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媾和十五年 > 第35章 黍离之悲

媾和十五年 第35章 黍离之悲

作者:叁森鱼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21 18:55:59 来源:文学城

此乃阮贼的单纯泄愤,人命之大竟然以签条定罪,简直荒谬!

全副武装的士兵将民众逼到了行刑台前,两相对峙,没有人愿意屈服上前抽取那决定生死的签条。

料到众人的想法,官员冷笑一声,抬手让兵吏押上来一位妇人。

众人纷纷倒吸凉气,都认出那是老县尉的妻子。

“县尉之妻打头阵,抽签吧。”

她被抓为第一个抽签的虹城民,别无它法,只能哆哆嗦嗦从签筒中拿起一根竹签递给官员。

官员浑浊的眼珠看向签条,似笑非笑地道:“恭喜,无罪。下一位——”

风吹过满目苍凉,妇人眼中没有半点劫后余生的欢悦,她看着身后一个一个排着队走上来抽签的乡亲们,站着走下刑台的不过堪堪半数。

“逆反者季氏当斩,下一位——”

“逆反者黄氏当斩,下一位——”

“下一位——”

官员冷漠无情的声音不断响起,黍卿已经记不得自己最先是如何杀死一人的生命。

往日用来斩破疾风的利刃,现下在无数人的血肉筋骨中穿插而过,渐起血花,不知何时卷了刃。

这把佩剑是阿翁赠给他的,黍卿向来珍视,却被迫当作了夺人性命的利器。

一个又一个熟悉的面孔倒在了自己面前,侥幸活下来的人抱着亲人的尸身痛不欲生。

黍卿的胸口也跟着钝钝地疼,握着剑的双手失去了知觉,日悬中天,光芒一点一点蚕食着他的理智。

他愤恨、恐惧、伤心、无奈乃至麻木。

眼前已是一片猩红,堆积的尸体越来越多,似乎人命已成草芥,刑场俨然已成屠宰场。

官员身着道貌岸然的官服,不沾染一丝血点,冷眼将已斩之人记录成册,就像是奈何桥前阎王清点着人名,可怖至极。

这里还是虹城吗?这里还是纪国吗?这里站着的还是他黍离吗?

黍卿自我怀疑着,像陷入了一场不会醒来的梦魇。

直到他看见了阿娘。

抽签条的队伍,排到了阿娘。

几步之隔,阿娘欣慰而又不舍地看着黍离。她并不怕赌这签条,但她不想让自己的儿女生死交由这二分之一的机率。

阿娘毫无犹豫地伸出手,快速抽了根签条递给士兵。

“逆反者谭氏当斩。”

一声宣告如同五雷轰顶,黍卿浑身发着颤,泪水瞬间夺眶而出冲刷着面颊。

阿娘没有惊慌失措,她早已做好了这般结局。

坦然走到黍卿面前,阿娘低声道歉:“为娘自私,离儿勿怪。”

官兵在一旁喊道:“别耽误时间——后面还有人等着抵命呢!”

没等黍卿动手,阿娘最后一次握住黍卿沾满鲜血的双手,用力将剑刺入自己胸口。

黍卿重重跪在血泊之中,感受到剑在阿娘体中固住,他颤抖地扶住阿娘的肩膀:“阿娘——”

阿娘缓缓闭上双眼。

乱世之中有此结局,已是万幸,至少她能够确信,她的儿子女儿都可以活下去。

“离儿,不要愧疚……活下去……”

阿娘的话语飘散在血腥的空气中,身后记录完毕的官员示意士兵将尸身拖走,随即再次喊道:

“下一位——”

如此往复,可谓人间炼狱。

不过半日光景,虹城已然天翻地覆,满目疮痍。

待日暮低垂,官员带领士兵浩荡离开虹城,回长安复命。

虹城之中一片静寂,偶有一两声撕心裂肺的喊叫,也如同碎石沉入死水,再掀不起半点波澜。

家中还留有活人的,领了自家亲人的尸身,草草在山上立块碑;家中一位都没有幸存下的,乡亲们就在虹山上寻块地,挖了个大坑一齐埋葬了。

许多在外读书的学士,听闻虹城遭遇此劫难,连夜赶回虹城。

韩卷就是其中一位。

不眠不休奔波两日,待他回到家时,只剩独身一人面对着土包。虹城举目荒凉,再无往日熟悉的音容笑貌。

纸钱整整烧了十天十夜,恸哭声不绝于耳。

虹山上不愿离去的人越来越多,日复一日,韩卷埋葬了书卷行囊,带领着他们拿出了斧头砍下木材,依着亲人的坟墓立下了山寨。

黍卿身上背着家中所剩的行囊,跪在阿娘墓前,一旁是阿翁的衣冠冢。

身后众人目光狠狠戳着他的脊梁骨。

“就是他,黍家的儿子黍离……苟且偷生,当了官府的走狗,杀害了我们的亲人!”

“他怎么还有脸活着?”

“算了算了,他们家也就剩他一个了,往后没什么出息的……”

一字一句传入黍卿耳中,他知道,此处定然容不下自己了。

在阿娘上墓前跪了太久,黍卿撑住膝盖站起来。深一脚浅一脚,又逐渐由快走变成了跑,他用尽了所剩的力气,一口气跑到了虹城最南边的破道观。

那里离昌国很近,先前昌国士兵屡屡来试探,便是从此处深入。祸乱不断,让原先在此道观的道士不堪忍受,在去年搬离了此处。

留下这无人修缮的道观,现下便成了黍卿的容身之所。

众生芸芸,皆为命定,黍卿开始逐渐屈服于命运。

但命运总喜欢杀个回马枪。

当初阿翁为抗昌国士兵加入虹义军,也就是在此时,黍卿发现,昌国竟然又开始蠢蠢欲动。

原先阮贼作乱时,昌国故意假装退缩,让虹义军顾不上他们,专心讨伐逆贼阮沧郁。

但虹义军又怎会是阮沧郁的对手呢,昌国暗中盘算,借阮贼之手顺理成章的除掉虹义军,让虹城内再无负隅顽抗的民兵,当真是好计谋!

