈妈说了一句:“这温嬷嬷真是一个妙人儿。”

妙人不止温嬷嬷一个,汤嬷嬷不遑多让。

湘玉懒散惯了,院子里的人也都惯着她,起床洗了脸拿脸帕在面上乱擦了几下,汤嬷嬷过来道:“七小姐擦面的姿势不对。”

湘玉:“……”

汤嬷嬷拿起了脸帕,在自己面上做示范:“脸帕不同,折的次数不同,总之要折成手掌大小,然后在脸上做十字形擦面的姿势,切记不能胡乱擦,看起来不雅观。”汤嬷嬷演示完,让湘玉照着做一遍,湘玉苦着脸,又擦了一遍脸,汤嬷嬷才满意的点点头。

中午在冯氏处用饭,湘玉拿起筷子刚要夹菜,汤嬷嬷过来道:“七小姐拿筷子的手势不恰当。”说着又具体说了一遍。

冯氏在一旁道:“辛苦汤嬷嬷了,这般细心管教,只是不知筷子拿法也如此讲究吗?”汤嬷嬷答道:“宫里是这般要求,公主、嫔妃们,规矩都是这样教的,坊间并无太多拘束,只是老奴想,七小姐是贵女,以后若是嫁到天潢贵胄,免得拘谨,多学些无坏处。”

俗话说技多不压身,冯氏很赞同汤嬷嬷的话,冯氏在家没学太多规矩,娘亲也不懂,嫁到苏家吃了不少的亏,开始闹过一些笑话,很是知道规矩、礼节的重要,她自己不懂教不了湘玉,现今有了汤嬷嬷尽心管着,自己也亲眼见了,才是真的踏实了。

一顿饭下来,汤嬷嬷纠正了湘玉不少的错处,湘玉叫苦连连,直说没吃饱,汤嬷嬷道:“七小姐当众万万不能说食的不够,小姐现在年纪小无事,长大这样说会闹笑话的,若真没吃饱,悄悄和太太说一嘴,切忌勿在众人面前说这些。”湘玉垂头表示记住了。

湘玉在孩子里算是对甜食有节制了的,毕竟她不是真正的孩子,知道甜食对牙齿的侵害,吃完甜食必然会用青盐净牙。可即使这样,汤嬷嬷依然钳制着甜,只准她吃几种,味道并不甜,说对牙齿好,女子定要有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

嬷嬷来了才不过四五天,湘玉便叫苦不迭,和冯氏提起,冯氏笑说刚好有人管你了,束束你的性子,湘玉和湘莲凑在一起,各自说嬷嬷是如此管教的,到后面两个人目瞪口呆,湘莲道:“没想到汤嬷嬷管你管的更严格,我心情好一些了。”

湘玉愁眉苦脸的说汤嬷嬷拘着她不让吃甜食,湘莲眨眨眼:“五妹妹你忘了我了吗?我给你做,我想想……若是不用糖,那得找替代的,蔗糖不行,也太甜了。”思虑了一会儿道:“我知道了!用蜂蜜,庄子上养着蜂子,常给府里送蜂蜜,蜂蜜做糕点口味虽不如糖,可我改改配方,一定好吃!”

湘莲最爱下厨,此刻想出了主意,脸上映着欢悦的笑容,湘玉问道:“双嬷嬷让你下厨房吗?”湘莲剥了一个葡萄放嘴里,一咬下去全是甜水,满足的笑道:“我也没料到,双嬷嬷竟没拘着我,我猜是太太早给递了话,不然定然管我了。”

她说完感激的看着湘玉:“之前是我糊涂,太太是个好人,以后我会真心敬着太太。”这才是湘玉想看到的局面,湘莲心思清明,只是以前想岔了。

院子里,湘玉迈着小碎步走路,忐忑的问汤嬷嬷:“嬷嬷你教我规矩,不用我头顶花瓶、手捧热茶壶吧?”

汤嬷嬷被湘玉逗笑了:“姑娘从哪听到的怪举动,姑娘放心,没有的事儿,你小步伐慢些走便好,时间还长,我慢慢教,你也不用急。”

湘玉是深受现代宫廷剧的毒害,以为学规矩都得顶花瓶呢,看来也不用,汤嬷嬷规矩严,倒不体罚,闲下来还和湘玉讲讲后宫的事儿。

宫廷秘闻湘玉听得津津有味,自然汤嬷嬷讲的都是无伤大雅的,妃子间的争斗一带而过,重点给湘玉讲如何做人,纵使湘玉是成年人的灵魂,阅历丰富,依然受益匪浅。

月明星稀,婆子抬一张榻出来,上面铺上竹席,点上艾蒿驱蚊,采薇给湘玉抹上了艾草、菖蒲水煮后的水,湘玉躺在榻上,汤嬷嬷坐在一边,两个人闲谈。

转瞬汤嬷嬷来了苏府快一个月了,汤嬷嬷十分满意,姐儿是个好伺候的,比京城的贵女好管教,之前教的高门大户,虽表面恭敬,可谁真正尊敬她?不过拿她当下人看。

汤嬷嬷教出来的小姐有口皆碑,在京城教了四五年,最近越来越乏,钱财压了箱子,够后半辈子花,就是过得不称心,每日疲惫不堪,正好有远离京城的机会,一咬牙便应了下来。

开始还忐忑。怕苏府太太不好相处,小姐不听管教,进来才发现都是知理的,苏太太出身不高、贵气不足,可胜在通情达理,看她办事牢靠,真心高看她一眼,待得舒心。

三个嬷嬷也算同气连枝,从京城千里迢迢来教养小姐,总不能丢了宫里嬷嬷们的脸,闲来三个老姐妹聚在一起,谈谈心,喝喝茶,日子也悠闲自在。

双嬷嬷是最省心的,湘莲安分守己,很少犯错,规矩嬷嬷教了细心学着,不用重复第二遍,湘雪毛病不少,束了一个月也老实了,湘玉性子散逸,懂规矩却不守规矩,汤嬷嬷约束着,收敛了不少。

府里的婆子丫头都知嬷嬷是京城来的,平时都很敬重,每日三餐,三个嬷嬷凑一桌子吃饭,这是别人没有的待遇。

府里像赵妈妈、一等二等丫鬟,等主子吃完了,一桌子才动不了多少,拿下去围着吃了,这算是待遇最好的。粗实丫头、干活的婆子只能吃厨房做的下人餐。

下人餐能有什么好味道?不过就是白菜豆腐切块往大锅里一顿,茄子土豆下锅炒炒,盐巴味道都不重,咂摸不出味道。

吃饱是能吃饱,想要好味道是妄想的,有婆子拿着饭碗说下次多放些盐,厨房的人眼睛一瞪:“哪有那么多盐巴给你放?自己口重怪我菜做的不顺心,有本事自己吃去!”说罢盛菜的勺子抖一抖,仅有的肉丁都没了,看的婆子心都疼。

这些冯氏不太清楚,她管着后宅,可下人的小事哪放在心上,即便赵妈妈也不晓得。

汤嬷嬷、双嬷嬷从厨房提溜食盒回小院,路上一个十来岁的小丫头悄悄跟在后头,等到了院门口,汤嬷嬷回头问:“你跟着我作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