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媾和十五年 > 第39章 新令风云

媾和十五年 第39章 新令风云

作者:叁森鱼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21 18:55:59 来源:文学城

天亮后,大皇子从虹山出城,鸿徽晚留在虹城,也好监督虹城赈灾粮的发放。

黍卿发了低烧仍在山寨修养,扶疏这几日常在村中和寨中跑上跑下,从不觉疲惫。

又过了两日,黍卿道长才基本痊愈。

扶疏照常来看望,听送饭的村民说黍卿道长已起身,这才敲门前往。

黍卿正收拾着屋中物件,他来时只身披一件蓑衣,现下房中依旧是干干净净。

见扶疏来了,黍卿眼中欣喜,却又很快闪过一丝退却。

扶疏没来得及发觉,只一眼看见他重新换上了道服,好奇问道:“黍卿道长,往后还要回道观吗?”

黍卿点点头:“自然是要的。”

原先不知黍卿与山寨众人纠葛过往,屡次无礼追问,又因她的央求而上了虹山,扶疏心中有些歉意。

扶疏希望黍卿能够得偿所愿,却又不知他心中真正愿景。

她不是很会劝人,犹豫着道:“可是无名道观好冷清……以后我离开虹城了,可能都不会有人再去看你了。”

大抵是二人往日太过熟悉,如此亲昵的话语已然如同关心亲人一般自然。

黍卿系着绳结的手停住,有些无奈的笑了。

“怎么把我说得那么可怜?”

黍卿想了想,认真给出答案,“往后,可以给道观取个名字,还有一片竹林陪着我,没有小扶疏给我当苦力,我也会常下山的……”

扶疏还想劝说些什么,黍卿佯装不察,笑着摸了摸她的头。

“这一次上虹山,得到了众乡亲们的谅解,已经令我有活得更久的愿景,又怎会奢求更多。”

话虽如此,他的笑眼夹杂着无法平息的哀伤。

黍卿心中对于自己斩杀的百余条人命仍是不可跨越的沟壑,他永远不会允许自己遗忘。

每个人的内心自有衡量,这一点,扶疏也是懂得的。

不过经此一遭,至少黍卿道长的心态也在悄然改变,不堪提起的往事也不再是遮遮掩掩话题。

扶疏想通这一点,笑着爽朗回答道:“好吧!那我们下山!”说罢,顺手拿过黍卿的蓑衣。

知道扶疏是怕他背后伤未痊愈,这才如此殷勤,黍卿点点头,“贫道可付不起扶疏姑娘的工钱。”

扶疏微嘁一声以示抗议,黍卿会心一笑这才缓缓跟上她的步伐。

那个惧怕的问题不曾问出口,但他已经知道了答案。黍卿眉目间温柔舒展开来,继续向前走去。

扶疏无要事在身,一路陪着黍卿下山,入了道观顺便清扫了一番,才慢悠悠地回了家。

扶疏刚到家,就正好碰上风葳水葳来扶疏家中牵走“晚督察”的马匹和置于柴房的行囊。

有了大皇子的吩咐,鸿徽晚晚督察的身份也正式被虹城县尉全然信任,得以顺利入住了县衙。

一问才知晓,当年老县尉不堪忍受村中一朝破败,不久后便离世。县衙中县尉一职一直空缺,便交由姜老县尉的儿子代职,多年来受昌军的制衡一直都是小心谨慎行事,不敢轻易打开县衙,驱赶走了一切可疑之人。

误会解开了,鸿徽晚也寻回了身边的暗卫,扶疏一身轻松。二皇子往后的安危与身份也就不用自己负责了,她自然缄口不言。

不过扶疏看着搬空的柴房,原先都是鸿徽晚捉弄自己,没能趁此机会好好逗一逗二皇子,扶疏表示颇为遗憾。

天气已到盛夏,因雨水消散的缘故,气温一天比一天升温得快。

扶疏回到虹城快十日,这才与阳光打了初次照面,一切都水灵灵的,没有楼宇阁楼的遮挡,到处都被绿意掩埋,也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山寨众人整日在密林间翘首以盼,终于等来了官家的马车——随着约定的三十把弓箭一同而来的,是一卷金灿灿的圣旨。

虹城不知多少年未得天子之谕,相比弓箭,山寨众人却更惊讶于这卷直抵虹城的圣意。

不出韩刀霸的意外,接旨人是晚督察。

“……纪国南部虹城水灾既除,今特命晚督察,拨精兵一百,以供调兵遣将,清查虹城昌兵人数,悉数送归昌国,以示两国之交好。”

鸿徽晚庄重跪下迎旨:“微臣接旨。”

鸿徽晚心中既欣喜又慎重。皇兄回到长安后,当真向父皇传达了自己的想法,但他却没料到父皇直接将此重任托付给了自己。

或许这道圣旨并不为朝中文武众臣关注,却是影响着虹城命脉兴衰的关键。

众人都明白,以示两国交好不过是场面话,鸿嘉帝真正的意思,是要驱逐虹城里所有的昌国人,护纪国一片净土。

安静的氛围中涌动着激动的心情,大家都压抑着没说话。

清除城中异国之人,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也意味着会有大批纪国官兵调至,而鸿徽晚之前提出的那三十把弓箭,如今看来实为明智之举。

这不仅是对昌国士兵的一大威慑,更是给山寨提供了极大的安全感,村民无一例外,对于这一消息皆是接受良好,甚至隐隐有些振奋。

“什么?终于要清理那些整日乱晃的狗崽子了?”

