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媾和十五年 > 第24章 柳暗花明

媾和十五年 第24章 柳暗花明

作者:叁森鱼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8-17 19:10:26 来源:文学城

“扶疏万物生,云柯众山览。”

像是念过千万遍这句话,李将军摸了摸李云柯的头,心痛得很,“这是夫人给两个孩子取名的寓意。”

“自十五年前送她入虹城,虽李氏不允接近扶疏儿,可我们一直在暗中派人守护着她。可还是不巧,她亲眼见证了太多的悲惨之事,记忆出现了混乱。作为扶疏儿的阿翁阿娘,就算她自己都遗忘了,我们都不会认错的!”

李将军沉重道出事实。他怎么也想不到,扶疏竟会如此坚决,竟然能抛却一切身外之物,选择在国子学中选择机会离开。

殿中一片安静,鸿徽晚不知所措地默了言语,往日同扶疏的回忆涌入,惊讶与悔意在脑中撞击交杂。

“那么扶疏,她就是李扶疏……”

鸿徽晚喃喃道,心中五味杂陈——是慌乱,是不可置信,抑或是些微的庆幸。

他目光扫过李云柯的眉目,鸿徽晚此时才意识到二人竟如此相像,难怪他那日一眼便认出来了李云柯。

这并非心灵感应,也并非自己识人神通,而是二人本就为亲姐弟,鸿徽晚下意识便按作相似面容寻到了李家的小公子。

若是扶疏就在身畔,鸿徽晚多想再耐心些,再敏锐些,这样就算是她不愿记起往事,也能护她周安,而不是让扶疏惶惶不安,甚至当初因此而大病多日。

可如今,他在扶疏最无助守着秘密时举弓相对,也是自己亲手促成扶疏离开了长安城!

没有犹豫,鸿徽晚掀袍走上前几乎是滑跪于地,恳切望向鸿嘉帝:“请求父皇立即寻回扶疏。”

今日下朝时从未料到此刻形势混乱,鸿嘉帝太阳穴开始隐隐作痛。

殿中石砖上跪着的,一个是开国武将,一个是纪国皇子。两个平日里能举重若轻处事的两位,此刻长跪于地,态度如此坚决强硬。

“这般隐情,李将军为何不早些告诉朕?朕也好为你多加照拂。”

鸿嘉帝扶住李宣臂弯,这才发觉他整个人因绷紧了而微颤。

李宣摇摇头,只能顺着鸿嘉帝的力道缓缓站起身,“有些事情,不是坦白就能解决的。扶疏虽回到了李府,心底里的恐惧抵触一时尚未消解。若是知晓此事的人太多,总会出现纰漏与变了味的传言,此事对扶疏不利。”

李将军心中记挂着扶疏,语气未曾缓和,听起来话语更为强硬。

闻言,鸿嘉帝神情发生微妙变化。

鸿徽晚恐父皇因此生了不满之意,立即抬手:“父皇……”

刚想开口求情,鸿嘉帝却颔首,长叹息一声:“爱卿不必再解释了,唉。这些道理,朕都懂了。”

话语间,鸿嘉帝的目光若有似无地扫过鸿徽晚。

一旁,李宣双目闪着激动的光,双手用力抱拳:“既然如此,此一次不知扶疏儿去往何处,皇上可否助我加派人手围住长安城外百里的客栈,以加快筛查。”

李将军的眉头皱成了一团,绷着的心弦只牵系于此。这是李将军在思量过后,能力范围内最快寻到扶疏儿的方法。

鸿嘉帝转过身掂量着分寸,迟迟不语。

半晌,头顶上低声传来,鸿嘉帝否了决议:“李将军若动用纪军于各处客栈流通之处寻人,必会民众恐慌猜忌,此举恐有些失当。”

这句话如同当头一棒,李将军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慌了神,脚步也乱了方向。李将军向后却步,胸腔中挤出低声怒吼:

“皇上!”

“十五年前,臣心系纪国危难,可谓悉心竭力。皇上难道此刻却不能谅臣为人父,对于扶疏十五年的亏欠与疼惜么?”

李将军竭力抑制住想要无视皇令抬步冲出殿外,领着自己手下的兵将出发寻人的冲动。

他抬头望向鸿嘉帝,这才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半晌,李将军迟缓地退步屈了膝。臣子目光本不该直视君容,但李宣唯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冷静半分。

“恕臣,臣难以言表,言语过激了……”

鸿徽晚转圜着紧张的局势:“父皇是考虑到恐会惊吓到扶疏,我们并不知扶疏的具体去向,若是此举致使扶疏躲藏得更隐秘为小事,可若吓出心病则更加无力回天。李将军万要思量好啊!”