形势危急,黍卿咬着牙吞下眼泪,学着父亲的模样,开始独自抵抗昌国士兵。

但先前黍卿作为衙役亲手杀人心力大损,更何况如今抵抗敌人是用一柄卷了刃的破剑。黍卿再不能像从前那般得心应手,只能半躲半攻,不厌其烦地赶跑昌国的散兵。

那是他最痛苦的一段时日。那时,黍卿不过也就十来岁,怀疑、自责、恐惧,没有一夜整觉。有时跟昌国士兵对峙受了伤,就自己在山间采些草药敷用。

黍卿自觉无颜面对村中曾经的阿叔阿婶,有时深夜在道观想念阿娘阿翁了,也只敢半夜跑出道观,一个人偷偷跑到虹山山脚下,望着山林默声痛哭。

这般坚持了半个月,黍卿站在道观最高处,想要看清昌国士兵的踪迹,却看见了大批的纪**队。

黍卿不知长安城又发生了什么,偷偷打听了一番,才知阮贼已然轰然倒台,鸿嘉帝在温将军等人的领兵护拥下,成功夺回了正统皇位。

如今派来虹城的军队,则是应对昌国宣战的兵力。

“太好了……”

黍卿骤然松懈下来,蹲在河边洗了把脸,他才恍然发觉,少年满头青丝已然冒出了白发。

他看着河中自己的倒影,这么多天,终于能够放声大哭。

偏偏就差这二十多天,偏偏就是这二十天,长安城上一切都发生得很快,虹城的时间却陷入了漫长的停滞。

虹城之战僵持了大半年,好在最后好像是打了胜仗,但不知为何仍有昌国士兵在城中盘桓,虹城里好像还来了个质女,听说是李将军的嫡女……

不过这些,黍卿也都不关心了。

往后的日子,黍卿再没有拿起过刀剑,也没有人来山上找寻过他。这般画地为牢,度过一年又一年的岁月,安静赎着自己的罪过。

直到过了八载,山上道观第一次闯入了一名小姑娘,她背着竹篓,着急地说有昌国士兵追来了。黍卿把她护在身后,再一次拿起扁担替她赶跑了昌国士兵。

小姑娘很懂事,她从背篓里拿出一把野菜赠与他:“我叫扶疏,今年八岁了!多谢你出手相助!”

扶疏笑意盈盈看着黍卿,也不害怕他。

独自闭口不言太久,黍卿不知该作何回答,只是沉默地收起那把野菜,按她的年岁,显然不知自己过往之事。

虹城之战的胜利也刚好八年了……黍卿并没有多想扶疏的身世,只是有些感慨。

一来一回,黍卿便与这个名叫扶疏的小姑娘相熟了。

再往后,扶疏时常上山来找他说话,替他卖掉在道观旁种下的菜,黍卿自然就担起了赶走昌国士兵的任务。

一片荒芜的道观,突然就有了丝丝生机。不过,黍卿依旧没有勇气去往虹山,就连扶疏问起他为何会入道观,也只敢含糊其辞。

黍卿有时候会想,若是扶疏有一天知晓了过往的真相,会不会对他这样一个穷凶极恶之徒感到厌恶。故而,每一次目送着扶疏离开道观,黍卿都做好了扶疏不会再来找他的准备。

岁月荏苒,又过了八年。

今年初春,黍卿回想着曾经家门口那片葱郁的竹林,留下了道观前长得稀疏的竹笋。

扶疏再一次慌慌张张地跑到身后,黍卿原本以为又是寻常的昌国士兵来犯,却没想到来者告知了他扶疏的真实身份——竟然就是李府嫡女。

黍卿有一瞬晃神。

看着眼前郑重其事的队伍,他更加清楚,自己满身血腥,本就同扶疏是两个世界的人。

扶疏向来信任他,黍卿也知晓扶疏一直想要走出虹城,这才得以成功劝说扶疏跟着申掌事回到了长安城。

照料着假装晕倒的扶疏,黍卿想,这大概就是二人最后一次见面了。

从此以后,她享长安万千福德,他则继续龟缩在这无名道观。

黍卿怎么也没想到,不过四个月,自己会在竹林长成之时,再次见到扶疏出现在这道观。

这简直如同天降惊喜,黍卿既欣喜又担忧。但扶疏问到虹山一事时,黍卿便明白随之的代价。

他畏惧了,这么多年从来不敢上虹山,没有人会懂得他心中所想,黍卿只能维持着表面的镇定,实则是如鸵鸟般紧紧埋头于道观。

黍卿一个人独自等候在道观之中,但当虹山上山体塌陷的消息传来,黍卿揪住了心——不仅仅是担心扶疏出事,同样忧心于山上的寨子和埋葬了十六年的众多墓穴。

黍卿想,是时候面对曾经的一切了。

于是今日,他下定决心,走过了这方他曾亲手挖出的乱葬岗,重新站在这虹山之上。

小苦瓜黍卿日记:今天又赶跑了两名昌国士兵,奖励自己……再多活一天。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5章 黍离之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