“那昌国能同意啊?”

“不会又要打起来吧……”

叽叽喳喳的议论声自人群中传开,鸿徽晚及时站起身稳住人心:

“虹城之战允昌兵在城内驻扎本为缓兵之计,媾和条约的时间已到,此乃合乎情理之策。”

他强调道:“送离士兵归其本国,并非取其性命,是用和平之策解决纪昌两国的矛盾。就算有昌国士兵负隅顽抗,而今纪**队粮草及兵器皆齐全,纪国子民无需惶恐害怕,有何情况皆可同官府坦明举报。”

得了鼓舞,众人一路簇拥着传令官从官道出城。

人群之中,扶疏也默默散开退后,张望着周围一张张面孔,有些失落。

这几日她一直在苦等阿娘,虹城各处走遍了,也没见到阿娘的踪影。

扶疏甚至无端猜想,阿娘是不是因为她的所为生气了,故意藏起来不见自己。

可阿娘先前明明在信件中说想念自己呢!现在虹城水灾已过,阿娘是时候原谅自己了啊。

扶疏越等越急躁,她要主动去寻。

既然此次虹城上下要清查昌国士兵,借此东风也可助自己一臂之力。

虹城方圆二十里,荒废的房屋百座,皆有可能藏身。若阿娘真的在虹城,真要逐一排查起来,也能第一时间找到阿娘的踪影。

扶疏心中已拿好了主意。

县衙中,看着扶疏递来的画像,鸿徽晚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扶疏做好了心理建设,深吸一口气,软声道:“帮忙找找我阿娘。求求了,晚督察。”

见鸿徽晚没有收下,扶疏没气馁,有理有据道:“你不是为真正李府嫡女而来吗?早点找到我阿娘,或许阿娘知道有关她的事情,阿娘肯定比我更清楚不是么?”

鸿徽晚只是垂下眼眸。

他知道扶疏口中的“阿娘”——岑淋。

过往,李府对岑淋有恩,岑淋便在虹城护住扶疏安稳十五年。

岑娘与李府已然两清,谁也不知这个女人如今去往了何方,唯一确定的是,她不会再出现在扶疏面前了。

万一扶疏知道这些,肯定又要离开,现下,还是要稳住扶疏的心绪为妙。

鸿徽晚接过画像,仔细端详了一番。

“画得不像……”扶疏见有希望,凑上前指点道:“但她的眉间藏着三道指甲盖长的刺青,算是特征。”

鸿徽晚点点头:“好,我答应你。我会在我的范围内尽力帮你寻人的。”

说实话,鸿徽晚也不知自己这般到底是否有助益,但扶疏显然很开心。

她拍着胸脯打包票:“多谢晚督察,今后您大人有什么命令,民女绝不含糊!”

扶疏迈着轻快的脚步走出县衙,过后每天都定点带着一篮软糯糕点前来探望晚督察,实则是第一时间打探关于阿娘的消息。

这几日,整个虹城县衙都十分繁忙。

一批批名册列出,往日那些凶神恶煞的昌国士兵此刻乖乖排成队,在县衙登记。

送昌国士兵归本国之事比想象中推进得要容易,扶疏想,他们应当也是想家的吧。

不过,也有适应了虹城的生活不愿离开的士兵,夹着尾巴四处东躲西藏,使得虹城县衙登记的人数始终与当年的人数对不上。

虹城的官道安排有士兵把守清查来往身份文书,不过这一次,却不是意图将虹城民众困于池中,而是防止有昌国士兵冒充纪国人溜走。

这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耗得是耐心与精力。

已至盛夏,而对于找寻阿娘一事,扶疏也有足够的耐心。

她带着糕点和浆果拜访了村中许多户人家,打点出许多条眼线。

可惜的是,村民纷纷表示在扶疏离开的那段时间里,从未见到岑娘的身影,就连搜索了村中许多犄角旮旯的鸿徽晚,也没有一条有关岑娘的线索要告诉自己。

尽管挫败,但扶疏觉得冥冥之中,阿娘就在自己身边,很快就能找到阿娘了。

少了很多四处游荡的昌国士兵,扶疏独身一人逛着市集,见对面一位相熟阿婶走来,如往常般问候着:

“慧婶儿早!今天有见到我阿娘吗?”

慧婶儿听她问得多了,没等走近就条件反射般摇了摇头。

“等等——”

但一瞬反应过来,慧婶儿突然叫住扶疏,有些不确定地回想道:

“扶疏啊,我好像……见你阿娘了。”

开始讲阿娘的剧情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9章 新令风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