“李卿,今日是你第三次跪地求朕了——”

鸿嘉帝有些无可奈何地走到李宣身边,肃了语气拍着他的肩,并非怪罪而是同样忧虑。

“且听朕将话说完。这些朕都能理解,李卿为纪国所奉的一切,朕也必会护你家人周全。”

鸿嘉帝目光深邃,“这样,朕命人……”

“儿臣愿只身前去城外,尽快安然寻回扶疏。”

话音未落,鸿徽晚主动请缨。

鸿徽晚语气坚决,愈显得有些突兀荒谬。

李将军略过鸿徽晚直接同皇上道:“此事干系李氏心尖命脉,望二皇子勿要玩笑。”

在李将军眼中,二皇子不过是与扶疏一般大的小辈,平日朝中也未及大皇子那般的好声誉,怎会愿意插手此事。

鸿徽晚看向李将军,显然很清楚自己所说意味着什么,坦诚道:“实不相瞒,扶疏与我同在国子学中授读,零散述过一二心事,扶疏同我坦白了她在虹城的民女身份。”

他深呼一口气,一字一句同鸿嘉帝请命:“是儿臣亲手送扶疏离开了长安城,也想要做些什么弥补,望父皇批准。”

鸿嘉帝也有些惊诧,没料到鸿徽晚竟然会为扶疏做到如此地步。

李宣愣愣观察着形势,虽然半信半疑,但对于扶疏儿的担忧已超过了对鸿徽晚的不信任。

见鸿嘉帝仍在深思熟虑,李宣连忙追问:“二皇子可是认真的?扶疏儿会去哪?”

知晓李将军的急切,鸿徽晚再次颔首确认道:“万分真心。关于扶疏会去的地方,儿臣有些头绪。”

前方,鸿嘉帝只是听着话语,还未做出批示。但鸿徽晚心中已有了把握,从小他便知道父皇的习惯,若是不准允之事便会立即否决。

鸿徽晚郑重其事看向李将军:“不过,在出发之前,我还有几个疑问,还请李将军解答。”

“二皇子尽管开口问!”李宣点点头。

缓了半晌,鸿徽晚将心中余留的疑团抽丝剥茧一一厘清。他缓慢而又慎重的,将疑问清晰道出。

“其一,扶疏所书的陈情信现在在何处?”

“其二,扶疏口中在虹城的阿母是怎么一回事?”

“其三,扶疏在虹城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自己认为真正的李氏嫡女已然身故,那么身故之人又是何人?”

*

长安城于一片星空下沉睡,皇宫侧门罕见在此时辰缓缓打开。

一匹快马迎着鱼肚白升起的方向飞速驶去,扬起一阵烟尘,晨昏中快得看不清马上人影。

马上之人正是鸿徽晚,一手紧拽着缰绳,另一只手上握着圣旨卷轴,目光炯炯盯着前方。

鸿嘉帝终还是允了鸿徽晚独身前去。

不过,经过一番思量,鸿徽晚并不打算用二皇子的身份辗转通报。一来不想引起扶疏的警觉,二来也不愿引得各处官府紧张,鸿嘉帝给鸿徽晚封了个督查使的名头,派宫中暗卫相护,方便他行事。

若等到明日开宫门,恐耽误了时机,就算李将军不提起,鸿徽晚也即刻备好了行囊启程寻回扶疏。

一想到扶疏来日便可以回到长安,鸿徽晚纵整晚未曾合眼,此刻也是铆足干劲。

连着七日。

鸿徽晚骑着马一路朝着南走,路程辗转,已接近纪国南部州县。虽拿着画像寻了各地驿站及城关口的官员侍卫,却是一直没有寻到扶疏的半点踪迹,显然是她出了长安城后依旧时刻保持谨慎。

若是再有三日没有消息,按父皇的约定,李将军便要亲自调兵力前往虹城寻人了。

但父皇暗中嘱咐过鸿徽晚,阐明了更甚一层的利弊——

自虹城与昌国一战签下媾和条例,十五年来,此地边防是两**队混守之地。更何况,虽接回来质女,昌国君主却仍盯着李将军的一举一动,若是贸然增派兵力,恐怕会落得起战的把柄。

如此一刻没有消息,鸿徽晚绷着的心神片便也刻未曾放下。

走入正兰县地界,鸿徽晚压身下马,一手牵着缰绳,一手翻出行囊里放着的《虹城书》。

此文章为扶疏在国子学所书,不仅仅写明了虹城所遇困境,还写了从古至今各地的举措,可谓丰富繁多。

鸿徽晚细细琢磨字句,跟着扶疏的思绪牵引,今日所达的正兰县是扶疏在《虹城书》中提及的对照研究之地。

此地人口算不上密集,来往商户及马车却是不少,足以见此地民生安稳富足。

既然扶疏不想回到虹城,此处便会是她定居的首选之地。就算她改变主意,想要先回虹城寻她“阿娘”,正兰县离虹城不到八十里,来去都很方便。

虽不知扶疏的步程速度,鸿徽晚推测的最有可能寻到扶疏踪迹之处只剩正兰县,他打算在正兰县暂时休息一日,再去镇上细细筛寻。

鸿徽晚风尘仆仆地走入一家客栈,老板娘正摇着蒲扇慢悠悠打着算盘。

看着挂在墙上的招牌,鸿徽晚掏出相应数目的银两:“老板,我住店两日。”

来生意了,老板娘停下手中动作看向来者。

老板娘眼眸流转,自然识人眼力不浅,虽鸿徽晚此时人困马乏,她还是识得这是正兰县少有的富贵宾客。

“这位公子,咱们客栈都是长租的,你看,你住两日,这价格自然得要……”

说罢,老板娘笑了笑,伸出手指比划了个数。

鸿徽晚一路奔波很是疲倦,此时无心在意这些细枝末节的市井心思,只是淡淡抽出一张银票递上前:“给。”

老板娘弯腰摊手接过银票,绽开个夸张的笑意,连忙起身接过鸿徽晚的行囊:“公子阔气,来来,请——”

还没等老板娘从柜台里走出来,一道泼辣声音便从客栈楼梯口传来出来,如同闷雷作响。

“姑娘啊,算阿婶求你,别来找我了……阿婶帮不了你!那日我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鸿徽晚抬眸随着动静方向望去。

随着登登的脚步声,一位阿婶出现在客栈楼梯口,有些不耐烦却又心虚地不时向后向上张望着,连忙加快了步伐下楼。

“桂婶儿,小点动静!别吓着我客栈的客人才是。”

老板娘认清了来者,摇了摇手帕搭在嘴边,市侩笑着让开一条路,“再说她一个从虹城来的小姑娘也不容易,客气些!”

阿婶显然是当地人,操着一口正兰县的乡音,翻了个白眼阴阳怪气:“哎呀田家宅子那事都好几日了,这姑娘还不肯松口,当真是个硬骨头。哎呀,我得走了,不然一会儿她又追过来,我这身子骨可折腾不动!”

说罢,阿婶急匆匆扒拉开鸿徽晚擦肩而过,像是生怕被楼上之人缠住。

老板娘有些遗憾地耸肩,转而打量着鸿徽晚:

“诶,公子我看你也是身姿不凡,懂得多,不如帮帮忙?”

鸿徽晚不甚在意她们纠缠的是何事,退了一步收回目光,敲着桌面提醒老板娘。

“抱歉,我只住两日。”他声音淡得没有一丝波澜,强调道,“而且,我的银两还没找清。”

不知是真的忘了还是想趁着混乱占一笔,老板娘恍然笑着,“这位公子,哈哈哈真是见笑了,等等我给你找碎银。”

鸿徽晚接过老板娘结清的银两,楼上又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追着阿婶的方向下楼。

鸿徽晚并没停留,转过身准备朝着另一个方向上楼。

身后,来者的影子率先投映落下,被楼梯口的烛光拉得很长,连飘扬的发丝也清晰可见。

鸿徽晚瞳孔微颤,不知觉便停下了脚步。

这影子模糊而又清晰,如同他要找寻的姑娘,在长安城中小巷初见时被烛火拉得很长的身影。

“阿婶!那日地契签署你是在场见证的,怎能翻脸不认人呢?”

老板娘无奈地看了一眼匆匆而来的少女,示意阿婶已然走远。

几步之外,鸿徽晚明明是背着身,目光却随声闪动。

这熟悉的声线,不会出错了!

鸿徽晚浑身紧绷的肌肉骤然松懈,失而复得的笑意融在眼底。

心中有了把握,鸿徽晚没有急着朝站在门口张望的身影走去,而是转身将碎银重新放回柜台,叫住准备引路的老板娘:

“等等,我恐怕得要——在你们客栈长租一段时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